英國對美洲殖民地的經營,實在從雅各屯(Jamestown)開始。1607年,在那裏登陸,建立了村衛,侵擾附近的印地安土著,但發展不大。

1620年,英國102名清教徒,擁擠在“五月花”號小帆船上,歷盡艱險,到達大西洋岸邊登陸,啟動新英格蘭殖民地的歷史新葉。以後,英國移民和德國,荷蘭的移民潮,相繼到來。

賓威廉(William Penn,1644-1718)適宜為“第一個美國人”。可惜他沒及親見美利堅合眾國的建立。

他的父親威廉爵士(Sir William Penn)為海軍上將,從荷蘭人手中奪取牙買加(Jamaica)因功授勛。1666年,其長子賓威廉接受貴格宗信仰(Society of Friends),是受路多馬(Thomas Loe)教訓影響,參與那新興的信仰。

賓威廉奉行誠實,平等,愛心,容忍的原則,並著述宣揚;其名著無十架,無冠冕(No Cross, No Crown)曾再版多次,那語句也流傳極廣。為公開宣揚非國教,他先後四次入獄。1670年其父逝世,賓威廉繼承父親的勛位,包括英王查理二世鉅額的欠債。友好的英王給予美洲殖民地的大片土地以為償抵,成為賓西維尼亞(Pennsylvania)意思是“賓氏林野”;後來他又收併德拉華(Delaware)的土地,領域廣袤千里。

奉行慷慨,容忍的原則,賓威廉作為領主總督,接納所有尋求宗教信仰自由的人,又歡迎德國,荷蘭的移民,並且維持與印地安土著友好關係。1682年,他訂立“政府規制”(Frame of Government),並且規畫首邑非拉鐵非(Philadelphia)意思是“弟兄相愛”,取自聖經。在後來的獨立戰爭中,更居有最重要的地位。

因為在英格蘭和愛爾蘭,還有土地及事業要處理,賓威廉在美洲殖民地,先後居住只有四年多,還是得放下新興的領地,回到舊的英國。很難想象,他不善經營,陷入財政危機,還因欠債進過監獄。但他在寫作上卓有建樹。在美洲殖民地的行政,也因所託非其人,未有良好結果。

史家給他定評,是慈善愛人,博學的神秘主義者,和政論家—後文藝復興的貴格宗基督徒。

福音在新闢的大陸上,繁衍滋長。

起初自然是家庭,教堂,學校,三者結合。繼而於劍橋建立新大陸第一所學院(1636年),後來為紀念校長哈佛牧師(John Harvard),命名哈佛學院。

經過了艱辛的開始,隨後物質生活逐步改善。歐洲大陸的啟蒙運動,把理神論和神位一體論,飄送到大西洋的美洲岸上。一個世紀後,已經是莠草遍地。

第二代以後的移民,漸漸為物質豐富迷醉,以為是神唯一的賜福。最普遍的罪惡,是貪愛俗世財富,沉湎於酗酒,擴展屬世的欲望,忽略了屬靈的事。

一個德國青年牧師,早受敬虔派教育,名叫福瑞林浩生(Theodore Jacobus Frelinghuysen,1691-1748),曾在兩個荷蘭歸正教會有短期的服事。1720年,他到了美洲殖民地,在拉利丹(Raritan)河谷(今紐澤西)荷蘭歸正宗教會事奉。他的講道着重於新生歸正,倚靠聖靈的工作,悔改離開罪惡。他充滿聖靈大能的講道,和敬虔的生活,給接近他的人,留下深刻印象,並有感染效果。福瑞林浩生攻擊未重生的教牧,徒有敬虔外表,和僵硬的死教條,不能傳遞生命;他堅持要求信徒有重生的確據,才可接受入教會團契及聖餐。因他強調教會紀律與倫理生活,引起一些人的反對。但明顯的效果,是教會復興,組成荷蘭歸正教會,預備了“大覺醒”的屬靈基礎。

威廉.滕耐特(William Tennent,c.1673-1746)是蘇格蘭長老會的牧師,於1718年,挈妻及四子一女,來到非拉鐵非。在紐約地區服事了幾年,從1726年,他在非拉鐵非東北的乃珊米尼(Nashaminy)工作。他在那裏,默默的耕耘,安於沒世無聞。

在1735至1736年間,他的長子基博,已經在附近一個長老會任牧職;滕耐特在住宅地上一角,用原木造了一間屋子,就叫“木屋學院”(Log College)在那裏教導自己三名較年幼的兒子們,共有約二十名年輕人。學生並不多;他認真教授他們拉丁文,希伯來文,希臘文,神學及邏輯學;當然,加上屬靈教導,更挑旺他們傳福音熱誠。他所有四個兒子,都奉獻成為教牧,在繼之而來,席捲美洲殖民地的“大覺醒運動”中,作出持久的貢獻。

威廉牧師長子基博(Gilbert Tennent,1703-1764)隨父母移民賓西維尼亞;1725年,畢業於耶魯大學,獲碩士學位。有短時間,基博懷疑自己不適任教牧呼召,以為不能拯救人的靈魂,不如轉作醫生,救治人的身體。後來向神對付清楚了,申請加入非拉鐵非長老大會。他有一段時間,襄助父親的事工;後來移往紐澤西地區。在那裏,結識比他年長的福瑞林浩生,正如約拿單和大衛,二人建立深厚的友誼。

1739年,威特腓(George Whitefield,1714-1770)由英國來賓西維尼亞佈道,與基博滕耐特相遇。新英格蘭地區的教牧們,邀請威特腓去那裏工作;威特腓勸說基博同行。基博滕耐特與他同往,約有三個月,在波士頓及附近的二十幾個城鎮,並康涅提克地區,工作大為成功。基博滕耐特成為“大覺醒”的領袖人物,也成為攪動爭議的中心。事情的緣起,在於1740年三月八日,基博滕耐特在諾丁罕講道:“未歸正教牧的危險”(The Danger of an Unconverted Ministry”,他指出多數的教牧,是假冒為善和不可信賴的引路者。非拉鐵非大會發表公開抗議,滕耐特和紐布朗斯維克區會(New Brunswick Presbytery),於1741年退出大會,造成分裂。

在1743年,基博.滕耐特移往非拉鐵非,在新建立的長老會事奉,直到離世。生命更為成熟,心意也經改變。思省悔悟,積累牧養經歷,終其餘生,作合一的事工。結果是他於1749年,公開發表了謙卑平議為耶路撒冷平安(Irenicum Ecclesiasticum, or, A Humble, Impartial Essay upon the Peace of Jerusalem )並於1753年,受任紐澤西學院(後來成為普林斯頓大學)信託人之一。

心靈大覺醒以後,繼之以反抗英國的獨立運動,建立美利堅合眾國。教會開始注目世界宣道。

-- www.AboutBible.net --
.于中旻 著 by JAMES C M YU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