創世記箋記
創世記簡介
創世記(Genesis)這個希臘字,有“源始”,“開頭”,“世代”等意思。原希伯來文為Bereshith,意思是“在起初”。
主旨:
書中記載的,有創造的開始,墮落的開始,洪水後新世界的開始,和邦國的開始。
洪水以後,人仍然背叛神,建造巴別塔。神變亂了人的口音,從墮落的人類中,揀選了亞伯拉罕,應許他說:“地上的萬族,都要因你得福。”(創一二:3)是指從亞伯拉罕的後裔主耶穌基督得福。
鑰節:
第三章15節,是原始的福音。神對蛇說:“我又要叫你和女人彼此為仇;你的後裔和女人的後裔也彼此為仇。女人的後裔要傷你的頭,你要傷他的腳跟。”“女人的後裔”是指主耶穌基督。
書中的基督:
亞當是人類的始祖,基督是“第二亞當”,信祂而得新生命的族類,從基督開始;
亞伯,是首先被殺的義人(四:4-8);
塞特,是代替亞伯的(四:25);
挪亞造方舟,信而進入,是世人得救唯一道路(六:7-8);
亞伯拉罕蒙召出來,作多國之父(一二:1-2);
應許的兒子以撒(一七:15-19);
國度應許的以色列(三二:12,28);
仁義平安王麥基洗德,也是永遠的祭司(一四:18);
約瑟拯救全地,從他得糧,免被饑荒(三七:9)所滅。
神造設的萬物,原是美好的,因人的墮落而敗壞。人在基督裏的新造而更新。我們當遵行主的大使命,使人信而得救,並更新文化;直到主再臨,復興萬有。
創造
起初神創造(創一:1)
惟有神能說這話。惟有神能創造。必須有神。惟有自有永有的神,是從起初就有的。
創造的意思是,從沒有生出有,從本來不是甚麼,成為是甚麼,現在是甚麼。那知道“本來”,而且在“本來”以上元始的存在者,就是神。
讓我們用敬畏的心,來思想這創造的事實。只有聖經神的話,可以告訴我們;不是猜測,不是玄想。
從宇宙間所造之物,可以看出這位偉大造物者,祂是何等的奇妙。(羅一:20)
神自己告訴我們,祂創造的情形:面對著祂偉大的成就,“那時,晨星一同歌唱,神的眾子也歡呼”(伯三八:7)。
那是何等的場面!
天使眾群全體拍手歡呼歌頌,驚歎讚美神精美的傑作。那情景和永世裏的頌讚相同:
聖哉!聖哉!聖哉!
主,神,是昔在,今在,以後永在的全能者。
我們的主,我們的神,你是配得榮耀,尊貴,權柄的,因為你創造了萬物,並且萬物是因你的旨意被創造而有的。(啟四:8,11)
想想看,神從玄冥混沌中創造出宇宙萬物,顯出祂是怎樣的一位神。從有了新的創造,就必然與舊的分開。
祂是永在的神。永恆的神是完全的,祂沒有缺欠,也不會改變。祂在時間之外,在起初之先。
祂是全能的神。祂沒有不能作成的事。因為“祂說有,就有;命立,就立”(詩三三:9)。
祂是超越時間的神,開始了時間,那是世界的開始,所以說:“起初”。在我們的生命中,都需要有一個起初;那吩咐光從黑暗中照出來的神,把生命的光照在我們的心裏。
我們的心本來空虛混沌,不能分辨光暗,價值是非顛倒。讓主進到生命裏,化混沌為條理,“各從其類”;化黑暗為光明,光暗分開;從空無所有,變成了豐富的生命,能夠多結果子,榮耀神。這樣,就能滿有神榮耀的形象,而且能管理神所造的物,而不會被轄制。感謝主。
發展
耶和華神說:那人獨居不好(創二:18)
說到“發展”,會叫我們跟著想到“發展的空間”。
自然界的動物,以至草木,菜蔬,都需要有空間,才可以發展,從現存現有,發展成現在所不同的存在。
神看“那人〔亞當〕獨居不好”,那時罪還沒有進入世界,不是他品德上的不好,是說他還沒有發展成神所定的程度。
神要為亞當“造一個配偶幫助他”。這是說,他有缺乏需要幫助,才可以達到健全,完整,成就神所要他“生養眾多,遍滿地面”(創一:28)的發展目標。
“神將那人〔亞當〕安置在伊甸園,使他修理看守。”這是說到將來發展的可能:一方面是正常的發展,修理園中的樹木植物,使它結果子更多;一是不正常的發展,可能有外來的侵犯,需要看守。
自然界受造物的發展,不會發生問題。因他們沒有自由意志,或是品質和等級低下,所有的影響也不大。在所有的受造者當中,神只給人有自由意志,也有最大的發展潛質;但也同時存在向錯誤方向發展的可能,會造成嚴重的問題。
神給人的吩咐,附帶著嚴重的警告:
“園中各樣樹上的果子,你可以隨意吃;只是分別善惡樹上的果子,你不可吃,因為你吃的日子必定死!”(創二:16-17)
在充滿生命的環境中,亞當對神傳通“死”這個新字,必定會詢問神是怎麼回事。到神向他解釋清楚,在他心裏形成了新的觀念,想必能夠了解,知道這個新字的嚴重性;他也能了解神是輕慢不得的。他知道,“死”是與神永遠分離,失去跟神的交通,還要帶來身體和靈魂的分離,那都是他不能接受的事。他心中對發展方向錯誤所負的責任,印象不會不深刻。
“可吃”與“不可吃”,差別很明顯,發展後果不相同,完全在於人的選擇;人可運用自由意志,但必須負道德上的責任。發展的潛質越大,所負的責任也越重。
今天,我們仍然在作不同的選擇,向不同的方向發展,能帶我們到不同的結局。在踏上那條道路之前,我們有必要弄清楚其發展的方向。我們應該怎樣謹慎,善用神所交付我們的恩賜,盡當盡的責任!
墜落與救恩
你在哪裏?(創三:9)
這真是“禍從口出,罪從口入。”
其實,更正確的說,是心的問題。
聖經說:“要保守你的心,勝過保守一切,因為一生的果效是由心發出。”(箴四:23)
神要亞當看守伊甸園。他該知道,先要看守自己的心。
可惜,他沒有盡到當盡的責任,竟然任由夏娃去跟撒但打交道,終至犯罪墮落。
耶和華神呼喚那人:“你在哪裏?”(創三:9)無所不知無所不在的神,不會有困難尋找他;只是要亞當知道,他迷失的情形和神的愛。
亞當的回答,代表所有罪人的聲音:“我在園中聽見你的聲音,我就害怕;因為我赤身露體,我便藏了。”(創三:10)本來應該以與神交通為樂;現在變成害怕,變成要躲藏。不必誰來告訴他,亞當自己知道,罪是可羞恥的事。
神是慈愛的,公義的。祂不忽視罪;但不像人間父母,孩子錯了,就責罰洩忿。亞當夫婦把責任推到蛇的身上,神並不反駁,也不讓那罪魁禍首安然置身事外;祂先咒詛蛇,然後再宣告對亞當,夏娃的懲罰。感謝神!如果祂先行咒詛人,亞當和夏娃不但會埋怨神不公,還必然會灰心失望。但信實公義的神,先咒詛蛇,再轉向女人和亞當;而且對蛇只有咒詛,而沒有應許;對於人就不同了,祂先宣告應許:
“女人的後裔,要傷你〔蛇〕的頭;你要傷他的腳跟。”這應許是救恩的最初應許。主耶穌基督,就是第二亞當;雖然在人看來,祂是亞當的後裔,但祂是道成肉身的神子,不是由人的血統而生的,血液中沒有人的罪性,因此,稱為女人的後裔(參羅五:14)。藉著祂,信的人得以歸回失去的樂園。使信的人不僅免於咒詛和滅亡,更得以“藉著我主耶穌基督,得與神和好,也就藉著祂,以神為樂。”(羅五:11)
神看到他們赤身羞恥,就“用皮子作衣服給他們穿”。人有皮衣遮體的代價,是獸必須被殺;我們是因耶穌的死,才得在神面前稱義。“披戴主耶穌基督”(羅一三:14),穿上祂潔白的義袍,就不再有赤身的羞恥,而歡歡喜喜盼望神的榮耀。失去了樂園並沒有失去盼望;有一天,將要回來!
罪與懼怕
該隱建造了一座城(創四:17)
犯罪的人,自然會懼怕。聖經說:“惡人雖無人追趕也逃跑,義人卻膽壯像獅子”(箴二八:1)。
該隱殺了他的兄弟亞伯,犯下了人類歷史上的第一件刑事案件;他的手引進了“死亡”。他首先想到的,是會被別人所殺。他不曾向神悔改認罪求赦免,卻擔心自己的安全;雖然那時全地上沒有別的人家,會遇見別人的機會相當小。沒有誰告訴他,或解釋有甚可怕,懼怕卻從他心底湧起來。
該隱心虛膽怯,想辦法保護自己,生了兒子以後,就造了一座城(創四:17)。以後,到該隱的第六代孫土八該隱,更是“打造各樣銅鐵利器的”(創四:22),使作父親的拉麥,因能生產新武器的兒子大為興奮,表示他有所倚恃而自信增漲,作了殺氣騰騰的“劍歌”(參創四:23-24),公開歌頌暴力,是黷武裝備競賽的先驅。今天世界上,各國各地都在積極武裝,實在並不是勇武自信,實在是膽怯,由於這種深心的不安全感。
為甚麼要造城自保?他有甚麼好怕的?是罪使人懼怕。聖經說:“愛裏沒有懼怕。愛既完全,就把懼怕除去;因為懼怕裏含著刑罰,懼怕的人在愛裏未得完全”(約壹四:18)。主耶穌降世,在十字架上為人的罪受死,顯明神的愛,使信祂的人用不著武裝競賽,而相愛相助。是不同的生活方式!
懼怕是由與主分離來的。離開了全能的主,就是離開能力的泉源,就像斷絕了電源一樣,黑暗,軟弱,迷失,無措,都相繼而來。但我們完全不需要陷於那種可憐的狀態,因為還可以再與主聯合在一起。感謝主,聖經又說:“耶和華的名是堅固台,義人奔入便得安穩”(箴一八:10)。因為只有因信稱義的人,倚靠主,在祂裏面,才有真正的安全感。這能使你不怕死,因為主已經勝過了死亡;祂是生命和復活;祂是耐死的,是不能死的神。祂自己選擇經過死,拯救那些一生因怕死而作死奴僕的人。但在死後三天,就從墳墓裏復活,升上了高天,為信的人代禱,還要再來,接聖徒到榮耀裏。這樣看來,信的人在主裏沒有懼怕的理由。
懼怕是從罪來的。沒有罪,就沒有懼怕。在愛裏可以除去懼怕,就像光驅除黑暗一樣。所以,應當悔改,離開該隱的道路,過安全喜樂的生活。
與神同行
以諾與神同行(創五:24)
如果你羨慕的只是長壽,在創世記第五章,記載著很多長壽的人。其中最高壽的是瑪土撒拉,聖經記載他一生的成就,是“生兒養女”,然後說:“瑪土撒拉共活了九百六十九歲就死了。”在他以前或以後,還有別的類似記錄。
當然,生兒養女是重要的事。但如果歷史上盡是這樣的記錄,不僅讀起來乏味,這樣活著的人也夠乏味的,人類文明也很難希望進步。當然,這裏是塞特後裔的譜系,並不著意於在世俗文明上的成就;該隱的後代,在那方面已經相當了不起。不過,義人後裔的成就在哪裏?如果看到一些墓碑上,只有這樣的記載,而覺得喪氣,也是可以理解的;因為我們心目中的光宗耀祖,全不是那回事。
在這長列的名單中,我們可以發現兩個與眾不同的人。他們的特點,是在罪惡氾濫的世代中,不與世人同奔那放蕩無度的道路,而“與神同行”:一個是以諾,一個是挪亞。
以諾活到六十五歲,生了瑪土撒拉。以諾生瑪土撒拉之後,與神同行三百年,並且生兒養女。以諾共活了三百六十五歲。以諾與神同行,神將他取去,他就不在世上了。(創五:21-24)
聖經記載以諾的事不多,我們無法確知,以諾是否最早著述的先知;但我們知道,他是最先提到的先知信息。“亞當的七世孫以諾,曾預言這些〔不敬虔〕人說:‘看哪,主帶著祂的千萬聖者降臨,要在眾人身上行審判…’”(猶:14-15)這位不多言的先知,也是敢言的先知,屬靈敬虔,卻不是盡躲在象牙塔裏,自我陶醉不問世事;他勇敢指責時人的罪惡。
聖經記載:“以諾因著信,被接去不至於見死…他被接去以先,已經得了神喜悅他的明證。”(來一一:5)
與神同行必須不與世人同行。這是宣告對神效忠,不效法世界,不討世界喜悅,清楚的表明立場,沒有妥協餘地。
與神同行是信心的表現。神沒有向人先解說祂一切行事的習慣,祂絕不擬定計畫或建議,等著人來批准。如果你要跟隨祂,必須把自己完全交託給祂。所以與神同行,是信靠祂順從祂,不論神引導你走怎樣的道路。神仍然在尋找甘願與祂同行的人,時候到了,就接他們進入榮耀。
信心的工作
凡神所吩咐的,他〔挪亞〕都照樣行了(創六:22)
聖經說:“挪亞是個義人,在當時的世代是個完全人。挪亞與神同行。”(創六:9)他不僅有義行,不像世人的敗壞,他也順服神,凡神所吩咐的,他都無條件的接受,切實的去遵行。照聖經的話說,就是“與神同行”。
以諾的與神同行,是與世俗分別,有敬虔的生活;但對挪亞,神給他特別的時代使命,在萬里晴空無片雲的時候,神對他說,因為世人罪惡滿盈,祂要用洪水滅世;要挪亞建造一隻巨大的方舟,使信的人可以進入裏面得救。在世上只有霧的時候(創二:6),人還不明白甚麼是“雨”,他竟講洪水!
挪亞的世代,是一個文明進步的世代。在人的發展方面很有成就。人體質改良了,產生了“上古英武有名的人”;只是在品德方面,卻是可怕的低落,致命的低落,危險的低落,以至罪惡滿盈,神的震怒臨到。
讓我們思想挪亞的事業。如果只是去作一件輕而易舉的事,還有話可說。但方舟是一個龐大的工程,必須要投入大量資金,投下畢生的時間,可實在不是容易的事。倘若到時沒有洪水到來,不僅所投下的人力物力化為泡影,更將會成為千古笑談。事實上,挪亞一家人的生活方式,已經是街巷間談論的目標,世人早就見挪亞“不與他們同奔那放蕩無度的路,就以為怪,毀謗”譏笑了(彼前四:4)。
一百二十年的時間!神長久的忍耐,等候人悔改;一百二十年的時間!挪亞長久的忍耐,受世人的譏笑,辱罵。
挪亞因著信,既蒙神指示他未見的事,動了敬畏的心,預備了一隻方舟,使他全家得救。因此就定了那世代的罪,自己也承受了那從信而來的義。(來一一:7)
當然,這不是挪亞只想到自己一家人,要坐船逃難;更不是卑鄙的存心,要建立家天下。方舟中有足夠的地方,挪亞的心中有足夠的空間,既然他愛及禽獸,也可以收納凡是肯來的人。可惜,世人的心裏剛硬,“終日所思想的盡都是惡”,固執的行強暴,往自己毀滅的盡頭直奔,不肯悔改。
方舟是表明耶穌基督。神的心意願萬人得救明白真道。試圖改良人性的工作,是失敗的;應當效法挪亞建造方舟,傳揚耶穌基督的救恩,使人信而進到基督裏得救。
在方舟裏
只留下挪亞和那些與他同在方舟裏的(創七:23)
“我的百姓啊,你們要來進入內室,關上門,隱藏片時,等到忿怒過去。”(賽二六:20)
神長久忍耐,給世人機會;但世人不肯悔改,為自己積蓄忿怒。得救的時間一分一秒的流逝。神降罰的時候臨近。
雨仍然沒有降下。神再給挪亞七天的時間,讓他預備全家和各樣的畜類進入方舟。很希奇,各樣的畜類,知道神忿怒降罰的日子臨近,都順從紛紛進入方舟,否則六百高齡的挪亞,將窮於應付;但所謂“含靈之倫”的人類,卻竟拒絕救恩,不肯進入方舟。
如果從工作報告的標準來看,挪亞的成績一無足觀。從宣教統計數字看,只有不折不扣的零;但從家人得救的數字來衡量,則是百分之百:挪亞自己加上夫人,三個兒子同著三個兒婦,一家八口,都穩穩妥妥的進入方舟。如果他拯救全世界的人,家人卻滅亡了,仍然是失敗;現在,世人不聽他,全家的人都信從,實在是他工作的成功。
我們都知道,向家人作見證最難。因為家人深知你一切的缺點,記得你在後台的行動,比對你字正腔圓的唱作更為有興趣。全家一致的贊成票,是真誠的頌揚。
在新約的教會,聖經也定規了同一原則。設立長老的資格必須是:“無可指責的人,只作一個婦人的丈夫,兒女也是信主的,沒有人告他們是放蕩不服約束的”(多一:6)。因為善於管理自己的家,才可以管理神的家;關心引導自己的兒女信主得拯救的人,才會關心別人的靈魂。
如果不關心自己的家人,而卻栖栖皇皇,傳道說教去拯救不相干的路人,或致力於保護動物和環境,本末倒置,有理由可以質問,他那股子熱心,是哪裏來的。此類引人發笑的事,只有今代社會才出現,挪亞聽了會難以明白;不仁民而愛物,是不仁的人,失卻人性大概不會有興趣進入方舟。
感謝神,祂不看所作的工,而看作工之人,看作工之心。挪亞長久努力建造方舟,忍勞耐苦,一切要順服神的規格,照神的原則,終於完成。他在還沒有兒子幫助時,就努力作工;生了兒子也沒有戀家怠歇;在挪亞六百歲那年的二月十日,工程告成,及時成就神的救恩。
橄欖葉子
鴿子回到他那裏,嘴裏叼著一個…橄欖葉子(創八:11)
神的忿怒過去了。雨止了,洪水從地上漸漸消退。
挪亞從方舟放一隻鴿子出去,帶來了和好的信息:“到了晚上,鴿子回到他那裏,嘴裏叼著一個新擰下來的橄欖葉子,挪亞就知道地上的水退了。”(創八:11)
從此,人習慣的把橄欖枝當作和平的表徵。直到現在,喜愛和平的人士,以橄欖枝為標識,宣示他們的理想;推廣和維持和平的機構,以橄欖枝為圖徽。不過,橄欖枝起初就不能夠帶來和平,而只是傳播和平存在的信息。
挪亞是一個和平的人。
在罪惡敗壞的世代中,普世的人與神為敵,他卻與神同心同行,這只有與神和好的人,才會如此。在舉世紛紛,充滿強暴的時候,他如果不是溫柔的人,必須涉入鬥爭永無寧日。但他寧忍受欺侮,凌辱,不與世人爭短長。神的審判臨到,洪水來把那些強暴人,和他們所有的,行強暴所得來的,都一起沖去。世人以強暴為勝;但“溫柔的人有福了,因為他們必承受地土。”(太五:5)洪水以後,全地得到潔淨,展開在挪亞的面前。他和他的一家,成了新世界的主人。
與神和好的人,與人也和好無爭,看來似乎不是世界上最成功的人;但他持守真理,卻比所有的強暴人都能耐久,因為遵行神旨意的,是永遠長存。
神的兒子基督耶穌到世上來;祂是“和平的君王”。祂在約但河裏受約翰的洗。祂本來完全沒有罪,卻為盡諸般的義,“耶穌也受了洗,正禱告的時候,天就開了;聖靈降臨在祂身上,形狀仿佛鴿子;又有聲音從天上來說:‘你是我的愛子,我喜悅你!’”(路三:21-22)
聖靈仿佛鴿子,傳送和平的信息。世人信而悔改,除去一切的罪惡,就可以藉著耶穌基督,與神和好,與神同行;在世雖然受人反對,迫害,在將來的世界裏,可以與主同享榮耀。
人類飽受戰亂的痛苦,誰不期望和平?但動機只是為了自己的安全,逃避毀滅的恐懼,卻沒有想到,必須先與神和好,才可能有人間的和平。現在罪污的天地,主要用火焚燒潔淨。然後,新天新地出現,有義居在其中,信主遵行祂旨意的,有這盼望。
彩虹的約
我把虹放在雲彩中…作我與地立約的記號(創九:13)
神真是慈愛的神。祂的怒氣不過是轉眼之間。在洪水之後一年,祂竟然主動的與人立約。
祂立約的記號,是把虹放在雨後的天空。這是要所有的世人可以看見祂的恩典和信實。祂把弓懸在空中,表明止息了戰爭和好的記號。歷史上人的和約很多,但守約的記錄並不良好,常是墨瀋未乾,即為立約的人破壞,實在不值書寫和約那張紙的錢,更不必講籌備所費的力量。神與人所立的約,是寫在高高的青天之上,人人都可以讀,卻沒有人能夠撕毀;而且不是用墨水寫的,是用最美麗的彩色,成為宇宙間最美麗盼望的橋,是永遠不改變的,顯明神的可信和誠實,而且可見祂有多慷慨!
神立約的彩虹,是建立在經洪水潔淨之後的大地上,是與屬祂的人所立的約。神說:
“我與你們並你們這裏的各樣活物所立的永約,是有記號的…我使雲彩蓋地的時候必有虹現在雲彩中,我便記念我與你們和各樣有血肉的活物所立的約,水就再不氾濫毀壞一切有血肉的物了。”(創九:12-15)
這真像是神說的話。我們在地上聽不到這樣的聲音。
至高創造的神,竟然會自己卑微,與受造之物立約!這是多麼不可想像的事。
挪亞的約,是神說了就成立,並不曾要求人一方面去作甚麼事。神應許不再用洪水滅世,這約就單方面的建立了。而且這約不是用血立的,不是關係贖罪的事。神將世界和其中所有的萬物無條件的賜給人,給人作新世界的主人,是何等大的恩典!我們豈不應該時時感恩,作忠心的管家嗎?
雨後的彩虹,是信實守約的神給人的保證。當然,在人一方面,沒有守約的記錄,但神是信實不變的,祂的慈愛存到萬代。使徒約翰年老的時候,在拔摩島上,蒙主啟示他天上的景象,看見天開了,“一個寶座安置在天上,又有一位坐在寶座上…又有虹圍著寶座。”(啟四:2-3)這仿佛提醒我們說:“看哪!我沒有忘記受苦的僕人和我的教會。”
也許,你感到陰暗的天像鉛壓在你心上。記得:創造萬有的神,為你安置了彩虹的約,將來要通過那永遠的拱門。
世上英雄之首
寧錄在耶和華面前是個英勇的獵戶(創一○:9)
有些人,如果他們的名字從來未在歷史出現過,人類也不會缺少甚麼。但他們實在出現了。唯一可以解釋的理由,是顯明這世界有多需要好人。
寧錄名字的意思是“我們要造反”。這顯明他與神為敵的性向。他是個黷武主義者。他極活躍,英武有力,是當世最有名的英雄;也是最早的城邦獨裁君王。
寧錄有卓越的領袖性性型,是個建國建城的人。他的英雄氣質,能影響群眾,聽他的話,擴張疆土,建造了不少大城,以至“寧錄地”成為亞述地的同義字(彌五:6)。這樣,他可以算是建立人類最古老文化的先人。可惜,他所建立的是傳統的敵神的文化。他領導的方向,是領群眾走向毀滅。
直到現在,這類領袖的品種依舊沒有進化。像拿破崙那樣的一世之雄,幾乎要拿起世界,最後也承認,他極少的時間不是想為自己。
“世上英雄”的經典中,惟以自己為中心,不惜用別人的屍體,鋪成道路,攀登權勢的頂峰。人民所有的價值,只是他賭檯上面的籌碼,隨時可以犧牲,絕用不著有甚麼顧惜,所謂“一將功成萬骨枯”,誰家收取枯骨並不重要,只要我收取豐富的成功果實。更壞的是,這種生活哲學,是向神的權威直接挑戰,拒絕神作主;任憑神的話如何說,我有不同意見,只以我的意見為依歸,神可以說祂的,卻不妨礙我的決定,一意孤行。偉大的寧錄,建大城,成大功,發展了敵神的文化,在神的面前不蒙記念(創一○:9-10)。
天國的英雄卻不是如此。他們的生活完全以神為中心,以神的榮耀為依歸,事事顧到別人的利益;他絕不利用別人以達到自己的目的。他行事憑信心,不憑眼見;他不是求在地上建立甚麼,立自己的名,因為他仰望那座有根基的城,是神所經營建造的。
神“不喜悅馬的力大,不喜愛人的腿快。耶和華喜愛敬畏祂和盼望祂慈愛的人。”(詩一四七:10-11)神的兒女總要盡心,盡性,盡意,盡力遵行神的旨意而生活,就是最大的成功了。因為到站在基督台前的時候,唯一存到永世的,不是建造了多少大城,而是成就了神的旨意,才蒙記念。
巴別塔
塔頂通天,為要傳揚我們的名(創一一:4)
人的壽命是短促的,所以,內心時常會有求“不朽”的意欲。所以人渴想留下自己的名,可以長遠被記念。
洪水以後,人在地上又繁衍起來。他們遷移到了示拿地的平原,他們開了一個大會,共同商量作出決議:“來吧!我們要建造一座城和一座塔,塔頂通天,為要傳揚我們的名,免得我們分散在全地上。”(創一一:4)
當然,這是一個龐大的計畫。照人的想法,可大可久,是很好的事。他們彼此商議了,就由計畫化為行動,實際動手建造起來。只是這不是出於神的旨意。
神並不會因人的超巨型工程而被吸引。
其實,人認知自己的短暫,未必不是好事;只是還要更進一步,歸向永恆的神,是連接於永恆的唯一道路。
凡有血氣的盡都如草,他的美榮都像草上的花;草必枯乾,花必凋謝;惟有主的道是永存的。所傳給你們的福音就是這道。(彼前一:24-25)
人在神的旨意以外的工作,只是無望的背逆,用盡方法來點綴昇平,要把花弄得更美艷,草長得更豐綠。但花草就是花草,早晨發芽生長,晚上割下枯乾,丟在爐裏焚燒。不論世人如何聰明,總無法造出永存的草,因為神的定命就是如此。在某些地區,林中常見有到蟻丘。微小的蟻群,集體經營建造他們的居處,到相當巍峨可觀的高度,超過他們體高的千萬倍。雖然如此,在世界地圖上查索,總會失望的發現,所有出版的地圖上,沒一本不忽略他們的成就,歷史對於他們的努力,也保持緘默。然而那無礙於其當時的得意。
有些時候,明明是極有意義的工作,卻無法得到參與者的同心,甚至難以達到多數票的通過,會使我們感到不勝扼腕。不過人的同心合意,並不保證就是正確的方向。在敵擋神的事上,世人往往會易於合作。就如釘耶穌在十字架上的決定,是“世上的君王一齊起來,臣宰一同商議”,但神要藐視他們的獨立運動,“那坐在天上的必發笑,主必嗤笑他們”,並且要在烈怒中摧毀他們的計畫(詩二:1-9)。
神變亂人的口音,巴別塔通天的狂想歸於泡影,人分散在地上。只有在基督聖潔裏的合一,才可以永遠堅立。
信心之父
你要離開…往我所要指示你的地去(創一二:1)
人類的“文明”這個觀念,在希臘和拉丁文中,本來是同一字源,從而衍生城市,家居,安適等字。這是說,在人類文化發展過程中,城市是個好的地方。
亞伯拉罕所生長,居住的本鄉,迦勒底的吾珥,是一個文化高度發展,很適於安居的城。但那也是一個敗壞的城,拜偶像的風氣很重。在這樣的背景中,神的呼召臨到:“你要離開本地,本族,父家,往我所要指示你的地去。”(創一二:1)我們不難想像,這違反人安土重遷的性向,並不是件容易事。
如果有人對你說:“來,跟我走!”卻沒有告訴你所要去的方向。大概你不會輕易就踏上路。我們自己或別人,會警告小孩子:“如果有誰叫你跟他去,不要聽!”亞伯拉罕所有的信心,就是小孩子那麼單純的信心。可惜,世人知道囑咐孩子們小心生人,自己卻很容易跟從人;有個會喊口號的人出來,謊話多講幾次,講得多,講得響,就有人信服,就有人盲從。
神的呼召是由於祂的主權和恩典;亞伯拉罕知道那位呼召他的是誰。知道神講話,就立刻不遲疑的聽從,行動。這就是信心。只是他帶上了一個羅得,沒完全順從“離開”的命令。
聖經說到他的情形:“亞伯拉罕因著信,蒙召的時候,就遵命出去,往將來要得為業的地方去;出去的時候,還不知往哪裏去”;但在另一方面,“因為他等候那座有根基的城,就是神所經營,所建造的。”(來一一:8-10)
信心的道路,不是盲目的,而是有遠見的冒險,是知道所信託的是誰。他把手伸出去,交在神手中,讓那位全知全能的神帶領他,為他選擇前途。亞伯拉罕所走的道路,是無定的,艱苦的,漫長的道路。他不體貼肉體,不依戀所有的享受,毅然的離開了家鄉的城。他卻“羨慕一個更美的家鄉,就是在天上的”;是神“給他們預備了一座城。”(來一一:16)這就是說,他離開了地上的家鄉,是想往天上更美的家鄉;他離開了地上敗壞的城,是要去那座不朽壞,有根基的城。
很多人所要的,是沒有十字架的恩典,是合自己條件的宗教。今天,神仍然尋找願意跟從祂的人。祂所要的,是不計地上的利害得失,不求肉體的安舒的人,為遵行神的旨意,甘願走十字架的道路,使他人得福。這樣的人在哪裏呢?
分與合
羅得…漸漸挪移帳棚,直到所多瑪(創一三:12)
亞伯蘭蒙神的呼召,出迦勒底的吾珥,姪兒羅得也跟著他同去。這樣,羅得所蒙的一切福分,都是由亞伯蘭來的。但是當羅得也有了帳棚,而且牛群,羊群增多的時候,問題來了:亞伯蘭的牧人和羅得的牧人相爭(創一三:5-7)。
亞伯蘭看出了問題的根本所在。牧人的主人,可以約束他的牧人,叫他們退讓;爭端發生了,可以解決。真正的問題在於“財物甚多”;如果看財物重於親情,才是造成同居的困難所在。可惜,羅得像世人一樣,財物少時親情在;財物多了,親情的分量就變得輕了。
亞伯蘭知道,在外邦迦南人和比利洗人面前,骨肉相爭是不好的見證(創一三:8-9)。他就約了羅得,要對他的心意作一個考驗:要羅得看面前的地土,作自由的選擇。如果羅得能謙讓,也許還可以不必分開。
不過,羅得的眼睛,只看見肥沃的土地;他沒有看一看身邊領他到現在的叔父,惟恐失去機會,就搶先選擇了約但的平原,與亞伯蘭分離了。羅得到底年輕眼尖,看得果然不錯:所多瑪土地肥沃,適於畜牧和耕種;只是他沒有考慮到所多瑪的社會道德狀況,只定睛在財物上。看來這種經濟掛帥的功利主義,今天仍然大行其道。
羅得的心錯了,腳步也跟著錯,往東方的平原遷移,“漸漸挪移帳棚直到所多瑪”(創一三:10,13)。他要搜羅,要得世界,最後卻陷在網羅裏。下一次我們看到羅得,他已經放棄了帳棚的生活,在所多瑪定居了。可惜,他的思想也跟著所多瑪化了。他卻沒有看見所多瑪的問題。
聖經說:“所多瑪人在耶和華面前罪大惡極!”羅得不想知道,也就沒有聽見,沒有看見。他定意與敬虔愛神的亞伯蘭分開,而去跟所多瑪人合夥同居,進到了他們當中,作起鄰居來。當然,跟不應當認同的人相合了,失去了見證,失去了發光的機會,更重要的是失去了神的同在。所多瑪的好景能存在多久?他沒想過。永遠的基業,他也沒想過。
羅得離去了以後,耶和華才向亞伯蘭顯現,應許把迦南全地賜給他。
遵行神旨意的人,甘心吃虧,終久不會受損的。
得勝
連他姪兒羅得和他的財物…都奪回來(創一四:16)
亞伯蘭所住的帳棚,不是世上城邦君王結盟爭奪的目標。
羅得住在所多瑪。勢強力大的四王,打敗了五邦聯軍,羅得一家和所有喜愛的財物,都成了戰勝一方的戰利品。
我們不難想像,被擄的羅得是何等的心情。也許,他該記得禱告了。但他不會想到,幫助是從哪裏來。
自從羅得跟他分手以後,亞伯蘭添了一個習慣,每天清晨靈修之後,總是從所住希伯崙的高處,向所多瑪的平原方向瞭望。有一天,他看到從那方向有一個人跑來。他心裏在想:莫非是羅得要回來了?等來人跑近了些,他可以認出,那是羅得的親信,曾跟他的牧人爭吵過的。他的形相為甚麼那樣狼狽?
年紀老的亞伯蘭,得到羅得被擄的消息,立即採取行動。他不管時間的不方便,也沒有顧及自己力量的單薄,招集了家裏生養精練的壯丁,數點了一下,只不過三百一十八人!以區區一家的力量,去敵四個城邦挾戰勝餘威的聯軍?連敗逃來報惡信的人,也失望的直搖頭。
但亞伯蘭的家丁,雖然知道是艱苦冒險的行程,因亞伯蘭平常待他們好,他們對主人竭盡忠誠,也同有他的信心,匆促的帶上了兵器,預備了幾天的乾糧,就踏上了征途。
亞伯蘭問清了敵人的情況,知道他們必然是往北走上回家的路;帶著俘虜和擄物遠道行軍,必然走得不快。不過,必須在他們返回本城以前追得上。
亞伯蘭愛別人,奮勇不顧自己,真像所謂“婦人雖弱,為母則強”。兼程追趕了四天,在但城的附近,就追上了。雖然眾寡懸殊,愛使人有力量,他就乘黑夜的掩護,突然襲擊,打敗了安逸自滿的聯軍。
他有信心,知道“有這寶貝放在瓦器裏,要顯明這莫大的能力,是出於神,不是出於我們”(林後四:7)。他更乘勝追擊,直趕到大馬色附近,將被擄掠的一切財物,人口,包括忘恩負義的羅得都得回來。我們可以想得到,羅得再見亞伯拉罕時是如何的慚悔;不但所歷的危險,給亞伯蘭勞力冒險,更是自己初念的錯誤。想不到的是,他又回去所多瑪!
亞伯蘭不但勝過敵人,他更勝過自己,勝過所多瑪王財物的引誘。亞伯拉罕信心的子孫,豈不也應當如此?
信耶和華
我是你的盾牌,是你的大賞賜(創一五:1)
亞伯蘭在剛剛打敗了四王聯軍,樹了這多的強敵之後,又辭謝了所多瑪王的友誼,自陷於孤立無援。他不受財物,卻將十分之一給了麥基洗德。在人看來,是何等的不智!
也許,亞伯拉罕雖然作了正確的決定,卻仍有些懼怕。想想自己一家人,連個兒子也沒有;救回的姪兒,竟堅決回所多瑪。這是他第一次把安危前途,完全交託在那看不見的手中!
耶和華在異象中有話對亞伯蘭說:
“亞伯蘭,你不要懼怕!我是你的盾牌,你極大的賞賜。”(創一五:1英譯)
亞伯蘭憑著信心,順從主的引導向前,他的腳步邁入了不可知。而且神奇妙的要求是,跟從祂,必須單信靠祂,向一切別的倚靠告別。他離開了家鄉,跟姪兒羅得分了手;現在,他又斷絕了與所多瑪王的聯盟。這樣孤立主義的行徑,實在違背一切屬世的智慧,自己固執的鑽入了絕路。不過,這正是神所欣賞的,甚至是神所要求的。
有句話說:“神助自助者。”有不少人以為出於聖經。其實,那不但不是出於聖經,而且與聖經的原則相違背。聖經是說:“神助無助者。”
聖經說:“無倚無靠的人把自己交託你;你向來是幫助孤兒的。”(詩一○:14)又說:“神在祂的聖所,作孤兒的父,作寡婦的伸冤者。”(詩六八:5)這絕不是說,故意使自己到孤立無援的地步,或像意迪識(Yiddish)雋語:“殺死自己的父母,然後喊著說:我是孤兒!”而是要從不應該在一起的人分別,專倚靠神。神絕不願意別人,特別是不敬畏祂的人,分享祂的榮耀;否則你會說:“某人給我恩德,神在旁也助了一臂之力!”
你需要保護嗎?神知道。神是你的保護,是隨地及時的盾牌。你會缺乏嗎?神是豐富萬有,祂自己應許要成為你極大的賞賜,超過你所求所想的,使你的福杯滿溢。
神為了堅定亞伯蘭的信心,領他到帳棚外邊,叫他看天上的眾星。注意:那是白天,雖然看不見星,但你可以相信星群都在那裏。他信得過這事實。他信得過創造天地眾星的神。這就是不見而信的信心。這就是稱義的信心。
庇耳拉海萊
在這裏我也看見那看顧我的嗎?(創一六:13)
不認識神的人,只看見物質的重要,看不見造物主,常會看自己的需要大過神。
神供應人的需要,固然是出於祂的恩典,因為神並不負欠誰,也不索取回償;但那只是普通的恩典,人可以從神普通的啟示,神所造的自然界各物,知道造物主的存在。神對於信從主耶穌基督,屬於祂的兒女,還有更美好的計畫,是特殊的恩典,就是從神藉聖經給我們的特殊啟示,得以認識耶穌基督,接受救恩,“得著兒子的名分”,得以進入那“要顯於我們的榮耀”(參羅八:18-23)。
舊約時代一般的人,所知道,所期望神的賜福,只是地上物質的賜福;在新約時代,聖經所說的,卻都是將來屬天的福分,聖徒在世上有苦難,走十字架的道路,不能期望比他們的主有更好的待遇。
亞伯蘭年紀老了,沒有兒子。他的妻子撒萊,有一名埃及婢女夏甲,就給了丈夫為妾,從他懷了孕。這婢女自幼受埃及文化的薰染,不了解神的應許。她見自己有孕在身,想像將來是承受產業的,因而自滿自傲起來,婢學夫人,“就小看她的主母”(創一六:4)。撒萊到底是敬畏神的婦人(彼前三:6),她沒有自己計較爭吵,只向丈夫抱怨;亞伯蘭准她管教使女。夏甲完全沒有心學順服的功課,她沒有反思是誰的過錯,竟不想到將來,不顧念身懷亞伯蘭的種子,隨著自然的意欲傾向,從撒萊面前出走(創一六:5-7)。
夏甲的行動,顯出是自然人的反應。雖然她所懷的孕,並不是應許的後裔,但神並沒有因此而不顧她。耶和華聽見了她的苦情。神顧念她的需要,差遣使者在曠野的水泉旁,向她顯現,賜給她將來的兒子的應許,指示她當行的道路,回頭順從主母(創一六:8-12)。原來她的境遇,雖然困難,卻並不至於那麼不堪忍受。
有的時候,我們不恰是行在神的旨意當中,神仍然會忍耐看顧我們,不會立即撤除氧氣的供應。我們也絕不希望神會那樣。在另一方面,有時我們看到些不是主應許計畫中的人,神仍然降雨賜福他們的營作。感謝主,祂有整全計畫,祂是賜諸般恩典的神。
多國的父
從此以後你的名…要叫亞伯拉罕(創一七:5)
人的名字常代表其人。父母給孩子起名,常是表示對孩子的期許,也可能有實際的勉勵作用。但神給人起名,則是表明一項事實,因神是全知全能的,必然照祂所說的成就。
亞伯蘭年九十九歲的時候,耶和華向他顯現,對他說:
“我是全能的神,你當在我面前,作完全人,我就與你立約,使你的後裔極其繁多…從此以後,你的名不再叫亞伯蘭,要叫亞伯拉罕,因為我已立你作多國的父。”(創一七:1-5)
“神用地上的塵土造人,將生氣吹在他鼻孔裏,他就成了有靈的活人,名叫亞當”(創二:7)。這是神給人起名。
神給亞伯蘭改名亞伯拉罕,是聖經第一次記載祂給人改名的事,在屬靈和信心的意義上,亞伯拉罕是第一個人類新家庭的開始。聖經說:“亞伯拉罕所信的,是那叫死人復活,使無變有的神,他在主面前,作我們世人的父。如經上所記:我已經立你作多國的父。”(羅四:17)神不是期許他作多國的父,而是立約使他成為多國之父。
如果從肉體看來,亞伯拉罕算不得多國之父,而且他的後裔也並不繁多。不過我們這些信主耶穌基督從死裏復活的人,是照著他的蹤跡行的人,就是亞伯拉罕信心的子孫,他的後裔就多如天上的繁星,不勝計算了。
聖經先知以賽亞的預言,論到耶穌的受死與復活:“祂必看見後裔,並且延長年日…有許多人,因認識我的義僕得稱為義。”(賽五三:10-11)這不是說亞伯拉罕肉身從以實瑪利所生的後裔,而是指著從應許的兒子所生的;那從應許生的兒子以撒(創一七:21)是耶穌基督的預表。所以我們不是像猶太人,作亞伯拉罕肉身的後裔,而是因信稱義,作了亞伯拉罕屬靈的後裔,是從應許生的。更進一步說:“惟有裏面作的才是真猶太人;真割禮也是從心裏的。”(羅二:29)
感謝主,我們因信靠耶穌基督,“被一個聖靈所感,得以進到父面前…不再作外人和客旅,是與聖徒同國,是神家裏的人了”(弗二:18-19)。又說:“天上地上的全家,都是從祂〔這位父〕得名”(弗三:15)。所以我們不但是亞伯拉罕的後裔,更是屬於天父家中的兒女。祂的恩典何等大!
接待天使
就從帳棚門口跑去迎接他們(創一八:2)
天氣正熱。亞伯拉罕在帳棚裏覺得燠熱難受,東風吹在身上,像火炙一般。他移到帳棚門口,坐在大橡樹的濃蔭下面,感覺清涼多了。
帳棚裏面,有亞伯拉罕的家人和財物。但他沒有只關心這些,更沒有一直注神在那些上面。他感謝神賜給這一切。他想到自己一天天衰老了,終有一日要像帳棚一樣的殘破毀壞,被移去丟掉;只有神所應許那座有根基的城是永遠的。
他面向著外面的曠野看去。他看到大路上有三個旅人,正向這邊走來,經過他的帳棚門口。
亞伯拉罕想到行客的辛苦:自己在家安閒還覺熱,在烈日下,走在塵土飛揚的路上,該是多困乏!他自己曾持著牧杖,走過許多地方,深知行路難,立即想到應該接待他們來憩息。
一想到這裏,他立即從位上起來,“跑去迎接他們,俯伏在地說:‘我主,我若在你眼前蒙恩,求你不要離開僕人往前去。容我拿點水來,你們洗洗腳,在樹下歇息歇息。我再拿一點餅來,你們可以加添心力,然後往前去。你們既到僕人這裏來,理當如此’。”(創一八:2-5)
亞伯拉罕說得那麼誠懇感人,三位旅人欣然接受了他的盛意。亞伯拉罕雖然年老,卻是滿有熱情。他想到了行旅容易飢渴,急忙動員全家,預備豐盛的飲食,出出入入都是用跑的。自己又像僕人一般,謙卑的站在旁邊,服侍客人用餐。然後,照東方人的習慣,在餐後依依不捨的遠送客人離去。
希伯來書的作者,以亞伯拉罕的榜樣勉勵聖徒:“不可忘記用愛心接待客旅;因為曾有接待客旅的,不知不覺就接待了天使。”(來一三:2)因為他不是有所為而為;“不知不覺”正表明他真實的愛心,關心別人,不相識的旅人。他照當時待客的禮貌,並不問客人的名字。
亞伯拉罕對路人有愛心,對親人也不該例外,雖然是忘恩負義的不肖姪兒。這表現在他的關心羅得,關心所多瑪:他在耶和華面前一再代禱,到他計算羅得夫婦和四個女兒,再加上四個女婿,以為可以滿足十個義人的數目,不至被毀滅,才肯停止(創一八:16-32)。
求主使我們關心別人,伸出接待的手,舉起禱告的手。
見證與生活
他女婿們卻以為他說的是戲言(創一九:14)
夜深了。所多瑪城中,羅得府上的騷亂才過,夜又恢復了平靜。
羅得卻沒有上床安息。老人家在黑暗的街道上,絆絆跌跌的急跑,深一腳,淺一腳,上氣不接下氣。好不容易,到了一個高級住宅區域,找到了女兒的家,在那豪華的大門上面,一陣猛力的急敲亂打。
那是一處深宅大院。敲門的聲音傳得好遠。經過了好一陣子,裏面才開始有了動靜。開門的僕人,認得是女主人的老父親,通報給主人。
羅得的女兒和女婿,睡眼惺忪的出來,希奇老父為甚麼會夤夜來訪。羅得面色沉重的告訴他們,今晚有兩個天使,來到了他家,告訴他不好的消息:“因為城內罪惡的聲音,在耶和華面前甚大,耶和華差我們來,要毀滅這地方!”所以你們要準備,在天亮以前,趕快離開這城。
主人夫婦二人對看了一眼,哈哈大笑了起來。羅得常向他們絮聒所多瑪的罪惡甚麼的,又說神要刑罰。哪有甚麼罪惡!道德還不是相對的,誰能說他比別人好?他們知道羅得老而不誠,常說假話;在報稅上面欺詐,自己家人哪能不清楚?上次被敵人擄去,是亞伯拉罕老人家給救回來的;羅得還對他們說過,還是所多瑪好,人民也親切,說甚麼他也不離開這地方。而且他有田有家業,生意作得好好的,看不出有甚問題。現在他又來說戲言了!
羅得的女兒們,年幼的時候,本來是敬虔敬畏神的。後來在家中看見,父親的宗教只在口舌上。他為所多瑪城中“惡人淫行憂傷”(彼後二:7),極不贊成同性戀;但是對於其他的罪惡,卻採取妥協態度,甚至以為不過是個人的事。至於公義和仁愛,他更是興趣淡薄;他所熱中的,只是增加財產,惟利是趨。女兒們從他承受了同樣的價值觀念,也嫁了志同道合的女婿。他們相信,明天太陽照樣會升起,又是賺錢的好日子;他宴樂的日程,早就排滿了。
羅得沒有辦法,使女兒和女婿們相信他的話,只好悲哀的離去。第二天,羅得夫婦和兩個未嫁的女兒,匆匆逃出了所多瑪。對於其他的居民,再也沒有第二天了。
懼怕的路程
我以為這地方的人總不懼怕神(創二○:11)
當我們舉步邁向“未知”的時候,心裏自然懷著懼怕。有些時候,懼怕是好的,叫我們作好準備,應付可能面臨的事。但在人生的路途上,有誰能真的知道明天呢?所以還是每一步要用信心,信靠神的引導。
亞伯拉罕蒙神的呼召出去,踏上信心的路程,帶著他美貌的妻子撒拉同行。在另一方面,他卻預備了一個應變的計畫:用謊言來裝備自己。當亞比米勒責備他說謊言的時候,他說:“當神叫我離開父家飄流在外的時候,我對她說:‘我們無論走到甚麼地方,你可以對人說:“他是我的哥哥。”這就是你待我的恩典了’。”(創二○:13)
在膽怯的人看來,或許可算智慧;到力不能敵時,就躲在謊言方便的避難所裏面。只不過人為甚麼會膽怯呢?膽怯是信心的反面;膽怯是沒有把神放在計畫裏面,否定了神的信實。一方面說是神叫他出來,一方面說自己的方法,實在算不得好見證。即使保得命在,失去撒拉就失去應許來源。
耶和華豈不是說過嗎?“為你祝福的,我必賜福與他;那咒詛你的,我必咒詛他。”(創一二:3)你不曾記得嗎?祂曾應許說:“亞伯蘭,你不要懼怕!我是你的盾牌,你極大的賞賜。”(創一五:1)是多大的應許,何等堅定可靠的保證!
可惜,信心之父,也有他信心軟弱的時候。基拉耳外邦的王,責備亞伯拉罕說謊,險些造成不幸的後果:“你見了甚麼才作這事呢?”(創二○:10)
人的眼睛轉離開神,用自己的理智,看環境,看到非利士的王人多勢眾,或是有些人雄壯面貌獰惡,或態度猛狠,甚至是他個人的幻念生怯,把黑影當成巨人,因而風聲鶴唳,草木皆兵,懼怕起來,竟忘了最大最可靠的全能神。其實,亞比米勒倒看亞伯拉罕可怕,要由軍長伴同,才去見亞伯拉罕,要求跟他立約結盟說:“凡你所行的事,都有神的保佑。我願你如今在這裏,指著神對我起誓,不要欺負我與我的兒子,並我的子孫,我怎樣厚待了你,你也要照樣厚待我與你所寄居這地的民。”(創二一:22-23)。想不到,原來王想娶亞伯拉罕高齡“妹子”撒拉的原因:竟然是意圖高攀跟他結盟。慚愧!
甚麼時候怕人,就使神蒙羞,再多一千銀子也遮不了羞。
一口水井
皮袋的水用盡了(創二一:15)
在曠野的行旅,都知道水的重要。特別是在沙漠地,炎熱枯渴,比沒有糧食還更致命。
不幸,這樣的事,就發生在夏甲和她兒子以實瑪利身上。
夏甲是撒拉的使女,主母把她給了丈夫亞伯拉罕為妾,生了一個兒子,就是以實瑪利。但撒拉照神的應許,也生了兒子以撒;雖是年紀小了十三歲,卻是嫡出,照規制算是長子,應該承受產業。當以撒約三四歲,斷奶的時候,亞伯拉罕為他大擺豐盛的筵席。那時,以實瑪利已經十六七歲,看到以撒的體型和體質不如自己,就加以嘲笑,作弄。
撒拉看了,心裏很不歡喜。她記起:從前夏甲懷以實瑪利的時候,不知守自己的身分,看到自己有孕,就輕狂起來,藐視主母(創一六:4)。現在,她兒子長得強健,比以撒大了那麼多,將來還不知要怎樣欺侮以撒呢!因此,她就要求亞伯拉罕,把那使女和她兒子趕出去。
亞伯拉罕自然不忍這樣作。但神叫他聽從撒拉的話,並且應許說:“從以撒生的,才要稱為你的後裔。至於使女的兒子我也必使他成立一國,因為他是你所生的。”亞伯拉罕相信了神會照應使女和她的兒子,“清早起來,拿餅和一皮袋水給了夏甲,搭在她的肩上,又把孩子交給她,打發她走。”
這是不容易的分離。這是在奉獻以撒之前的序曲。信心之父順服神,加上持續的禱告,目送母子從他眼前漸漸遠去。
太陽升起來,人的影子漸漸縮短。夏甲和孩子,在別是巴的曠野走迷了路。皮袋的水用盡了。沙漠對於迷路的人,不是個仁慈的地方。他們面臨絕境,夏甲把孩子放在小樹底下,相對而坐,就放聲大哭起來。
神聽見童子的聲音,就差遣使者,使夏甲的眼睛明亮,原來不遠處有一口水井!有了水,就有了生命。他在曠野長大,得神的保佑,歷練使他堅強,成了沙漠中的健者。他生命的轉機,在於神的眷顧:一口水井。(創二一:18-21)
一皮袋水,是人的恩惠,在曠野烈日之下,很快就會用盡了,不能持久。但神賜給人水井,是生命的泉源,取之不盡,用之不竭。有水井的地方,可以成為聚居的鄉社,人和牲畜得到滋潤。
耶和華以勒(Jehovah-jireh)
神必自己預備作燔祭的羊羔(創二二:8)
貪心的問題,基本上是在於懼怕缺乏。在道德原則上妥協退讓,是在於懼怕沒有倚靠。如果真認識那位信實的神,會預備一切,就會全然不同。
但這不是說,確知神會預備,才忠心事奉;而是說,神為忠心事奉祂的人預備。因此,神要試驗祂忠心的僕人。
曾幾何時,神應許亞伯拉罕:“從以撒生的,才要稱為你的後裔。”(創二一:12)現在竟然要祂的僕人把“你獨生的兒子,你所愛的以撒”(創二二:2)獻為燔祭!豈不是矛盾?
亞伯拉罕沒有質疑,一早起來,就遵行神的旨意,帶著以撒走上摩利亞山的道路,並捆綁以撒放在壇上,舉刀要殺自己的兒子。到這時候,神才顯出所預備的羔羊,顯明耶和華以勒(創二二:1-14)。當他們走向回家的路,亞伯拉罕“從死中得回他的兒子來”(來一一:19),更深認識使死人復活的神。
主耶穌說:“你們要先求祂的國和祂的義,這些東西都要加給你們了。”(太六:33)經過試驗,有衝突與比較,才可以顯出人選擇何為“先”。亞伯拉罕肯以神的旨意為先。
聖經又說:“神既不愛惜自己的兒子,為我們眾人捨了,豈不也把萬物和祂一同白白的賜給我們嗎?”(羅八:32)耶和華以勒,是神預備獻祭的羔羊,就是主耶穌基督。先有了神預備的羔羊,除去罪孽,才可以得神預備的萬物。
享受耶和華以勒的人,會以神為滿足:
因為主曾說:“我總不撇下你,也不丟棄你。”所以我們可以放膽說:“主是幫助我的,我必不懼怕。人能把我怎麼樣呢?”(來一三:5-6)
在聖經中,摩利亞山上的故事,我們第一次看到“愛”這個字。神要亞伯拉罕明白,把所愛的擺在祭壇上,才可以經歷神的愛,神的預備。在那裏,也是聖殿建立的地方,是真敬拜的根基。在那裏,我們可以體會耶穌為我們捨己的真義,經歷在祂的救恩裏面,神一切豐盛的預備。
這樣被神驗中的人,才可以作神忠心的僕人。因此,我們上摩利亞山,學習“耶和華以勒”,是首要的功課。
信心與公義
我要把田價給你,求你收下(創二三:13)
神應許把迦南地,賜給亞伯拉罕和他的後裔為業。亞伯拉罕信神的話。那麼,他的行動,是否就該像合法擁有這地?
全地都是神的。但是,在神的應許還沒有成就之前,亞伯拉罕信心旅程上的伴侶撒拉死了。
亞伯拉罕蒙神呼召,已經離開了吾珥,那是他祖宗廬墓所在之地。如果他仍然算自己是故鄉人,應該把撒拉的遺體歸葬吾珥。現在,他在異鄉寄居,妻子死了,竟死無葬身之地。
但是,亞伯拉罕既然順從神的命令,從故鄉出來,就義無返顧,持定神的應許,以自己為應許之地的主人。不過,那地還屬於赫人佔有。所以他向赫人提出買地的要求:“我在你們中間是外人,是寄居的,求你們在這裏給我一塊地,我好埋葬我的死人,使她不在我眼前。”(創二三:2-4)不論如何多年恩愛,一同憑信心在外飄流,同甘共苦;神賜給他們應許的兒子以撒,如何愛惜撫養;撒拉終於離開他去了。哀慟,追念,都不能改變現實,只有設法埋葬撒拉。
赫人對他表現得很是友好。可能是亞伯拉罕的持身行事,端正公義,引起當地人的尊敬,稱他為“尊貴的王子”,接納他,以至“沒有一人不容你在他的墳地裏埋葬你的死人。”
換過沒有信心,只看眼前的人,很容易接受赫人的好意,既然無立錐之地,受人的施捨又有何不可?但那絕不是亞伯拉罕。他確信神應許這地給他和他的後裔,事情必然如此成就;現在時候未到,他必須按足價買地。因為他相信,全地都要照神所應許的歸給他。
赫人以弗崙滿口甜言蜜語,卻是乘機漫天討價。亞伯拉罕看到將來,完全接受說:“你若應允,請聽我的話:我要把田價給你,求你收下,我就在那裏埋葬我的死人。”於是,當眾平了四百舍客勒銀子給以弗崙,並且立約買妥,作為家族的墳地。(創二三:10-20)
神的僕人所事奉的是富有萬有的神,是何等尊貴的身分,不應該輕易接受不信之人的恩惠;既然說是有信心,信主是可信的,怎能夠向人搖尾乞憐,甚至因些微利益,而低首下心,犧牲真理原則?既然口稱天上的父,為何仿佛是無父的孤兒,使主的名蒙羞?願我們效法亞伯拉罕的蹤跡行。
神的引導
至於我,耶和華在路上引領我(創二四:27)
這是聖經中第一次提到神的引導。首先提到的事,常有重要的意義。
從神應許所生的兒子以撒,已經將四十歲了。亞伯拉罕想到,該為兒子娶個妻子。但看四周的人,他們崇拜偶像,比自己在兩河流域本族的風氣還壞;在祭拜之外,還加上淫穢的儀式,並且殺自己所生的嬰孩,焚燒獻為祭物。於是他決定差最年老可信任的僕人,往本族那裏去,給以撒娶個妻子。
這個年老的僕人,跟隨亞伯拉罕已經很久了,知道主人的心意,而且信靠神,在主人面前起了誓;就取了十匹駱駝,滿載著豐盛的聘禮,而且預備所聘定的女子,可以騎著同來。這就是相信可以達成娶親目的,是信心的表現。
相信神的引導,必然是有行動的信心,絕不是坐在那裏等待,而聲稱相信神能成就。而且他向著正確的方向行進,“起身往米所波大米去,到了拿鶴的城。”(創二四:10-12)
信神的引導,隨時注意機會。老僕人看見城中的女子出來打水,就默禱求神指示。他不僅選擇外表美貌,還要有品德,有愛心,樂意幫助素不相識的遠方旅人,還自動表示願意打水給駱駝喝。這顯然不是虛有外貌而已。老僕人至此相信是神的預備,就拿出金環和金鐲給那配得的女子,然後才問家世,果然是由於神的引導。可見這老僕人有信心,而且有智慧。“婦女美貌而無見識,如同金環戴在豬鼻上。”這絕不是飲水的報酬,而是欣賞的聘禮;願這女子今後鼻中有一息之氣,雙手畢生之力,都忠貞於丈夫。(創二四:11-27;箴一一:22)
相信神的引導,必然行事忠心。人不能藉口神引導,而單方決定背棄所作的承諾。亞伯拉罕的老僕人,堅持要把使命放在優先。長途跋涉,飢渴辛勞,是可以想見的;但美食當前,忠心的僕人不體貼肉體,他說:“我不吃,等我說明白我的事情再吃。”(創二四:33)
相信神的引導,必須及時遵行。忠心的僕人不願耽延,利百加也決然願去,神的旨意得以成就。(創二四:56-61)
以撒娶利百加為妻,並且愛她。亞伯拉罕從應許生的愛子娶新婦,是預表基督愛教會,救贖她歸於自己。這是聖經第二次用“愛”字。
預定與責任
這就是以掃輕看了他長子的名分(創二五:34)
屬肉體的人,不相信神的權能和全知,狂妄的以為甚麼事都控制在自己手裏,自己的意志,可以決定一切,甚至以為信靠神是怯懦的行為。另外一種人,以為既然甚麼都是神所預定的,自己可以不必負任何責任;他理論說:既然所有的事都有神的預定,我無論作甚麼,都不能改變神既定的旨意,再要我負道德的責任,豈不是有欠公道?
奇妙的是,在聖經中,同時教導神的預定,和自由意志兩項真理,人沒有理由堅持不歸於楊,即歸於墨,否定二者並存的可能。其實,在自然界中,不乏這樣看似矛盾的並存事實。例如:物體遇冷則縮;但水冷到接近攝氏零度而低於四度時,則反而呈現膨脹。可見神的預定和人的自由意志,並非是不能並存。我們相信神的主權,也當善盡人的責任。
利百加懷了孕,雙子還沒有生出來,就在胎內相爭。她不堪其苦,去求問耶和華。
耶和華對她說:
“兩國在你腹內,兩族要從你身上出來;這族必強於那族,將來大的要服事小的。”(創二五:23)
這是神的預定,人不能更改。那時“善惡還沒有作出來,只因要顯明神揀選人的旨意,不在乎人的行為,乃在乎召人的主。”(羅九:11)
後來雙子生下來,首先出生的名叫以掃,以後生的名叫雅各。長幼的名分已定了,似乎沒有更改的可能了。
到他們長大後,有一天,以掃出去打獵,回來後感覺非常的累;雅各在家熬紅豆湯。對於飢渴交迫的以掃,這湯似乎是人間最美的東西,覺得能吃一碗,雖死無憾。雅各藉機勒索高價:要得一快朵頤,你得起誓把長子名分割讓。以掃說得很奇妙:“我將要死,這長子的名分於我有甚麼益處呢?”意思好像說:“今世已矣,連永生也不要了!”於是輕輕一言出口,換得一碗入肚。“以掃吃了喝了,便起來走了。”輕看了長子名分,便失去了長子名分。(創二五:27-34)
神的主權是屬神的,是隱藏的事;人的責任是明顯的事。“隱秘的事是屬耶和華我們神的,惟有明顯的事是永遠屬於我們和我們子孫的,好叫我們遵行。”(申二九:29)
溫柔的能力
耶和華現在給我們寬闊之地(創二六:22)
溫柔的意義,是在控制之下的能力。
溫柔絕非是怯懦。
以撒是個溫柔的人。在聖經中,我們沒有看見他跟甚麼人爭執,更遠沒有與人戰爭,與妻子相愛和睦,連兒子們之間的爭執,他也不介入,只為他們各自祝福,卻沒有責備。
我們可能有個印象,這樣的人,必然是人盡以為可欺,被踐踏在腳下,或是個沒有原則的人,那可是錯了。
以撒是從應許生的兒子,有神與他同在,引導他的腳步。在遇到饑荒的時候,他有下埃及去得糧存活的傾向;耶和華向他顯現,指示他要住在應許之地,並重申要賜福給他。一個在艱難的環境中,能夠恪守神命令的人,必須是有原則,有勇氣的人才作得到。(創二六:1-5)
耶和華與以撒同在,使他昌大強盛,以至引起當地非利士人的嫉妒。非利士人知道,耕作和畜牧,都必須有豐足水源。於是,把以撒承受父親亞伯拉罕所挖的水井,和他僕人所挖的水井,都填滿了土,塞住水源。他們以為塞住水源,就塞住了神的福源。以撒並不爭執,就挪移帳篷,離開那裏,另覓別的住處;因為他知道所在的是神應許之地,將來必得為業,現在誰佔有,都不過是暫有,神把地給誰就給誰。他寧可把地讓給他們,自己重復舊井,或另挖活水井。雖然人與他“爭競”,他溫柔的謙讓;與他“為敵”,他柔和的退步,離開;人看他吃了虧,道路越走越窄,神卻使他“寬闊”。非利士人可以把土塞滿水源,卻不能把世界塞住你的心,不能阻止神賜福的泉源。神仍然在萬有之上掌權。
對方終於學得聰明起來。原來以撒是不願相爭,並不是力不足以相爭;不想為敵,並不是力不能敵。(創二六:12-25)
“神若幫助我們,誰能敵擋我們呢?”(羅八:31)
以撒的溫柔,換來的不是藐視,而是尊敬;不是踐踏,而是高舉。有兒子如以掃,那樣靠刀劍度日的好獵手,雅各那樣的足智多謀,而能溫柔謙讓;甘於吃虧,而明顯神與他同在,是深不可測,不可測是可畏的事。因此,亞比米勒帶同朋友和軍長,來與以撒立約,表示願永結盟好。這是好的見證。這是溫柔的勝利。(創二六:26-33)
名分與福分
以掃就放聲而哭(創二七:38)
哭是情感的表露。生在世上的人,沒有不曾哭過的。哭既然是人人都有的經歷,就沒有甚麼稀罕,只是哭的原因有所不同,也造成所有的不同。
一般說來,小孩子的哭,不是哪裏不舒服,就是想要甚麼得不到,或沒有立刻得到。但大人的哭可就不一樣了。華人有“丈夫有淚不輕彈”的說法;斯多亞(Stoicism)哲人的教導,是控制情感,“寧流血,不流淚”;失於控制感情,不僅是軟弱的表現,更是道德上的失敗。基督教不以為感情的表露是不好的,但為甚麼哭,還是值得考量的。
以掃為了滿足肉體的需要,廉價以一碗紅豆湯出賣了長子的名分,他把長子名分看得那麼輕,那麼賤。事情發生了,他也沒有多大後悔,至少沒有為此而痛哭(創二五:29-34)。
直到有一天,偏愛長子以掃的父親,吩咐他去打獵,作成美味,吃了以後好給他祝福(祝是祈求,所求的是今生福分)。父子的計議偏巧給母親利百加聽到了,於是跟次子雅各設計,叫雅各喬裝以掃,“用山羊羔皮包在雅各的手上和頸項的光滑處”,用羊羔作成美味,加上餅,拿去給眼睛不能看見的父親以撒吃。這樣,雅各騙取了父親的祝福(創二七:6-29)。
以掃打獵回來,作成了美味,拿來奉給父親。父子二人才發現,雅各已經搶先得了父親的祝福。以掃後悔了,卻來不及了,事情已經不可更改。他為此大哭起來。
聖經說到貪戀世俗的,如以掃一樣,只顧眼前歡,“因一點食物把自己長子的名分賣了,後來想要承受父所祝的福,竟被棄絕,雖然號哭切求,卻得不著門路”(來一二:16-17)。父親所祝的福,就是他失去的福分,只是長子名分的延長;他把名分當作虛的,而以地上的福分為實際,恰像“買櫝還珠”的故事,把美觀的匣子當作寶貴,而對重價的珍珠不予重視。其實,買了珍珠,自然附帶得匣子。他沒有為賣了長子的名分而哭,只為後來失去的祝福而哭,可見他的愚昧,以為名分只是一句話,沒有多大重要,因此一言而喪。聖經卻把二者作一回事。有了名分,必得福分。
求主開我們的眼睛,能仰望將來,不作“只在今生有福分的人”(詩一七:14;林前一五:19)。
流浪者的夢
雅各…夢見一個梯子立在地上(創二八:10-12)
雅各雖然偌大年紀了,但一向在母親膝下長大,還是沒有成熟(創二五:27-28)。直到他跟兄長關係出了問題,才不得不離開溫暖的家,出去流浪,同時,也開始成熟。
主的門徒也是在遇到風浪時,才更深的認識主,不獨雅各如此。
雅各行詐騙的結果,在得到甚麼之先,是失去自己的家,走上流浪的困苦路。這位承受應許者,後面有以掃兇殺報復的威脅在鞭策著他,內心有慚疚刺激著,向迢迢千里之外的哈蘭走去。沒有僕人的伴隨,也沒有坐騎負載,唯一的倚靠是手中的杖,就步上征途。
雖然無人追趕,他卻以逃跑的速度急行,走到了路斯的荒野。疲乏,孤單,沒有選擇的餘地,就在那裏,作他離家第一個夜晚的宿歇。沒有營帳,沒有床褥,雅各“拾起那地方的一塊石頭,枕在頭下”,就地躺臥睡著了。
在一天艱苦的旅程之後,堅硬的枕頭,不舒適的臥處,竟然使他進入最甜美的夢境。他夢見了主基督耶穌:“夢見一個梯子立在地上,梯子的頭頂著天,有神的使者在梯子上,上去下來。”(創二八:10-15)一千多年之後,神的兒子親自宣告說:“你們將要看見天開了,神的使者上去下來在人子身上”(約一:51)。
梯子代表的是交通。不但雅各那樣孤單的旅人需要交通,任何人都需要交通。梯子是從地上通往天上,這正是所有的人類都需要的。人曾用自己的方法,建造巴別塔,想要“塔頂通天”,但違背神的旨意,至終不能成功(創一一:1-8)。因為惟有主耶穌是真正的通天梯子,惟有藉著祂,人才可稱義而親近神。
雅各得了神的應許,增強了信心,也動了敬畏的心。他稱那地方為“神的殿”,是神與人交通的地方。雖然是在靈程上的起步,他已經開始有了轉變,從一直在“抓”,而想到了要給;他對神感恩許願奉獻(創二八:16-22)。這只是孩子般交易的奉獻,卻未嘗不是一個好的開始,不問所邁的步如何小。
風波,流浪,使人認知自己的有限,意識到自己的孤獨微弱。願我們都藉著耶穌基督為天梯,轉向那創造萬有的神。
愛的能力
他因為深愛拉結,就看這七年如同幾天(創二九:20)
愛的力量極為偉大。被愛激使的人,能有力量作超乎平常所作的事;在力量所達不到的時候,可以改變所處的環境。
雅各到了此行的目的地,看到有一口水井;井口有一塊大石頭蓋住。井旁有三群羊臥在那裏,牧人也在旁邊。他們無聊的在耗時間,等別人來,把石頭轉離井口,才可以飲羊。如果沒有人來呢?只好等下去。他們寧可等下去,不曾想試著移開石頭,好在飲羊之後,趁著白晝再去放羊。(創二九:1-8)
當主耶穌被釘十字架之後,第三天清晨,天尚未亮,抹大拉的馬利亞,和幾名婦女,預備了香膏要去膏主的身體。他們因為愛,全不曾先想擋住墓門口的巨大石頭(可一六:3)。誰能滾開那大石頭?不曾成為問題。
“我們不能”,難以作有愛之人的藉口。
愛使人樂於嘗試 愛使人舉重若輕
雅各看見拉結領著她父親的羊來了。三名牧人轉不動,也不曾嘗試去轉動的石頭,雅各“上前把石頭轉離井口,飲他母舅拉班的羊群。”(創二九:10)沒有誰聽說過雅各是參孫一樣的大力士,也沒有誰說是神蹟;因為愛,石頭變小變輕了。
愛使人度年如日
雅各在舅家住下了。他講定服事拉班的工價,是得所愛的拉結為妻子。講定“我願為你小女兒服事你七年”,比奴僕得贖的年限還多上一年。但雅各有盼望,想到將與拉結合婚,計算那天的到來,不是度日如年,而是度年如日。日子似乎是變短了,變快了,一天天如飛而去。“他因為深愛拉結,就看這七年如同幾天。”(創二九:18-20)
愛使人受苦猶甘
但所過的並非是理想的日子。善抓的雅各,強中更有強中手,竟遇上了一個出類拔萃的欺騙高手。想不到舅父而為岳父的拉班,對於女婿雅各並不誠實。他所得的,過於所求的,有些像是買一送一。結果,為娶拉結訂約,卻強把利亞嫁出去作為奉送。雅各開始嘗受拉班的手段,以後還有多次的背約,食言,相繼而來。雅各受之如甘,當時並沒有抱怨,為得妻服事拉班十四年。只是在妻生子之後,才想起當日的苦,恍悟是被苦待了。愛是何等的奇妙!(創二九:21-30)
為自己
如今我甚麼時候才為自己興家立業呢?(創三○:30)
雅各在拉班家住了十四年,有了二妻二妾,生了十一個兒子;但這只是寄人籬下,為拉班看羊的交換條件,如同雇價一般,不是自己單獨建立的家業。
事情作了不少,勞苦受了許多,卻是缺乏成就感。這是雅各的想法。他沒有具體的建樹,可以給人看見,能足以自豪。當然,這是屬世的看法想法。
人的年日是短促的,總希望能留下點甚麼,可以說不虛此生。因此,有的人盡量擴展自己,建立記功碑,金字塔,以至立功,立德,立言,都是為了體現這種理想。
雅各的年歲一天天加多。他看到拉班的羊群繁殖,財富日增,都是自己勞動的成果。雅各覺得拉班給他的不夠,就提出歸返本鄉的要求。(創三○:25-26)
拉班卻看得更深一些。他全不否認雅各的勞動價值,但更知道是因了神與雅各同在的賜福;雅各的勞動力,可以由別人代替,但與雅各同在的神,是無法代替的;因此,失去雅各,將失去神的同在。這樣,勞資談判一開始,資方的拉班就願意改善工作條件。拉班說:“我若在你眼前蒙恩,請你仍與我同住,因為我已算定,耶和華賜福與我,是為你的緣故。請你定你的工價,我就給你!”(創三○:27-28)
聰明的雅各,定了一個看來失策,卻是得利的合約。結果在六年之內,“雅各極其發大,得了許多的羊群,僕婢,駱駝和驢。”(創三○:31-43)
地上資產的增加,只能給人短暫的滿足。但神應許雅各的地,仍然是在迦南地。在主的旨意之內,才有真實的滿足。主耶穌在地上,全沒有甚麼產業,以屬世的標準看來,也沒有可誇的成就。但祂遵行天父的旨意,就得著滿足,甚至不必要求人的肯定,不需要人給祂傳名。
我們事奉神的人,應當不存心為自己,而是求神的喜悅。正如使徒保羅所說的:“這人的稱讚,不是從人來的,乃是從神來的。”(羅二:29)
求主賜給我們一個單純的心志,活在神旨意中,不把主的教會當作宗教事業,不是為了建立自己的名聲,事業。為自己不是正確的事奉動機,為主而活才有價值。
環境與信心
凡神所吩咐你的,你只管去行吧(創三一:16)
雅各現在臨到了生命中的轉捩點。從目前的環境看,拉班的兒子們對他顯然轉而敵視,因為他們發現雅各的物產增加;拉班的氣色向他也不如從前了,雅各已不是昔日唯命是從的活工具。
不理想的環境,可以使人怨歎哀愁,失望灰心;也可以使人想突破困局,尋求神另外的引導。
雅各回想在拉班家的歷遇,盡力的服事,換來的是詐欺,實在受夠了磨煉對付。現在該是回到迦南地的時候了。
就在這時,神的使者向他顯現,對他說:
“凡拉班向你所作的,我都看見了。我是伯特利的神。你在那裏用油澆過柱子,向我許過願。現今你起來,離開這地,回你本地去吧!”(創三一:1-13)
雅各向拉結和利亞說了;他們都同意全家行動,照神的話去行。但眼前的問題是,拉班肯讓他們去嗎?記得,六年前他曾想要離開;但他的去意不堅,拉班卻是執意固留。於是雙方妥協了,講定了條件,繼續住了下去。(創三○:25-35)現在他定意要走了,拉班會放人嗎?會讓他帶走妻子兒女全家嗎?這是頗可疑慮的。而在前面路程的盡頭,有心中久懷殺意的兄長以掃;他是個好獵手,會不會一家子作了他的獵物?這些不僅是困阻,而且是可怕的事!
不過,雅各相信神的應許。有神的應許,有全體的同意,是神引導的證明。雖然,兒子們都還年幼,抗爭的力量不足,他因而膽怯,拉結順手偷了父家的神像的行動,也表示她信仰和品德的問題;但神仍然施恩,為他警告拉班。
因此,抓住神信實的應許,就有神的同在。有神的能力覆庇,就成為可怕的人。拉班聚合眾人,趕上了雅各一家人,他“手中原有能力害”雅各;反而畏懼雅各,主動要求跟他立互不侵犯條約,保證並存而不相害(創三一:22-55)。
環境不利,正是使用信心的時候。不要看自己力量微薄,不要看自己信心的弱小,不要看過去失敗的經驗,只要相信神的信實可靠,伸手抓住主的應許,就可以看見主顯出大能。我們像雅各一樣,有許多的缺陷,殘破,軟弱;但要相信,祂是全能的神,必沒有失敗的可能。
毘努伊勒
你與神與人較力都得了勝(創三二:28)
雅各行近了迦南地界。在他重進入應許之地前的二十四小時,是他生命改變的時候。他由雅各,變成了以色列。
在歸家路上,雅各真經歷了“近鄉情更怯”的心境。他倒不是經營不成功,無顏見江東父老。他一方面憧憬著再見到久別父母的歡欣,不知道他們是否健康;另一方面,想到兩次被他欺騙的哥哥以掃,不知怎樣消解哥哥的怒氣。
正在計窮智竭,遲疑著不知該如何邁步的時候,雅各遇見了神的使者:不是一個使者,是二營天軍!(創三二:1-2)原來神應許:“我必保佑你,領你歸回這地,總不離棄你,直到我成全了向你所應許的”(創二八:15),並不是虛假的。人雖然感覺孤立無援,但神的使者在暗中保佑,絕對安全無慮。
雅各仍然記掛著他跟以掃兄弟之間的問題。他先打發人往西珥去,報告以掃歸來的消息,尋求和睦;然後籌畫設計,想藉禮物消解以掃的積怨。在另一方面,則作最壞的打算,把家人分作兩隊,預作逃跑的準備。(創三二:3-8)人很難放棄自己的方法,完全信賴神。向神禱告了,回頭仍然忙著作人的安排。(創三二:9-21)這是禱告而沒有交託,仰望而沒有安息。
那夜,他送走了所有的家人過了河以後,“只剩下雅各一人”,在雅博渡口。財物都離開了,家人都離開了,人總要有獨自面對神的時候,是靜思的時候,是單獨面對神的時候。
現在剩下的,是他自己裏面的東西,仍然不肯降服,要與神掙扎,與神摔跤。這是得神賜福的最後障礙。人強項不肯順從的程度,使神的旨意不能通行,以至“勝不過他”。但神不會放棄他。那人不得已“將雅各的大腿窩摸了一把;雅各的大腿窩正在摔跤的時候就瘸了。”(創三二:22-32)
大腿是肢體最強有力的部位。當失去了自己力量的倚恃,人就完全改變了,不再努力掙扎,而跪下來堅持求神的賜福。勝過自己,才是真正的得勝。天然好“抓”的雅各,成為蒙神賜福的以色列。這是“毘努伊勒”的功課。不經過毘努伊勒見神的面,不能進入迦南安息之地。
在地上發達了,成功了,似乎可以衣錦榮歸,志得氣盈;但生命沒有改變,品德仍有缺失,難以有真正的平安。求主引導我們,經過毘努伊勒,進入迦南。
和好
以掃跑來迎接他(創三三:4)
在雅各心上的,是對安全問題的顧慮。他遠遠看見以掃來了,讓使女和孩子們在前,所最喜愛的拉結所生的約瑟在最後面;自己知道不能避免,走在他們前頭去迎見以掃。當他們之間的距離漸漸接近,雅各的心卻退縮得老遠。
以掃是個心在腳步上的人。看見雅各終於回來了,巴不得早些抓緊他,證明那不是夢。“以掃跑來迎接他,將他抱住,又摟著他的頸項與他親嘴”(創三三:4)。這幅動人的情景,使你感覺熟悉嗎?那正是主耶穌在路加福音第十五章,描述浪子的父親,和失而復得的兒子相見的詞句。那也是我們各人內心深處的需要:與神和好,與人和好。
以掃看見那麼多牲畜,各由一名僕人趕著,從他前面走過去,問是甚麼意思。原來雅各苦心設計,送禮物解怨的方法,竟然出乎以掃意想之外!“人的禮物為他開路,引他到高位的人面前。”(箴一八:16)不要忘記,“王的心在耶和華手中好像隴溝的水隨意流轉。”聖經又說:“人所行的若蒙耶和華喜悅,耶和華也使他的仇敵與他和好。”(箴二一:1,一六:7)以掃的心,竟全不在禮物上,經雅各再三切求,他才肯收下。
以掃的慷慨赦免,不念舊惡,使雅各深受感動,他從心裏說出真話:“我見了你的面,如同見了神的面,並且你容納了我。”(創三三:10)赦免最使人像神,懷恨只能使人有該隱的臉。這美好的描述,使主耶穌深為欣賞,用在祂的故事中。
我們最需要的,是與神和好,罪惡得到赦免,是喜樂的源頭。但是,我們不是靠甚麼善行,或獻甚麼禮物,能得神的喜悅。只有藉著耶穌基督“在十字架上所流的血成就了和平,便藉著祂叫萬有,無論是地上的,天上的,都與自己和好了。”(西一:20)只有與神和好的人,才可以作和好的使者。
聖經說得很明白:“一切都是出於神…神在基督裏,叫世人與自己和好,不將他們的過犯歸到他們身上,並且將這和好的道理託付了我們。所以我們作基督的使者…替基督求你們與神和好。”(林後五:18-20)
基督徒是“和平之子”,是和好的使者。我們應當先求與神和好,也該進而與人和好;因為“祂使我們和睦…傳和平的福音”(弗二:14-17)。
兩下成為一樣
都受割禮和我們一樣(創三四:15)
道德的敗壞,常是由於信仰的敗壞。
雅各家離開拉班的地方,卻把拉班的偶像帶了來;加上巴旦亞蘭的文化,存在孩子們的心裏,留下了深久的影響。到了迦南地,又是一個異教的社會。
雅各沒有教導兒女們分別為聖。利亞所生的女兒底拿,跟當地的女子交往。由於他們沒有貞操的觀念,竟與哈抹的兒子示劍行淫(創三四:1-5)。示劍竟願意娶底拿為妻。
作家長的遇到這事件發生,當然很難處理。“雅各就閉口不言”,任由兒子們處分。
雅各的兒子們,想方設法,以宗教禮儀為藉口:“我們不能把我們的妹子給沒有受割禮的人為妻,因為那是我們的羞辱。”就定出一個條件,除非“你們的男丁都受割禮,和我們一樣。”這樣,“我們便與你們同住,兩下成為一樣的人民。”話講得真不錯,好像是堅持分別為聖的原則,不肯苟且聯婚。只是他們似乎忘記,自己家庭的道德和信仰狀況,和真正動機。可惜這樣的傳教,是別有用心的詭詐話。(創三四:6-17)
示劍立即成為熱心的傳教士。他別有用心,實在是為了娶雅各的女兒。我們不難看出他受尊重作領袖的原因,因為他有口才,有煽動性;他給人民一個有利的動機:雅各家所有“群畜,貨財,和一切的牲口豈不都歸我們嗎?”只要肯作些微的犧牲,依從他們受割禮。(創三四:19-24)
他的宣傳有很大的效果,全城都被感動接受了他的信息。但那不是生命的福音,而是播下了死亡的種子。第三天,割禮的傷正痛,西緬和利未的刀劍殺了所有的男丁(創三四:25)。
西緬和利未的宗教,是以忌邪恨罪為名,而行殺人掠財之實。(創三四:25-29,參創四九:5-7)
雅各講的是實用主義,他並沒有立即嚴責兒子們的行動不善,只說他們不智,因為自己力量單薄(創三四:30)。
不講生命,不重品德,只傳禮儀的宗教,只能引到滅亡。只有藉著耶穌基督的寶血,被聖靈所感,才得以進到父面前。這樣,“你們不再作外人和客旅,是與聖徒同國,是神家裏的人”(弗二:13-19)。這才是和平的福音。
求主使我們知道,有同樣永遠的生命,才是一樣的人民。
上伯特利
起來,上伯特利去(創三五:1)
神提醒雅各,到伯特利去。他在伯特利向神許過願,但那是當困窘的時候。此一時,彼一時。現在,安居了下來,時已過,境已遷,竟然忘了神。到示劍的兇殺事件發生了,才使他知道樹了敵,自己力量顯然微薄。
跟人聯合結盟太晚了,顯然不可能,環顧四面無援,只有向上看,想起了還有神。
神向雅各顯現。奇妙的,神不向他多說,既沒有應許他,“不必怕,我必作你的盾牌”;也沒有責備他,竟容許家庭和信仰,敗壞到這樣地步,殺人,擄掠,真是羞辱神的名。當人自己感到不足的時候,是神在他身上工作的機會。
神也給人機會。神絕不支持行惡的人;但也不是一有錯就放棄他,一跌倒就不容他再起來。
神對雅各說:“起來,上伯特利去,住在那裏,要在那裏築一座壇給神,就是你逃避你哥哥以掃的時候,向你顯現的那位。”(創三五:1)
神告訴雅各,要回到起初的地步,從哪裏墜落的,要從那裏悔改。記得嗎?當你離家逃難的時候,舉目無親,前途茫茫的情境;神向你顯現,應許你的後裔必增多,開展,地上的萬族必因你和你的後裔得福,並且保佑你,直到成全了向你所應許的。當時,你所有的那種懼怕敬畏的心,今天還在嗎?你把路斯名為“伯特利”,意思是“神的殿”;現在,去尋回起初的敬畏。(創二八:12-17)
神並沒有提到雅各的罪,他全家的敗壞。但雅各立即感覺到,自己需要聖潔,需要復興。雅各感覺到家長的責任,吩咐全家:“你們要除掉你們中間的外邦神,也要自潔更換衣裳。我們要起來,上伯特利去,在那裏,我要築一座壇給神。”
這些日子,雅各知道家中有偶像,有污穢的事,他竟然不講話。因為他忘記了伯特利,忘記了神的聖潔可畏。現在他醒悟到一切的問題根源,都是因為離開了神。
不錯,人離開神仍然可以興旺發達。但那絕不是信神的人所過的生活,所應當有的道德標準。如果你以為地上的發達,就是神的賜福,就是神喜悅的明證,那可是大錯了。神在對你說:“起來,上伯特利去!”
地上的建樹
以色列人未有君王…在以東地作王(創三六:31)
屬靈的發展,走在前面的,不一定是被神驗中的。快跑的未必能贏,力戰的未必得勝。神棄絕了比眾民高過一頭的“最高領袖”掃羅,不揀選外貌英俊身材高大的以利押,卻揀選耶西最小的兒子大衛,膏他作王(撒上一六:1-13)。
聖經說:
不因為是亞伯拉罕的後裔,就都作他的兒女;惟獨“從以撒生的,才要稱為你的後裔”…神就對利百加說:“將來大的要服事小的。”正如經上所記:“雅各是我所愛的,以掃是我所惡的。”(羅九:7-13)
可見神有祂的定旨和揀選,常是在後的反要在先,在先的在後。“屬靈的不在先,屬血氣的在先;以後才有屬靈的。”(林前一五:46)
屬血氣的人,不注重神的應許地。以掃在父喪之後不久,就帶著所有的一切,“就是他在迦南地所得的,往別處去,離了他兄弟雅各”(創三六:6)。他注重的只是地上的發展。
“以掃的妻子阿何利巴瑪,是祭便的孫女,亞拿的女兒…當時在曠野放他父親祭便的驢,遇著溫泉的,就是這亞拿”(創三六:14,24)。發現溫泉是表明他以地上的事為念,與以掃可算是門當戶對。如果父母都把心投注在地上,很難期望能作育出屬靈的兒女來。
於是以掃的後裔在地上有了成就,“以色列人未有君王治理以先,在以東地作王…”(創三六:31)。但自己作王,不是出於神的旨意,他們在天上沒有記念。
在所有證道的論辯中,最不值得注意的,是以國家物質豐富,文明進步,個人的發達,作為信主蒙福的憑據;因為倘若如此,中國漢唐的富強,埃及文明的進步,難道也可作為其信仰的憑據?我們該看到永久的福分才是。
主耶穌的門徒,都是在地上沒有甚麼成就的人,他們受人的輕視,迫害。保羅並不以在地上爭得領袖的地位為目標,他不是要作王。他說:“我們為基督的緣故算是愚拙的…直到如今,人還把我們看作世界上的污穢,萬物中的渣滓。”(林前四:8-13)求主使我們看重自己“天上的國民”(腓三:20)的榮耀位分,以天上的事為念,住在主的旨意和應許中。
作夢的人
約瑟的哥哥們…恨約瑟(創三七:4)
人生成功的標準,不能以受人歡迎多少來衡量。基督徒的成功,在於得神的喜悅,“因為蒙悅納的,不是自己稱許的,乃是主所稱許的”(林後一○:18)。聖經雖然說:“眾人以為美的事,要留心去作”(羅一二:17),但那“眾人”是蒙恩信主的人,是於屬靈標準的“美事”,而且要“留心”去作,絕不是沒有原則的討多數人的喜歡。
主耶穌是天父的愛子,到世上來,是“常作祂〔天父〕所喜悅的事”(約八:29)。但祂事奉開始不久,就遇到宗教人士的反對,因為祂指出他們的錯來。
約瑟是他父親雅各所愛的,但因為他說哥哥們的惡行,就引起他們的恨惡。(創三七:2)“因為一切能顯明的就是光”(弗五:13);“光來到世間,世人因自己的行為是惡的,不愛光倒愛黑暗…凡作惡的便恨光”。這是約瑟為哥哥們所恨的原因。這是神的愛子為世人所恨的原因。這也是主耶穌的門徒為世人所恨的原因。
主耶穌說:“你們要為我的名被眾人恨惡。”(路二一:17)但祂沒有叫門徒尋求妥協,而是要他們勇敢作見證,不要怕。
約瑟把從神那裏來的啟示說出來;他們卻越發恨他,嫉妒他。耶穌也是為了同樣的原因,被人妒害。祂因為說出自己與神同等,便被認為是褻瀆,竟欲置之死地而後快。
約瑟奉父的差遣,帶平安的信息給哥哥們。但他們遠遠看見“那作夢的來了”,竟設法謀害他,把他丟在坑裏。主耶穌和祂的門徒所傳的,是從天父來的平安信息,但世人不接受,不肯悔改而得福,竟迫害和平福音的使者,神的忿怒在他們身上到了極處。
約瑟的哥哥們,把他丟在坑中,竟然就“坐下吃飯”,是何心耶?待弟弟如此。猶太人把耶穌釘了十字架,埋葬了,以為沒有事了,就坐下赴逾越節的筵席。(創三七:23-25)
但是,不論人如何計畫反對神,神的旨意必要成就。約瑟被從坑中拉上來,賣到埃及地,最終反被高舉,成為埃及全地的宰相,拯救人免在饑荒中滅亡。主耶穌復活勝過死亡,為世人成就救恩,使信祂的都得永生。
感謝神,祂的美好旨意終必完成。
比我更有義
猶大承認說:她比我更有義…(創三八:26)
人必須看到證據,才肯承認自己的錯誤。有時,雖然看見證據確鑿,還是極力狡辯。
猶大是自義的人。當哥哥們想要殺害約瑟的時候,猶大建議把他賣掉,似乎聊勝一籌。(創三七:26-27)在他自己看來該可以算是宅心仁慈,是濁世的義人。這正是主所指責的法利賽人心態。
神命定“君王從猶大而出”(代上五:2);但卻淘汰了他長子和次子。他的長子珥,“在耶和華眼中看為惡,耶和華就叫他死了”。我們無法確知,他有甚麼具體的惡跡;但他既然為長子,自恃是父親強壯時的頭生,有特殊的優越地位,正是自以為義的態度,在神面前是沒有地位的。猶大的次子俄南,確是有可惡自私的心;他不拒絕與寡嫂合體之歡,卻不肯為哥哥生子立後,存心可誅,神也叫他死了。可見人有自義,自私的心,必不能得神的應許,必不能為神使用的器皿。另外一個問題,是示拉年幼,生命沒有成熟,不能繼娶寡嫂他瑪,所以猶大打發寡媳回到父家,等待幼子長成。(創三八:1-11)
這顯明人如果有自義,自私,生命幼弱,都不能成就神的旨意。神要自己作非常之工,煉淨祂的兒女。
神並不著急。人的裏面有雜質,渣滓,須要煉除淨盡,必須慢慢來,急不得的。“過了許久”,猶大喪了妻。這偽君子悼亡之餘,竟然去找妓女尋求安慰。
猶大寡居的兒婦他瑪,知道示拉已經長大,還沒有娶她為妻,知道猶大喪妻,知道公公去亭納剪羊毛;但她怎會知道,猶大會去找妓女?想必是從他平素的私生活,知道猶大會作出甚麼事。於是,她蒙上臉,在伊拿印城門口裝作妓女,索取印和腰帶並手中的杖,作為當頭,而與猶大同寢,從他懷孕。猶大得知以後,以一副仁義的面具,想要把寡居而有孕的兒婦治死,以為她有不貞的行為。但他瑪出示證據,表明是從猶大懷孕。這樣,蒙臉的他瑪,揭破了猶大的面具。(創三八:12-30)
他瑪不是為滿足私慾而行淫;她是為了得應許的後裔。結果,提醒了猶大,使他承認:“她比我更有義!”
知道自己的錯失,承認離開罪,是得福的開始。神應許的彌賽亞,在肉身竟是猶大的後裔(太一:3)。神的計畫奇妙!
主的同在
耶和華與他同在,他就百事順利(創三九:2)
一件頂稀奇的事:聖經記載約瑟作了大事,卻沒有一次提到他有傑出的才能。聖經記載他“有守”,不作甚麼,拒絕引誘,不作不當作的事;比他的有猷,有為更多。就是到後來為法老解夢,終把他升到權力的頂峰,他還是先說:“這不在乎我,神必將平安的話回答法老。”(創四一:16)
這不止是說他的謙虛,歸榮耀與神;而是說他蒙福的根源,以至品格,智慧和能力的根源,全都在於“耶和華與他同在”這一榮耀的事實。
被弟兄嫉妒,實在是家門不幸的事;被賣為奴隸,從任何角度看,都是人生的最低點。但對於信主的人,任何的一步,都有神的奇妙引導,任何的階段,都是要升上榮耀的高峰。
約瑟被賣到埃及,作了護衛長波提乏的奴僕。但聖經說:“耶和華與他同在,他就百事順利。”(創三九:2)這看來是矛盾的語句,甚至近於諷刺;淪落異鄉,作了奴隸,還說是百事順利,不順利又待怎地?
聖經中有些語句,說到人靈命的景況:“寬闊之地”,“高處”,“安穩”,“得以自由而行”,都是說人有超越處境的可能,就像外面有洪水氾濫,但在方舟裏的人,可以不受影響,勝過環境。有主的同在,不止是主在地上顯明出來,也是人的心在天上,不受任何轄制。因為神是人轄制不了的。
約瑟有主的同在,是人可以看得出來的生活品質,不必他自己說。主人看見了,就把家中一切事,都交在他手裏。
有神的同在,人必須知道自己的地位,把神放在首先,而且持守品德。當主人的妻要引誘他的時候,約瑟知道必須堅持原則,向試探說:不!這也須要有主的同在。(創三九:7-18)
約瑟知道主的同在,所以不肯“作這大惡得罪神”;而且得罪神的結果,必然是失去神的同在。所以他靠主拒絕試探。
於是,約瑟被主母誣告,下在監裏。照當時的律例,約瑟有被處死的可能。但主與他同在,使他在司獄的手下蒙恩。這情形,仿佛是打不倒的人。(創三九:19-23)
聖經說:“你們得在耶穌基督裏,是本乎神,神又使祂成為我們的智慧,公義,聖潔,救贖。如經上所記:誇口的當指著主誇口。”(林前一:30-31)
出於神的智慧
解夢不是出於神嗎?(創四○:8)
屬靈的人能參透萬事。但這不能成為人誇口的理由。因為神是一切智慧的來源,這包括祂安排人的環境,引導人的每一腳步。
約瑟在監中遇到了失寵於王的近臣,酒政和膳長。照官場的慣例,失去了王的寵眷,就是生命的盡頭。但約瑟卻不是落井下石的人,反而善待伺候他們,以至贏得他們的信任。當有一天早晨,約瑟看到他們悶悶不樂,便問起原因。這是說,他們得到好的照顧,雖然身囚在獄中,卻不是鎮日坐困愁城。
他們知道約瑟是真實的關心,便把心事向他吐露;是夜裏的夢,使他們愁煩。古時的埃及人,相信夢有特別的意義。
約瑟說:“解夢不是出於神嗎?請你們將夢告訴我。”(創四○:8)
對於物質世界以外的事,人不能作甚麼。約瑟也不誇張自己所能作的。人必須先承認,自己不能作甚麼。
保羅雖然滿有各樣的恩賜,但他說,自己是“神奧秘事的管家”;管家手中所有的,可能很多,但都不是屬於自己的,是屬於主人所有,不過交給他管理而已。所以他說:“使你與人不同的是誰呢?你有甚麼不是領受的呢?若是領受的,為何自誇仿佛不是領受的呢?”(林前四:1,7)
保羅又說:“並不是我們憑自己能承擔甚麼事,我們所能承擔的,乃是出於神。”(林後三:5)所以他“在世為人,不靠人的聰明,乃靠神的恩惠。”(林後一:12)
但是,人雖然不能,卻不必就此絕望,我們還要知道,惟有神是全能的,可以把隱秘的事向人顯明。約瑟說:“解夢不是出於神嗎?”他先相信,沒有甚麼事可以難得住神。神照著祂的智慧所預定必成的事,藉著夢指示給人。
在一千多年以後,敬畏神的但以理,在巴比倫王尼布甲尼撒面前,同樣的說:“至於那奧秘的事顯明給我,並非因我的智慧勝過一切活人,乃為使王知道夢的講解和心裏的意念。”這是應當有的態度。(但二:30)
人知道自己一無所有,才肯降心卑己,就近神萬福之源,向神祈求。得到神的指示之後,更不可忘記,所有的智慧是從神來的,人不過是祂所使用的器皿,絕沒有甚麼了不起。這是保守謙卑的正確想法,也是誠實的。
聰明的管家
所積蓄的糧食可以防備…(創四一:36)
知道我們踏下一步,會有甚麼後果,是生存的基本條件之一。不過,想到將來是一回事,知道將來,而能預先作準備,則是大智慧。知道,預測,控制,是科學界一向夢想的事;但可惜終未能完全成為事實。
“積榖防飢”是早就有的觀念;在個人的範圍,和短時期內,大致還無問題。只是在難以確定的時期,和廣大的範圍,就是另一回事了;誰能知道,甚麼時候有榖可積?甚麼時候有饑荒要防?
埃及的法老,所面臨的就是這樣的問題。因此,他特揀有神賜智慧的約瑟,統籌運作,應付將來的危機:
認識前面的艱難:將來的七年饑荒,是非常嚴重的,必須有深切的認識,才可以認真設法預先防備(創四一:30,32)。約瑟得神指示,知道這是命定必要成就的事。
善用現在的資源:不要看眼前的大豐收,而隨意浪費所有的資源,不是只顧眼前歡,而需相信有將來。
及時克己的積存:現在似乎是犧牲,不能任意享用,而是積存起來,以防將來。(創四一:17-36,53-57)
基督徒也是如此。浪費在任何時候都不是品德。只求眼前歡,是失敗的先兆。現在的歡笑,不是決定成功的證明,最後的歡笑,才有永遠的價值。不要為現在的豐盛收成而得意,不要因將來的荒歉艱難而憂懼,只要作聰明的管家,現在存信心盼望而忠心工作,為將來積成美好的根基。
主耶穌說過:“不要為自己積攢財寶在地上,地上有蟲子咬,能銹壞,也有賊挖窟窿來偷;只要積攢財寶在天上,天上沒有蟲子咬,不能銹壞,也沒有賊挖窟窿來偷。因為你的財寶在哪裏,你的心也在那裏。”(太六:19-21)
“財寶”不只是指錢,是一切可能纏住我們心的東西。如果你的心被轉移了,另外有所愛慕的,你的眼睛就不能單純仰望主。
願我們定睛在主耶穌身上,像在饑荒的年代,全地都仰望約瑟,從他得糧食。我們應當趁著今日,作聰明的管家,知道手中可以支配的權力,不久就會失去,積極的預備,善用所有的,將來可以被接到“永存的帳幕裏去”(路一六:9)。
威嚴的官
約瑟的哥哥們來了,臉伏於地向他下拜(創四二:6)
在迦南的雅各家,發現糧食一天天減少,面臨著絕炊的危機。沒有糧食,就會體弱無力,不能作事行動,久而久之,還可能無法維持生命,可見糧食是重要的。
雅各聽說埃及有糧食可得,就對兒子們說:“你們為甚麼彼此觀望呢?我聽見埃及有糧,你們可以下去,從那裏為我們糴些來,使我們可以存活,不至於死。”(創四二:1-2)
環境的轉變,常是我們得恩典的機會;貧困的臨到,是我們進入豐富的路徑;四面被圍住,會使我們尋求上升的出路。別的地方沒有糧食,選擇就簡單了,想生存不得不去埃及。
想不到被賣的兄弟約瑟,成了埃及威嚴的官長,是唯一可以給糧保全生命的人。約瑟所作的夢,果然應驗了,雖然經過了漫長的二十年。十個哥哥來在他的腳前下拜。
約瑟見到哥哥們,十五年的時間逝去,對成年人的面貌改變不大;但約瑟是由童年進到成年,語音容貌都有了顯著的不同,況且地位今昔懸殊,他已經開府斷案,成了一人之下,萬人之上全埃及的宰輔。除非有神的安排,人怎樣攀附,怎樣設計,都到不了現在的地步。這實在超出所有的夢想。
雖然“認得他們,卻裝作生人,向他們說些嚴厲話;問他們說:你們從哪裏來?”指他們是窺探埃及的奸細,盤問他們的家世;然後把西緬挑出來,下在監裏--西緬殘忍成性,可能是當年主張殺害約瑟的人。(創四二:6-25,四九:5)
但嚴厲的面具後面,卻有弟兄的深情。“約瑟轉身退去,哭了一場,又回來對他們說話”(創四二:24)。約瑟有友愛之情,吩咐人把糧食裝滿他們的器具,盡他們所要的,和他們的驢所能負載的,給他們滿滿的回去,又歸還各人所付的銀子。
如果不是饑荒遍地,埃及是唯一能夠得糧的地方,也就是唯一的生路,他們可能一生遠離埃及的邊界。但“除他以外,別無拯救”,才迫使他們到那嚴厲的官面前。這也是我們許多人到主面前的原因。
“神的恩慈和嚴厲”是真實的兩面。祂的嚴厲,是使我們就近祂得恩的原因。但感謝神,祂的嚴厲,世事的橫逆,都是使我們得祂恩慈的工具。我們也“要長久在祂的恩慈裏”,免於神顯出祂的嚴厲。(羅一一:22)
小兄弟
那頂小的兄弟(創四三:29)
以色列還有一樣最愛,最寶貴的,執著不肯交出來,就是他的小兒子本雅憫。這就成了延阻他與所愛的約瑟見面,進入豐富的原因。甚麼時候他拖延,不肯交出小兒子,甚麼時候他就決定自己沉陷在貧窮缺乏裏面。
以色列還不知道,約瑟在埃及作了宰相,有無比的權威和豐富。他自己選擇,要在貧困缺乏裏。直到不得已的時候,仍然以為是孩子們害他,要失去另一個所愛的兒子。善於抓取的雅各,終於學了甘願捨去的功課。
以色列說:“若必須如此,你們就當這樣行:可以將這地土產中最好的乳香,蜂蜜,香料,沒藥,榧子,杏仁都取一點收在器具裏,帶下去送給那人作禮物;又要手裏加倍的帶銀子,並將歸還在你們口袋內的銀子仍帶在手裏,那或者是錯了;也帶著你們的兄弟,起身去見那人…”(創四三:11-14)
不願捨去,也必須捨去。現在他要送禮物,給他的銀子也願送還,連看為最寶貴的小兒子,最捨不得的也得捨。肯捨才可以得,不肯捨是得恩的真正攔阻。
約瑟看見本雅憫,“愛弟之情發動”。就是由於這樣的大愛,使主耶穌甘願在十字架捨身流血,成就救贖;也是由於這樣的大愛,祂為我們預備地方,要接我們進入榮耀。禮物不重要,銀子不重要,兄弟之愛最重要。
多少時候,我們有自己所愛的,以為是最靠近我們的心,絕不能夠離開的,甚至以為是性命相連(創四四:30),要為自己保留,不肯交出去。結果,那所最喜愛的,就成了得主恩典的攔阻。
鬆開手,是不容易的事。我們在世界上生活,太習慣於抓取了,因為人人都是為我,不想到別人,更不想到神。所抓緊的,就成了實際的偶像,代替了神的地位。
萬有全是主的,祂並不缺少甚麼;祂向我們要的,是我們的心,不願我們的心被甚麼東西所牽繫,以至情願過不完全的生活,對神不完全的奉獻,也就不能得主所預備要我們得的。
願我們明白主的心意,早日把小兄弟帶到主面前,不要再不必要的過貧窮可憐的生活。主的豐富在等著你去享受。
永遠擔罪
我若不帶他回來交給父親,我便…永遠擔罪(創四四:32)
兄弟之愛固然深,父子之情雖然重,但都不能使猶大保守他的承諾。他成功的說動父親,讓他把本雅憫給帶到埃及,但事情的發展,超出他的控制;在那看來威嚴的官面前,他簡直沒有一點能力。
他所能作的,只是用出自真情的懇求:
“僕人曾向我父親為這童子作保說:我若不帶他回來交給父親,我便在父親面前永遠擔罪。現在求你容僕人住下,替這童子作我主的奴僕,叫童子和他哥哥們一同上去。…”(創四四:32-34)
當然,這“作保”的話,是空的保證:作保是向著兩面作的,但他既無力保護弟弟,又無能影響那威厲的官。現在,所面臨的問題,是如何面對父親交代。他唯一可行的辦法,是自己留下來為奴隸,換取弟弟的自由回去。這只是他一廂情願的想法,還得看那官是否願意成全。
猶大委婉的陳述他的意願。也許,他的言辭不是最傑出;但其情感,確是十分動人。
信實的話:他向父親說過的話,就負起責任,絕不說環境不許可,或事情的發展,超過自己所能控制的。當然,身在異國,與地上最高的權威打交道,誰能預料會有甚麼結果?他儘可以攤開雙手說:“沒有辦法!”但是,猶大不推諉給別人,而肯擔當起來。
捨己的愛:他不為自己的好處,而是甘願犧牲自己一生的自由,而換取弟弟的自由。當然,他不像我們今天一樣,有後見之明,可以看到事情的結局;他必須真實的甘願接受一切可能的後果,終身為奴,失去自由和主權,並且也可能隨時失去生命,不是輕易的決定。這是捨己為人的救贖。
懇切的求:猶大的代求非常動人,非常懇切。他冒險“挨近”那官,不怕冒犯他,委婉的進言。那是長篇的陳情。他知道對方的權威,“如同法老一樣”;他說出父親如何的愛他的幼子;他承認自己和全家的命運都在那人手中。
這“永遠擔罪”的話,真像主耶穌所說的。這必須發自真實的愛心,最大的決心,為弟兄捨命。這也是最真誠的代禱,因此能感動人。願我們也會如此代禱。
是神的手
是神差我在你們以先來,為要保全生命(創四五:5)
約瑟的哥哥們,在他的面前驚惶。他們有理由如此。今天顯然的他們落在約瑟手中了。他們預備著面臨約瑟殘酷的報復。但約瑟的看法不同,他知道我們都是在神的手中,是神的手安排一切,是神的手掌管一切。是的,到今天仍然是這樣。
人犯罪作錯,是因為看不見神。約瑟是聖經中少見的,近於完全的人,他的特點,在於他能看見神。這使人的生活有很大的不同。當約瑟與弟兄們相認的時候,明顯的是出於兄弟之愛,在他們面前放聲大哭。他的弟兄卻誤會他要報復。他說:
“現在不要因為把我賣到這裏自憂自恨,這是神差我在你們以先來,為要保全生命…神差我在你們以先來,為要給你們存留餘種在世上,又要大施拯救保全你們的生命。這樣看來,差我到這裏來的,不是你們乃是神。”
約瑟的看法,顯然與眾不同。一般人的看法是,好的他以為是理所當然,壞事他就要挑來懷怨報復,他總記得那是誰跟他過不去,非以眼還眼以牙還牙不可。約瑟卻看見神的手。
尼布甲尼撒王狂人囈語:“這大巴比倫不是我用大能大力建為京都,要顯我威嚴的榮耀嗎?”(但四:30)他只看見自己的手,神就使他與畜同居,直到他醒悟認識神的手。
大衛看見神的手在他身上,所以說:“耶和華啊,求你救我脫離世人”;又說:“祂教導我的手能以爭戰,甚至我的膀臂能開銅弓。”(詩一七:14,一八:34)他把一切成就,歸功於神的手,不是自己作了甚麼。
約瑟認識神的手引導他,既然是神差他到埃及來,那麼,不論人作甚麼,都在神的計畫之內,必須當作整體來接受。
他知道,神有祂一定的目的,在所有所行的路上,都認定祂:不論順境逆境,萬事互相效力,為要成就祂的旨意。
有了這樣的認識,不但不報復,反倒安慰驚惶無措的弟兄們,叫他們不要自憂自恨,也仰望神的手。
又囑咐他們,“不要在路上相爭”。不知道神的手,自己動手,兄弟彼此相爭,是不好的見證。(創四五:24)
如果約瑟不認識神的手,就算是刑罰了弟兄,佔盡上風,使他們拜他,伏地餂土,也不是好事。所以知道神的手,不但是正確的,也是智慧的事。願神讓我們都有這樣的看見。
我要和你
我要和你同下埃及去,也必定帶你上來(創四六:4)
對前途不能確定,對困難沒有把握勝過,面對不可知的將來,我們不免遲疑卻步。因此,每逢不得不遷移的時候,人總會感覺到壓力,緊張。所以有人主張,老年人要避免遷徙;正像及時移植要盡早,因為在幼稚時期的秧苗,適應力較大。
雅各臨老要舉家遷徙到埃及去,是不得已的事。雖然不得不去,但心中生怯。神在異象中臨到以色列--神賜給新名:“得勝者”--呼叫他說:“雅各,雅各!”那是他的舊名字,表明在舊人裏有懼怕,神才叫他“不要害怕”(創四六:1-4)。
雅各有一百個害怕的理由:要深入異國,住在異族中間,自己人丁稀少,兒子們又不成器,沒有特殊才能,只有搞窩裏反的本事。怎麼能不害怕?如果這聽起來像教會差不多,那是因為情形正是如此。
神說:“我是神,是你父親的神。”是這位神,幫助保護他的祖與父,引導他們;是這位神,在雙子還沒生下來之前,就命定了大的要服事小的;是這位神,引導他直到現在。環境改變了多少,但神沒有改變。
神應許他:“我要和你同下埃及去,也必定帶你上來,約瑟必給你送終。”神的應許何等寶貴!從幼時,到現在,年老髮白,祂仍然保守,直到臨終,總不丟棄。從下埃及,到領出來,到領進迦南,信實可靠的神,負責到底。
最重要的是有神的帶領引導。神要你去埃及,祂也負責帶你出來;那麼,這中間住在哪裏,神自然照顧,使你能得活下去。所有的日子還未度一日,神已經都計畫好了。而且神應許與你同在,總不撇下你,也不丟棄你。
當然,官場風雲變幻,宮廷鉤心鬥角;約瑟雖然現在紅極一時,但能耐得了多久?所以不能夠靠約瑟,必須靠神。神應許雅各,約瑟可以平順生活,所以能夠送他的終。一般的說法是富貴而壽考,實在是神的保守。
雅各不看車馬盈門,各樣的豐富物品,那都可能把他帶入萬劫不復;他看重那看不見的神。是神的保證最有效,而且是唯一有效的保證。
感謝主,“伊利伊羅伊以色列”(創三三:20),今天仍然是我們的神。
分別為聖
住在歌珊地(創四七:6)
約瑟在埃及作宰相,與法老王同住京畿,當時世界上最繁華,知識和科學最先進的地方。但是約瑟沒有要父親和全家住在那裏,而要他們住在尼羅河三角洲上的歌珊地。
這是約瑟的遠見。歌珊地是神命定以色列人居住的地方,是國中的另一國,是黑暗中的光明。這是神安排教會的地位。
“凡牧羊的,都被埃及人所厭惡”(創四六:34),神的子民用不著入鄉隨俗,尋求妥協,以被接納;要不怕分別,不怕孤立。記得嗎?神應許和你同下埃及去。有神的同在,總不會孤立,卻可以立而不孤。
歌珊地是良田沃土,適於畜牧耕作,卻不是當世的文明中心,沒有繁華的城市,熱鬧的夜生活,更沒有拜偶像的廟會活動。“以色列人住在埃及的歌珊地。他們在那裏置了產業,並且生育甚多。”(創四七:27)這是他們休養生息的時候。雅各停止了他的抓取,靈命漸漸趨於成熟;他的兒子們也學會了和睦同居。一個新的民族,在歷史中形成,壯大。
住在歌珊地,是在埃及而不屬埃及。埃及是集各式各樣偶像之大成,太陽神,月神,河神,蠅神,真是牛鬼蛇神,無物不可拜。以色列的子孫,可以遠離埃及拜偶像的邪惡風俗,敬拜真神。到以後將要出埃及的時候,神用災難瘟疫攻擊埃及,住歌珊地的以色列人,沒有成群的蒼蠅,沒有牲畜的瘟疫,沒有冰雹的摧毀,在埃及遍地黑暗的時候,“惟有以色列人家中都有亮光”(出八:20至一○:23)。
以色列終其一生,記得神的應許。十七年的養尊處優,並沒有使他樂不思蜀,他仍然沒有忘記應許之地。
當在世的年日將盡,死期臨近的時候,以色列特地叫了約瑟來,殷切的叮囑,叫他莊嚴的起誓,不要將他的骸骨葬在埃及地,必須“帶出埃及,葬在他們所葬的地方。”這是因為他懷著信心和盼望,所以為自己的骸骨留下遺命。(創四七:30)
當世人以為埃及是最理想的地方,以色列卻是不得已而暫居;雖然有顯要之親,也不是埋骨之地,因為他的理想不同,價值觀念也就不同。
神的兒女應當記得,自己不屬世界,想望另一個家鄉,不要讓埃及的財物吸引你的心,有一天環境會改變的。
信心的祝福
至於我…拉結死在我眼前(創四八:7)
神的賜福常是跟剝奪相連的。
以色列暮年的時候,兒孫繞膝,但他所最愛的拉結,卻久已離他而去。他現在見到約瑟的兒子,回憶往事說:
“至於我,我從巴旦來的時候,拉結死在我眼前,…我就把她葬在以法他的路上(以法他就是伯利恆)。”
拉結以後,他把所有的愛,移注在約瑟的身上。但是約瑟卻遭到哥哥們的妒害,賣到埃及為奴,謊稱已經死了。以色列的心,沉埋在深深的悲哀裏,十五年失去歡樂,那是何等難堪的生活!
噩夢的終結,竟變成了美夢,悲劇變成了喜劇。約瑟原來並沒有死,而且比從死裏復生還好,竟成了埃及全地的宰相,真是出乎意料之外!現在約瑟的兩個兒子,都過二十歲了。
以色列看到約瑟領著兩個兒子來省視,記起神對自己的應許,就對約瑟說:“我想不到得見你的面,不料,神又使我得見你的兒子!”問起兩個孫子的名字,知道長孫瑪拿西,是“忘記”的意思;次孫以法蓮,是“昌盛”的意思。是約瑟因為自己生活的經驗,記念神的恩典和引導,給他們取了這樣的兩個名字。
以色列把右手按在以法蓮的頭上,又剪搭過左手,按在瑪拿西的頭上,指著亞伯拉罕,以撒的神,“就是一生牧養我直到今日的神,救贖我脫離一切患難的那使者”,為他們祝福,並且“立以法蓮在瑪拿西以上”,並將多一分的產業,賜給他們。(創四八:8-22)這就是他“因著信,臨死的時候,給約瑟的兩個兒子各自祝福。”(來一一:21)
一個垂死的老人,身在異鄉,並沒有在應許之地的產業。但他憑著信心祝福,仿佛全地都是他的;或是說,他相信全地都是屬於主的,主願意將地給誰就給誰。
信心的生活,應該是遠遠望見將來的昌盛,而忘記眼前的痛苦。那不止是經驗,而是信心的實際。這就像是以色列當年看見活潑可愛的約瑟,而忘記拉結的死亡。看到神應許的後裔和土地,而忘記流浪的困苦。
以色列的眼睛昏眊,但他的信心眼睛是瞭亮的。他說:“我知道。”信心不須要看見,只是單純的相信神的話。
失與得
臨到那與弟兄迥別之人(創四九:26)
雅各將行完人生的路程,由老而衰,臨近死亡。但他的信心,卻更加成熟。他“給約瑟的兒子各自祝福,扶著杖頭敬拜神。”(來一一:21)他信心的眼睛,遠遠望見將來,但他也憶起所發生在家中的往事。
在多妻的帳棚裏,有污穢的床榻。雅各去到巴旦亞蘭的時候,年齡已經大了,拉結還是待嫁的牧羊女,拉結的使女辟拉給雅各為妾,必然更年輕;雅各的長子流本“情慾滾沸”,就與庶母亂倫,這事為雅各所知(創三五:22)。
現在,雅各聚集了兒子們,來在他的病榻旁,以先知的身分,莊嚴的把“日後必遇的事”告訴他們知道。他宣告長子流本“必不得居首位,因為你上了你父親的床,污穢了我的榻”(創四九:1-4)。
聖經又說:“以色列的長子原是流本,因他污穢了父親的床,長子的名分就歸了約瑟…”(代上五:1-2)。
流本的缺陷,正是約瑟的長處。
約瑟是多結果子的樹枝,是泉旁多結果的枝子,
他的枝條探出牆外。
弓箭手將他苦害,向他射箭逼迫他;
但他的弓仍舊堅硬,他的手強健敏捷。
這是因以色列的牧者,以色列的磐石,
就是雅各的大能者。…
這些福必降在約瑟的頭上,
臨到那與弟兄迥別之人的頂上。(創四九:22-26)
約瑟與弟兄全然不同。他不僅在家裏有義行,在遠離家鄉的埃及,也持守聖潔的品德,拒絕波提乏之妻的引誘;因為他不隨從行惡,他在家被弟兄所恨,在埃及也被誣害。雖然被人用口舌和惡行的箭所射,但他堅守不妥協。這都是靠神同在,是以色列的牧者,大能的神,使他能爭戰,“甚至膀臂能開銅弓”(詩一八:34)。雖然一時受苦,至終他得勝了,得榮耀的冠冕,得著流本所失去的長子名分。
作“與弟兄迥別之人”,似乎是不討好的事,吃眼前虧,不僅行窄路,還走到監獄裏;但那是得榮耀的道路。求主使我們敢作與眾不同的人,在任何環境為主見證。
不代替神
我豈能代替神呢?(創五○:19)
“敬畏耶和華是智慧的開端”(箴九:10)。我們與神與人的關係,都應該以此為基準點。
約瑟的哥哥們不懷好意,恨他,害他。現在,父親死了,他們全家都在埃及,需要仰賴約瑟養活;而且約瑟是在權勢的頂峰,身為法老王的宰輔,有權有勢,落在他的手裏,想起來該是何等可怕!現在,他們唯一的希望,是藉著父親名義,向約瑟認罪求恕,只好想約瑟念在“本是同根生”,忘記哥哥們過去的“相煎何太急”!他們有足夠的理由真實懼怕,那是認罪的最好動力。
出乎意外,約瑟慈愛的答覆說:“不要害怕,我豈能代替神呢?從前你們的意思是要害我,但神的意思原是好的,要保全許多人的性命,成就今日的光景。”
約瑟在人的惡意之外,看見神的好意。論人如何籌畫,如何運作,都不能改變神的好意。像大衛在被逆子押沙龍追迫逃難時,連示每投擲的石頭,都當作從神來的(撒下一六:10)。人不能代替神,因為全能的神掌管一切,叫萬有成全祂的旨意。
智慧的人在於認識神,就認識自己的微小,不能代替神。是神的手安排了他的全路程,你不能只歡喜登上高位,而不接受所經過的路。像旅行一樣,許多人只歡喜達到目的地,卻不欣賞沿途的風光,反以為是勞苦。
推羅的君王“靠自己的大智慧和貿易增添資財,又因資財心裏高傲”說:“我是神,我在海中坐神之位!”他“雖然居心自比神,也不過是人,不是神。”(結二八:10)結果,是他自己完全被毀滅。這是人代替神的結果。
希律亞基帕王一世,因為掌握了推羅西頓人的糧食供應,使他們不得不仰望他,奉迎他;他就“在所定的日子,穿上朝服,坐在位上,對他們講論一番”。何其神氣!百姓從胃裏喊萬歲:“這是神的聲音,不是人的聲音!”他得意忘形,“不歸榮耀給神”。神的刑罰立刻臨到,仆倒在地,被許多蟲子所咬;據史家約瑟弗記載,五日後痛苦崩逝(徒一二:20-23)。
知道自己不是神,對所作的善事,就歸榮耀於神,承認所有的權柄都不是自己的,人不過是管家,是神所用的器皿。
願我們低頭承認自己不能代替神,對人對事看法就不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