但以理書箋記

B.21.DanielInLionsDen

但以理書簡介

但以理於希伯來文為Daniye’l,意為“神是審判者”。猶大王室少年,被擄到巴比倫,曾為高官;品德高尚,持守聖潔,不玷污自己,也不在信仰上妥協。(結一四:12-20)主耶穌曾印證但以理先知的職事(太二四:15)。

主旨:

本書第一至六章,有六個信仰的見證;第七至十二章,則為四個重要異象:末世的見證。有堅定信仰,聖潔生活的先知,他的異象才是可信的。其信息中重複:“清淨潔白,直到末了”(一一:35),“清淨潔白,且被熬煉”(一二:10)。

鑰節:

第二章44節“當那列王在位的時候,天上的神必另立一國,永不敗壞,也不歸別國的人,卻要打碎滅絕那一切國;這國必存到永遠。”

書中的基督:

那“一塊非人手鑿出來的石頭”,是基督和祂永遠的國;從“亙古常在者…得了權柄,榮耀,國度,使各方,各國,各族的人,都事奉祂;祂的權柄是永遠的,不能廢去;祂的國必不敗壞。”(二:34-35,44,七:13-14)

“受膏君”(九:25-26)是指基督。那威嚴的使者,顯然是基督肉身臨世前的顯現(一○:5-9),與啟示錄所記載使徒約翰看見的相似(參啟一:12-16)。

但以理書上的預言,說到世上的君王和國度,如同金銀銅鐵泥合成的巨像,如同相繼而來的四獸,正是歷史遞遷變易的情形。這叫我們想到聖經說:“資財不能永有,冠冕豈能存到萬代?”(箴二七:24)但以理敬虔度日,每天祈禱,也關心聖經應許,為國人認罪禱告。最後安歇,等候結局,到了時候,復起享受福分(一二:13)。你有這復活的盼望嗎?

 

價值與分別

立志不以王的膳和王所飲的酒玷污自己(但一:8)

人的價值觀念,決定他的選擇和行動。

能得用王的飲食,不僅是味覺上的享受,不僅是營養的價值高,更顯得是得王寵眷的榮耀。似乎很少聽誰說過,以享用王膳為“玷污”!如果誰以這樣的話,回答王的善意優待,王必然以為侮辱。

有一個少年人,是猶大的亡國賤俘。當巴比倫王尼布甲尼撒,攻破了耶路撒冷城,把以色列的宗室貴族中,擄來了一批人。王吩咐太監長從他們中間,選傑出英俊的少年,教導他們語文,使他們徹底巴比倫化,可以在王宮任職。訓練期間定為三年。在這三年中,因為他們正當發育期,“王派定將自己所用的膳,和所飲的酒,每日賜他們一分”(但一:1-5)。試想:本來俘虜的命運是作奴隸,現在竟然蒙王的恩典提拔,有這樣的待遇,那麼好的前途,是多大的改變!真是值得努力爭取;取得了應該付一切代價保守才是。猶大國的少年,有四人光榮入選:但以理,哈拿尼雅,米沙利,亞撒利雅。

但以理卻立志,不以王的膳和王所飲的酒,玷污自己。所以求太監長容他不玷污自己。神使但以理在太監長眼前蒙恩惠,受憐憫。(但一:8-9)

但以理失去了國家,失去了自由,卻沒有失去他的人格,沒有失去他的志向。他自小受的教育,使他知道有些事是不可以作的,有些東西是不可以吃的;他知道持守這些原則,不問要付甚麼重大的代價,因為是神的旨意。王的飲食雖然是美味當前,雖然違背王的命令可能會受苦,但他敬畏神,知道那些食物是獻給偶像的,或是照以色列的飲食律例是不潔淨的,所以他立志不玷污自己,不管人的反應如何。何等高潔的立志!

人看這幾名少年人,是無倚無靠,在人的手下;神卻不忘記他們:一切都在神全能的手中:“神使”他在太監長眼前蒙恩,同意試驗十天,看他們有沒有缺乏營養的跡象。在人看來王的權勢至大無比;但“神殿中器皿的幾分”,是神交付給他的,人民中的幾分,也是神交付給他的。神不同意,他不能作甚麼。神也能使但以理等四個少年,吃素菜,喝白水,不用王膳,而有足夠的營養(但一:15-16)。心志勝於肚腹:神兒女不是以肚腹為神,以羞辱為榮耀,要作正確選擇(腓三:19)。

 

智慧人

祂…將智慧賜與智慧人,將知識賜與聰明人(但二:21)

要長得水的滋潤,必須連於水源。同樣的,要得智慧,必須連於智慧的源頭。

聖經說:“你們中間若有缺少智慧的,應當求那厚賜與眾人,也不斥責人的神,主就必賜給他。”(雅一:5)又說:“敬畏耶和華是智慧的開端;認識至聖者便是聰明。”(箴九:10)可見真智慧人,不是自己有智慧,而是敬畏神,認識神,連於智慧的源頭,就成了智慧人。

尼布甲尼撒作了一個異夢,卻說是夢景已經忘了,自然無人能解。但王卻強人所難,要哲士和術士說出夢的解釋;否則算是徒受君祿的騙子,不能達到他們當有的功能,就該一律處死。哲士和術士們,覺得王是不講理;但王有權勢,那就是足夠的道理。

這個難題使舉國的哲士束手。不過,屬神的人卻相信問題不至絕望。“但以理回到他的居所,將這事告訴他的同伴哈拿尼雅,米沙利,亞撒利雅,要他們祈求天上的神,施憐憫將這奧秘的事指明…”(但二:17-18)

但以理不僅自己禱告神,也要他的同伴參與,同心祈求。相信合一禱告的力量,那顯明深奧隱秘事的神,就在夜間異象中,將奧秘的事向但以理啟示。但以理進去見王,把那將來必有的奧秘事指示給王。但以理說:

“王啊,你在床上想到後來的事;那顯明奧秘事的主,把將來必有的事指示你。至於那奧秘的事顯明給我,並非因我的智慧勝過一切活人,乃為使王知道夢的講解和心裏的思念…”(但二:29-30)

這夢關乎人類歷史的演進。有權勢的領袖,想到將來的事是很難得的。但以理得神指示他王的夢景,和夢的講解,承認不是由於自己的智慧。人的國度不論如何強盛,總要過去;外邦人的國度日子滿足,那“非人手鑿出來的石頭”,把“金,銀,銅,鐵,泥,都一同砸得粉碎…打碎這像的石頭,變成一座大山,充滿天下。”(但二:34-35)就是將來“世上的國成了我主和主基督的國,祂要作王,直到永永遠遠”(啟一一:15,參林前一五:24)。末世論的中心,是主耶穌基督,祂是我們的盼望,和永遠的榮耀。不要看世事的紛擾,單仰望主。

 

第四人

看哪,我見有四個人(但三:25)

三個人,被捆綁起來,丟在火焰猛烈的窯中,會有甚麼結果?這個算術題,並不難解答:減少到一堆骨頭,或甚麼都沒有。如果說:“火中的人不減少,反而增加了!”不是傻子妄言亂說,就必須是神蹟。

巴比倫王就遇見過這樣的事。他不是傻子,承認是神蹟。

那時,尼布甲尼撒王驚奇,急忙起來,對謀士說:“我們捆起來扔在火裏的,不是三個人嗎?…看哪!我見有四個人,並沒有捆綁,在火中游行,也沒有受傷;那第四個的相貌,好像神子。”(但三:24-25)

那三個人為甚麼到了火窯裏去呢?不是行路不慎失足,掉在火中,也不是故意到火窯中去;雖然說來像是故意去的。

尼布甲尼撒王,造了一個百尺高的金像,立在京都以南約十公里的杜拉平原。這可能與他從前夢中的金頭巨像有關,在情感上與王自己認同。藉著敬拜這像,來驗定臣民是否對他效忠:因為古時的傳統,臣民要接受君主的宗教信仰,王立下規定,凡聽見奏樂的聲音,“不俯伏敬拜的,必立時扔在烈火的窯中”。這是古老的君主獨裁制度,所施行最原始的刑罰:最早燒磚的民族(創一一:3),用磚來建造敵對神的文化,用燒磚的窯,來處決不順從的人。

沙得拉,米煞,亞伯尼歌,知道王的命令,知道違背的後果,可能喪失性命;但他們寧肯遵守神的誡命,不拜偶像。嫉妒他們的本地人,早對他們有種族成見,怎肯放過這機會!立即向王報告。君王對反抗的人,從來不存憐憫;但看到那三個被帶來的人,是但以理的朋友,還是特地寬仁,願意給他們回頭的餘地:“你們…是故意的嗎?再聽見…各樣樂器的聲音,若俯伏敬拜我所造的像,卻還可以”(但三:8-15)。想見多少人羨慕他們得王的恩眷,多少人惋惜他們得幸免死!

但他們智慧的作了最安全的決定,及早斷了魔鬼留給的退路:神能,即使祂不拯救,“我們決不事奉你的神,也不敬拜你所立的金像!”(但三:16-18)堅守真理不妥協,生死無悔。

神與忠心信靠祂的人同在,是確定的實際;但在危難當中才顯明出來:第四個像神子的,同在火中行走,烈焰只斷開捆綁,不能傷他們,甚至身上也沒有火燎氣味。何等的見證!

 

大樹夢

好叫世人知道至高者在人的國中掌權(但四:17)

大多數人信有神。不過,他們相信的神,是離人很遠,不管人間事,只是有興趣向人徵收供獻。作大領袖的,寧願他的神連徵稅也不必,讓他代理一切。

巴比倫王尼布甲尼撒,領袖當時最強盛的國家,氣燄不可一世,為所欲為。在位的末後幾年,是尼布甲尼撒權勢的最高峰,他偉大的建築計畫,也已經完成。正是“血氣既衰,戒之在得”的時候。但英武睿智的王,一生有那麼大的成就,怎能不自得自大?他自己以為在世界的中心,是高得頂天的大樹。既有那大得難以想像的威勢,許多人來求他的恩典,仰望他;不僅有如俗語所說:“大樹之下,草不沾霜”,而且“葉子華美,果子甚多,可作眾生的食物;田野的走獸,臥在蔭下;天空的飛鳥,宿在枝上;凡有血氣的,都從這樹得食。”當大家都託庇於他,全地都靠他生活的時候,最需要的是保守謙卑,但那也成為最難的事(但四:10-12)。

巴比倫王忘記了,只是神加給他的,藉用他作管教列國的杖。有靈性的人,有責任敬畏神,仰望神;忘記神,就如沒有靈性的畜類一樣。但以理解夢以後,事情像每天一樣。經濟仍然發展,國勢仍然擴張;領土和進貢的仍然增加,奉承的話使他滿意。十二個月過去了。尼布甲尼撒忘了警告他的話。

他游行在巴比倫王宮上。他說:“這大巴比倫不是我用大能大力建為京都,要顯我威嚴的榮耀嗎?”這話在王口中尚未說完,有聲音從天降下說:“尼布甲尼撒王啊,有話對你說:‘你的國位離開你了!…’(但四:29-33)

巴比倫王哪知道,王宮頂上空中花園的怡游,和他自豪的壯語,成了他記憶的最後運作。他的精神失常,以為自己是畜牲,那種病症叫zoanthropy,這個字是由希臘文的“動物”和“人”合成。他離開了自己所建造豪華的王宮,住在野地,“吃草如牛,身被天露滴濕,頭髮長長好像鷹毛,指甲長長如同鳥爪。”經過了七個季節,神才使他恢復理性,知道至高的神“在人的國中掌權”,卑微的人算不得甚麼(但四:17,35)。

有理性的人,應該認識神掌管萬有的權柄,俯伏在神的手下,神就使聰明,國的榮耀,威嚴和光耀,都復歸於他。願尼布甲尼撒的經歷,也作我們的鑒戒,知道敬畏神。

 

稱在天平裏

你被稱在天平裏,顯出你的虧欠(但五:27)

一件很奇異的事,就是人對自己知道得竟是那麼少。對自己作科學的客觀分析,還不過是一百年來的事。可惜,他們的意見中,還是被濃重的偏見蒙蔽,使衡量的天平,失卻準確。

古代的專制君王,不必向誰裝作客觀,平準;他的判斷,臣民就有義務接受為標準。但在公義的神面前,卻不是這樣。
尼布甲尼撒王崩逝(在位約605-563 B.C.),其子拿波尼度(Nabonidus)繼位作王,因為他有皮膚病,長期在亞拉伯的提瑪,由留守巴比倫的王子伯沙撒,同攝國政。

伯沙撒王以為平安穩妥,與大臣設擺盛筵飲酒。在狂歡之後,記起先王尼布甲尼撒征服了許多國家,照他的習例,把被征服者的偶像也擄來,獻在他神的廟中;但猶大的耶路撒冷聖殿中沒有偶像,就把金銀器皿擄來。他用聖殿的器皿飲酒,可以表示尊榮,與大臣后妃同樂;絕沒想到是他最後的日子。

想不到,就在這時候,對面的粉牆,忽然現出指頭,在上面寫字。這出人意外的事,把王的酒意給嚇醒了,歡樂變成了極大的恐懼。在驚惶中,他尋求有誰能解釋文字的意義。文字是當世通用的亞蘭文,在座不乏人認識;但沒有人能講解其中的意義。後來,還是太后提出了高年的哲人但以理。

但以理並沒有奉承安慰的信息。像對尼布尼撒一樣,他先向伯沙撒講警告的話,責備他的罪,再講解牆上文字。

所寫的文字是:“彌尼,彌尼,提客勒,烏法珥新。”講解是這樣:“彌尼:就是神已經數算你國的年日到此完畢;提客勒:就是你被稱在天平裏,顯出你的虧欠;毗勒斯:就是你的國分裂,歸於瑪代人和波斯人。”

驚人的信息,就在當夜實現(但五:24-30)。天亮的時候,巴比倫王朝,就結束了(539B.C.)。

人應當敬畏神,不可剛愎自高,向神狂傲。人一切所行的事,神都記念。人不能知道,甚麼時候,是他最後的宴樂,越過了那條隱藏的線,再沒有回轉的機會:人要被稱在天平裏;即使是貴為君王,也不能延長存留在世界的時間。

“世人都犯了罪,虧缺了神的榮耀”(羅三:23),沒有誰能在公義的神面前站得住。只有及時悔改,接受耶穌基督,作個人的救主,罪得赦免,才可以重生進入神的國度。

 

獅坑的拯救

你所常事奉的神祂必救你(但六:16)

事奉神必須專誠,不能有比一個更多的神,或容許甚麼人或物代替神的尊位。主耶穌不叫我們“求神的國和祂的義”,而是要“先”求祂的國和祂的義(太六:33):關鍵在於把神放在最優先,如果甚麼妨害這個原則,必須不予考慮的拒絕。

用今天基督教術語來說,但以理不是一個全時間事奉神的人,因為他在巴比倫和波斯政府辦公;那是個不信神的政權。但用神的標準來衡量,他是全人的事奉,是先知,是禱告人。他不僅在遇到困難,自己智慧解決不了的時候,才來在神面前屈膝;他是凡事求告神,而不是求信任他,親近他,地面上最有權威的君王:他把神放在第一。這才是真正信神。

如果說:“嫉妒是真誠的稱讚”,但以理得到他的同僚證實了這“稱讚”;雖然他們不是有意這樣作。不過,隨著來的是極苦的試煉,因為聖經說:“鼎為煉銀,爐為煉金,人的稱讚也試煉人。”(箴二七:21)

年老的但以理,“忠心辦事,毫無錯誤過失”;對於位高權重的人,更是不容易(但六:7)。但這仍然不能保證反對的人無隙可乘。他們想出了一個好辦法,去見大利烏王,求王下一道堅定的禁令:“三十日內,不拘何人,若在王以外,或向神,或向人求甚麼,就必扔在獅子坑中。”(但六:4-7)這些人雖非教條的無神主義,卻是實際的無神主義;這既可以表明尊崇領袖,把他捧到神明的地位,又表示效忠,所缺少的只是真誠。如果對王忠心,必不願王失去最忠心的臣子:顯出是為了嫉妒。大利烏不是無神主義者,卻不能不接受這樣的提議。

但以理知道這禁令,卻仍然在家開著窗戶,一日三次,向神“禱告,感謝,與素常一樣”(但六:10)。感謝並不構成違反禁令的“求”;但以理卻不詭辯,結果被扔在獅子坑中。

王為了他哀傷,黎明即起,到坑邊呼叫:“永生神的僕人但以理啊!你所常事奉的神,能救你脫離獅子嗎?”王見證神,也見證神僕人恆常真實的事奉,不因環境而變節。

王的權勢有不能保護的時候,卻沒有使神的全能受限制的環境。“神差遣使者,封住獅子的口”,使神僕人無辜的硬骨頭一無傷損(但六:18-22)。多麼美好的見證!

神僕人所事奉永生的神仍然存在,事奉神的僕人在哪裏?

 

亙古常在者

有寶座設立,上頭坐著亙古常在者(但七:9)

我們生活在世界上,所見所了解的,都是短暫的,都是微小的;沒有辦法,也不習慣,想像甚麼是永恆的,甚麼是遠大的。人看到甚麼地上的國度,作王作領袖的,就覺得其大到不得了,嚇得蜷縮起來;在神看來,那不過是獸,沒甚了不起。

但以理蒙神的指示,得見異象:“四風陡起,颳在大海之上。有四個大獸,從海中上來。”大海波浪翻騰,不安定而且危險,常被比喻作世界,是因為那惡者興風作浪,煽動有罪的人和國家,攪起不安,以至政權更迭,人民痛苦。這四獸,正與尼布甲尼撒所見金,銀,銅,鐵的四部分相合。從第一世紀猶大史家約瑟弗(Flavius Josephus)起,即解釋為:代表巴比倫,波斯,希臘,羅馬四國,相繼稱雄世界。這段時期,也稱為“外邦人的日子”(但七:1-8)。

“頭一個〔獸〕像獅子,有鷹的翅膀”,恰切代表巴比倫,滅亡以色列,開始外邦人的日子(耶五○:44;結一七:3,12)。有翅膀的獅子,在巴比倫的公共建築,是普遍常見的。“得了人心”,是指尼布甲尼撒王的悔改承認神,尊崇神。

“又有一獸如熊,就是第二獸”,是指瑪代波斯;旁跨而坐,表明波斯居優越地位;口啣三根肋骨:是指其先後征服路德(546 B.C.),巴比倫(539 B.C.)和埃及(525 B.C.);“起來吞吃多肉”,是指其吞併多國,但這是由於神的吩咐命定。

“又有一獸如豹”,指希臘亞力山大(356-323 B.C.)迅捷如豹,橫掃歐,亞,非三洲,三十三歲早逝,國歸四大將軍。
第四個十角獸是羅馬,角代表能力,“小角”是以後要來的敵基督者,說誇大褻瀆的話,卻要歸於毀滅。最後,

見有寶座設立,上頭坐著亙古常在者。…祂坐著要行審判,案卷都展開了。…見有一位像人子的,駕著天雲而來,被領到亙古常在者面前,得了權柄,榮耀,國度,使各方,各國,各族的人都事奉祂。祂的權柄是永遠的,不能廢去;祂的國必不敗壞。(但七:9-14)

人間國度權勢,都要過去;但神的國度,永遠不改變,不敗壞。“人子”就是基督耶穌,要施行審判;祂的國是“不能震動的國”(來一二:28)。“至高者的聖民”(但七:27)不是天使,是信祂的人,要同祂享這永遠的榮耀。感謝主。

 

末後的定期

因為這是關乎末後的定期(但八:19)

末期的預言,是非常重要的事,不是隨便甚麼人都可以見異象,滿足自己和聽眾的好奇心,更不是要誰因而得利。

神的奧秘事,祂隨便要指示甚麼人都可以,但不是無價值的,指示給隨便的人。

先知但以理的聖潔,信心,忠心,是經過試驗的。他不是為了自己生活;他關心國家的復興,在神的面前禁食禱告。他是神所揀選,可信託的奧秘事管家。

但以理在異象中,“雙角的公綿羊站在河邊,兩角都高。這角高過那角,更高的是後長的。”是表明瑪代波斯。在尼尼微衰落後,瑪代淹有其大部分領土;埃斯亞治王封在屬國波斯的外孫古列興起,放逐了外公,併了瑪代(約550 B.C.),就是聖經所說的古列王(在位559-530 B.C.)。就是雙角中後起而更高的角。古列先征服小亞西亞,然後往北,往南,佔有米所波大米,使波斯成為有史以來世上最大的帝國(但八:3-4)。

“有一隻公山羊從西而來”,是希臘的亞力山大,率軍東征,三年之內征服波斯,進抵印度河(327 B.C.);逝於巴比倫時,年僅三十三歲(356-323 B.C.),是那折斷的大角。他的將軍們經過內爭,分裂成四國。其中之一,“長出小角”,就是安提阿古(Antiochus IV Epiphanes,在位175-164 B.C.),統治敘利亞。他自以為神(Epiphanes是“宙斯神顯現”的意思),施行毀壞的罪過,踐踏聖所,廢止獻給神的祭,強行希臘化,是敵基督者的預象。“聖所就必潔淨”,應驗於馬克伯起而反抗(164 B.C.),猶太獲得獨立,至被羅馬征服(但八:5-14)。不過,這“小角”與前章的“小角”不同,那是“行毀壞可憎的”敵基督者(太二四:15),它的結局是被毀滅,神行審判的時候就到了;那打碎一切的石頭,成為大山,充滿天下:世上的國成了我主基督的國,直到永遠。

但以理不明白異象的意思,他不敢強加解釋,願意明白。神的使者加百列,就奉差使他明白這關於末後的事。加百列的職務,是傳達有關救恩的信息,聖經中共提到四次(但九:21;路一:19,26)。加百列解釋異象的意義,後來也照樣成就,是歷史的預先宣告,顯明掌管萬有的神,有至高的主權。

感謝主,神先將奧秘的事,顯明給祂忠心的僕人。

 

禁食禱告

我便禁食,披麻蒙灰,定意向主神祈禱懇求(但九:3)

但以理是聖經中近於完全的人。聖經詳細記載的人物,極少有像他那樣完全的。他在政治上居甚高的地位,當然甚麼都不缺;他生活卻非常簡樸,並且注重禱告,這就更難得了。

他的禱告,不僅華美,人聽來好;而是神以為好,蒙神垂聽,是有效果的禱告,可以作為典範。

首先,禱告不是出於自己的幻想,妄求,而是要根據神的話。但以理肯讀神的話,從先知耶利米書上,知道“論耶路撒冷荒涼的年數,七十年為滿”。這是他相信神的話,相信神的先知。可見禱告必須讀經,不讀經的人,必然不會禱告。他禱告的態度也對:“禁食,披麻蒙灰,定意向主神祈禱懇求。”

敬拜(但九:4)

人到神面前,必須信有神,認識神的大而可畏,和神的守約施慈愛:向順服的人施恩賜福,對悖逆犯罪的人施罰。

認罪(但九:5-11)

人最大的問題,是不承認自己有罪。但以理是聖潔完全的人,聖經不曾記載他有罪,卻一再見證他對神對人沒有過失。他向神承認自己的罪,也承認全民的罪。他不是只看見國人犯罪,也有社團意識,就是教會的肢體感:一人犯罪,就全體蒙羞。如果我們有這樣的認識,就知道雖然是別人犯罪,也是自己沒有盡到責任;不僅咒詛黑暗,還承認是自己未能發光。

承認神的公義(但九:11-14)

始祖亞當犯罪,先諉過於他人。今天的人犯罪,諉之於先天的生理因素,後天的環境不好;或為甚麼別人可以作我不可以?從不說別人作好而我為惡。但以理認識神是公義的;雖然猶大和耶路撒冷有國亡城破之痛,受可怕的災禍,仍然肯承認神“在祂所行的事上都是公義,我們並沒有聽從祂的話”。

祈求神的恩典(但九:15-19)

禱告是求神赦免罪孽,祈求憐憫和恩典:“主耶和華啊,你若究察罪孽,誰能站得住呢?但在你有赦免之恩,要叫人敬畏你。”(詩一三○:3-4)更要相信,神必照祂的良善和恩慈,賜下祂豐富的恩典。神的使者帶著答覆就“迅速飛來”。

今天正是教會荒涼殘破的時代。我們不能安然無動於衷,要作但以理,舉起禱告的手,定意向神禱告。

 

大蒙眷愛的人

大蒙眷愛的人哪,不要懼怕,願你平安(但一○:19)

無疑的,我們都會同意,但以理不是平常的人,他有許多的品德。但聖經並沒有說,他因何蒙神的恩惠。不過我們總知道,他不是犯罪品德敗壞的人。如果人生命不清楚,生活沒有見證,自稱得神啟示,不問他說得如何動人,也要格外小心。

但以理為了人民的罪哀傷,也為了將要臨到他們的苦難擔憂。他知道神的話是真的,所以只因見到異象,就“悲傷了三個七日,美味我沒有吃,酒肉沒有入我的口,也沒有用油抹我的身,直到滿了三個七日。”(但一○:2-3)。必須這樣的“有心人”,才可以作神奧秘事的管家:“主耶和華若不將奧秘指示祂的僕人眾先知,就一無所行。”(摩三:7)神真實的異象和啟示,絕不會給人見了誇口,或給教棍發表渲染取利:那樣作的人,非出於神的差遣,所說所傳的,必然成為他們自己的重擔,要在神的面前負責任。

但以理雖然是聖潔無過的人,但見到神使者的反應,還是渾身無力。在新約時代,主所愛的使徒約翰,見到向他顯現的基督,也是“仆倒在祂腳前,像死了一樣。”(啟一:17)但以理見到神差遣的那使者,是先存的“人子”基督。先知記著:

有一位形狀像人的,又摸我使我有力量。他說:“大蒙眷愛的人哪,不要懼怕,願你平安!你總要堅強。…我要將那錄在真確書上的事告訴你。”(但一○:18-21)

但以理得神指示,並不是因他自己的善行,只在於神的完全主權,使他大蒙神眷愛,把將來的事告訴他。使者說,那是紀錄“在真確書上的事”。這意喻表明,神本於祂的全知和全能,計畫並掌管著歷史,像是預先定好的藍圖,或是一本書一樣。世上的歷史書,是記述已過去的事,所以有很多是不真不確;但神是先寫下了“歷史”,使世界上的事,依照祂所定的軌跡去發生,去實現。詩人大衛說:“你所定的日子,我尚未度一日,你都寫在你的冊上了。”(詩一三九:16)這仿佛是瞥見神永世計畫的實際。

歷來不少人亂憑自己的心意發預言,解預言,所說的都不能成就。先知但以理的預言,其應驗的準確程度,使有的人難以相信不是事後的記述。大蒙眷愛的人,知道神真確的話,所以不敢恣肆妄行。這就是神僕人不同的地方。

 

智慧的代價

民間的智慧人必訓誨多人(但一一:33)

一般對智慧人的印象,是靈巧聰明,所謂“明哲保身”,就是免除許多麻煩。不過,聖經所教導的,並不是如此。

但以理預言,以色列要成為亂邦危城。如果人看見事不可為,就乘筏浮於海,去作難民了,雖然個人平安,國事哪還有可為?總要有不為自己安危,不顧自己利害的人。

但以理蒙神指示,預言將來的以色列,要長期成為交戰的地方。以色列因為地處南北交通的要道,更因為是神計畫的中心,所以佔有重要的地位。有關預言共為三部分:

  1. 但以理到敘利亞的安提阿古四世(但一一:2-20);
  2. 安提阿古的統治時期(但一一:21-35);
  3. 末世敵基督的行為(但一一:36至一二:3)。

在歷史的混亂困難中,也是考驗人的信仰和品格的時期。那混亂的狀態,有一段很長的時間,對於當時的人,有的選擇妥協,混水摸魚;也有人持守真理,不怕犧牲。

作惡違背聖約的人,他必用巧言勾引;惟獨認識神的子民必剛強行事。民間的智慧人必訓誨多人。然而他們多日必倒在刀下,或被火燒,或被擄掠搶奪…為要熬煉其餘的人,使他們清淨潔白直到末了。(但一一:32-35)

當安提阿古四世的時候,他定意要消滅猶太宗教文化,強制推行希臘化,污穢聖殿(168 B.C.),認識神的人,如老祭司馬提亞‧馬克伯,勇敢起而反抗,也以真理教導多人,對神忠心,不肯妥協。其後,馬克伯家族繼續剛強抗爭,經過四年的時間,終於光復聖殿,恢復獻祭(164 B.C.)。

第十一章36節以後的預言,論一個自高自大的獨裁者,敵擋神高抬自己,更奇怪的是“他必不顧他列祖的神,也不顧婦女所羨慕的神”,不能適合歷史上的任何人物;有人就以為是表明將來的敵基督,從猶太人中間出來;不難想像,種族的迫害隨之而來。屬主的人不可妄加謬解,更不可隨從私意曲解聖經,達到自己的目的。但我們要求聖靈引導,進入真理。

到末後的日子,敵基督要出現,迫害信從主的人;特別是要施行混合的宗教。許多人為了現實利益,選擇接受其領導,走容易的道路,也玷污自己。要持守純潔的人,就必須要經歷艱難,忍受痛苦,走十字架的道路。

 

等候結局

你且去等候結局,因為你必安歇(但一二:13)

先知憑信心所傳講的,是將來的事;看不見而能信,才是真實的信心。“他們得了啟示,知道他們所傳講的一切事,不是為自己,乃是為你們。”(彼前一:12)

但以理蒙神啟示,見了驚天動地的異象,得了非常特出的啟示,末後主對他說:

“但以理啊,你要隱藏這話,封閉這書,直到末時,必有多人來往奔跑,知識就必增長。…你且去等候結局,因為你必安歇;到了末期,你必起來享受你的福分。”(但一二:4,13)

我們讀長篇的故事,有時為好奇心驅使,翻到最後一章,要先知道事情發展的結局。但對於神的啟示,不容許這樣:因神隱藏封閉祂的話,到時候才可以揭曉,證明祂的真實可信。不過,這難以阻止迎合人好奇的生意,作出怪異動人的解釋。

末世的景況(但一二:1-4)

將來必有空前的“大艱難”,就是主耶穌橄欖山預言所說的“大災難”(太二四:21;可一三:19)。“你本國的民中,凡名錄在冊上的,必得拯救”。在生命冊上有名的,可能得拯救脫離大災難,但必得拯救脫離撒但的權勢。“睡在塵埃中的,必有多人復醒”,顯然是指最後的復活和審判(太二五:46;約五:28-29)。在這“知識爆炸”的時代,知識的增長成了普遍現象,但並不帶來道德的增長,因為沒有尋求遵行神的真理。因此,也是福音廣傳,使多人歸義的時候。

末世的準備(但一二:9-10)

末世作惡的人,必然越久越惡,人心趨向剛硬,沒有絕對的是非標準。“凡立志在基督耶穌裏敬虔度日的,也都要受逼迫”(提後三:12-13)。聖徒經受患難,只是煉得更潔淨,能夠穿白衣與主同行,在神的殿永遠事奉(啟七:14)。但行義的智慧人,不是由於自己,是由於神的恩典,才有認識神的智慧。

末世的盼望(但一二:13)

但以理知道他所信所事奉的神。神隱藏的,他不必去尋去求,神封閉的,他不必去解去開。但他知道,神留意保守祂信實的應許,必然會成就。但以理照常辦他當辦的事,直到展完生命最後的一頁,像掩上書卷一樣,等候神預備給他的福分。

-- www.AboutBible.net --
.于中旻 著 by JAMES C M YU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