約書亞記箋記
約書亞記簡介
從約書亞記到以斯帖記,為十二卷歷史書。
約書亞原名何西阿(Hoshea),意思是“拯救”。摩西為他改Yeshua,為“耶和華是拯救”。
主旨:
神對祂選民拯救的應許,是“領出”為奴之地,又“領入”得業之地(申六:23)。摩西只領百姓出埃及,到約但河,而沒有進入應許;神興起約書亞,繼續完成此事工。
鑰節:
第一章7節:你“只要剛強,大大壯膽,謹守遵行我僕人摩西所吩咐你的一切律法,不可偏離左右,使你無論往哪裏去,都可以順利。”
書中的基督:
約書亞的希伯來文名字,等於耶穌在新約中的名。他率領百姓過約但河,得勝進入應許之地,預表基督的“領許多兒子進榮耀裏去”(來二:10)。他如同基督是得勝的元帥,“常帥領我們在基督裏誇勝”(林後二:14)。約書亞繼續摩西未完成的事工;基督生在律法之下,繼續並成全律法未能成就的(約一:17;羅八:2-4;加三:23-25;來七:18-19)。
在第五章中“耶和華軍隊的元帥”,顯然是主基督先存的顯現。(參申三三:16;出三:2)。耶利哥的妓女喇合,因信接待以色列的探子,把紅繩的記號懸在窗口,不與耶利哥城一同滅亡,表明靠寶血得拯救平安(來九:19-22)。奇妙的,這外邦女子,不配蒙恩而蒙恩,竟出現在基督的家譜中,成為基督肉身的先祖。(太一:15)
約書亞承續摩西的工作,打了勝仗。聖徒們在世的時候,有許多屬靈的爭戰。約書亞並沒有使神的子民進入安息;我們必須靠永遠的元帥基督,持定神的話,進入安息(來四:11)。
現在你要起來
現在你要起來,和眾百姓過這約但河(書一:2)
如果人會有不能勝任的感覺,約書亞此時應該有這樣的心情。只有智慧人才會知道自己;約書亞是智慧人。度德量力,他怎麼會披上了摩西留下的外衣?怎麼配穿摩西踏過的鞋?
摩西長大在法老的王宮,“學了埃及人一切的學問,說話行事都有才能”(徒七:22)。他卻是出身奴隸,最多不過是一名辛勤能幹的奴隸;當摩西叱吒風雲,稱雄一世的時候,世界上還沒有他約書亞這個人。但現在耶和華曉諭他說:
“我的僕人摩西死了,現在你要起來,和眾百姓過這約但河往我所要賜給以色列人的地去。凡你腳掌所踏之地,我都照著我應許摩西的話賜給你們了。”(書一:2-3)
不過,摩西是神為以色列人所預備的領袖,約書亞也照樣是神所預備的領袖。在曠野路上這四十年,他一直是摩西忠實的助手,在摩西身邊,學習如何事奉。但現在要他獨當一面,實在有他畏怯的理由。神知道他的心情,也告訴他應付之道:
“這律法書不可離開你的口,總要晝夜思想,好使你謹守遵行這書上所寫的一切話。如此你的道路就可以亨通凡事順利。我豈沒有吩咐你嗎?你當剛強壯膽,不要懼怕,也不要驚惶;因為你無論往那裏去,耶和華你的神必與你同在。”(書一:8-9)
神告訴他,雖然摩西不在了,但有神的律法書,要口常誦讀,記在心中,晝夜默想,讓神的話充滿你的思想,就可以遵行神的話,行動自然以神的話為依據,不至違背神的旨意。
神更告訴他,當遵行神的話,神就與他同在。雖然摩西離開了,但摩西的神繼續引導他前行。
那也正是以色列人需要領袖的時候。雖然他們不是容易帶領的百姓,但也向約書亞保證聽命效忠(書一:16-18)。在約但河東分得地業的兩個半支派,志願隨同過河爭戰,顯然對其餘的弟兄起鼓勵作用。但神的話給他方向,神同在給他力量。
這是一個人心空虛的世代。面對著約但河水,瞻顧前途,躊躇莫決,沒有把握該如何舉步。從何處尋求幫助?我們有時會像約書亞一樣,遇到新的局面,新的道路,新的任務,好像要把我們壓扁了,傍徨不知如何應付。神也告訴你不要驚惶,信靠神的話,仰望神的同在,在一切事上就可得勝有餘。
拯救的紅繩
你要把這條朱紅線繩繫在縋我們下去的窗戶上(書二:18)
又是一天的開始,像每天一樣。耶利哥城的平靜,卻是不自然的,有山雨欲來的緊張。天空的陰雲,仿佛在聚集著沉厚的不幸;棕樹的背後,好像隱藏著危機。
約但河的對岸,出現了許多以色列人。他們的帳棚連結密集,像是連綿的山巒。他們並沒有離去的意向,一切的跡象顯示,在預備渡過約但河,雖然還未曾立即有所行動。
他們在等甚麼?不管怎樣,耶利哥城邦的王下令,大家加強戒備。
那天,妓女喇合的家,來了兩個陌生人。雖然他們的衣著跟本地人很相似,但他們的亞蘭語音,多少有些不道地。閱人甚多的喇合,看來人有點兒岔眼。
喇合知道耶利哥王的命令,發現可疑的人,立即要向他報告,也知道違背那殘暴的王,會有生命的危險。但她知道,耶利哥王的權勢,只能達到這圍城的小小圈子內,而且也不知還能維持多久。同時,她聽到了創造並掌管宇宙的神,與以色列人同在,如何摧毀了約但河東的兩個亞摩利王,把他們的地賜給以色列人。顯然的,這位神有無比高的權威。因此,她下定了決心,不怕王的忿怒;她知道,王的權威和他的耶利哥,不會存在多久:順從神不順從人,是應當的。
喇合改變心意,沒有告訴追捕的人,保護那兩個以色列探子;並向他們要求得救的保證:
“現在我既是恩待你們,求你們指著耶和華向我起誓也恩待我父家,並給我一個實在的證據要救活我的父母,弟兄,姐妹,和一切屬他們的,拯救我們性命不死。”(書二:12-13)
那兩個探子,就給了她一條朱紅色線繩,繫在縋他們下去的窗戶上為記號,告訴她當以色列人進城的時候,全家聚集那屋子裏,就必得保守。這樣“妓女喇合因著信,曾和和平平的接待探子,就不與那些不順從的人一同滅亡。”(來一一:31)
那條朱紅線繩,正像逾越節羔羊的血一樣,代表耶穌流血的救恩,因信在祂裏面,就得拯救,不至滅亡。
喇合本來是不配蒙恩的人,但因著信,就蒙了恩典。後來耶穌基督的家譜上記著說:“撒門從喇合氏生波阿斯…生大衛王。”(太一:5-6)作彌賽亞肉身的先祖,是何等大的福分!
過約但河
因為這條路你們向來沒有走過(書三:4)
以色列人踏上應許之地的時候到了。那是新的土地。在踏上那土地之前,必須先渡過約但河。
那是初春時節,雨水正多,約但河的水漲過兩岸。
作統帥的約書亞,並沒有下令準備渡河的舟楫,也沒有積聚材料搭造橋梁。他只吩咐以色列人拔營,在河邊集結,等候過河。他在想作甚麼?
約書亞並沒有自己裝模作樣,扮演英明偉大的領袖。他叫官長吩咐百姓,要跟隨約櫃,順從神的引導,“使你們知道當行的路,因為這條路你們向來沒有走過。”(書三:3-4)
在我們的生活中,經驗是寶貴的;不過我們要小心,不要用歷史的經驗埋葬自己。摩西的經驗,只是帶他到尼波山。約書亞雖然到過以實各谷的經驗,但那不能代替所有的人民。不論領袖或會眾,每人的腳印,都必須自己踏在應許之地上。那是沒有走過的。我們沒有人探尋過明天。約櫃代表神的同在。雖然前面有敵人盤踞,可能有戰爭的危險,跟隨主,順從祂的引導,把腳步踏向未來。
約書亞吩咐百姓:“明天你們要自潔,因為明天耶和華必在你們中間行奇事。”(書三:5)神是全能的神,祂也是聖潔的神,祂不能容忍罪惡污穢。所以神的百姓,必須自潔,除去一切的污穢不義,才可以走神的道路。
“等到抬普天下主耶和華約櫃的祭司,把腳站在約但河水裏,約但河的水,就是從上往下流的水,必然斷絕立起成壘。”(書三:13)水是流動的,不會止住立起,顯然是神的大能,使河水停流。這是沒有人經驗過的事,必須使用信心;而且是沒有經驗過的信心。在以色列人出埃及的時候,法老的軍隊追近,摩西吩咐百姓只管站住,看耶和華為你們行奇事,叫紅海的水分開(出一四:13-29)。現在人不能說,摩西是叫我們站住,讓海水分開了,我們才下去走乾地。過約但河的時候,雖然看來水仍然在流,卻不能站在那裏等候;抬約櫃的祭司,要領導百姓,用更進步的信心,把腳踏出去。腳一入水,水流就止住了;奇妙的是水回流了,在極遠之地停止,使神的百姓安然過去。這是多麼奇妙的事,是沒有走過的約但河底的乾地,是信心的新道路。
石頭的證言
這些石頭在你們中間可以作為證據(書四:6)
祭司抬著耶和華的約櫃,仍然站在約但河中,耶利哥的對面;河水仍然在上流亞當城那裏立住。耶和華真是在祂百姓的前頭行,全能者作他們的後盾。
神吩咐約書亞,叫以色列十二支派,每支派一個代表,從“約但河中,祭司腳站定的地方,取十二塊石頭,帶過去,放在你們今夜住宿的地方。”這些石頭,是歷史的見證。
日後你們的子孫問你們說:“這些石頭是甚麼意思?”你們就對他們說:“這是因為約但河的水在耶和華的約櫃前斷絕;約櫃過約但河的時候約但河的水就斷絕了。這些石頭要作以色列人永遠的記念。”(書四:6-7)
人的問題,常是記憶力的失敗,不記得神的恩典,“忘記祂所行的,和祂顯給他們奇妙的作為。”(詩七八:11)沒有得恩典是一回事;人得了神的恩典,卻忘了恩,是一切敗壞悖逆的起因。
神叫約書亞吩咐以色列人,把原來在河底的石頭,取十二塊來,帶到吉甲營中,放在那裏;另把十二塊石頭,立在約但河中。這是表明代替的意思。我們本來是該死該滅亡的罪人,神差祂的兒子基督耶穌降世,為我們死;使信祂的人,可以不滅亡,而得進入應許之地。這救恩當時時記念。(書四:9)
這事不是約書亞一人獨斷獨行的,而是十二支派,每支派一人作代表,每人取一塊石頭,扛在肩上,從河底帶到岸上。這樣,他們都有同樣的經驗,同樣的見證;可以彼此提醒,互相印證,記得救恩的真確,見證神大能的實在。
吉甲是以色列人渡過約但河以後,第一個安營的地方,那十二塊石頭,就放在那裏。不是要放在內地,也不是在後來建都的地方。因為起初蒙恩的經歷,是最清楚,最寶貴的。本來在深水淤泥中的石頭,現在被救拔出來,得見天日,是多麼不同的改變!(書四:20)
這樣記念神的恩典,有長久的教育意義,不僅是為了當世的人,也是為他們的子孫。我們如果不希望救恩在我們這一代止住,就應該注重對後代的教育,把神大能的作為記載下來。教會應當注意歷史,不要作沒有根的人。福音的開始,不是在遠方,先要將神的大能大德,傳給後代的子孫。
耶和華軍隊的元帥
不是的,我來是要作耶和華軍隊的元帥(書五:14)
軍隊中常有志願人員參與,對於戰力有很大的幫助。但儘管可以接受志願人員,但若有人志願來作統帥,倒是極少有的事;如果有,就值得好好考量。
約書亞是個卓越的將領。正月初十日,以色列人過了約但河,在吉甲安營,給所有的男丁行了割禮;十四日晚上,在耶利哥的平原守了逾越節(書五:2-12)。歡慶的節日過後,第二天早晨起來,按照四十年曠野旅程的老經驗,出去收取嗎哪,發現供應他們的食物,竟然沒有降下來。雖然他們略取了當地人的食物,但作領袖的約書亞,不能不注意二三百萬人的供應問題。當前的戰略,必須攻下耶利哥。
約書亞帶著凝重的心情,靠近城門緊閉的耶利哥城,去觀察那裏的地理形勢,籌畫怎樣進攻。他不知沉思了多久,抬起頭來的時候,“不料,有一個人,手裏有拔出來的刀,對面站立。”在這樣的情況下,忽然出現了這麼一個人,自然誰都會很為緊張。但約書亞並沒有鹵莽的動手;他推想,這人非敵即友,而且希望他可以作朋友,所以走上前去問說:“你是幫助我們呢?是幫助我們敵人呢?”
祂回答說:“不是的,我來,是要作耶和華軍隊的元帥。”約書亞就俯伏在地下拜說:“我主有甚麼話吩咐僕人?”耶和華軍隊的元帥對約書亞說:“把你腳上的鞋脫下來,因為你所站的地方是聖的。”約書亞就照著行了。(書五:13-15)
這裏記載的語句,和摩西在何烈山荊棘火的經驗相同,而神的要求也是一樣:“把你腳上的鞋脫下來,因為你所站之地是聖地。”(出三:5)“聖地”不是個特定的地理名詞,而是神所在的地方。蒙召作神的工作,是聖的工作,必須有神的同在;有神同在所到就是聖地,不能用舊的方法,走舊的道路。
約書亞的舊觀念,是以自己為主,自己籌畫作元帥,宵旰夜寐,憂煩不休。現在凡事有主作主,接過領導的責任,是多麼美好的事!約書亞俯伏下拜,也就把重擔卸了下來,再也不用自己擔當,多麼輕鬆自在。自己作主,賺來的是重擔,卻不是對主忠心。現在以主為元帥,所作的一切都是為主,跟隨主爭戰,也為主爭戰,才是打美好的仗。
過河第一戰
百姓聽見角聲便大聲呼喊,城牆就塌陷(書六:20)
耶利哥的城門關得嚴緊,牆高壘堅。以色列人屯頓兵於堅城之下,久之師老兵疲,所有的糗糧會漸漸減少,敵人的聯軍和外援,會相對的增加。顯然這是不利的局面。
神告訴他們一個好消息:七天可以攻下耶利哥。只是所用的戰術有些特別:不用預備攻城的戰具,不必磨刀礪槍,軍隊也不必戰鬥,只要每天去繞城一周,七個祭司拿著七個羊角,跟著軍隊走在約櫃前,一面走,一面吹角。如此繞城六天,百姓都要靜默,不呼喊,不出聲,也不說一句話。“到第七日,你們要繞城七次,祭司也要吹角。他們吹的角聲拖長,你們聽見角聲,眾百姓要大聲呼喊,城牆就必塌陷,各人都要往前直上。”(書六:1-5)
除了喜歡說話的人,靜默六天很不簡單以外,這個戰術聽來容易。但是在舊人裏,一切新的東西都是不對的,我所不知道的都是奇怪的,很難以接受。但神叫人走的信心腳步,每一步都是新的。也許有人說:如此奇怪的繞城行列,給城中的耶利哥人看了,豈不嘲笑為愚拙?不錯,聖經是這樣說的:“十字架的道理,在那滅亡的人為愚拙;在我們得救的人卻為神的大能。”(林前一:18)
至於久經戰陣的約書亞如何說?他早就把統帥權交出了,耶和華軍隊的元帥怎樣說,他就怎樣聽從。這是信心的行動。
如果耶利哥的人嘲笑過,他們盡可以有哀哭的機會。到了第七天,以色列人繞城七次,祭司們同時吹起號角,百姓一齊大聲呼喊,城牆塌陷,耶和華把城交在以色列人手中。
我們今天所面臨的,是屬靈的戰爭。人的心就如同耶利哥城,被撒但魔鬼所佔踞,深溝高壘,設防嚴緊,不接受基督的救恩。我們的目標,是要人信而得救,為主征服人心,是要擴展神的國度,不是為自己爭名奪利。
我們不能使用傳統的方法,不能靠人的力量和智慧。因為“我們爭戰的兵器,本不是屬血氣的,乃是在神面前有能力,可以攻破堅固的營壘,將各樣的計謀,各樣攔阻人認識神的那些自高之事,一概攻破了;又將人所有的心意奪回,使它都順服基督。”(林後一○:4-5)所以,我們必須讓主作祂教會的元帥,引導我們,憑信心靠主得勝。
亞割谷
你為甚麼連累我們?…那地方名叫亞割谷(書七:25-26)
耶利哥的勝利,並不曾如以色列人所預期的在艾城重現。
以色列人輕易的攻陷了耶利哥,士氣如虹,沒有把小小的艾城放在心上。他們以為乘戰勝餘威,派三千人去,取之如同反掌。哪知小艾城卻是頗為棘手:派去的軍隊,竟然在敵人面前轉背逃跑,而且損折了三十六人。被殺的人雖然不是很多,但對於以色列人所向無敵的聲威,卻是無情的打擊。以色列人的自信,受到嚴重的傷害;小城都攻不下,怎能希望征服甚麼應許之地?
作領袖的約書亞,擔心的是更遠更大的問題:如果當地的居民,知道了以色列人敵不過艾城,會把他們當作是紙老虎,聯合起來,“就必圍困我們,將我們的名從地上除滅。”他向神哀求:“那時,你為你的大名要怎樣行呢?”(書七:7-9)
約書亞果然懂得用兵,他看出這一仗挫敗的後果,新領袖不願見到出兵不利的事;只是他不知道失敗的前因。
神一再要祂的兒女弄清楚:得勝不是靠領袖的運籌帷幄,也不是靠將士用命,而是因為有神的同在;神是聖潔的神,有神同在的先決條件,必須要聖潔;犯罪違背神,就失去神的同在。因此,不論你怎樣奮勇,怎樣拼命,還是要打敗仗。
奇妙的是,神只指出是有人犯罪,卻不指出是誰犯罪。如果你認真想對付罪,要自己去找,自己好好思省:
“以色列人犯了罪,違背了我所吩咐他們的約,取了當滅的物;又偷竊,又行詭詐,又把那當滅的物放在他們的家具裏。因此,以色列人在仇敵面前轉背逃跑,是因成了被咒詛的;你們若不把當滅的物從你們中間除掉,我就不與你們同在了。”(書七:10-12)
神把話說得很清楚,如果你要保留罪,就必須失去神的同在,就不必想要得勝。約書亞決心對付罪,叫會眾自潔,召開大會,找出了犯罪貪污的亞干,清楚查明,人贓俱獲。亞干承認不諱,會眾就把他用石頭打死,又用火焚燒他一切所有的。這真是除惡務盡。以色列人給那地方起名叫亞割谷,就是“連累”的意思,作亞干犯罪使全體受累的鑑戒。(書七:25-26)
悔改除罪,神就與以色列人同在,再施恩典,所以“亞割谷作為指望的門”(何二:15)。
宣讀神的話
摩西所吩咐的一切話…沒有一句不宣讀的(書八:35)
神揀選摩西,也揀選約書亞;但約書亞的工作,跟摩西的工作不同。神只對摩西面對面說話,並沒有與約書亞那樣的說話;因此,“他要站在祭司以利亞撒面前,以利亞撒要憑烏陵的判斷,在耶和華面前為他求問。他和以色列全會眾,都要憑以利亞撒的命出入。”(民二七:21)
神命令約書亞接替摩西為領袖,並沒有另外傳律法給他,而是特地吩咐他,遵行所吩咐摩西的律法:“這律法書不可離開你的口,總要晝夜思想,好使你謹守遵行這書上所寫的一切話;如此,你的道路就可以亨通,凡事順利。”(書一:8)
約書亞不愧為好軍人,他的長處,在於會順服,一切照著神所吩咐摩西的,蕭規曹隨,絕不違背。當以色列會眾北上,來到了示劍附近,在那裏,有兩座山:基利心山在示劍城的南面(高868公尺);以巴路山在示劍北面(高938公尺)。
約書亞在以巴路山上,為耶和華築了一座壇,獻上燔祭和平安祭;又“當著以色列人面前,把摩西所寫的律法,抄寫在石頭上”。然後將會眾聚集在約櫃旁,一半對著基利心山,一半對著以巴路山。
隨後約書亞將律法上祝福咒詛的話,照著律法書上一切所寫的,都宣讀了一遍。摩西所吩咐的一切話,約書亞在以色列全會眾,和婦女,孩子,並他們中間寄居的外人面前,沒有一句不宣讀的。(書八:34-35)
約書亞不是祭司,照今天的看法,算不上專業傳道人;但我們看他的事奉,是多麼徹底,認真。
他不像那些討人歡喜的人,只講天堂,不提地獄;只講說神的慈愛,全不提神的嚴厲,說最後人人都可以得救。約書亞將祝福和咒詛的話,全部宣讀。神忠心的僕人,如同保羅,凡“神的旨意,我並沒有一樣避諱不傳給你們的”(徒二○:27)。
他也傳播得普及所有的人。教導全會眾,就不應該有性別的不同,男丁和婦女都在內;包括所有以色列人和外人;包括成人和孩子,他不擔心咒詛和地獄的話,會嚇壞小孩子,使他們作惡夢,只是違背神的話,會使人進入不止息的痛苦,長在永不會醒轉的惡夢中。
願我們都效法約書亞,將神全部的話,教導所有的人。
霉餅求和
以色列人受了他們的食物,並沒有求問耶和華(書九:14)
神要祂的百姓有忌邪的心,卻不是要他們殘忍好殺。
因此,為他們訂定戰爭的條例:如果與遠方的敵人爭戰,而不是神所應許賜給他們的地,要先宣告和平,允許他們有求和的機會;“他們若以和睦的話回答你,給你開了城,城裏所有的人都要給你效勞,服事你。”(申二○:10-18)但是對於神賜他們為業之地的居民,則不可存留,免得神聖潔的民,被異教邪淫的風俗所同化。
基遍等四城聯邦的居民,聽見了神與以色列人同在,攻克了耶利哥,並毀滅了艾城,就心中懼怕,為了求生存,設下詭計,假作來自遠方的求和使者,“拿著舊口袋,和破裂縫補的舊皮酒袋,馱在驢上;將補過的舊鞋穿在腳上,把舊衣服穿在身上;他們所帶的餅都是乾的,長霉了。”(書九:1-16)他們甘言卑辭,求跟以色列人立和約。
以色列人觀察他們的外表,看見與他們所說的並無不合;聽他們所說的,來得既然那麼遠,以至衣敝鞋綻,所帶的糗糧也已發霉,真似是不遠千里而來,誠意求和,怎忍得下心來拒絕?於是,約書亞和以色列的領袖們,並沒有求問耶和華,就接受了他們的食物,跟他們立了和約。
事實真相不久就顯露了。原來基遍不是在甚麼天涯海角,而就在吉甲西方兩三天的路程!但首領們既然指著耶和華對他們起了誓,就必須遵守,容他們活著;不過,成了服勞役的人民。用欺騙的手段固然不足取,神的兒女行事不先求問神,而靠賴自己的聰明,跟人立約,也是自陷網羅,不能逃脫。
四百年過去了。掃羅作了以色列的開國君王,發現民間有一批外族人,就迫害殺滅他們,以為是遵行了神的旨意。結果卻惹動神的忿怒,在大衛王的時期,降災給以色列人,因為違背了誓約,而作事不照神的時間。“原來這基遍人不是以色列人,乃是亞摩利人中所剩的;以色列人曾向他們起誓,不殺滅他們。”(撒下二一:2)是大衛求問神,找出錯誤的原因,向基遍人賠了罪,災難才止息。
多少時候,我們都喜歡聽人講好話,容易被甘言卑辭所吸引,只用理智,看外面,不問神旨,自己作主,受害無窮。我們不比約書亞聰明;以色列人基遍的失敗,是我們鑑戒。
耶和華爭戰
日頭啊你要停住,月亮啊你要止在亞雅崙谷(書一○:12)
約書亞帥領以色列人,與五王爭戰。這是進入應許之地以後,一個有決定性的戰役。
南方山地的亞摩利城邦諸王,得知基遍與以色列人媾和,認為對他們將有不利,在耶路撒冷王亞多尼洗德號召之下,發動五王聯軍,對基遍進攻;一方面是懲膺他們的不忠,並期望獲勝之後,高屋建瓴,進而摧毀以色列人。這是以色列勝敗的轉捩點:或進而佔有應許之地,或被逐到約但河外,甚至被敵人消滅。
在這緊要的形勢之下,約書亞感覺到肩負全民安危的重大壓力。耶和華勉勵他說:“我已將他們交在你手裏,他們無一人能在你面前站立得住。”約書亞完全相信神的應許,就剛強起來,不等敵人來攻,主動的徹夜行軍;從吉甲到基遍,要走三十多公里的上坡路,接著,就展開拂曉進襲,使敵人潰敗,並且追擊到伯和崙。掌管自然界的神,使天降冰雹相助,打死更多的亞摩利人。約書亞深知這不是自己領導有方,而是神的大能,為要成就祂信實的應許,所以向神禱告;他在以色列眾人面前禱告,顯明信心的堅強,顯明他願神得完全的榮耀:
“日頭啊,你要停在基遍!
月亮啊,你要止在亞雅崙谷!”
於是日頭停留,月亮止住,直等到國民向敵人報仇…日頭在天當中停住,不急速下落,約有一日之久。在這日以前,這日以後,耶和華聽人的禱告,沒有像這日的,是因耶和華為以色列爭戰。(書一○:12-14)
以色列人渡過約但河,於正月十四日晚上,在耶利哥平原守了逾越節(書五:10);然後,允許基遍人的求和。那地的諸王,倉皇準備應付。但古時的城邦,多沒有強大的常備軍,因此要趁農忙季節之前出戰;何況以色列已經侵入,他們要緊急動員禦敵。當時,大約是二月十七日。以色列軍清晨到達基遍附近,正是日月交輝:太陽在東方的基遍上空,月亮在西方亞雅崙谷。可見約書亞有堅強受苦的心志,懇求神給他更長的日光時間,可以遵行神的旨意,完成征服。掌管萬有的神,站在屬祂的人一邊。聖經說:“他曾用手為自己爭戰,你必幫助他攻擊敵人。”(申三三:7)神顯大能幫助遵行祂旨意的人。
迦南的爭戰
約書亞和這諸王爭戰了許多年日(書一一:18)
進了神應許的迦南地,並不就是天下太平。要經過爭戰,而後才可以安息。
約書亞和以色列人佔領迦南,不是一戰可以成功的事。與南方山地諸王的基遍會戰,以至在北方的米倫水邊,與以夏瑣為首的聯軍會戰,是最重要的戰役。神都幫助祂的子民,使他們得勝。
神使以色列人,在戰爭中鍛煉,成長;在戰爭中,現出了神所揀選,有忠心的領袖。“耶和華怎樣吩咐祂僕人摩西,摩西就照樣吩咐約書亞,約書亞也照樣行。凡耶和華所吩咐摩西的,約書亞沒有一件懈怠不去行的。…約書亞和這諸王爭戰了許多年日。”(書一一:15-18)
征服應許之地,須要很長的時間。約書亞的事業,大致與迦勒同時;從迦勒的生平,可以看出,從渡約但河開始征服,大約有七年之久:四十歲時由加低斯巴尼亞奉派窺探這地,在曠野飄流三十八年,進入這地該已經七十八歲(申二:14);到他得希伯崙自己的地業時,年八十五歲,其間約有七年的大小爭戰。(書一四:7,10)
現在,有組織的大規模抵抗已經沒有了,但有些較小的城鎮,仍然有外族人佔住。這是說,沒有須要各支派聯合軍事行動的必要,“國中太平沒有爭戰了”(書一一:23),可以將地分給各支派宗族為業,讓他們自己去作肅清整建的工作。
軍事上的征服,已經成功,可以說是統一完成,無須再勞師動眾;進一步的爭戰,是文化上的佔領,卻仍待繼續努力。事實上,這種戰爭,一直沒有完成,直到被擄的時候。
主耶穌給教會的“大使命”,也是兩重的:“你們要去,使萬民作我的門徒”,是福音的使命;“凡我所吩咐你們的,都教訓他們遵守”是文化的使命。(太二八:19-20)宇宙萬有的主宰,不是僅以拯救人的靈魂得救為已足,而仍然任憑人的思想生活,依舊為世界所佔據。祂拯救我們全人,祂要我們生命中每一寸一分的主權。這是合理的。使徒說:“願賜平安的神,親自使你們全然成聖;又願你們的靈與魂與身子,得蒙保守,在我們主耶穌基督降臨的時候,完全無可指摘。”(帖前五:23)願我們完全被主的愛所征服,完全歸屬祂。
約但河西的勝利
約書亞和以色列人在約但河西擊殺了諸王(書一二:7)
神在不同的時代,不同的地方,使用不同的人。在約但河東,希實本王西宏,和巴珊王噩,“是耶和華僕人摩西和以色列人所擊殺的…約書亞和以色列人,在約但河西擊殺了諸王”(書一二:6-7)。
不論摩西如何為神重用,他的年日在神手中,神定規他所能征服的地界。他所佔領的地,分給了流便人,迦得人,和瑪拿西半支派的人為業。征服約但河西的土地,神定規是約書亞的工作。
神有一定的旨意,誰應該作哪一部分的工作。
不同的時期,不同的工作,不可比較。並不是摩西的軍事天才不如約書亞,也不是說他缺乏統御術。但神叫摩西擊殺希實本王西宏,和巴珊王噩,卻使約書亞擊殺約但河西的諸王,共三十一個。在人看來,約書亞建了赫赫戰功;實在是神所命定的,人不能更改,更不該比較。
神照祂的計畫,使工作相繼相承,是非常重要的。後來的人,往往有更顯耀的成就,那不過是因為承續前人的建樹。我們能夠看得遠,不要忘記,是因為站在偉人的肩頭上。如果沒有摩西領以色列人出埃及,約書亞甚麼都不能作。所有成功的人,都是在前人的基礎上繼續建造。
這是歷史的進程。誰也不能作完所有的事工,誰也不能活得比歷史更長,每個人只在歷史上的軌跡上,畫下自己的一小段,那是靠神的恩典。正如人身體上的細胞,在一直不斷的更迭;有的存在得久些,有的存在得比較短暫。
我們看歷史上的人和事,如何發生,和在甚麼時候,甚麼地點發生,都是神的手奇妙的編織在一起,沒有一點是偶然。既是這樣,我們只有稱頌那位偉大的設計者,祂的智慧奇妙非常,過於人所能測度的。
神使摩西忽然而來,誰也不能想得到,一個以色列的男孩子,會在埃及的王宮長大;而那逃到米甸曠野的老牧人,再出現的時候,竟在何烈山接受了耶和華的使命,拯救他們脫離為奴之地。神也叫摩西忽然而去,耶和華親自把他埋葬,沒有人知道他的墳墓,免得誰敬拜神的器皿,而不敬拜創造的神。選召摩西,使他的牧杖成為權杖的是神;使用約書亞的也是神。
未得之地
你年紀老邁了,還有許多未得之地(書一三:1)
歷史上所有最偉大的英雄所不能征服的敵人,就是時間。
約書亞從作摩西的助理,與亞瑪力人爭戰,繼而統帥以色列人轉戰各地,由約但河東,到河西,再由南而北;終而白髮蒼蒼,手龜力衰。
有一天,神對這忠心的僕人說:你老了,你的事工快到盡頭了。還有許多地,不是你能完全征服的。該讓以色列的眾支派,各自負起責任,進佔應許給他們的土地。現在把地分給他們吧!
不論如何忠心,如何英勇,有一天,神的僕人總會有面臨“你老了!”的時候。耶和華對約書亞說:“你年紀老邁了!還有許多未得之地…你只管照我所吩咐的,將這地拈鬮分給以色列人為業。”(書一三:1-6)
我們知道,造就青年人才,培養作育後繼的接棒人,是重要的。不過,那不是出於人的選擇,不能由人自己揀選,而必須出於神的旨意和安排。摩西從沒有考慮過,培植他的兒子接班;神在祂的時候,自然為以色列人興起約書亞。當亞倫行完了他在世的路程,神叫他上何珥山的時候,神叫他的聖衣,自然落在他兒子以利亞撒身上。(民二○:25-28)掃羅登上以色列的第一任王位不久,就處心積慮,要建立家天下,把王位傳給兒子(撒上二○:31)。但神的定旨不是如此,廢了掃羅,尋得合祂心意的大衛作王。神的僕人要有信心,放心放手。
神不要留約書亞在位,一直用湯匙餧以色列人,替他們衝鋒陷陣;如果那樣,他們永遠都不會長大。神叫約書亞,“你只管照我所吩咐的,將這地拈鬮分給以色列人為業。”各支派要自己去得地,不能再推諉,不能再想倚靠老將軍的經驗,也不能倚靠別人,各人都有自己的地要去得。神分給你產業,也就給你責任,你自己要去佔領。這是聖徒靈命長成的途徑。
神的兒子從天降世,順從神的旨意,神的聖靈在祂身上是沒有限量的;但神只讓祂在世工作三年,就是從死裏復活之後,也只與門徒同在四十天。為甚麼不更久一些?主說過:“我去是與你們有益的”(約一六:7-8),主升天後,賜下保惠師,就是聖靈,與門徒同在;門徒長大了,遵行主的旨意,往普天下傳福音,得著地業,擴張神的國度。感謝主。
老而不衰
求你將耶和華那日應許我的這山地給我(書一四:12)
人到臨老萬事休。一般人到了年高髮白,常是壯志消磨,感覺日暮塗窮,而倒行逆施。但猶大支派,基尼洗族耶孚尼的兒子迦勒,卻是到了老年,不想退休享福,頤養天年,偏找艱險的事去作。雖老不衰,何等的雄心壯志!這出埃及碩果僅存的元老,去見當年的同志,現在以色列的統帥約書亞說:
“看哪,現今我八十五歲了,我還是強壯,像摩西打發我去的那天一樣;無論是爭戰,是出入,我的力量那時如何,現在還是如何。求你將耶和華那日應許我的這山地給我!…”(書一四:11-12)
在四十五年前,約書亞和迦勒都還是四十壯年,他們與其餘的十名探子,同去窺探迦南地。他們回來報告,一致同意迦南是個好地方,但大多數人認為去不得,因為有高大可怕的偉人住在那裏,會把我們給吃掉,撇下孤兒寡婦無依無靠,就消滅了。只有約書亞與迦勒,相信神的大能,可以勝過任何甚麼偉人而有餘。
現在,以色列人六十萬的壯丁都不在了,只剩下約書亞和迦勒還健在。但亞衲族的偉人也還在那裏。他們當年曾嚇倒以色列四十來歲的壯年人,何況八十五歲的老人家?
實際上迦勒也清楚知道,亞衲族人並不會怕老人,但他知道神仍然在那裏;不靠自己,只靠神的大能,不看山高,敵人高,不論城如何寬大堅固,“或者耶和華照祂所應許的與我同在,我就把他們趕出去。”(書一四:12)
這不是老人家坐下來談當年勇的故事。信心必然有具體的表現:思想,言語,行動,凝合在一起,改變了歷史。偉人亞衲族中最偉大的人名叫亞巴,他的城因而叫“基列亞巴”;那城改名為“希伯崙”,意思是“立約之地”:膽怯懶惰的人,看那是不可攻,不能克的城,會被那裏的居民抓去吃掉;但有信心的人看法不同,倚賴信實的神,祂與先祖立約,老迦勒作了許多年輕人不肯作,不敢作,不能作的事,攻克了基列亞巴城,取消了亞巴的名,改名為“立約之地”。從前信心之父亞伯拉罕曾住在那裏,現在成了迦勒的產業;因為他信靠那同一位神,有亞伯拉罕的信心。(書一四:13-15)
神永遠不老。祂仍然與專心信靠,老而不衰的迦勒同在。
賜福的泉源
你既把我安置在南地,求你也賜給我水泉(書一五:19)
在猶大南部的山地,希伯崙的南方,有一座城名叫基列西弗。敵人居高,非常難於攻取。但那地近在屬於迦勒的應許之地,他不願臥榻之旁有別人酣睡,就懸立重賞:不論誰敢去攻城,而首先將城攻取,就將女兒給他為妻。
迦勒是個信心的勇士,平庸的人,不配作他的女婿。這實在是擇婿的妙法:能敢於接受困難的挑戰,而有能力可以克服困難的,是天然好領袖的才具。
迦勒兄弟基納斯的兒子俄陀聶,奪取了那城,迦勒就把女兒押撒給他為妻。押撒過門的時候,勸丈夫向她父親求一塊田。押撒一下驢,迦勒問她說:“你要甚麼?”她說:“求你賜福給我;你既將我安置在南地,求你也給我水泉。”她父親就把上泉下泉賜給她。(書一五:15-19)
猶大的南部地區,多是乾燥少雨的地方,難於生活。俄陀聶和押撒夫婦二人,知道那美好的山地,是神賜給他們的,不問環境如何,甘願接受。
押撒是一個順服的女子,她沒有埋怨父親的決定錯誤,把他們安置在不理想的環境;她也是智慧的女子,知道單擁有田地,並沒有多大價值,除非有足夠而可靠的水源,供灌溉作物和群畜飲用,就無法定居發展。當迦勒問她要甚麼陪嫁妝奩,押撒並不求豐厚的物質財富,她只要能產生財富的水泉:原野缺乏的水源,珍貴無價的水源,最重要的天然資源!
今天,我們在主的事工上,也不能沒有這樣的智慧。擴張地盤可以暫時滿足你的雄心,種植悅目的花草樹木,可能給你一時得意;但如果沒有水源,這些眼前歡,能夠歡樂到幾時?東風吹,炎熱來,不久就都枯死!就是建造了廣廈,又有誰去居住?必不可缺的是水泉;不是隨季節乾涸的溪流,而是永久的活水泉源。昔日輝煌教堂,變成了蛛網塵封,教訓太多了。
神的兒女們,要及時向父神切求:把上泉下泉賜給我!聖靈的充滿,澆灌,可以止息你的乾渴,把荒漠變成肥田沃野,豐綠遍地,結出美好的果子,使就近的人得到滿足。
神的話應許我們說:“等到聖靈從上澆灌我們,曠野就變為肥田,肥田看如樹林。那時,公平要居在曠野,公義要居在肥田。”(賽三二:15-16)學押撒向天上的父祈求吧!
不求進取
他們沒有趕出住基色的迦南人(書一六:10)
有很多的問題,是由於人允許它形成的。
約瑟是雅各兒子們中間,最傑出的一個;是“與弟兄迥別之人”(創四九:26)。在幼年的時候,最得父親的鍾愛;到長成以後,有高潔的品德,最卓越的成就,豐功偉業,作埃及的宰相;在父親將死的時候,特別為他祝福,賜他雙分的產業。
可是子孫就跟祖先大不相同了。到以色列人進入迦南應許之地,約瑟的子孫以法蓮和瑪拿西,成為兩個支派,各自分得地業。但誰想得到,約瑟的子孫,竟然那麼不成器!產業給了他們,他們卻不能照顧。
得業是一回事,守業是另一回事。箴言第二十四章說:
我經過懶惰人的田地,無知人的葡萄園,荊棘長滿了地皮,刺草遮蓋了田面,石牆也坍塌了。我看見就留心思想,我看著就領了訓誨。(30-32節)
智者從廢棄荒蕪的田園,受到儆戒。他想到:田地長出野草,正是說明人心的情形,是由於人的懶惰造成的現象。所以野草在田園滋生以前,野草的種子,先散播在人心中,從那裏長起,發展。
先人可以把田園留給子孫,卻不能叫地面不長野草。要田地收成土產,必須辛勤耕作,除草施肥;野草荊棘卻能自然發長起來。如果承受的人不管不理,裏面所有的作物,就會被擠住,長不出果實;石牆也倒下去了,野獸隨便進入糟蹋,鄰人也失去了界限,不妨侵入佔來耕作,最後的結果,產業不是被侵佔,就是賤價賣掉,歸於別人。
以法蓮的子孫分得了產業,但那是紙上的地業,須要用信心去實際佔有。神應許“你腳掌所踏之地,要歸你為業”,不能閒懶高臥,只每天看日落日出,作缺席的地主。以法蓮支派的人,“沒有趕出住基色的迦南人;迦南人卻住在以法蓮人中間,成為作苦工的僕人,直到今日。”(書一六:10)不難想像以法蓮人的滿意,現在有了人服事,不必再勞碌追求,不必再辛勤播種,甚麼都不必作,可以消閒度日,每天放假。失去生活目標的人,就是閒懶的奴隸,下一步是效法迦南人的邪淫文化,拜偶像,吃喝玩樂,在自己的地上作了迦南文化的俘虜,為被擄往巴比倫鋪路。
神賜福的問題
你是族大人多並且強盛,不可僅有一鬮之地(書一七:17)
有時候我們過分注意自己的困境,只想到在自己已知的範圍內求解決,忘記了外面還有發展的可能。
雅各為約瑟祝福說:“約瑟是多結果子的樹枝,是泉旁多結果的枝子,他的枝條探出牆外。”(創四九:22)
摩西為約瑟支派祝福說:“他為牛群中頭生的,有威嚴;他的角是野牛的角,用以牴觸萬邦,直到地極;這角是以法蓮的萬萬,瑪拿西的千千。”(申三三:17)
在進入應許之地以後,約瑟子孫的以法蓮和瑪拿西兩個支派,分得了地業。不過,他們遇到一項困難:所分得的地,有一些原住民,堅持不肯離開,好像是自然死亡損減也很少,把他們擠在一個角落,顯得地方狹小,限制他們的發展。
這些人保守了在曠野發怨言的傳統文化,一有問題,不省察自己,向約書亞質問:“你為甚麼?”他們說,耶和華賜福給我們,族大人多,帶來了問題;我們不想找神,你為甚麼對我們不住,給我們的地太小。如果忘記分地是神叫他們的,也忘記看看地圖,他們兩個支派,跨約但河兩岸,佔的地面有多大,我們會同情他們受了多少委屈。其實,全不是那麼回事!
約書亞說:地已經分定了,多給你們別人豈不是該減少?“族大人多”,正可以派得上用場,人越多越好,去打仗呀!
他們說出了真正的困難:山地不夠住,平地有敵人,不給我們去住。因此,他們不向外對付敵人,對付自己人容易些。這真是叫人哭笑不得。約書亞聽了,回答說:
“你是族大人多,並且強盛,不可僅有一鬮之地。山地也要歸你,雖是樹林,你也可以砍伐;靠近之地,必歸你。迦南人雖有鐵車雖是強盛,你也能把他們趕出去。”(書一七:17-18)
今天教會不肯向外發展,總是以環境困難為藉口。他們託辭山上有樹林,是天然的問題;平原有可怕的鐵車,那時鐵器還不普遍,是高度文明的代表,組合成戰車群,豈不可憐束手無策?但這些野牛的角,應該用以“牴觸萬邦,直到地極”,不要對內爭地盤,找大家長的麻煩,向他訴苦。正如聖殿馱銅海的十二隻牛,如果牛頭向內,牛眼瞪得大,牛角相牴,必定問題無窮;但他們是牛尾向內,牛頭對外。神賜福不是問題。
往前得地
賜給你們的地你們耽延不去得要到幾時呢?(書一八:3)
如果我們只仰望人,等別人用湯匙餵養,就要一輩子作嬰孩,不用指望長進。約書亞是偉大的領袖,英勇的將才;但跟從他的人,很容易養成躲在偉大領袖蔭下的習慣,凡事仰望領袖,不想自己獨立進取。正像大樹之下,草不沾霜;卻也少沾雨露和陽光。
進到約但河西之後,猶大和約瑟的子孫,已經各自分得產業,還有七個支派,沒有踏上自己的領地。
那時,以色列人還沒正式建成聯邦,既沒有王,也沒有國都,示羅地處中央,耶和華的會幕和約櫃在那裏,情形有些像是臨時首都。
我們難以想像,渡過約但河,進入應許之地,已經六七年了,有那麼多的群眾,仍然不知道他們的永久住址在哪裏。他們是怎樣過活的?難道他們依舊住在帳棚裏,過難民營一般的生活?
可能的原因,是他們聚集在一起,自由自在的游牧為生,採食當地的果實,無憂無慮,苟安下去,過一天,算一天,沒有長遠計畫。也可能是好幾個支派共聚在那裏,感覺過得很滿意;而那七個支派,都是比較族小人少,安於現狀,沒有甚麼雄心大志。既然沒有外敵來侵攻,又有甚麼不好?總之,他們如此遷延了好幾年。
那時,十二支派的聯邦軍事行動,已經結束,但約書亞看到這麼多人,如此沒有長久的打算,總不是辦法,心裏著急。
約書亞對他們說:“耶和華你們列祖的神,所賜給你們的地,你們耽延不去得,要到幾時呢?”(書一八:3)
約書亞激勵他們,每支派派三個代表,去勘察地界,以便正式分地給他們。雖然即將解甲歸田,這位年老的統帥,還是鼓勵他們,以神的應許為目標,作當作的事。
人的惰性,使他容易苟且偷安,不知進取。因此,貪戀溫暖安全的雛鷹,需要“鷹攪動巢窩”(申三二:11),才肯展翅飛騰。有時,神藉著環境的改變,患難逼迫臨到,為的使祂的子民起飛。有時,聖靈感動屬靈的領袖,像在埃及地的摩西,像在約但河西的約書亞,激動百姓的心,叫人知道不要坐而不動,要起來前去得地,進展到新的境界。
不為自己
分完了地業…將地給嫩的兒子約書亞為業(書一九:49)
作領袖最重要的品質,不在如何支配統御別人,而在於控制自己,不作貪心的人,不為自己。
多數的軍事領袖,是為了爭取自己的榮耀;冒險犧牲,是別人的事,一旦成了功,戰利品先歸我和我的家族所有。
無疑的,約書亞是卓越的將領,攻克迦南地,從來未打過敗仗。但成功以後,他沒有操刀先割,爭取自己當得的一分。他是讓別人先得,自己退後;真是先天下之憂而憂,後天下之樂而樂。他能等,他能忍耐:
以色列人按著境界分完了地業,就在他們中間,將地給嫩的兒子約書亞為業,是照耶和華的吩咐,將約書亞所求的城,就是以法蓮山地的亭拿西拉城給了他。他就修那城,住在其中。(書一九:49-50)
約書亞不自己攘利爭先,是等所有的人都分得了地業,以後才想到自己。他也不是自己搶取,是等別人想起他,問他,才提出所要的地方。約書亞論功名,論聲望,該配得示羅,伯特利,那樣的任何大城巨邑;他卻謙讓知足,只求以法蓮山地的亭拿西拉。這是何等的風格,何等的襟懷!
約書亞到了他的地業,並不是退休養老,坐享清福;他所踏到的地方,總會跟他來之前不同:“他就修那城,住在其中”。他滿足於自己所得的分,安心適性,在那裏住下來,作為他的家鄉。以後到他年滿壽終的時候,也就埋葬在那裏。但是當他離去的時候,與來的時候完全不一樣了;他來的時候,發現是殘頹破落,去的時候,建造得輪奐堅固,可防衛敵人。
有的人為了叫人紀念自己的功業,就“以自己的名,稱自己的地”(詩四九:11);或像“該隱建造了一座城,就按著他兒子的名,將那城叫作以諾。”(創四:17)但約書亞全沒有想到那些,他安居在亭拿西拉。
地存留得比人更長久;人不能抓住地。我們應當效法亞伯拉罕,那位信心偉人,能“等候那座有根基的城,就是神所經營,所建造的”(來一一:10)。惟獨有屬天盼望的人,才會在地上有所建樹。約書亞之所以能那樣,是因他看到將來榮耀的盼望,所以他能輕看地上不能持久的事物,而勝過私慾。“治服己心的,強如取城。”(箴一六:32)我們豈不也當如此?
設立逃城
這些城可以作你們逃避報血仇人的地方(書二○:3)
在公義與憐憫之間,必須有一個給人寄足的地方。
神的律法記著說,故意殺人的,依法必要治死:“人若任意用詭計殺了他的鄰舍,就是逃到我的壇那裏,也當捉去把他治死。”(出二一:14)神把殺人的罪,看得那麼認真,處分那麼嚴重,並不是由於甚麼人的觀點,也不是由於懲前庇後,而是因為殺人是得罪神的事。“凡流人血的,他的血也必被人所流;因為神造人是照著祂的形像造的。”(創九:6)因此,律法中,沒有定下為殺人獻祭贖罪的條例,無論獻甚麼祭,都不能夠除罪,必須血債血還。
被殺者最近的親屬,有報血仇的權利和責任,是在各文化中的自然法。通常是被殺者的兒子,可以直接親手報仇,不必經過法律的審判。在古時,家族維繫非常密切,這幾乎看作是值得嘉許的事,有時甚至引起家族間的仇殺。這與現在的主張“人權”,維護罪犯的權利,大不相同。
但神不僅看動作,也看人的動機。因此,神藉摩西吩咐以色列人:“人若不是埋伏著殺人,乃是神交在他的手中,我就設下一個地方,他可以往那裏逃跑。”(出二一:13)
以色列人過到約但河西岸,神要約書亞實施設置逃城:
“你們要…為自己設立逃城,使那無心而誤殺人的,可以逃到那裏。這些城可以作你們逃避報血仇人的地方…”這都是為以色列眾人和在他們寄居的外人,所分定的城邑,使誤殺人的,都可以逃到那裏,不死在報血仇人的手中,等他站在會眾面前聽審判。(書二○:1-3,9)
神是公義的神,也是慈愛的神。祂把蓄意殺人和誤殺分別出來,在約但河東岸有三座逃城,在約但河西岸有三座逃城,位置分配相當,不會太遠,給誤殺人的,可以有逃亡的機會。
這不僅是為以色列人,也是為寄居的人預備的。表明神的恩典,臨到以色列人,也臨到外邦人,並沒有分別。這逃城所表明的,是耶穌基督。世人都犯了罪,照律法是要被追殺,沒有盼望;但逃到耶穌基督裏面,信靠祂,就不至滅亡,而有平安。祂是我們的大祭司;因為基督死了,我們就得以出逃城,恢復自由,不再懼怕,而且得基業。
慈愛的神,是我們的拯救,是我們的福分。
利未人的城
利未人在以色列人的地業中所得的城…(書二一:41)
愛的實際,是在於肯給。以色列的各支派,在他們自己的地業中,分出城邑和郊野來,給他們的弟兄利未人居住。
遠在四百多年以前,以色列將要離開世界的時候,給自己的兒子們,按著十二個支派祝福。論到利未說:“我要使他們分居在雅各家裏,散住在以色列地中。”(創四九:7)
等到他們承受地業的時候,果然照樣成就了。
神叫利未人,分散在各支派中,不是要管轄他們,而是要服事,教導各支派,在敬拜神的事上幫助他們。神人摩西未死之先,為以色列人祝福,論利未支派的話:
“他們要將你的典章教訓雅各,
將你的律法教訓以色列。
他們要把香焚在你面前,
把全牲的燔祭獻在你的壇上。”(申三三:10)
古時注重宗族世代聚居,同邑共井;利未支派的人,散居全國各地,是不平常的事,既違反他們的生活習慣,也必然帶來相當程度的不便。但他們為了事奉神,服事各支派的人民,樂於接受。這種精神,使他們成為最早的本土宣教士,放下了事業和前途,順從神的安排。
以色列各支派的人民,因為敬畏神,也對事奉神的利未人相當尊敬。在利未家各族中,又讓作祭司的亞倫子孫,首先拈鬮,從四十八座城中,得十二座城。其餘哥轄,革順和米拉利族的人,所得的城邑,也是比較大而重要的城鎮,不是派他們到窮鄉僻壤,就加以忘記,任利未人在死亡的邊緣掙扎。他們顯然知道實行神的旨意,使在壇前事奉的人,得加倍的敬奉,不是對宗教人另眼看待,以為是些脫離生產的寄生蟲。
所有的六座逃城,也都在利未人分得的地業中。當然這對於各支派誤殺人的,可以得到公義安全的保障。利未人被看為明白法律的專業人士,可以在神面前作無私的判斷。
利未人既然分散在各支派中間居住,就應該知道生活上有好榜樣,敬虔端正的度日,好教導百姓尊重,而遵從他們所教導的。可惜,利未人似乎沒有都作到。生活缺乏好的見證,就失去人民的敬意;而且首次大規模的內戰,就是因不端的利未人引起,幾乎把一個支派消滅(士一九至二一章)。
證壇
這壇在我們中間證明耶和華是神(書二二:34)
流便,迦得,和瑪拿西半支派,決定不進迦南地得業,安置在約但河東。他們派遣武裝將兵,幫助完成以色列征服西岸土地的大業。到一切底定之後,約書亞為他們召開歡送大會,分給他們許多戰利品;他們從示羅起行,“離開以色列人,回往他們得為業的基列地”(書二二:9)。
不久,消息傳來,河東的人在那裏“築了一座壇,那壇看著高大”。(書二二:10-14)
以色列人一聽到這消息,大家都極為激動:難道這些人才轉背走了沒有多時,就去建立另外的宗教,明目張膽的跟我們對立?那還得了!那時,經過了七八年的休養生息,曠野飄流的困疲已經過去了,好戰的心性和士氣又再高漲。於是很多人主張向他們宣戰。但有人提議,不問明情節就討伐,只憑假定有罪,就興師問罪,絕沒有這樣的道理;還是該先經過細察。於是決定組成宗教政治聯合調查團,由非尼哈率領,因為他不僅是祭司,而且有神忌邪的心,絕對不會容忍異教或與罪惡妥協;又有十個首領跟他同去,每人代表一個支派。
哪知道查問以後,發現他們築的壇,原來不是出於搞分裂對立的惡意,也不是要在壇上向甚麼神鬼獻祭;而是特意仿照耶和華壇的樣式,作為宗教上認同的證據,成為聯結的臍帶。恐怕約但河地理的界限,造成你我後代之間的隔膜。
這番話說得合情合理,聽來順耳,非尼哈宣布,接受他們的解釋:“今日我們知道耶和華在我們中間,因為你們沒有向祂犯了這罪;現在你們救以色列人脫離耶和華的手了。”回去報告以色列人,全體也都滿意,稱頌神。(書二二:21-34)
這樣,把“證壇”合法化了。只是從聖經中,我們沒有看見證壇發揮其功能的見證,使人更親近神。其證未見,成了僅有文化上和形式上的認同。示劍有那麼多耶和華的祭壇:亞伯拉罕在那裏築壇獻祭,雅各在那裏築過壇,約書亞也在那裏築壇獻祭;而且約瑟和約書亞都在那裏埋骨。但這些都不能阻止後人在同一地方大建巴力廟。高大的證壇,像許多高大雄偉的教堂一樣,原是幫助人敬畏神的,到現在還不是都成了文化古蹟!只有傳揚福音,聖靈把神的話寫在人的心版上,留心教育子孫,才是可大可久的見證。
專靠神
你們要分外謹慎,愛耶和華你們的神(書二三:11)
約書亞年紀老邁,將要離開世界。他召集以色列的領袖們來,叮囑他們臨別的重要的話。
這位年老的將軍,滿頭的白髮,說明他的經驗;一生的勳業,使他的話有權威。他要說些甚麼話?
如果他長篇大論,述說自己的經歷,可以得到他們更多的尊敬;但對於將要離世的人,再高的崇敬有甚麼用?對於留在身後的人,又能有甚麼幫助?
在他正式就任全民領袖的時候,神吩咐他的話,他以此開始一生的事奉;他以此帥領以色列人渡約但,勝仇敵,建立了豐功偉績,是開國的元勳。現在,在應許之地,還有些殘餘的國民,沒有趕出去。神的話曾引導保守他,走過這漫長的人生道路;在即將走完這道路的時候,他用來訓勉以色列的領袖:
“你們要大大壯膽,謹守遵行寫在摩西律法書上的一切話,不可偏離左右…你們一人必追趕千人,因耶和華你們的神,照祂所應許的為你們爭戰。”(書二三:6,10)
他告訴他們,要專愛神,不要看四圍列國的人多勢強,為了與他們建立政治聯盟,就接受他們的文化宗教。跟著,約書亞就警告他們,不專心靠神的結果:
你們若稍微轉去,與你們中間所剩下的這些國民聯絡,彼此結親,互相往來,你們要確實知道,耶和華你們的神,必不再將他們從你們眼前趕出。他們卻要成為你們的網羅,機檻,肋上的鞭,眼中的刺,直到你們在耶和華你們神所賜你們的美地上滅亡。(書二三:12-13)
愛主靠主必須專一,如果稍微偏差,就像射箭的人視有旁注,必然會越走越遠離神,至終失之毫厘,差之千里。
神的子民通常不會忽然背離神,但容易被引誘,“稍微轉去”,而不加留意,就越流越遠。亞哈娶了西頓王的女兒耶洗別為王后,偏離神,拜巴力,以至行惡賣了自己。約沙法是行主道的猶大王,也蒙神的恩典;但他“大有尊榮資財,就與亞哈結親”(代下一八:1),是漸漸走下墮落的道路,到了子孫身上,就由“稍微”而變成嚴重,悖逆神的惡果,明顯可見。
以色列的敗壞,在其不知警覺,由細微而成大患,終於惹動神的忿怒,以至亡國。願我們不忽略約書亞警誡的話。
事奉神
至於我和我家,我們必定事奉耶和華(書二四:15)
約書亞將全國領袖召聚到示劍,那古老的通衢要邑,南有基利心山,北有以巴路山,與全民重新立約。
站在這裏有年紀的人,還能記得:在二十多年前,約書亞帥領以色列人進入應許之地的時候,曾將摩西所寫的律法書,抄寫在石頭上,現在還在那裏。記得:祭司在示劍的祭壇上,獻過了燔祭和平安祭之後,馨香的氣味繚繞,祭物的血還沒有乾;群眾都環集在約櫃的兩旁,祭司們宣告祝福和咒詛的話,要他們選擇生命的路,敬畏事奉耶和華。(書八:30-35)明顯的,兩山相對,最能象徵選擇,也喚起了長久失去的記憶。
事奉神的福分
約書亞在以色列人面前,向他們敘述五百年來的歷史:從神選召亞伯拉罕出離兩河流域的偶像文化,使他認識真神,敬拜祂,到神領他們進入現在所站的地方,神所應許的福分,都向信靠祂的人成就。(書二四:1-13)
事奉神的態度
事奉神必須“誠心實意”,不能虛假,不能心持兩意。約書亞向以色列人民挑戰:現在你們可以作選擇,決定是否要事奉神。在這個歷史性的地點,建國的元老,指給他們看不遠的基利心山和以巴路山:賜福或咒詛,在你們轉念之間,大家要向神誠實。(書二四:14-15)
事奉神的見證
作為全國的領袖,約書亞沒有猶豫,率先表明堅定立場:“至於我,和我家,我們必定事奉耶和華!”身為最高領袖,他必須立下好的榜樣。他自己事奉神,也不願意讓家中的兒女們,以及僕婢,財物,歸給偶像假神使用。因為必須先齊家,才可以治國。使徒保羅也告訴教會:作監督的,要“好好管理自己的家,使兒女凡事端莊順服。人若不知道管理自己的家,焉能照管神的教會呢?”(提前三:4-5)
約書亞自己有好見證,也與百姓一同在聖所前立約。二十多年前的祭壇和寫著律法的石頭,還在那裏。約書亞“又將一塊大石頭,立在橡樹下耶和華的聖所旁邊”,作永遠的見證。
約書亞,以利亞撒,和從埃及帶上來約瑟的骸骨,都葬在示劍,作為忠心聖潔事奉神的見證。(書二四:22-33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