團契與語言

近年來,隨着中國的改革開放,世界各地也改革開放了,似乎是潮流,到處有“中國熱”。成百成千的“孔子學院”,遍地開花。當然,並不是名副其實的研究孔子哲學,而是學中文成風;還有幾十萬的洋學生留華,而且他們對中文還學得頗好,甚至及於文藝,詩詞,小說,通曉古典文學。他們各有其目的,有的為了商業,為了政治,為了職業,文化,或個人的語文興趣,無論如何,這是好事。

你可知道,有多少人為了宗教而學中文?實在人數不多,而所學的也很膚淺,只能勉強應對市場會話而已。據說,當年熱心向華人傳道的差會,現在也停止要求他們的宣教士考試中文;連海外華人,打着“為為骨肉之親”的招牌,聲口像煞使徒(羅九:3),可是竟然中文不通,同種而不同文;在中華大地上,華人與華人講話,往往得找翻譯!如果要為此類病象診斷,恐怕定為缺乏熱誠,無心也就無口,該差不到哪裏!

那麼,可有甚麼治法?有人說,教會或宣教事工,如果遇到問題,應該到使徒行傳求答,這自然是說,要回頭看原始教會如何應付。

五旬節之後,耶路撒冷的教會,在和諧團契中,有持續安定發展。到使徒行傳第六章,我們看見問題產生了:“那時,門徒增多,有說希利尼話的猶太人,向希伯來人發怨言,因為在天天的供給上,忽略了他們的寡婦。”在這樣近萬人的大團契中,這樣的問題可不算完全意外;意外的是,發生在語言的問題上。這些人都是猶太人,但有說希臘話和說希伯來話的差別。這就像在今天的海外華人教會中,有僑生華人,和非土生華僑的不同;生在僑居地的人,說英語,法語,或西班牙語;另外則有國內出生的華人作了難民或僑民,習慣於說普通話。語言不同,表示文化不同,成為團契的困難。

團契一詞,包涵許多意義,主要在於傳通和分享。當時的使徒,沒有把這當作不關屬靈的事,而輕易推到一邊,而是認真處分,向教會宣布:“我們撇下神的道,去管理飯食,原是不合宜的。弟兄們,當從你們中間,選出七個有好名聲,被聖靈充滿,智慧充足的人,我們就派他們管理這事。但我們要專心以祈禱傳道為事。”(徒六:2-5)使徒們先作了自我檢討,承認作錯了事,不是忽略了對寡婦的供應,而是忽略了以主交託的大使命為優先;所以把教會事務性工作,劃出去給別人負責。這七名當選任執事的是:腓利,伯羅哥羅,尼迦挪,提門,巴米拿,並進猶太教的安提阿人尼哥拉;他們都有希臘名字,表明通曉希臘語文,他們用希臘文七十士譯本舊約聖經之外,更開傳通輔導之路,無依無靠的寡婦們,得有怨有處訴,大眾喜悅;“神的道興旺起來,在耶路撒冷門徒數目加增的甚多”(徒六:7),是自然的好結果。

今天華人教會的情況相反。非土生華人(OBC=Overseas Born Chinese),到了僑居地,免不了遭受人的歧視,多少作二等公民,是華人不幸的傳統待遇;在各地區已經有相當程度的改善。他們進入華人社團,可能是願見皮膚同顏色的人,得到些溫暖;可是進入當地華人的基督教團契,也被視為二等信徒!通常的情形是,在非漢語佔多數的教會,彷彿是生活在舊日的“租界”,有責奉獻,無權發言:“Taxation Without Representation”。這樣情形的存在,既非必要,更不合理;既不能傳通,也無從分享。當年的美洲殖民地,有苦難言,就抗議如此不合理現象,因而產生了獨立的美國。現今華人教會發生多少分爭,比其他團契更多,原因也許根於語言。

教會最初的問題,在於語文的傳通。我們今天絕不需要再蹈覆轍。

教會當然不是種族組織,也不該以文化區分,但對於語文的重要,絕不能忽視。

早年來華的宣教士,認真的差會,規定他們必須精通漢文,並要定期作頗為嚴格的考試,不及格的,對不起,得回到本國。傳說上海的某宣教士,因不識“此路不通”的牌示,常走入死巷,大概不是真的。而西方著名大學的漢學系,早期都是由在華的宣教士創設;不僅是漢語,漢文,而是漢學!日本更不用說了。明末朱舜水在日本講學,是用中文;仰慕的日本文人,在通曉漢文之外,為聽他的講學,而專學漢語。二十世紀初的日本政治家,且能作中文詩詞。章力生先生曾感慨的說:“如果華人在中國宣道,還得用翻譯,成何體統?”這足證其無心準備而已。試想,如果使徒保羅口稱“為我骨肉之親發憤”,在他們面前講話,必須經過翻譯,如何辯解?但當保羅在耶路撒冷聖殿山安東尼堡壘台階上,向着群眾分訴:“眾人聽他說的是希伯來話,就更加安靜了。”(徒二二:2)這就顯出母語傳通的親和力。時隔二千年,雖然英語現在幾乎可算是宇宙性的語言,到底世界上最多人口使用的,是漢語漢文。正如威克里夫譯經會常說的:母語是“心的語言”。

可是,今天有人連一封信都寫不通,竟然熱心於作聖詩,譯聖經,其出品是舛誤滿紙,錯字別字連篇!如果真出於“聖靈感動”,不問使徒臨世,或宮廷牧師,都在面世前,該考慮求人鄭重修正,才發動宣傳推銷方是,該不失為智慧之舉。

希臘文中koinonia(團契)這個字,與其發展的koine(共通語言),看起來相像,該不是事出無因吧!教會要能真彼此同心,應該同種同文:有口無心固然差勁,有心無口也不算好事。

2015年二月十六日

-- www.AboutBible.net --
.于中旻 著 by JAMES C M YU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