有些人相別的時候,會說:“在天相見”。可曾想過,這話是甚麼意思?是像友好般相約:“到家再見!”還是對頭般說:“法庭見面”?
當然,二者都不是。
聖經記載,耶穌回答撒都該人的問難,說到將來復活的境況。我們所說的“談天”,考其內容,實在說的是地上的事,或是基於地上的觀念,來管窺蠡測天上,以暫時的標準,衡量永恆。唯獨耶穌有資格談天上事,因為唯有祂確切知道,因為唯有祂是“從上頭來的”(約8:23),又升到祂原來所在之處。主耶穌向猶太人預先說明將來的事:“你們不要把這事當作希奇:時候要到,凡在墳墓裏的,都有聽見祂的聲音,就出來;行善的復活得生,作惡的復活定罪。”(約5:28,29)
不過,有僅看眼前的撒都該人,信不過將來的事。他們信得不對,卻問對了對象。
撒都該人常說沒有復活的事。那天,他們來問耶穌,說:“夫子,摩西說:‘人若死了,沒有孩子,他兄弟當娶他的妻,為他生子立後。’從前在我們這裏,有弟兄七人;第一個娶了妻,死了,沒有孩子,撇下妻子給兄弟。第二,第三,直到第七個,都是如此。末後,婦人也死了。這樣,當復活的時候,她是七人中哪一個的妻子呢?因為他們都娶過她。”耶穌說:“你們錯了!因為你們不明白聖經,也不曉得神的大能。當復活的時候,人也不娶,也不嫁,乃像天上的使者一樣。論到死人復活,神在經上向你們所說的,你們沒有念過嗎?祂說:‘我是亞伯拉罕的神,以撒的神,雅各的神’神不是死人的神,乃是活人的神。”眾人聽見這話,就希奇祂的教訓。(太22:23-33; 路20:27-40)
撒都該人所以設定這問題,或是想逃避將來作惡的復活被定罪。他們把“人要離開父母,與妻子連合,二人成為一體”(創2:24),把設境延伸為七倍或七分,以為可以給主麻煩。
這雖沒難倒主耶穌,但主的門徒,應該想到:如果在永世中,還繼續今世姻緣,離婚,再婚,又牽纏如何得了?就不會不同意主的解釋:在復活的社境,並不涉及世間的情感,再續前緣之類的事;因此,可能也沒有記憶過去的恩怨情仇。當然,在永恆裏,時間已經不復存在。在永恆裏,活到三百六十五歲被提離世的以諾,與保持九百六十九歲高壽紀錄的兒子瑪土撒拉在一起,不必擔心有少父老兒的尷尬鏡頭(創5:23-27)。後代許多先祖短命,子孫長壽的,如果沒有認知,也可以免除敘譜的困難。
在現今的世界,有衣冠禽獸,有認衣不認人的情形;在復活的新環境裏,也不再有甚麼人為的階級“偽裝”:身着虎皮叫人望而生畏的“蓋世太保”和警察不見了,作威作福的金星將軍也卸下了。據說,當年米迦勒基羅在梵蒂岡的傑作“最後審判”,所有的人都是赤裸的;後來有位教皇以為欠雅,另命畫工給穿上衣服蔽體。就因為此公缺乏藝術修養,反使真理蔽而不彰。其實,在審判的時候,根本就是平等,也必須示以真我,因為“被造的,沒有一樣在祂面前不顯然的;原來萬物在那與我們有關係的主眼前,都是赤露敞開的。”(來4:13)任誰也不能裝腔作勢。
另一方面,如果人老是記得舊債,即使在永世裏也沒辦法快樂。
無論如何,有人不問其是否為真,總喜歡說,與親友“在天相見”,似是感情上的安慰。不幸有些人把異教天堂,地獄,今生,來世的觀念,照套全搬來,以為同字同義,不問設域,並沒有甚麼差別。那可是十分嚴重的事情。不過,耶穌教導我們“是就說‘是’,不是就說‘不是’”(太5:37),你如果作了這樣的應許,要考慮主絕沒有義務為你兌現,也總不能從權。況且“在天相見”即使會能落實,會“相逢不相識,問客何處來”,所以並沒有快慰與失望的問題。如果還有舊時舊人的交惡,就會在永恆裏爭吵無休,相信誰都不願看見;如果同相好的人敘舊,又會絮絮沒完;現在有人談到聚會時間都忘記,那還得了!所以永恆中不再有情欲牽纏。事情會如此,是要聖徒們專仰望主,以主為愛慕的中心,敬拜事奉的中心;正如新耶路撒冷是以全能者和羔羊為殿,充滿神的榮耀,在祂的光裏行走(啟21:22-24)。這樣的設境,如果誰不接受,也不便勉強;但在現今絕不可擅自更改。
有人會記得,耶穌所說“財主和拉撒路”的事(路16:19-31)。可能有人以為那不能確定主說的是比喻,可能是實在的故事;不過,可以確定的,那明顯說的並不是永世,因為財主建議要他的信使復活,按址往某處巨宅,晉謁養尊處優的五位少爺,報告他不愉快的處境,警告他們毋蹈覆轍。他仍持今世的價值觀:財主手中的鉅額財富,僅剩下記憶;那在火焰中的受刑人,頤指氣使的臭習慣可沒忘記,竟然以為無產階級的拉撒路,沒有資格翻身,仍是當年可以隨時使喚的窮小子,給差去作宣教士。“人所尊貴的,是神看為可憎惡的。”(路16:15) 不過,他這似是聰明的建議,並未蒙接納:他們該聽從“摩西和先知”,不必特別差遣死裏復活的拉撒路。總而言之,財主記憶的包袱,可並不是他的好資產。
誰有崇拜馬利亞的習慣,那可得不是真理,像私人印製的紙幣,在永恆裏無法通用。我們還應該記得:“像天上的使者一樣”,不僅是指生理狀況;而且沒有性別,也就有不同的感情心態:不再照“這世界的樣子 … 殷勤服事主,沒有分心的事。”(林前7:31-35)況且就是在現今的世界,生理狀況的改變,社會環境的改變,都會影響情緒。那麼到永恆中,絕不希奇會有不同。凡是神的僕人,不必再看人的顏色,不再為自己的私利打算,“都要事奉祂”(啟22:3)。這是天上的文化特色,我們應該建立這樣的觀念,並在此就開始練習適應。所有“善意的安慰”和“敬虔的謊言”,都不是正確的教導方式,因為削減了真理,改變了真理,不論其立心如何,總不是造就建立,也不能帶來好結果。
使徒保羅對哥林多教會,論神的智慧:“就如經上所記:‘神為愛祂的人所預備的,是一件未曾看見,耳朵未曾聽見,人心也維持想到的。”(林前2:9)如果拘泥於影像,以習慣的地上生活作類比,不能真正了解天上事物的本體;對於將來新天地的居處,與神與人的關係,也是如此。我們承受將來世界的人,不可把這世界的觀念,延伸在屬靈的事上。
說真的,這似乎有些殘忍,可是,真理不能帶有感情,必須得實事求是,既不能隨口說討人喜悅,也不能隨口應許。我們必須講真話:天上相會是不可免的,但不要想那是此世社交的延長;要感謝主,那更不是算舊賬的無限延長,必須準備“相逢何必曾相識”的景況;而是要以事奉主為中心。約翰.衛斯理臆想在天的境況說:“天上沒有聖公會信徒,沒有長老宗,改革宗,浸信會信徒,也沒有循理宗信徒!惟有基督徒。”簡單說來,是以基督為敬拜事奉的中心。
在天相逢不相識,
無問君從何處來。
希望能夠接受這樣的條件,也能夠適應。
今生我們難作到盡心,盡性,盡意,盡力愛主,那時,必須得這樣作。還要想到基督徒在世客居的時間不多,將來的永遠基業榮耀無比,必須極為珍惜“盼望的緣由”,心無旁騖,竭力奔赴。
祝主施恩保守,繼續加力,直到天上更美的家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