弄舌之誡
“人之患在好為人師”。作師傅的職任,在於傳播真理,就是所謂授業解惑。不幸,有的人心裏並沒有真理,甚至可說胸無點墨,卻偏要為人師;而為了維護作師傅的尊嚴,堅持他自己是傳播真理,而且是唯一的真理護衛者。這樣,問題就來了。
人樂於教訓別人,並不都是想造就建立領受者,而往往是要滿足自己的優越感。有時更是出自奇特的激動,非說不可。當然,如果由於聖靈的感動,“非說不可”,必須順從;不過,也可能像約伯的青年朋友:“我的言語滿懷,我裏面的靈激動我。我的胸懷人盛酒之囊,沒有出氣之處,又如新皮袋快要破裂。我要說話,使我舒暢。”(伯三二:18-20)說話是為“出氣”,常會在氣以外別無所有。“氣”和“靈”剛好是同義,似乎不是巧合。約伯還“有朋自遠方來”的友人,同情他,要安慰他,好心沒有問題;可惜其言卑無高論,接下來變成意氣爭執,仇敵又待怎地!可見言語要能夠造就人,才算達到目的。
言語的責任
根據教會的傳統,耶穌的兄弟雅各,言辭不多,卻是個着重踐行真理的人。也許,他回憶在起初不信的時候,是在耶穌在世末後的住棚節前不久的事,對主耶穌所說尖刻的話:“你離開這裏,上猶太去吧,叫你的門徒也看見你所行的事。人要顯揚名聲,沒有在暗處行事的;你如果行這些事,就當就自己顯明給世人看!”(約七:2-4)及至耶穌從死裏復活,以大能顯明是神的兒子,雅各會後悔,但願自己沒說過那些話。
這正是作“師傅”的表現:不肯先聽,就提出意見,而且是以非常確定的語氣。其實,智慧的人常是不多說話的人;而不善說話的人,常多言不休。聖經說:“愚昧人若靜默不言,也可算為智慧;閉口不說,也可算為聰明。”(箴一七:28)看起來作智慧人並不如想像的那麼困難,問題是有些人喜歡嘵嘵多言,急於表現自己是愚昧人。所以自古以來,操練敬虔的人,都是從操練靜默深思開始。
言語的認識
聖經明白的警告我們:“生死在舌頭的權下,喜愛它的,必吃它所結的果子。”(箴一八:21)舌頭發揮好功能:“你若口裏認:‘耶穌為主’,心裏信神叫祂從死裏復活,就必得救。”(羅一○:9)有美好的果子;舌頭作壞的運用:“說話干犯聖靈的,今世來世總不得赦免。”(太一二:32)是毀滅性的苦果。
人說了話,不是隨便說說就算,必須對自己口中說的話負責。
說到言語有制約作用:聖經用兩種物體,比喻言語;一是馬的嚼環,一是船的方向舵。(雅三:3-5)腿快善於奔跑的馬,在古時戰場是決勝的馬,需要用嚼環控制,就可以奮勇直前,克勝強敵。同樣的,水上運輸的工具船,需要有方向舵調動,才不至於隨風飄蕩,更不至沉入水下,而能保持在水面上,而達到所要去的口岸,完成目的。
破壞威力:聖經用兩種物體,說明言語負面作用;一是延燒的火焰,一是傷害的毒氣。(雅三:5-8)言語用於達成破壞的目的,是最錯誤的使用方式,對於週遭的人類,有傷害的影響。但神賜給人類奇妙的言語功能,是其他受造之物所不具備的,為使人能夠彼此溝通,互相了解,以成為社會化,可以進行建設性的事工。可是,人類竟利用此技能,圖謀勾結,以共同反抗神;致使神變亂人的口音(創一一:1-9),分散在全地。
言語的根源
言行一致:我們通常說“言行一致”,是表明人不可說的一套,作的是另一套。其實,只從言行的關係看,其方向的一致,有其必然性;或為建立人,或為破壞人。如果誰真慣常說好話,卻一直作壞事,除非性格分裂,就是邏輯上的不可能。(雅三:9-11)唯一有例外的,是那些假冒為善的人,他們根本就是蓄意欺騙,不可救藥。
生命表現:耶穌吩咐門徒防備假先知,“憑着他們的果子,就可以認出他們來。荊棘是豈能摘葡萄呢?蒺藜是豈能摘無花果呢?這樣,凡好樹都結好果子,惟獨壞樹結壞果子。”(太七:16-17)
主耶穌又說:“心裏所充滿的,口裏就說出來。善人從他心裏所存的善就發出善來;惡人從他心裏所存的惡就發出惡來。”(太一二:34-35)這是說,心中所存的意念,不能避免的宣之於口。
因此,必須注意
言語的淨化
傳福音要用口,至少在初世紀,神必須藉可用的原始工具,就是使徒們作祂的出口。因此,傳福音必先學說話:不是他們所習用的言語,不是加利利的北方話,也不是標準的耶路撒冷話,是清潔的言語。聖經記載:
五旬節到了。門徒都聚集在一處。忽然從天上有響聲下來,好像一陣大風吹過,充滿他們所坐的屋子;又有舌頭如火焰,顯現出來分開落在他們各人頭上。他們就都被聖靈充滿,按着聖靈所賜的口才,說起別國的話來。(徒二:1-4)
從天下十三個地方來的人,“都聽見他們用我們的鄉談,講說神的大作為。”(徒二:11)
原來從巴別塔的時候,人民共同商議,同心背叛神,要傳揚自己他們的名。神“變亂他們的口音…使他們分散在全地上”(創一一:1-9)。現在,神要使用歸信跟從祂的人,不是要講他們自己,而是要“講說神的大作為”。神的大作為是甚麼呢?從彼得五旬節教會的第一篇講道看,就是耶穌基督為人釘十字架死而復活的福音。
那麼,教會誕生的“方言”是如何的呢?應該不是群眾同時講許多種言語,那樣必然造成大混亂;而“神不是叫人混亂”(林前一四:33);而該是一種特別的語言,所有人認為可了解,親切的“鄉談”。這樣,革除巴別的混亂,成為基督裏新的統一和諧。
這是教會的誕生,門徒作見證的開始。如果有人還是在誇揚自己,而不是講說神,足以見證他還是在“巴別主義”,絕沒有經歷五旬節,說再多“方言”或“仿言”,只不過“妨言”而已,“這人的虔誠是虛的”。
祝聖徒都知道順從聖靈,謹言慎行,作和平的見證。
2013年六月十六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