馬太福音箋記
馬太福音簡介
馬太福音是主的門徒馬太記錄有關耶穌的事。馬太是“主的恩賜”的意思,又名利未;初為稅吏,後蒙召跟從主。
主旨:
馬太敘述主耶穌是應許的彌賽亞王,猶大支派的獅子(一:1-23,二:2,6,三:17,四:15-17,二一:5,9,二二:44-45,二六:64,二七:11,17-37)。獨有馬太使用“天國”一詞共三十二次,在新約中無別處使用。他也使用“應驗主藉先知所說的話”約一百三十次之多,證明耶穌是君王。
鑰節:
第十六章16至19節:“西門彼得回答說:‘你是基督,是永生神的兒子。’耶穌對他說:‘西門巴約拿,你是有福的!因為這不是屬血肉的指示你的,乃是我在天上的父指示的。我還告訴你:你是彼得,我要把我的教會建造在這磐石上;陰間的權柄不能勝過它。我要把天國的鑰匙給你,凡你在地上所捆綁的,在天上也要捆綁;凡你在地上所釋放的,在天上也要釋放。’”
第二十八章18至20節:“耶穌進前來,對他們說:‘天上地下所有的權柄都賜給我了。所以,你們要去,使萬民作我的門徒,奉父子聖靈的名,給他們施洗;凡我所吩咐你們的,都教訓他們遵守,我就常與你們同在,直到世界的末了。’”
書中的基督:
“大衛的子孫”一詞,在本書出現九次,其他三福音書共只六次。祂是“比所羅門更大”(一二:42)的君王;有可不必付稅的尊貴王子身分(一七:26)。祂是要來的新郎(二五:1-10);往遠方的主人(二五:14-30);榮耀中再臨審判的人子(二五:31-46);祂承認是神子基督(二六:63-64);在十字架上被加冕為“猶太人的王”(二七:11,29);復活得統治萬有的權柄(二八:18)。
以馬內利
必有童女懷孕生子,人要稱祂的名為以馬內利(太一:23)
主耶穌道成肉身,到世界上來的目的,是要解決人類長久存在的問題,就是罪的問題。
耶穌這名字的意思是“拯救者”。祂是藉著童女馬利亞由聖靈感孕而生。在還沒有降生以前,天使就指示馬利亞的未婚夫約瑟:馬利亞“將要生一個兒子,你要給祂起名叫耶穌,因祂要將自己的百姓從罪惡裏救出來。”(太一:21)
在祂降生以前或以後,有許多人用過這個名字,也有不少人自稱是拯救者,是救主。其中有少數人可能曾拯救人民於一時,但卻使人陷於另一個禍患;甚或他們自己就是造成禍患的根源。問題的根本,正是因為他們都無法解決根本的問題:不能把人從罪中救出來。
人犯罪的結果,使人與神分離;罪既從一人〔亞當〕入了世界,死又從罪來,就是靈魂與身體的分離;更要有永遠的死,就是永遠與神分離。聖經說:“罪的工價乃是死;惟有神的恩賜,在我們的主基督耶穌裏,乃是永生。”(羅六:23)
神最大的恩賜,就是把耶穌基督賜給世人,藉著耶穌基督的死,成就了救贖,使人能與神和好。所以耶穌基督的名字是“以馬內利”:這最好的信息是“你們從前遠離神的人,如今卻在基督耶穌裏,靠著祂的血,已經得親近了。”(弗二:13)
有罪的人,想到要見神是一件可怕的事;因此,凡是有辦法延長見神的可能,都會成為發財的生意。只有罪得到赦免的人,可以作神的兒女,稱神為天父,藉耶穌與神親近,才可以有“以馬內利”,神與人同住;表明是與神同樣的性情,是神家的人。神不會滅亡;與神同住的人,不再滅亡。所以與神同住不僅是將來的盼望,也是現在就可以經歷的事,是最可喜樂的事。還有甚麼比在神愛裏更好的呢?聖經說:“愛裏沒有懼怕;愛既完全,就把懼怕除去。”(約壹四:18)
遠在耶穌基督降生前七百多年,神就藉先知以賽亞預言:“必有童女懷孕生子,給祂起名叫以馬內利。”(賽七:14)
基督必須由童女生,因神早已命定,女人的後裔,血液裏沒有罪污染的,要傷蛇的頭(創三:15)。這是原始的福音。神的兒子成為肉身,在十架上受死,成就了救贖,除去了使人與神分離的因素,就是罪,使人能回到神那裏。感謝讚美主。
伯利恆
有一位君王要從你那裏出來,牧養我以色列民(太二:6)
主耶穌照神的旨意,降生在猶太的伯利恆,正如先知所預言的。不過,祂雖然生在伯利恆,卻不能在那裏長成。
伯利恆離耶路撒冷京畿之地不遠。在耶路撒冷,有一位羅馬人設立的王希律。他的原則是自己至上,為自己,可以不管國家和人民。已經年近七十了,且病痛纏身,衰弱到將燈殘油盡的地步;但他的深沉,詭詐,機智,兇殘,依然絲毫未減。
有一天,從東方來了幾位哲人,像一般朝聖的旅人,風塵僕僕的來到了耶路撒冷。他們向人詢問,尋訪的卻是一位初生的嬰孩:“那生下來作猶太人之王的在哪裏?我們在東方看見祂的星,特來拜祂。”(太二:2)消息很快傳開了。王宮裏的希律,心中覺得老大不平安:“天無二日,民無二主。如果有另一位王,我頭上的王冠和頭顱都保不住了!”
耶路撒冷合城的人民也覺得不安:“如果又再在出現一位彌賽亞,我們是否要有戰爭?我們既得的利益,豈不受威脅?”他們心中這樣嘀咕,但沒有人會公開講甚麼。這是敏感問題。
希律王把嫉忌放在心裏,表面上卻維持敬虔的神情,差人召了祭司長和民間的文士來,問他們基督當生在哪裏。那些宗教人毫無困難的回答他:“在猶太的伯利恆。”不過,他們沒有興趣自己去尋訪,雖然就近在咫尺。
希律王絕沒有意思讓他們跟東方的哲士們會面。遣走了這一批人,暗暗的找來遠方的朝聖者。先細問那星出現的時日,然後告訴他們該往伯利恆去。現在,他想到了政客最為方便有效的武器,他使用謊詐了:“你們去仔細尋訪那小孩子;尋到了,就來報信,我也好去拜祂。”這位王實在的心意呢?是去除滅祂。(太二:3-8)哲士們去得很快,但遲遲不來報信。他們根本就沒想來,因為得了天使的指示,走別條路回去了。
英明睿智的王,竟也會失算!為了洩忿,為了維持自己的寶座,必須採取行動。於是他羞怒之餘,撕破面皮,下令屠殺伯利恆所有兩歲以內的嬰孩。但神已指示約瑟帶著馬利亞和嬰孩耶穌,逃難去埃及了。
主耶穌不能住在伯利恆,因為有希律在掌權;希律嫉忌,謊詐,惱怒,兇殺。
你心的光景如何?你能接納主住在那裏嗎?
悔改的心
你們要結出果子來,與悔改的心相稱(太三:8)
人多麼容易自以為是,或另有所恃。這是在神面前蒙恩的阻礙。外面的禮儀很容易,但真實的果子,是從心靈的土壤發長出來的。
從神差來的約翰,在猶太的曠野呼喊,為主耶穌基督預備道路,叫人悔改,在約但河受他的洗。猶太全地有好多人到他那裏,本來荒涼的曠野,變成了熱鬧的禮拜堂。
如果不接受他,就要有反對他的道理。檢查他的信息,好像找不出甚麼毛病來:“天國近了,你們應當悔改!”從古到今,多少先知,都是傳叫人悔改的信息。不過,說別人不對,即使是所有的人都不對,也不能證明他對。那麼,他自己的生活呢?約翰更是無可指摘,他“淡酒濃酒都不喝,從母腹裏就被聖靈充滿了”(路一:15);他過著敬虔苦修的生活,“身穿駱駝毛的衣服,腰束皮帶,吃的是蝗蟲野蜜”(太三:1-6),許多人都以為他是以利亞再來了。
他大有能力,百姓紛紛接受他的信息,悔改受他的洗。
人卻有從舊造來的彎曲心思,以為宗教是獲利的道路,受洗是免除地獄火焰的保險證。何況他得到群眾的擁護,懂得迎合人心的宗教人,以人數代替真理,憑勢眾決定方向。於是人群中也出現了許多法利賽人和撒都該人。約翰銳利的眼睛,看到了他們的內心,就對他們說:“毒蛇的種類,誰指示你們逃避將來的忿怒呢?你們要結出果子來,與悔改的心相稱…現在斧子已經放在樹根上,凡不結好果子的樹,就砍下來丟在火裏。”(太三:7-10)約但河的水不能洗除人的罪,也不是免除地獄的火的有效保證,必須要悔改;不止是口裏悔改,必須從清潔的心,結出好的果子。身上受洗的水乾了,要沾濕善行的汗水。
但約翰傳悔改的洗,是要預備人的心。真實悔改的心,要除去高的驕傲,低的缺欠,把彎曲的心思改為正直,能平平正正作事,坦坦白白作人;預備好了道路,迎接君王耶穌基督進到裏面。主是“用聖靈與火施洗”(太三:9-17)的。在祂的裏面,才可以與神和好,得神稱義,作神的兒女;並藉著內住的聖靈,結出光明的果子,使榮耀歸於父神。
接受耶穌基督,是從否定自己開始,那正是悔改的意思。轉回一個一百八十度方向,主離你並不遠。
你若是
耶穌被聖靈引到曠野,受魔鬼的試探(太四:1)
今天我們生活在“不信”的文化中。你如果說:“我是某某”,人家不相信你。任憑你說的聲音多大,任憑你拍著胸膛見證說:“我明明在這裏!”他總不相信。他硬要你擺出些甚麼證明。人不足證明,一張紙,或相片甚麼的,倒可以信賴。
你覺得真是氣煞人,不要感覺意外;主耶穌早就有過這種經驗,更糟的是祂是受魔鬼的試探。
魔鬼面對著神的兒子基督耶穌,用“你若是”開始它的試探。它刻畫出“神的兒子”所具有的特點:能行奇事叫石頭變成餅,以滿足肉體的需要;能從殿頂上跳下去,有天使托住而不受傷害,顯明自己宗教上的優越虔誠;能有權柄統治萬國,顯明是全世界的最高領袖(太四:1-10)。
魔鬼故意遺忘,主耶穌可以“是不為也,非不能也”;因為祂能作這些事,卻不肯照試探的方式去作。
想想看,如果主耶穌真照魔鬼的建議,作了這三件事,就可以證明是神的兒子嗎?相反的,那樣作的,足以證明受魔鬼役使,不證明是神的兒子。因為
基督到世上來的時候,就說:
“神啊,祭物和禮物是你不願意的,
你曾給我預備了身體;
燔祭和贖罪祭是你不喜歡的。
那時我說:神啊,我來了,為要照你的旨意行;
我的事在經卷上已經記載了。”(來一○:5-7)
感謝主,神的兒子拒絕那樣作。祂愛世人,不是要滿足肉體;祂要虛己降卑,不是要顯耀自己;祂甘心走上十字架的道路,以身體為燔祭和贖罪祭,不是屈膝拜魔鬼。祂遵行父神的旨意,走十字架的道路,為世人成就了救恩,復活的榮耀。
今天,神的兒女們,要遵行神的旨意,也必然會遭受魔鬼的試探。它向你建議:何必那麼認真,何必堅持原則,不妨妥協一點,你看,別人照樣亨通,在物質上豐富,在政治上有勢力,在宗教界有名聲;只要轉個彎兒,走曲線,你也可以照樣成功啊!你要堅定的拒絕,用不著考慮,用不著禱告,不要給魔鬼留地步;你應該效法主的榜樣,絕不照魔鬼的建議去那樣作。這是說,要勝過魔鬼的試探。
基督徒的功能
你們是世上的鹽…你們是世上的光(太五:13-14)
主基督耶穌期望祂的門徒,不僅是存在而已,而是必須存在得有意義,對於別的人發生積極的功能。
基督徒不是罕有物品,只能供珍藏。基督徒是平常的,但不失其可貴。因此,主用平常可見可用的東西,來說明祂對基督徒的期望;實際上不止是期望,而是命令。
鹽是人生活中所不可少的。誰都見過鹽。但在所吃的食物裏面,不須要見到鹽的存在,就能發生調味防腐的作用。這是說,有體積的鹽,要溶解成沒有形體。
鹽的產生過程,是要把一部分的水分別出來,經過日曬等蒸發過程,才會成為鹽。但在應用的時候,鹽又消失在食物裏面。基督徒也是如此。首先,要從世界分別;不是離世避居,入山惟恐不深,入林惟恐不密,而是不效法世界的價值系統。而後,要進入其中,過成聖的生活,隱藏的,發生潛移默化的功能。先是要“脫去舊人和舊人的行為,穿上了新人”,然後,“既是神的選民,聖潔蒙愛的人…無論作甚麼,或說話,或行事,都要奉主耶穌的名,藉著祂感謝父神。”(西三:9-17)
光是人生中不可少的;雖然有的人不能看見光,但世界上有光這事實,對他的存在也是重要的。光是有形無體的。光有形,人可以看見光;但沒有體質,所以沒有重量。人可以不必知道光如何來,不必看見光從那裏來;但有光存在的這事實,是更重要的,使人能夠看見。
基督徒是“光明的子女”,就當有光明的行為:
光明所結的果子,就是一切良善,公義,誠實…那暗昧無益的事,不要與人同行,倒要責備行這事的人…凡事受了責備,就被光顯明出來;因為一切能顯明的就是光。(弗五:8-13)
光與暗是顯然不同的。所以光能照明黑暗,也被黑暗所恨惡(約三:19-21)。感謝主,在歷史中,祂的兒女們作了許多光的見證,改變了社會的黑暗。教育的普及,女權的提高,監獄的改良,科學的進步,奴隸的解放,種族的平等,都是由於聖經的真光,照進人的心裏,使人歸服基督,神藉著祂的兒女們,作成這些事工。如果基督不曾降臨,你可以想象,世界是個甚麼樣子。現在,你有責任傳播真光。
為天父作的
你父在暗中察看…(太六:4,6,18)
主耶穌教導門徒,有三項宗教責任:施捨,禱告,禁食。這都是為天父作的,不應該有別的動機。雖然我們看到周圍別的人,也想到周圍許多別的人,但基本上還是為天父作。我們應當以為嚴肅的事,時時謹記,就可避免作宗教表演的傾向。
當先知以利亞的時候,三年不下雨,全地枯旱。以利亞奉神差遣,往西頓的撒勒法一個寡婦那裏。他不是自己去顯示善行,而是要顯示全能的神。照那寡婦的境況,並沒有餘力和心情作好事,而是為了神的僕人,先作一個餅給以利亞吃,就蒙神施恩眷顧,在饑荒中存活。
主耶穌要祂的門徒時時顧到別人的需要,但不要失錯了方向,該知道那是為父神而作的,目的不在於給人看見,討人的稱讚。如果那樣,那是存心為自己的名聲,跟天上的父沒有關係,在天上不蒙記念。(參太六:1-4)
禱告也是如此。禱告不是要叫人看見,不是要給人聽,而是向神禱告。這不是說不可以在人前禱告;主耶穌自己曾在人前禱告,先知以利亞在迦密山上,當眾向神呼求;使徒保羅在公眾之前禱告;這些都沒有錯。但個人應該有自己的禱告,正像樹根要深深扎在地裏,不是淺露在地面上給人看。
我們所稱為“主禱文”,並不是主耶穌的禱文,是主教導門徒禱告的規範;告訴門徒“要這樣說”,不是逐字誦讀。
在這裏,全沒有用一次“我”字,而只是說“我們”,可見主是要我們不忘把別的人包括在內。這是以信徒在基督裏跟神的新關係為開始:“我們在天上的父”;接著有三個新願望:天父的名為聖,天父的國降臨,天父的旨意行在地上;祈求我們肉身的需要,與人間的關係和諧,屬靈的得勝,都是為要使父神得榮耀。(太六:5-13)這跟主耶穌在世生活工作的目的是一致的。不只是尋求神的國,而是在生活中首先尋求神的國。
禁食本來是刻苦己心,紀念亡國的傷痛(亞七:5),求神憐憫,使祂的國臨到;絕不是要顯露自己,而是要消隱自己,讓神的旨意成就,神的道路彰顯,神得完全的榮耀,這正是神的國降臨的實際(太六:16-18)。
求父神使我們時時以祂為中心,改變我們自私的惡性,一切所作的都是為祂而作,求祂的榮耀。
根與基
惟獨遵行我天父旨意的人才能進〔天國〕去(太七:21)
好樹結好的果子。好果子不能使樹變好;但能證明樹的生命是好的。果子只是生命的表露;主要的在於根本。
有的人出入教會許多年,但缺乏生命的表現,只給耶穌作了些反面的見證,以致“神的名在外邦人中,因〔他〕們受了褻瀆”(羅二:24)。這誠然是個問題。不過,解決的方法,不只是改變表面上的行為,因為那是不能持久的;而是要從根本上改變。(太七:16-18)
甚麼樹,結甚麼果子,這是各隨其本性;因為從神創造的時候,早就定了規要“各從其類”(創一:11-12,21,24-25)。人必須蒙恩典,得著重生,“脫離世上從情慾來的敗壞,就得與神的性情有分”(彼後一:4),才可從新生命結出新果子。
有了這個開始以後,並不是就此停步。正確的起始是必須條件,但不是足夠條件。自然界告訴我們,不成熟的生命,不能有再生力(參弗四:14),所以必須長進。
主耶穌接著講了個比喻,說明還要再往上建造。建造的永久根基,是主的話。
人生都是在進行建造。不但埃及法老建造金字塔,中國的秦始皇建造萬里長城是建造,我們每個人的生活工作,也都是建造。不過,建造在甚麼樣的根基上,有很大的差別:聽主的話就去行的,是建造在永久的磐石上;主的話是永久堅定的,可以耐得考驗,而不至倒下去。聽主的話而不去行的,也不是停止建造,而是建造在人的話,人的思想體系和文化上;這樣的建造,也可能偉大堂皇,甚至能速成,享大名,但是不能耐久,是在沙土根基上。(太七:24-27)
“雨淋”是苦難,迫害;“水沖”是各樣世俗潮流;“風吹”是異教的風,新奇的思想,都在考驗我們建造的工程。
聖經告訴我們,要“在祂裏面生根建造”(西二:6-7)。人“接受了主基督耶穌”得著了新生命,是在祂裏面生了根;聽了祂的話而接受,並且照著作,是“遵祂而行”,才存到永遠。
求主憐憫我們,使我們在祂的真道上站立得住,有了根,還要繼續發展,向下扎根,並結出美好的果子;有了根基,就不可再立別的根基,因為錯誤的根基很多,正確的根基卻惟有基督,認定祂,在祂裏面,可以進祂的國,得祂的榮耀。
認識主的權能
主若肯,必能…(太八:2)
許多時候,我們對主的旨意和權能,缺乏正確的認識。
耶穌在世的時候,文士,祭司,法利賽人,自以為義的宗教人,不認識主的權能。一個被人棄絕,長大痲瘋的人,倒認識祂的權能。他來拜耶穌說:“主若肯,必能叫我潔淨了!”“肯”,是敬畏主,知道祂隨自己的旨意行事;“能”,是承認主的權能,可以作人所不能的事。
主耶穌不但答應了,而且伸手摸他說:“我肯,你潔淨了吧!”何必加上“伸手摸他”?摸一個人所厭惡不潔的人,是同情憐憫。到主面前來的人,所得的超過他所求的。我想,也是對他認識正確的回應,表明主特別的愛他,欣賞他。主醫好他之後,吩咐他“切不可告訴人”,卻叫他“去把身體給祭司察看,獻上摩西所吩咐的禮物”。去作這樣的見證,是何等的諷刺!想想看,宗教人不認識主,他們所看不起的人,卻認識主。(太八:4)
以色列人不認識主的權能,因他們懷有成見,不肯相信。但外邦羅馬的百夫長,卻相信主的權能。因為軍官是了解權威的權威人士。他的僕人害重病甚苦;他知道主耶穌有權柄,可吩咐“聽從祂命令,成全祂旨意有大能的天使”(詩一○三:20)去驅除惡者的作為,治好他的僕人(太八:5-13)。主稱讚他的信心,照他的信心為他成就。
奇妙的是自然界也承認祂的權能。當主和門徒在加利利海上乘船的時候,忽然暴風大作,巨浪翻騰。門徒怕起來,喊醒沉睡的主,向祂求救。主“斥責風和海,風和海就大大的平靜了”(太八:23-27)。祂是創造和管理自然界的主。在風浪中顯出主的權能。
更奇妙的,鬼魔也認識主的權能。加大拉地方,有被群鬼所附的人,甚是兇猛,人既然不能制服他,就避免怕從那裏經過。但群鬼認識耶穌的權能,服祂的權威(太八:28-34)。城裏的人竟重視物質,愛豬而不愛人得釋放,何等輕重顛倒!
不認識主權能的人,是在黑暗裏,不見真光,也不接受耶穌基督。
求聖靈照明我們心中的眼睛,使我們信心增長,得以認識主,順從祂的權柄。
醫者仁為心
康健的人用不著醫生,有病的人才用得著(太九:12)
醫生的任務,不是批評病人,而是診治病人。卻有不少人忘記了醫病,以批評為專業,成了第三百六十一行。如果不幸醫生都變成了這樣,還成甚麼世界!
世上的人都患了罪的病,就如經上所記:“沒有義人,連一個也沒有”(羅三:10),所以,都需要到那唯一正常無病的主耶穌基督面前求醫治。可是有些自以為義的宗教人,不承認自己有病,只看見別人的毛病,而且不願意見到別人得治好。這是因為他們沒有憐憫的心。
主耶穌看見一個稅吏,是猶太人所看不起的人物,因為他們替統治者羅馬政府徵稅,被列為罪人。馬太就是一個這樣的人。但他聽從了主的呼召,洗手跟隨主,從新作人。
馬太不但不諱醫忌疾,他還願意別人也離開罪而得恩典。因此,他歡歡喜喜的在家裏大擺筵席,請了好些稅吏和罪人,來跟耶穌和祂的門徒一同坐席;其用意不是社交,也不是慶祝誇耀自己交了上流朋友,而是願意同樣的病人得醫。法利賽人是自命敬虔的宗教人士,他們只懂得專業化的禮儀,曉得祭祀的技藝,甚至也可賴以維生,只是不曉得憐憫;因為憐憫是發自內心,不是可以學得來的。他們看見耶穌和罪人在一起,認為是貶抑身分,辱沒他們的宗教,就批評祂。
主耶穌是神的愛的實現。祂沒有生在利未支派祭司世家,而生在猶大族(來七:11-17);祂是照著麥基洗德的等次,作慈悲憐憫的大祭司。祂宣告說:“我來本不是召義人,乃是召罪人”(太九:9-13),使人因為罪得赦免,而與神和好。
耶穌是好牧人,不是雇工。雇工是為工價而工作。好牧人因為有愛,祂不是為自己得甚麼,而是要捨,甚至肯甘心為羊捨命。“祂看見許多的人,就憐憫他們,因為他們困苦流離,如同羊沒有牧人一般”(太九:36)。祂不是坐在摩西的位上,等人去找祂;而是周游四方,尋找失迷的羊,釋放凡被魔鬼壓制的人。祂不是在殿裏伺候祭壇,等人牽著祭牲來為罪獻祭;而是自己為大祭司,又作祭物,使人與神和好。
基督徒要跟隨主的腳蹤行,必須先得主的憐憫,經歷主的愛,才會以主的心為心,去憐憫別人。神喜愛憐憫,不喜愛祭祀。放下工具,先存憐憫的心,才可以作醫生。
福音神學
耶穌叫了十二個門徒來(太一○:1)
耶穌在世的時候,祂既作真實的完全人,就必須受空間限制;祂又要照神的計畫,離世到父神那裏去,但祂在地上留下的工作,必須同著時間延長,因此,需要選召門徒們,差遣他們作祂的工作。這就是“福音神學”的起源。
緊迫的使命:傳福音是拯救迷失的羊,不容遲延的工作,因為“天國近了”,需要悔改進入神的羊圈(太一○:1-7)。因此,福音必須放在最優先。
權能的工作:主賜給門徒權柄,醫病趕鬼傳福音,彰顯屬天的能力,使人信而得救(太一○:1,8)。“不在乎人的智慧只在乎神的大能”(林前二:5)。
信心的工作:福音不是商品,傳道不是職業。恩惠的福音是免費的,“白白的得來,也要白白的捨去”。憑信心工作,不可存貪心,當作牟利的機會(太一○:8-10)。
聖潔的工作:福音雖然是拯救罪人,但仍然是要保持好的見證。正如“必須在教外有好名聲”(提前三:7)是領袖的條件。神的工人必須慎重與甚麼樣的人交往團契,以免主的名被毀謗(太一○:11-15)。
智慧的工作:神的工人不倚恃知識,不是用手段,但“要靈巧像蛇,馴良像鴿子”(太一○:16),雖機智而不詭詐,避免不必要的傷害,而不傷害人。
聖靈的工作:為主作見證,不是靠自己的聰明;受迫害,不是用自己的方法應付,“因為不是你們自己說的,乃是你們父的靈在你們裏頭說的。”(太一○:17-20)
奉獻的工作:作主的見證,必須有奉獻的心志,要預備為主忍受苦難,被迫害,甚至面對死亡,而不懼怕,不以性命為寶貴,惟獨要遵行神的旨意,傳神的福音。(太一○:21-28)
主的福音不是求人歡喜,得榮耀的福音,而是要捨己的福音;主的道路不是寬門大路,而是十字架的窄路。祂說:“不背著他的十字架跟從我的,也不配作我的門徒”(太一○:38)。為了傳揚真理的福音,甘願被人厭棄,受人恨惡。
主的門徒傳了這十字架的福音。使徒保羅傳了這十字架的福音(帖前二:1-8)。他們在言語,生活,工作上,顯出是真實的主的門徒。今天,主也要我們學祂的樣式,行祂的道路。
得享安息
你們當負我的軛,學我的樣式(太一一:29)
現代心理學家發現,很多人心理的疾病,不是工作過勞,卻有類似的現象,導致困乏,以至情緒緊張,焦慮,當壓力太重時,會精神崩潰。這種“勞苦,擔重擔”,不僅是身體的勞苦,更是心靈的不得安息,長久下去,百病俱至。
有這種情形的患者,大多數是感到自己小材大用,力不能勝。但還有一種擔子,是罪的擔子。在約三千年前,詩人大衛寫道:“我的罪孽高過我的頭,如同重擔叫我擔當不起”(詩三八:4)。到今天,這仍然是人類極大的問題,沒有人可以解決。主耶穌說:
“凡勞苦擔重擔的人,可以到我這裏來,我就使你們得安息。我心裏柔和謙卑,你們當負我的軛,學我的樣式,這樣,你們心裏就必得享安息。因為我的軛是容易的,我的擔子是輕省的。”(太一一:28-30)
這豈不是最好的消息嗎?但為甚麼不是每個人都得到呢?
主耶穌告訴我們,神有祂一定的原則:“將這些事向聰明通達人就藏起來,向嬰孩就顯出來。”(太一一:25)
人不能得安息的攔阻,不是因為神窄心吝手,而是因為他們的驕傲,不肯作嬰孩,自己以為聰明。人起初犯罪的原因,是因為心中驕傲,以至聽信了魔鬼撒但的鬼話,而要和神一樣(創三:5-6);結果就犯了罪,失去安息。
人感受不勝重壓的原因,是因為有罪的流毒,驕傲,想作人上人。爬山是很辛苦的,爬上權位的高峰,更不容易,哪能不失去安息?就算是僥幸達到了目標,還要擔心別人也在想爬上寶座,難保不把自己踏下去;頂峰上容不下多人,必得時時設防,處處鉤心鬥角,緊張無時或止,在這樣的心境之下,沒有安息可想而知。
同時,人不能到主面前得安息,是因為自己驕傲,不肯作嬰孩;結果,得不到神的恩典。聽了主的道,一般的人“很希奇祂的教訓,因為祂的話裏有權柄”(路四:32),“從來沒有像祂這樣說話的”;但是,驕傲的人卻拒絕相信,說:“官長或是法利賽人,豈有信他的呢?”(約七:45-52)
求主使我們有嬰孩的心,學主的柔和謙卑,能負主的軛,服祂的權柄,得以進入安息。
主家裏的人
凡遵行我天父旨意的人(太一二:50)
主耶穌在地上沒有家,卻有一個廣大的家。祂的家庭觀念和一般人不同。
這家的家長是天父。在主耶穌的家裏,不像現今有許多所謂“單親家庭”,也不是像現在有的家裏,一家人姓不同;而是“天上地上的全家,都是從祂得名。”(弗三:15)這是說,在這個大家族裏的人,都屬於同一的生命來源。
這家是一個國度。主耶穌說:“凡稱呼我‘主啊,主啊’的人,不能都進天國;惟獨遵行我天父旨意的人,才能進去”(太七:21)。這是說,凡不遵行天父旨意的,都不包括在國度之內。祂又說:“凡遵行我天父旨意的人,就是我的弟兄,姐妹,和母親了”(太一二:50)。這是說,凡遵行天父旨意的,都不排出於家庭之外。這樣,這家就是天國。
這家的家園極大。聖經說:“傳和平的福音給你們遠處的人,也給那近處的人”(弗二:17)。“遠處”隔哪裏遠?是指外邦人;“近處”是從哪裏算起近?是指猶太人。既包括古今中外,各代各方,所有信從的聖徒,範圍真是大極了。
進入這家的資格。聖經說:“我們兩下藉著祂被一個聖靈所感,得以進到父面前。”(弗二:18)所以彼得在五旬節後的第一篇講章中說:“你們各人要悔改,奉耶穌基督的名受洗,叫你們的罪得赦,就必領受所賜的聖靈;因為這應許是給你們,和你們的兒女,並一切在遠方的人,就是主我們神所召來的。”(徒二:38-39)因為必須有聖靈的大能,“捆綁那壯士”,擄掠那惡者,將人靈魂奪回,被聖靈所感動,悔改歸信;重生得救而有新生命的人,才有“聖靈與我們的心,同證我們是神的兒女。”(羅八:16)這才是真正進入神家的人。有許多人出入教堂,甚至身任教職的,還不是神家的人,仍然是外人。
屬這家人的義務。惟有在神家的人,才會要討天父喜悅,“遵行天父旨意”。外人不肯,也不能遵行天父的旨意。惟有“靠聖靈得生,就當靠聖靈行事”;是“順著聖靈而行”(加五:16,25)。顯明是同主生命,同主的心,才是主的親屬。
作皇家的人,是很榮耀的事,但必須有皇家的血統。所以我們須要有屬天的生命,過與身分相稱的屬天生活。
求聖靈助我們省察,使我們與主相合,行主所行。
天國的奧秘
請把田間稗子的比喻講給我們聽(太一三:36)
主耶穌在世工作,講道的時候常用比喻。天國的比喻,是有關天國奧秘的,是很重要的真理。在七個比喻裏,主耶穌啟示了與天國福音有關的重要原則,叫我們接受在心裏,運用在工作上,可說是了解天國奧秘之鑰。
一.播下道種(太一三:3-10):撒種的比喻,是天國真理的根本。主耶穌說:“那撒好種的就是人子;田地就是世界;好種就是天國之子。”(太一三:37-38)世人都是“壞種”,必要歸於敗壞;“你們蒙了重生,不是由於能壞的種子,乃是由於不能壞的種子,是藉著神活潑常存的道。”(彼前一:23)由道成肉身的主開始,祂帶給人永生,使人作天國之子。
二.儆防仇敵(太一三:24-30):真理的仇敵是那惡者撒但,趁人“夜間睡覺”的時候,撒稗種在麥田裏。外形相似,生命品質不同,以圖魚目混珠,所以應當儆醒謹防。
三.外向發展(太一三:31-32):教會初時雖然微小,不過像芥子,但憑信心播下後,會向上發長,成為茂盛大枝,作世人的蔭庇。
四.內裏默化(太一三:33-34):真理進入人的心裏,使信而接受的人生命發生變化;雖然外形沒有明顯的更改,但生產力豐盛,使人得效益。
五.惟欲得寶(太一三:44):天國不是現世的利益,而是隱藏的寶貝。惟有尋求真理的人,肯付代價,而“將萬事當作有損的,因我以認識我主基督耶穌為至寶。我為祂已經丟棄萬事,看作糞土,為要得著基督。”(腓三:7-8)
六.尋求珍珠(太一三:45-46):買賣人勞苦辛勤,是要得物質的利益。天國如買賣人,“無論如何總要救些人…都是為福音的緣故,為要與人同得這福音”(林前九:22-23)。這不是把人當數字,當群眾,而是看人的靈魂為重價的珠子。
七.末後審判(太一三:47-50):現在看起來,天國仿佛是一網打盡各類的水族,各色人混雜莫辨;有的是假意,有的是真心。“時候未到,甚麼都不要論斷;只等主來,祂要照出暗中的隱情,顯明人心的意念。”(林前四:5)就是到世界的末了,才是分別的時候。
求主的聖靈開我們的心眼,使我們明白天國的奧秘。
真理的代價
施洗約翰的頭放在盤子裏(太一四:8)
分封的王希律,熱烈慶祝華誕,在宮中擺設筵席。猶太人宗教的大祭司該亞法,連他的岳父,德高望重的退任大祭司亞那,都躬親趨賀;雖然沒有說是正式代表,卻捧著不少重價的禮物。那夜,華炬高燃,醇酒盈樽,真是君臣盡歡。
錦上添花,希律王今年添了嘉賓,就是新王后希羅底;她的嬌媚公主,即席翩翩起舞,使全體更加歡娛,酒也飲得更多些。希律王覺得仿佛升上了羅馬凱撒的寶座。他知道應該厚賞這位公主。
希律王指著凱撒的性命起誓,應許她可以隨意要求賞賜,不論多少代價,就是到小小猶太王國的一半,也算不得過分,必定照所求的給她。
聰敏的公主,向她的後父(她本來習慣稱伯父的)媚笑,先道了謝;再走去她母親的席旁,輕聲請示應該要點甚麼。然後走到席前,用眾人可以聽得見的聲音,適度的說:“父王太寬宏大量了,女兒不敢妄求全國的一半,只求國中的一點垃圾:請把施洗約翰的頭,放在盤子裏,拿來給我!”
希律王聽了皺起了眉頭,遲疑的說:“這…”
旁邊的希羅底王后說:“大王可是有些為難?”
希律說:“有甚麼為難?只是血淋淋的盤中人頭,並不太好看,恐怕有傷雅興,叫各位嘉賓胃不舒服。抱歉了!”他招手叫侍衛來,去監中斬了約翰的頭,拿來給了公主;公主拿去給她母親。希羅底拿著盤子裏的人頭,看了又看:那可惡的口舌,曾經指責希律:“你娶弟弟的妻子希羅底是不合理的!”現在還會多舌嗎?你該知道,就是這幾句傷人的話,使你送了自己年輕輕的小命兒。
她心裏覺得輕鬆舒暢了許多;她一杯接一杯,飲下紅色的酒,覺得分外甘甜。(太一四:1-12)
不過,她不是席間最快樂的人。大祭司亞那和他女婿該亞法,並他們的家族,才是最大的受益人。從今以後,再沒有人指出他們的黑暗,說他們是:“毒蛇的種類”了。如果不是拘於禮儀,他們準會鼓掌,歡躍,大聲喝采。
開路先鋒為真理灑下了鮮血,預備了道路。主耶穌基督的光顯現出來,照亮黑暗,祂自己走向各各他的十架完成救贖。
天父栽種的
若不是我天父栽種的,必要拔出來(太一五:13)
農作是很艱難的事,要辛勤耕耘,長久的勞碌照顧。但也有一些植物,沒有誰去種,它自己會生出來;你用不著怕它不生,生得太多才是問題。所以農作的基本,是種你所要收的。
在一片土地上種作的時候,必須要先開墾,除去那些雜物莠草。
我們的思想也是如此。在“心田”裏,並不是一片空白。原來在很早的年齡,就開始了學習的過程,生長了各種各樣的東西。不難推想得到,人類文化也是這樣的情形,沒有甚麼純淨的文化可言。
當耶穌在世的時候,猶太人的宗教中,有了許多的歷代累積的傳統。起初,傳統只及於聖經〔舊約〕沒有備載的細節,與律法的實施有關。不過,漸漸走了樣,許多人憑著理智,隨己意任意解釋,延伸律法的“精意”,竟然會到公開與律法抵觸的地步,把傳統代替神的誡命。
信仰如果不純粹,是很大的危機。從神來的信心,是無價的珍寶,可以引我們到神那裏;人的傳統是毫無價值的渣滓。
信仰影響行動,錯誤的信仰產生錯誤的行動。
我們必須“拔出”錯誤的傳統。不僅是修正,不僅是芟除果子,削掉枝葉,而是要連根拔出不是天父栽種的東西。
看到當時的宗教,成了徒有其表的空殼,耶穌說:
假冒為善的人哪!以賽亞指著你們說的預言是不錯的。他說:“這百姓用嘴脣尊敬我,心卻遠離我;他們將人的吩咐當作道理教導人,所以拜我也是枉然!”(太一五:7-9)
主耶穌看出了他們的問題,不是對於教義的了解不夠深,不是對真理的體行不夠徹底,而是心離主太遠,只有敬虔的外貌,卻違背敬虔的實意。這種自欺欺神的宗教,可能有許多表面的活動,甚至看來偉大的建樹,甚至葉茂花繁,鬧好一陣眼前歡,他們自己非常得意,到處向人宣揚誇耀工作的成功;但神卻不感興趣,因為不是天父栽種的,再熱鬧也不過是莠草,是稗子,到了時候,必要連根拔出來,丟在火裏焚燒。
願我們向主誠實,從心裏遵行祂的旨意,順聖靈栽種,可以在神面前蒙記念,存到永遠。
你們說我是誰
你是基督,是永生神的兒子(太一六:16)
主耶穌要祂的門徒清楚認識祂。正確的認識,是建立正確關係的根基。認識了“祂”是誰,才可以決定是否要作“祂”的門徒,或作祂的門徒是否有意義。
人常是需要詳細認識他是甚麼樣的人,才決定是否作他的顧客,相信他,把重要的投資交給他。那麼,把唯一的靈魂作永遠的投資,是多重要的事,豈能不慎察深知,再作決定?
主耶穌不珍視擁護祂群眾的數字,而要看他們對祂的認識如何。人對主認識的深度,決定他是否真的對主效忠,與跟從主的持久程度。因此,主耶穌問門徒:“人說我人子是誰?”“你們說我是誰?”(太一六:13,15)兩個問題的對象不同,顯然的,主希望門徒屬於更高的層面,對祂有更深入的認識。
一般人對主的認識,限於祂所表現的:祂的信息跟施洗的約翰相似;祂的能力指向是以利亞;祂誠懇的愛流露,像耶利米為人民哀哭,從不計較人如何反對,總是傳講真理;而且他們都承認祂是加利利的先知。
彼得承天父指示,作了完全正確的答覆:“你是基督,是永生神的兒子。”(太一六:16)這認信,是教會的磐石根基,是信徒的最初基本課程。從這裏開始建造,從這裏起步走上捨己背十字架,跟從主的道路。
彼得真認識基督耶穌,當隨夥跟從的群眾擁護熱潮低落,為吃餅得飽的人離去之後,他仍可以果決說:“主啊,你有永生之道,我們還歸從誰呢?”(約六:68)雖然曾肉體軟弱不敢承認主名,“但年老的時候,〔他〕要伸出手來,別人要把〔他〕束上,帶〔他〕到不願意去的地方”(約二一:18),為主殉道榮耀神。
保羅在認識主之前,曾經迫害教會;但在蒙恩認識主,悔改信主之後,他為福音備受苦難,而能夠說:“我不以為恥,因為知道我所信的是誰,也深信祂能保全我所交付祂的,直到那日。”(提後一:12)因為他真認識主,不是僅“憑著外貌認過基督”(林後五:16);深的認識,產生深的相信,交託。才會“丟棄萬事,看作糞土,為要得著基督…忘記背後,努力面前的,向著標竿直跑”(腓三:8,13-14)。
只有認識主,知道祂的價值,蒙受祂的恩典,才不會低價把主賣掉,而甘為主而活,為主而死,或活或死總是主的人。
聽天上的聲音
這是我的愛子,我所喜悅的(太一七:5)
如果你我能聽到天上的聲音,該是多麼美好的經驗!
其實,尋求這種經驗的人,也有不少人宣稱,他們聽到了天上的聲音。他們這樣作的原因,是告訴別人他比一般人好,可以超過聖經,甚而不要聖經。
當然,所謂天上的聲音,大部分是頗值得懷疑的。原因是那些所謂聲音,是與聖經抵觸的。可靠的天上聲音,則是有聖經證明的。親自聽見天上聲音的彼得,在許多年之後,還作了明確的見證:
祂從父神得尊貴榮耀的時候,從極大榮光之中,有聲音出來,向祂說:“這是我的愛子,我所喜悅的!”我們同祂在聖山的時候,親自聽見這聲音從天上出來。我們並有先知更確的預言如同燈照在暗處。(彼後一:17-19)
彼得的見證,當然比誰都有價值,是不容置疑的。他的見證特別值得我們注意。
神從天上說話,是很鄭重的事,不是輕易的。在這裏,是對祂的愛子的肯定,指明主耶穌遠比祂的僕人摩西和以利亞更尊貴,比他們律法和先知的職事更優越。
更值得我們注意的是,他繼續說,在聽天上聲音的見證之外,還有聖經預言的見證;而且先知預言的見證,是更確定可靠的。
聖經更追述以色列歷史上的最大事件:神在何烈山向全民說話,頒布律法,真可說是雷厲風行,極其可怕。但更重要的是,神差祂的兒子基督耶穌道成肉身,到世上來,向人說話:
你們總要謹慎,不可棄絕那向你們說話的;因為那些棄絕在地上警戒他們的,尚且不能逃罪,何況我們違背那從天上警戒我們的呢?(來一二:25)
律法的功用,原是為基督耶穌作見證,使人就祂得生命。正如希伯來書所說的:“神既在古時藉著眾先知多次多方的曉諭列祖,就在這末世,藉著祂兒子曉諭我們。”(來一:1-2)可見主耶穌不僅是更清楚的啟示,更是神本體的真像,將神自己和祂的心意向世人顯明出來。主耶穌的聲音,是天上的聲音,祂的羊必然聽從。主耶穌的信息,是天上的信息,我們必須接受。願主住在我們心裏,作我們心中的王。
捆綁與釋放
若是不聽你們,就告訴教會(太一八:17)
如果我們要認識公義的神,必須承認神特性之一,是對於“是”與“不是”,看得很認真。事實上,我們對任何事物的界定,必須有一些基本的“是”與“不是”,否則無法認知。最簡單的如:你是你,你不是他;是是,非非。
新約聖經裏,主耶穌第一次提到教會,是在彼得承認:“你是基督,是永生神的兒子”後;主隨即說:“你是彼得,我要把我的教會建造在這磐石上,陰間的權柄不能勝過它。”(太一六:16-18)看,這裏的“是”字有多麼要緊!
教會是建造在對基督正確認信的磐石上。聖經說:“這家就是永生神的教會,真理的柱石和根基。”(提前三:15)
教會既然是“真理的柱石和根基”,主耶穌第二次提到教會,就說到教會的紀律和權威。不過,教會是由人組成的,難免彼此之間會發生問題;但因為教會有真理的標準,而在教會以外沒有真理的準衡,很明顯的,教會內的問題,應該向教會尋求解決。
首先,如果弟兄虧負了弟兄,最好的方法是彼此能私下和解,“指出他的錯來”。聖徒相愛,應該是“不喜歡不義,只喜歡真理”,有錯的一方,肯接受認罪。
如果錯的一方不肯接受,就應要兩三個人的公證。
如果無效,要告訴教會。教會奉主的名聚會,同心合意祈求主就同在:“凡你們在地上所捆綁的,在天上也要捆綁;凡你們在地上所釋放的,在天上也要釋放。”(太一八:15-20)這裏所說的“捆綁”和“釋放”,是法律語詞,是說禁止或認可的意思。教會依照真理作的判決,有屬靈的肯定或否定的權威,信徒應該尊重,違背的即是背棄真理,也不屬於教會。
是在這樣真理的背景下,保羅指責哥林多教會,信徒打官司,不尋求聖徒的審判,而求外人審判,證明看重今世,忽視永世,輕看教會的屬靈權威和紀律(林前六:1-8)。
教會內肢體間彼此興訟,動輒訴諸法庭,是因為教會失去了功能和權威,失去了真理準衡,不能判定是非,是可恥的。教會不應該有欺凌相爭的事;不幸有了,應該在會內解決。將來審判天使的,該以真理原則判斷今世的事。(林前六:2-5)
求主憐憫教會,恢復屬靈的權威,敢於持定真理的標準。
還缺少甚麼呢?
駱駝穿過針的眼,比財主進神的國還容易呢!(太一九:24)
耶穌在世的時候,有很多病人來見耶穌,他們得了主醫治痊愈,快快樂樂的走了;有的罪人來見耶穌,他們得了主的赦免,歡歡喜喜的接待耶穌。只是有一個可愛的少年人,他品德良好,絕不算是問題人物;他有心向善,而且不貪愛今世,有興趣於永生;主該多麼需要這樣的門徒!但在他聽了主的話之後,卻是“憂憂愁愁的走了”!(太一九:16-26)
可惜嗎?希奇嗎?連這樣的人都不能得到永生,我們怎能不問:他的問題在哪裏?
聖經記載他來見耶穌,說:“夫子,我該作甚麼善事,才能得永生?”
耶穌對他說:“你為甚麼以善事問我呢?只有一位〔神〕是善的。你若要進入永生,就當遵守誡命。”主的意思是說:你想作善事,豈不是要像神一樣,達到神的標準?人的裏面沒有良善,你作得來嗎?唉,朋友,何不先從遵守誡命試試如何。
顯然的,這少年人很滿意自己,沒有如保羅一般的深深省察自己內心的情形,以為那有甚麼困難?問耶穌甚麼誡命。
耶穌說:“就是不可殺人,不可姦淫,不可偷盜,不可作假見證;當孝敬父母,又當愛人如己。”
我猜想他太滿意自己了,恐怕連主耶穌最後的那句話,都不曾聽進去;他就趾高氣揚的說:“這一切我從小就遵守了,還缺少甚麼呢?”前面說的一句“遵守”的報告,後面問“缺少”只是客氣。他心想自己已經功德有餘裕了,不會再缺少甚麼。說完了,他就挺胸昂首,充分準備接受稱讚。
想不到,主耶穌說的“愛人如己”,不是口號和理想,祂更進一步略加發揮實用:“你若願意作完全人,可去變賣你所有的分給窮人”,這是愛人如己的實踐;“就必有財寶在天上,你還要來跟從我”,這是相信永生,進入永生的預備。可惜,有許多自以為有成就,有道德的人,到了天國的門口,而不能進去。
這就顯出人的標準,跟永生的神相差多遠!人自滿驕傲,像駱駝一樣,難得進入窄門,穿越針眼;只有仰望神的憐憫,靠主的救恩而稱義,才可以進入永生。不是要問:“我該作甚麼”,而是信靠主所作成的救恩。
工作與恩典
你竟叫他們和我們一樣嗎?(太二○:12)
主耶穌講到天國的制度,在於神完全的主權。如果神不掌權,就不是天國。但人偏偏有自己的意見,不是要在地上建立天國,就是要把天國弄成自己意見的產品,把天國看成人間的勞工市場。人想不作工而拿工資,卻不想作工而不拿工資。
主耶穌說了一個比喻,為的是要改革人對恩典的觀念。
這個比喻講到一個葡萄園的主人,去召日工進園工作。因為果子成熟了,工作需要很多的工人,所以他一批又一批的找人進園作工,到日落的時候發放工資。
其中有一些清早就來工作的,他們在收到工資後,表示不滿意;因為領的工資和別的工人一樣,他們覺得自己不一樣:
講定工價:他們先講好多少錢,付出多少的勞力,才同意工作,這是公平交易(太二○:2)。
勞苦受熱:他們認為付出勞動力,是一種痛苦。收割葡萄是秋天驕陽酷熱的季節,長晝盛暑,盼望黃昏的涼氣,卻是遲遲其來,很不容易(太二○:12)。
指望多得:一天勞苦好不容易挨過,到了主人發工資的時候,先來的卻是最後發給。他看到最後進來工作的,作了很短的時間,卻領了整天的工錢。他心想,早來的應該會多得;哪知,輪到他的時候,領的也不過跟別人一樣!(太二○:10)
埋怨主人:現在,罷工既不可能,也沒有理由,他還是埋怨主人:“我們整天勞苦受熱,那後來的只作了一小時,你竟叫他們和我們一樣嗎?”(太二○:12)他要跟別人比較。
人的傾向是要出人頭地,跟別人不同,在衣食住行和享受上,都想與眾不同。但在救恩上,神命定卻是平等的;人人都不能自救,人人都須要神的恩典。
那晚來的工人呢?他們來得晚,卻不是他們的錯,園主有主權,他們在門口等候,蒙召即來工作。他們並不敢計較工資多少,只是感激主人給他進葡萄園作工的機會;感恩之餘,不敢稍嫌天氣熱,不敢偷懶休息,只忠心努力勞苦工作,惟恐天短黑夜來到;“贖回光陰”,報答主恩(弗五:16)。
主不看人的工作,而是看作工的人;不是看表現動人,而是看內心如何。“被召的人多,選上的人少”。得主喜悅的,是不問人看見看不見,忠心工作的工人。
不知與不教
我也不告訴你們我仗著甚麼權柄作這些事(太二一:27)
自己不知道,才去求教導。如果因為其“不知道”,就“不告訴”他甚麼,顯然的跟任何教育原則抵觸。更何況神的兒子主耶穌基督到世上來,就是要為真理作見證,現在,機會來了,有人向祂發問:“仗著甚麼權柄作這些事?給你這權柄的是誰呢?”豈不是作見證的大好機會嗎?(太二一:23-27)
主耶穌就遇到了這樣的人,他們表面上似乎是有心向道,實在是找機會告祂。主耶穌知道他們的心意,立即給他們一個“入學測驗”:“約翰的洗禮是從哪裏來的?是從天上來的?是從人間來的呢?”這個問題的意思是:在談天國的事以先,要有誠實的心,要準備悔改。
這個問題不難回答,而且主耶穌允許他們,照自己的意見自由選定答案。如果答錯了,主也沒有說要罰他們。可惜,那些人是要觀察環境,而後考量如何回答。他們彼此商議一番。如果承認約翰的洗禮是“從天上來”,就難以為自己的行為辯護,因為不信他;約翰傳講真理,敢指責希律王的罪惡,一般宗教人哪敢得罪王,而跟他站在一邊,作希律的忠實應聲蟲;而且約翰要宗教人悔改,正是妨害他們利益的事。但如果說:“從人間來”,那顯然是違反民意的,因為多數人民以約翰為先知。這是說,他們沒有悔改的誠意,也缺乏站起來反對多數人的勇氣。如果講真理要看環境,還有甚麼價值?
最安全的辦法是不講話,不表示意見。多講多錯,少講少錯,不講不錯。於是作了不誠實的答案:“我們不知道!”
人以為是最聰明,實際上是最錯誤的答案。因為不誠實是最大聲的宣告:“我們不要真理!”很多宗教人的問題在此。
耶穌當然知道他們的心,也立即排除他們受教的可能:“我也不告訴你們我仗著甚麼權柄作這些事!”
主不向你講話,是大的麻煩。如果主不向你講話,而你講自己的話,是更大的麻煩。
“耶和華的言語稀少,不常有默示”(撒上三:1),標識著一個不關心真理的世代,向神心不誠實,更是神的旨意無從推行。人先已決心不行神的旨意了,說有何用?那是主棄而不教的人。“行事誠實的,為祂所喜悅。”(箴一二:22)“慈愛和誠實彼此相遇”(詩八五:10)。
現世與永恆
論到基督你們的意見如何?(太二二:42)
人是神最奇妙的創造,現時與永恆在一個身體裏相遇。現時是為了永恆預備的。
法利賽人約同希律黨人,去見耶穌。這是個宗教與政治的結合。他們說了一套政治詞令之後,問耶穌一個問題:“納稅給該撒可以不可以?”(太二二:15-22)耶穌知道他們的存意,就叫拿一個上稅的銀錢來:銀錢的品質是銀,鑄造了該撒的像在上面,鎔化後仍然是銀;納入聖殿歸給神的時候,因為不能有該撒的像,所以要兌換成銀子;納稅的時候,要用有像的銀錢。這正是現時與永恆結合的表象,聖徒要善盡雙重的責任。
注重現時的撒都該人,問了另一個難題:七兄弟先後娶過同一個女人,復活後在永恆裏,該怎麼辦?(太二二:23-33)主耶穌說,他們的問題,是在於“不明白聖經,也不曉得神的大能”;因為聖經教導弟為兄立後,是現今世界的責任,復活後在永恆裏不是肉身,感性的問題也就不存在了。
法利賽人中的律法師,問耶穌宗教責任:“律法上的誡命哪一條是最大的呢?”(太二二:34-40)他們要耶穌在現時責任與永恆責任,對神與對人之間,作先後輕重的區分。耶穌說:“你要盡心,盡性,盡意,愛主你的神,這是誡命中的第一,且是最大的;其次也相倣,就是要愛人如己。”真正的愛,不能沒有行動,二者是分不開的。心靈支配肉體,愛神的也必然愛人,現時決定永恆。
耶穌也問法利賽人,一個現時與永恆結合的問題:“論到基督,你們的意見如何?”(太二二:41-46)基督既是大衛的子孫,“大衛被聖靈感動,怎麼還稱祂為主,說:‘你坐在我的右邊,等我把你仇敵放在你的腳下’?大衛既稱祂為‘主’,祂怎麼又是大衛的子孫呢?”法利賽人雖然有聖經的知識,但不明白神的救恩計畫:神的兒子從永恆進入時間,從不能死的永生神,道成肉身,成為會死的人,為世人的罪,死在十字架上;叫一切該死該滅亡的罪人,因為信祂,而得蒙赦罪,不至滅亡,反得永生。我們在現時,需要為永恆預備。
“論到基督,你的意見如何?”是現時與永恆的交會點。基督論是奧秘神學的根基,也是屬靈生命的根基。生命在祂裏面,接受基督得著永生。
天國內外
凡自高的,必降為卑;自卑的,必升為高(太二三:12)
天國的君王主耶穌基督,宣告進入天國的人,有八項“有福了”的品格(太五:3-12);現在,祂也照樣指出,在天國門外的宗教人,八項“有禍了”的資格(太二三:1-36)。正如惡是缺乏善,這兩種人的對比,也極明顯。
屬天國的人,必須要虛心,才可以進入那窄門。但那些宗教人,當人前用他們自大的身體,擋住了天國的門,“自己不進去,正要進去的人,他們也不容他進去。”
主宣告哀慟的必得安慰;祂也指責另一種人,不同情在地上無所靠的寡婦,不憐憫看顧需要的人(雅一:27),反而“侵吞寡婦的家產,假意作很長的禱告”,這虔誠是虛的。他們不但要受刑罰,而且要受更重的刑罰,作假冒為善的工價。
主耶穌應許,溫柔的人必承受地土;因順從負主的軛,得享安息(太一一:29)。假冒為善的宗教人,只在乎“勾引人入教”,沒有可效法的榜樣,不能承受地域,而是承受地獄。
進入天國的,是“飢渴慕義的人”,因為他們必得飽足,享屬靈的豐富。但那些宗教人,是“瞎眼領路”的,看不見屬天的事,也看不見坐在寶座上掌權的神,只是飢渴慕金,見錢眼開的教儈,“以敬虔為得利的門路”,自然是有禍的。
天國之子有行動的信心,因愛而遵行主命令,有憐恤人的果子,而蒙神憐恤(雅二:13)。宗教人只重禮儀,“律法上更重的事,就是公義,憐憫,信實,反倒不行”,是捨本逐末。
神所喜愛的,是內心的清潔,進入天國須“順從真理,潔淨了自己的心”(彼前一:22),清心必得見神。宗教人是只注重洗淨外面,裏面充滿污穢惡念,發為惡行,是屬於那惡者。
和平之子是神的兒子,有“從上頭來的智慧,先是清潔,後是和平”(雅三:17-18),結出義果。假冒為善的宗教人,外顯公義,裏面“卻裝滿了假善和不法的事。”
天國之子在地上為主受迫害,卻在天上有大賞賜。假冒為善的宗教人,迫害先知和義人,更把耶穌釘十字架,神的忿怒在他們身上,那些蛇類,毒蛇之子,難逃地獄的刑罰。
假冒商品,是不道德的事。假冒為善的宗教,比沒有宗教還糟。慈愛的主耶穌,竟用最嚴厲的話,責備那些宗教人有禍了,要切實悔改,作天國之子。
末期的預備
甚麼時候有這些事?…有甚麼預兆呢?(太二四:3)
門徒同主在橄欖山上,聽耶穌講到聖殿的結局,就問起:“請告訴我們甚麼時候有這些事?你降臨和世界的末了,有甚麼預兆呢?”(太二四:3)顯然的,他們並不懷疑主的話;但他們為甚麼不問,為甚麼有這些事,和我們該如何準備?
耶穌如何回答?祂先告訴門徒:“你們要謹慎,免得有人迷惑你們。因為將來有好些人冒我的名來說:‘我是基督’,並且要迷惑許多人。”(太二四:4-5)這是說到如何準備應付,才是最要緊的事;接著,說到要進入一個新世代,必須經過生產的艱難,像婦人要生孩子,必須經生產之難一樣。聖徒不是要好奇猜測主再來的時間,而是善盡自己的責任。“惟有忍耐到底的,必然得救。這天國的福音要傳遍天下對萬民作見證,然後末期才來到。”(太二四:13-14)
主告訴門徒,祂再來的徵兆;祂確定這些事都要成就,而且說:“天地要廢去,我的話卻不能廢去。”(太二四:35)但也同樣堅定的說:“那日子,那時辰,沒有人知道,連天上的使者也不知道,子也不知道,惟獨父知道。”(太二四:36)
我們真難以了解,為甚麼三一真神的第二位,與父同等同榮,會不知道部分父所要作的事。但我們必須肯定主所說的一切話,而且相信主的智慧,知道自己不知道。很多假先知的問題,是不知道自己不知道,所以敢於妄測濫言,說主甚麼時候再來,迷惑人而自陷迷誤。
其實,還有一件人不能知道的事,就是死的日期;無知的財主不知道(路一二:16-21),跟主最親近的門徒,也是茫茫然(約二一:18-23)。主再來時見祂,或死時離世見祂,對個人來說,並沒有實質上的差別。末世論(Eschatology)是探討末後的事,包括世界的末了與人生的末了,是以基督為中心。所以主耶穌要我們儆醒預備,作忠心有見識的僕人。不可像那惡僕一樣,心裏以為主必來得遲,雖沒有宣揚,但在行動上表現出錯誤:恨該愛的人,“動手打他的同伴”,沒有愛心;愛該恨的人,“和酒醉的人一同吃喝”,在主回來的時候,受到重重的處罰(太二四:37-51)。所以真智慧不是去推測主甚麼時候來,而是忠心有見識,時時準備。可能在主再來時見祂,也可能經過死,在肉身之外見祂,同樣的須要準備。
受託與受賞
僕人的主人來了,和他們算帳(太二五:19)
信主的人,很難說他們自己沒有恩賜;也沒有誰可以說,他獨得一切所有的恩賜。任何信主的人,都有“神所分〔量〕給各人”的信心(羅一二:3)。恩賜既有一定的數量和功能,就要“各人要照所得的恩賜彼此服事,作神百般恩賜的好管家。”(彼前四:10)相應的,人須要使用恩賜事奉,也必然有一定的“界限”(林後一○:13-14)。神如何安排的奇妙,超過我們所能理解的。我們不能說恩賜是自己的。但我們的責任,是要對神忠心,善用主交託的,預備到祂再來的時候,向主交帳。
主耶穌說到天國的情形:“天國又好比一個人,要往外國去,就叫了僕人來,把他的家業交給他們;按著各人的才幹,給他們銀子:一個給了五千,一個給了二千,一個給了一千,就往外國去了。”(太二五:14-15)主耶穌從死裏復活升天,正是往遠方去,在祂再來之前,祂要我們好好運用所交託的恩賜。“我們各人蒙恩,都是照基督所量給各人的恩賜。所以經上說:‘祂升上高天的時候,擄掠了仇敵,將各樣的恩賜賞給人’。”(弗四:7-8)恩賜不是自己有的。
忠心是心思表現於運作。那領了五千和二千銀子的僕人,並不遲延,“隨即拿去做買賣”,賺了加倍的銀子。神要祂的子民盡心,盡性,盡意,盡力的愛祂,事奉祂,就是善用神所賜的一切智慧,理性,為要使主的工作有益處。其中自然也包括相當的投資風險,但不是不作一事的藉口。那又惡又懶的僕人,託辭忠心,怕虧蝕主的銀子掘地埋藏,是避免工作負責。
忠心是工作表現的累積。經營主交託的銀子,不是一日之工,須經過相當時間,才能有成效,是持久的存盼望而工作。
忠心須不跟別的人比較。主人知道僕人的才幹各自不同,不曾託給每人同樣數量的銀子,也不期望每人表現相同。“我們所得的恩賜各有不同”(羅一二:6),所以不要看別人。
忠心要到主再臨時得賞。“過了許久”,但主必然再來,要照各人所作的施報。“祂要照出暗中的隱情,顯明人心的意念。那時,各人要從神那裏得著稱讚。”(林前四:5)同樣是“又良善又忠心的僕人”,雖恩賜有差別,所得的賞賜卻是相同的。(太二五:19-30)英雄不妨無名,因主公義的獎賞不僅是給偉大的使徒,也賜給那些愛慕祂顯現的人。(提後四:8)
一件美事
在我身上作的是一件美事(太二六:10)
那是主耶穌在世的最後幾天了。
主告訴祂的門徒們,再過兩天,祂就要被交給人,釘在十字架上。門徒中間,有的人以為自己夠資格繼任作領袖,有的更已經跟敵人達成了協議,得便就出賣主。這些暗流,主早已知道,並且改正他們的思想。但主的內心感受又是如何?
當這時候,伯大尼長大痲瘋的西門,在家裏給耶穌預備筵席。作鄰居的馬大,總是愛幫忙,自然也去了,拉撒路也在被請的人中。馬利亞並不是主人,竟然拿一瓶極貴的真哪噠香膏來膏主耶穌。賣主的猶大表示不同意,認為值三十兩銀子的香膏,就這樣用了,香氣隨風而逝,未免太浪費,不如用來賙濟貧困;有別的門徒也覺得言之有理。主耶穌卻說:“她在我身上作的,是一件美事…是為我安葬作的。我實在告訴你們:普天之下,無論在甚麼地方傳這福音,也要述說這女人所行的,作個記念。”(太二六:6-13,參約一二:1-8)
主耶穌要我們所述說的美事,卻不是要宣揚人的名字。可見是這件“事”,有更重要的意義,值得記念。
為誰而作?是作在主耶穌身上的。人可以把極多的財物,極難得的才能,用在別的方面,致力於榮耀自己的目的,甚至可以得人稱讚,卻沒有作在主身上,在神面前沒有永久記念。
為何而作?是為主安葬作的,為被釘十字架的主耶穌。她看得出主為世人的罪受死,流血成就救恩的價值。
何時作的?時間的恰當,是非常重要的。主被釘十架,葬在墓中,第三天一大早,幾名愛主的婦女,帶香膏去墓地膏屍體(馬利亞不在其中);主已經復活了!徒然跋涉,雖然有心,卻是無效,因為晚了好幾天。馬利亞作得恰合其時!
因何如此?因為馬利亞在主面前,留心聽主講道,所以明白主救恩的計畫,“選擇那上好的福分”(路一○:42)。
如何記念?主耶穌自然不是命令門徒,每到一地,都必須講膏主的事蹟;而是要我們傳講,當知道主耶穌降世,為要拯救罪人,在十字架為人的罪受死,並且復活;應當效法馬利亞及時愛主,作在主身上,在天才有永遠的記念。
今天,我們也須要有這樣的智慧,為主投上一切,要作在主身上,要作得及時。
十字架的救恩
祂救了別人,不能救自己(太二七:42)
以色列的宗教人,把耶穌釘了十字架,仍然心有未足,還要再加戲弄已經落在他們手上的主:“祂救了別人,不能救自己!”(太二七:42)
這嘲諷的話,完全沒有同情,沒有誠意;但如果不看他們的表情,不管他們的存心和其他的話,卻是最合宜的稱讚。是的,祂不能救自己,卻是為了救別人。
反對耶穌的人,不能看到神永遠的計畫,只看眼前的事;他們把主釘在十字架上,自以為得意。哪知主“從地上被舉起來,就要吸引萬人來歸”祂(約一二:32)。主被交給人,是出於神的“定旨先見”;“神卻將死的痛苦解釋了,叫祂復活,因為祂原不能被死拘禁。”(徒二:24)而且這是神給世人唯一的救法:“除祂以外,別無拯救;因為在天下人間,沒有賜下別的名,我們可以靠著得救。”(徒四:12)
想想看,為拯救人類而降世的主,會顧己而使世人都滅亡嗎?那豈不是破壞了神創世以前的救贖計畫,是何等的失敗!
這樣看來,那些譏誚十架的人,正是撒但魔鬼的差役,為的是激動人,不走神安排的十架道路,使人看似成功,使人逃避苦難,走安逸的路,卻正墜入它的陷阱。我們要提防!
聖經勉勵聖徒:“各人不要單顧自己的事,也要顧別人的事。你們當以基督耶穌的心為心。”(腓二:4-5)在主耶穌內心的深處,是不求自己的益處。祂救別人的代價,正是捨己,不救自己,不肯救自己,而且為了成就十字架的救恩,祂不能救自己。雖然,在客西馬尼園的危急時刻,祂可以求天父,及時“為我差遣十二營多天使來”(太二六:53),輕易解救祂脫離仇敵的手;但祂並不曾稍存這樣的意念,惟願順從父的旨意,為世人喝盡苦杯。
“祂為我們捨了自己,要贖我們脫離一切罪惡,又潔淨我們,特作自己的子民,熱心為善。”(多二:14)
感謝主,在十字架上為我們成就了救恩,因為祂不要救自己。十字架生死利害的關頭,是真正的考驗。願我們得主救恩的人,熱心為善,跟從主的腳蹤,行捨己背負十字架的道路:為救別人,甘願捨自己。這就是十字架的真義。這是基督門徒的榮耀徽號。
大使命
所以你們要去(太二八:19)
主耶穌在世的時間很短,復活以後,更是停留不久;所以祂裝備訓練門徒,交託他們工作,以完成“大使命”。
受命的對象
探墓的婦女們,見到了天使,向他們宣告耶穌復活的好信息,也隨即加上使命:“你們…快去告訴祂的門徒…在那裏你們要見祂”(太二八:6-7)!復活的主耶穌見到了門徒們,對他們發布大使命說:“你們要去”(太二八:19)!
受命而“去”的,是婦女和門徒,都是人,而不是天使。主耶穌好像故意忽視效率:天使行動快,不必擔心受迫害,而且天使出現,會有更高的宣傳效果;不是嗎?發財有術死後受苦的財主,還建議差拉撒路由死復活,向他的弟兄作見證,準會更轟動(路一六:30),有號召力。可惜不被接納。因為福音的原則是以人救人。
發命的根源
復活的主耶穌宣告說:“天上地下所有的權柄,都賜給我了。”(太二八:18)大使命是以主的權能支持,所以沒有失敗的可能。我們應當有這樣的信念,也有廣大的眼光,知道全地都是主的,不要受種族,文化,國界的限制,“要擴張你帳幕之地,張大你居所的幔子,不要限止,要放長你的繩子,堅固你的橛子;因為你要向左向右開展。”(賽五四:2-3)
使命的內涵
“使萬民作我的門徒,奉父子聖靈的名,給他們施洗;凡我所吩咐你們的,都教訓他們遵守。”(太二八:19-20)福音要傳給所有的人,叫人信而得救,這是福音的使命;並要教導信徒,遵守主所吩咐的;此基督之所以為“教”也,要教化信的人,改變文化,建立新文化,這是文化的使命。
遵命的應許
“我就常與你們同在,直到世界的末了。”(太二八:20)遵從主的命令,祂的應許是確定的。有了主的同在,就可以勝過撒但魔鬼一切的邪惡權勢。主耶穌不像世上的將領,臨戰在後,遇難先逃;祂自己作我們的先鋒,又不撇下我們為孤兒。
基督徒們,起來吧!這大使命已經交託了我們。必須遵行主的命令,唱著凱歌赴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