宗教改革進展多少?

1517年十月三十一日,諸聖節前夕,威登堡大學的教授,奧古斯丁修會的修士馬丁路德 (Martin Luther, 1483-1546),把邀請辯論有關贖罪券功能的”九十五條”,釘在威登堡教堂大門上,意思是要引起對此事的意見辯論。沒有誰參與辯論。但歷史從那天起,就不一樣了。

“九十五條”被翻譯成許多種歐洲語文,經過新發明的印刷機複製,傳遍了基督教世界,大家都覺悟到贖罪券要不得,因而生意大減。教廷顧面子,以不認錯為光榮,反要壓制反對的聲音。 到1562年天主教的天特會議 (Council of Trent),終止了贖罪券的生意。那是在宗教改革運動興起四十五年之後,馬丁路德冒死宣告的真理,終於得到了勝利。

大約在十三世紀的教會,本來有教徒犯罪後,向教會付錢的事,意思是罰款和賠贖。原意罪是惡的,雖然認罪後得神的赦免,但犯罪虧欠的人,應該補贖。後來到了教皇西斯都四世(Pope Sixtus IV) 時, 才在1476年宣布,贖罪券的功效, 可以延及煉獄中的靈魂。 以後,利歐十世 (Leo X) 的教廷,窮兵黷武,奢侈揮霍,為了興建聖彼得大教堂,弄得府庫空虛,銷售贖罪券,成為生財之道。

馬丁路德從羅馬書中,得到了”因信稱義”的亮光;又見到贖罪券的不合真理,就不能忍而不言。其”九十五條”的中心,是說:”教會的真寶藏是上帝榮耀和恩典的神聖福音。”(第62條) “靠贖罪券得救,是虛空的, 即使教皇的代表,甚或教皇本身,用靈魂作擔保,也是如此。”(第52條)”贖罪券照宣講者所說的,是最大的恩典;其實所謂’最大’,不過是指其為最大的牟利工具。實則若與上帝的恩典和人對十字架的虔敬相比,就微不足道了。”(第67,68條) 他更指出,教皇的家族,是弗洛棱斯的Medici豪門,富可敵國, 他身為族長,如要興建甚教堂,自己出錢,是易如反掌(第86條), 為何要欺詐搜刮貧窮信徒的錢?

當時,梵蒂岡教廷以為只是個無聊教士攪起的小風波,未加注意。到1521年, 發覺局勢嚴重,不能再作容忍,已經勢成燎原了。聖靈藉着新發明的活字印刷機,把福音信息傳開;由一個地方性事件,發展成為震動世界的宗教改革運動,邪惡腐敗的巴比倫幾乎傾倒。

教會的主,也是統管宇宙的神,能藉一切事件,成就祂的旨意。

宗教改革的主要原則,是反對善功和羅馬的傳統迷信,揭示:惟獨信心(Sola Fide),惟獨基督(Sola Christo)惟獨恩典,(Sola Gratia),和惟獨聖經(Sola Scriptura); 高舉基督,確立聖經權威,因信稱義和十字架的福音,照亮了黑暗。以後,馬丁路德的健筆,繼續寫了許多闡揚聖道的文字,特別是他所譯的德文聖經,對德國語文有長遠影響,並開近代聖經譯成方言文字之先河。改教運動第二代繼起的加爾文(John Calvin),也是文宣健將,與馬丁路德同為推進西方現代化的主要人物。宗教改革者的思想,藉着文字的輾轉流傳,成為生命活水,一直到今代;但他們也有更高的源流。

在教會歷史上,影響西方文化最深最遠的,應該數奧古斯丁(St. Augustine, 353-430) 及耶柔米(St. Jerome, 346-420)。奧古斯丁的著作,一直是教會的主導思想。耶柔米譯了拉丁文武加大(Vulgate)聖經,更久經教會使用。這樣,教會信仰的根基,就遠溯到聖經。

宗教改革運動,解放了受壓制的信徒,興起了現代民族主義思想,更進一步,推進了宣教運動。

不過,歷史是連續進行的。隨之而來的工業革命,擴展市場與政治結合起來。國家要征利,私人要征利,市場觀念很容易的滲透進教會,幾乎是難以設防。

現代的人,雖然不多建得起聖彼得大教堂,卻仍然崇拜建造巴別塔,以至用不堪恭維的方法取得錢財,跟賣贖罪券並無差別;或千方百計,增加數字以誇大,以驕人。明顯的,獻金數字誘惑最大。只要錢多,就可以多僱人,多作事,也多作報告。痛心的說,福音派教會也難例外。雖然現代人不再相信煉獄等迷信的故事,卻陷入另一種”發達福音”的迷信,不過是以獻金為善功,可增福發財的觀念,發財票代替贖罪券;推銷的人,照樣可以名利雙收,只是使神的名受了羞辱。

現代知識分子的使徒瑟弗爾 (Francis Schaeffer), 在去世前幾個月,論到這種作風,寫道:

“當基督徒去到天堂,他們說,出了多少錢,作宣道, 辦學校等。主將要對他們說,寧可少給些錢,而要錢從正路來,那會好得多。”不論為基督教會事工給了多少錢,都不能使損害別人而得的骯髒錢變成清潔;妨害家 庭,虧待同工,以至損害自己,所積聚的錢,是不潔淨 的。 (Stacy & Paula Rinehart:Living For What Really Matters, p.102.)

這種不顧真理,以類似贖罪券的方法聚財,叫人獻金賄賂良心。要知道,雄偉的教堂,不能建立在罪惡的聚斂,人民的血淚上。教會首要的標準是清潔。但無可諱言的,有些只為了建造和維持組織,不顧原則的人,是見錢眼開,這跟當年的羅馬天主教有何不同?莫怪有人說:”在今天傳揚悔改赦罪福音最好的地方,是福音派教會機構的董事會!”這樣看來,我們該問:在宗教改革近五百年後的今天,我們到底前進了多少?

有一個救生隊的故事:

在近海的地方,有個救生隊,拯救船破漂流的人,每年難以數計。參加的成員,都是曾經獲救的人,義務來勇敢服務,絕沒有誰計較報酬。他們有個口號:”你不必須回來,但一定要出去!”獲救的人和家屬,當然對他們感激不盡。後來他們覺得那救生站的建築實在不夠體面,就加以擴建,造得高大輝煌,彩色玻璃窗;再次改建的時候,又把地點搬到大城裏。他們也覺得救生員的衣服不夠漂亮,給他們定製了鑲金繡花的長衣,巍峨的高帽子;還有一套動人的禮儀。他們把越來越多的錢財,花在外觀上。地上的人都以為得意,特別是那些跟他們作生意,供應各種貨品的人,以為這樣作才夠專業化。果然不錯。只是從此以後,再也沒有救人的記錄!

讓我們向主禱告:求主感動教會,注重清潔,愛人的靈魂過於愛人的錢財,教會才會真實的復興,不是只建造外面的教堂。

-- www.AboutBible.net --
.于中旻 著 by JAMES C M YU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