弗洛斯特(Robert Frost, 1874-1963)的短詩“火與冰”(Fire and Ice),以他著名的口語,平靜的道出詩人的心—恨之火足以毀滅世界,冰冷已表明死亡。或可以作為散文的表達。
愛似乎並不缺市。那還得看品牌。這世界著名的是:愛自己,愛錢財,愛宴樂。使徒保羅稱之為“危險的日子”,警告提摩太:“這等人你要躲開。”(提後3:1-5)
在另一方面,正表示他們需要真愛。打開每天的大眾傳播,犯罪案件無地無之,日光之下,並無新事;那都表示,世界需要愛。
愛的必要
維他命A的功能,有關視覺,繁殖,免疫力,這是公眾知道的。現代人嚴重缺乏是維他命A=Agape,造成的屬靈問題,至少包括這三方面—這說的是“愛”;對於聖徒的遠象,增長,和防罪惡侵染,都很重要。
保羅告訴聖徒,“愛”是“最妙的道”,是超越所有的恩賜。(林前12:31)
希羅文化傳統,以為戰場,議場,賽場,劇場,同是產生英雄,表現成就的場所。善戰之外,以能言為榮。耶穌所指責的“假冒為善”(hypocrites)就是戴面具的戲子人物,以表演成名。
教會受其影響,也以耍嘴皮子為能事。“若能說萬人的方言,並天使的話語”(林前13:1),表明作“明星”的期望,未必實有其人。保羅對“被提到第三層天上去… 樂園裏聽見隱祕的言語,是人不可說的。”(林後12:1-6)
對於如此超凡的經歷,他寧可選擇禁止不說,免得自誇人誇,榮耀自高。作為神的僕人,更不能使用“諂媚的話”(帖前2:5)。有些人為要譁眾取寵,“因有貪心,要用捏造的言語,在你們身上取利”(彼後2:3);或“說虛妄矜誇的大話”,引誘人行邪淫(彼後2:18);都是假先知的手段,聖徒必須慎防。
鳴鑼響鈸的聲音太高,缺乏愛的實質,只是喧鬧的噪音,沒有意義。教會是交響樂,要彰顯“愛”的主旋律,才是榮耀主的真實信息。
使徒保羅說:“我若有先知講道之能,也明白各樣的奧祕,各樣的知識;而且有全備的信,叫我能夠移山”;並非否認他的恩賜,更非貶抑恩賜;而說即使“我”有,也不以此炫耀;也不宣揚慈惠事工,“我若將所有的賙濟窮人,又捨己身叫人焚燒”,這是善行的極致,鮮有人能達到。比較來說,“算不得甚麼”,或“與我無益”,而標示“愛”完全的超越性。(林前13:2,3)
愛是不可或缺的。
愛的內涵
愛是恆久忍耐,又有恩慈;愛是不嫉妒;愛是不自誇;不張狂,不作害羞的事,不求自己的益處,不輕易發怒,不計算人的惡,不喜歡不義,只喜歡真理;凡事包容,凡事相信,凡事盼望,凡事忍耐。愛是永不止息。(林前13:4-8)
這被認為“愛”的完美詮釋。有人甚至以為沒人能達到這標準,就以為惟有基督,要把“愛”字以“基督”代替。其實,該是靠着聖靈,活出基督的生命;不是把所有的責任都推給基督,自己就可以高臥睡其大覺!
孔子有這樣一名弟子—冉求。他推說:“非不悅子之道,力不足也。”夫子知道這精明的弟子善講話,予以分析他的真問題:“力不足者,中道而廢,今女[汝]畫!”意思是力量不夠的人,可能行到半路;你小子畫地自限,是拒絕上路進步!(論語“雍也”)今人對愛不行的理由。
主耶穌說:“若有人要跟從我,就當捨己,背起他的十字架來跟從我。”(太16:24) “捨己”是“愛”內涵中所“不”的部分;至於積極方面,還需要背十字架跟從主的腳步,天天實踐愛鄰舍。
簡單說,像“十誡”一樣,和所有的律法也如此。最重要的字是“不可”和“當”;也是電荷的-/+;流行的電腦程式,則是0/1。
先說愛的“不”—
不嫉妒:世人“由愛生妒”,是自私,並非真愛。
不自誇:自誇生於自愛,愛人不誇己,是明顯的。
不張狂:顯露自己,與自謙相反,非由於愛人。
不作害羞的事;就是不作可恥,不可告人的事。
不求自己的益處:自私是非基督人性,等於害人。
不輕易發怒:輕易發怒,是“驕傲的女兒”。
不計算人的惡:愛是饒恕,超越491次。
再說愛的“是”—
忍耐:是屬神的性情,“看千年如一日”。
恩慈:是良善的基因,消融恨惡產生。
真理:愛真理,是拒惡,行善的心力。
算起來多少項?你也許會驚奇的發現,恰和“十誡”的數目相等,可以說是愛的“十誡”,很容易記憶。
你可能問,“不喜歡不義,只喜歡真理”—為甚麼你把“不喜歡不義”略去了?
回答:那是個假定的選項,其實則一;沒人能同時喜歡“不義”與“真理”,天使也不能—只管愛真理就是,絕不必削足適履。
因此又說:“凡事都不可虧欠人,惟有彼此相愛,要常以為虧欠;因為愛人的就完全了律法。像那不可姦淫,不可殺人,不可偷盜,不可貪婪,或有別的誡命,都包在‘愛人如己’這一句話之內了—愛是不加害與人的,所以愛就完全了律法。”(羅13:8-10)“常以為虧欠”,也就是不自止,在世行天路,總有進步的餘地。
現在,靠主腳踏實地前進!
主所稱許的非拉鐵非教會,也不過僅是“略有一點力量”,但謹守主的道,主就給他面前一個“敞開的門”,使他可以腳踏實地的前進。(啟3:8)
使徒保羅,自己也不例外,他承認“我如今所知道的有限”;不能完全,不礙愛的落實。(林前13:9,12)
曠野的道路艱難。少數的領袖用權柄的杖;每個人,需要愛心的杖,扶持前進。
愛的持久
愛是永不止息。先知講道之能,終必歸於無有;說方言之能,終必停止;知識也終必歸於無有。我們現在所知道的有限,先知所講的也有限;等那完全的來到這有限的必歸於無有了。(林前13:8-10)
愛必須是持續的實施。主耶穌說:“我賜給你們一條新命令,乃是叫你們彼此相愛;我怎樣愛你們,你們也要怎樣相愛。你們若有彼此相愛的心,眾人因此就認出你們是我的門徒了。”(約13:34,35)
持續的實施,持續的認知,持續的存在,永不消失。
如果沒有實施,就無法認知愛;就如“光”就是“發光”;如果光停止發光,就沒有真實的存在。
教會所有的恩賜,都是為幫助我們進入永恆。先知講道,是為造就聖徒,其目的在於幫助人進到完全;等教會與基督合一,就不再需要了。說方言,是因人類自巴別語言混亂以來,不能表意交通;到天家就合一了。
知識也是如此。知識是為了解,了解是為預測,預測是為控制;到進入神的無限,這有限的知識,就全無所用了。孩子的智域,有了解的限制;又如在古時以銅為鏡,無法清楚顯明纖微;到了永恆,才可如面對面的知道。
“那完全的”,是指耶穌基督,惟獨在基督裏,不僅是品德的完全,認識的完全,沒有距離;也沒有知與行的距離,那才是理想成為現實的完全。我們多麼渴望,主基督再來!(林前13:10,12)主啊,我願你來!
“神就是愛”(約壹4:8)。行在愛的光中,進入神的家,享受神永遠的同在,是最妙的道路—
如今常存的有信,有望,有愛,這三樣,其中最大的是愛。(林前13:13)
等到“那完全的”基督再臨—信心成為實際,盼望成為眼見,惟有活在基督的愛裏,是永遠的喜樂和榮耀。最大的是愛—沒有邊界,沒有限止,涵泳在完全的基督。阿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