編輯與教會書刊
在我們這個世代,出版事業非常發達。全世界所出版的書刊,比第一世紀所有存在的書刊還多了許多。因此,有“知識爆炸”一詞。在第一世紀以前,全世界沒有一個人從事與出版有關的行業,實際上是還沒有這行業的存在;但現今作這個行業的人可多了,而且有很大的影響力。這證明語文的力量增而又加,我們不能不大注其意。更因為近年電子媒介的普遍,連“出版”這個觀念,也得重新界定:遠不止是黑字印在白紙上那麼單純了。說來也有趣,publishing這個字的原來意義,正是我們今天通用的“大眾傳播”,包括一切媒介和方式:有形和有聲的,可見與不可見的,電子媒介和印刷媒介。
主耶穌所說過的:“福音必須先‘傳’(publish)給萬民”(可一三:10),可就不僅是口傳了。
不過,publish這字,可以譯作“發表”。我們該知道,電子媒介也是發表。但為了畫分範圍,我們在這裏所要講的“出版”,還是“照舊”,限於印刷的出版方式。
如果我們看到一本好書,我們的反應會說:“這書寫得很好!”就是說,看到報刊吧,我們會說,某篇文章很好;或概括的說,這報刊很好;或稱讚其印刷精美;甚至會稱揚其推銷得成功。但即使不說沒有,也極少人會稱讚其“編者”或“編輯”很好。問你自己,可曾聽說過嗎?編輯這一行,就是這麼隱藏的人物。要有這種不求聞達於諸侯的胸襟,才可當編輯。
但這不是說,編輯的工作不重要。外行人,不把事奉神當一回事的人,或無心求好的人,才會忽略編輯。相反的,編輯是出版事業的骨幹。訂定方針的是這些人,核正錯誤的是這些人,甚至可以說,編輯決定出版的成敗,有沒有永恆的價值。
編輯是無名英雄。提高教會刊物水準,該由編輯開始。
編輯的來歷
“編輯”一詞的最初使用,見於漢書“藝文志”,說到孔子論語的來源:“門人相與集而論纂,故謂之‘論語’。”門徒們集輯孔子說的寶貴話,編撰而成書,後人才得讀到,誰能說不重要?事實上,孔子自己就是個偉大的編輯,他對中國文化的貢獻,就是由於他刪詩,書,訂禮,樂,贊周易,並且作了春秋。至於我們所知道的蘇格拉底(Socrates),則是由於柏拉圖的編撰記述。不過,那時的編輯,並不是像現代一樣成為專業。
孔子的編輯工作原則,是刪,校訂,說明,但不改其意。
說到現代的編輯(Editor),這個字源於刪節的意思,所以作編輯的基本原則是減,不是加。我們若先記得,能夠減少很多麻煩,免除不少爭論。現在編輯的工作範圍,跟從前已經不同了,工作的對象也有分別。因了印刷術的發達,出版物種類就增多了,編輯也因工作對象而不同。因此,談到編輯,要先談其所編的是甚麼。
出版的分類
如果要以出版品的門類來分,那就太多了:三百六十行,至少有三百六十一種出版物,連“無家者”(Homeless)也有其自家的刊物。所以,現在我們只能以出版的形式分為三類:
1. 單行著述(Monograph)。包括一篇專論,或一本小冊,到一本書,都屬此類。
2. 複合刊物(Magazine, Newspaper)。包括雜志,新聞報紙等。雜志(Mazazine)本來是倉的意思,是說包含不止一篇或一人的作品,是廣收並蓄,因此也能適合一般多數群眾的閱讀趣味。至於報紙,不僅是由多數人創作,以供應廣大群眾為其目標,還報導消息。還有一種“小雜志”(Little Magazine),倒不僅是因其篇幅小,而是因其有限的發行量,及有限制的內容;美國超越論學者的The Dial,就是“小雜志”的典型;雖然“小雜”,影響力可就深遠廣大了。因為其目的不是給人讀了消閒取樂的,而是深思的人,為表達自己影響別人,而寫的深思作品。
3. 專業刊物(Journal, Bulletin, Newsletter)。這是專業人士對專業人士說話的刊物,如:醫學,科學,理工,法學,教育等,都各有其專刊,其興趣範圍既狹窄,內容也較深入;有很多的術語,很少可讀可引的好文章。“Journal”本來是“一天的行程”,是“日記”,也有報紙用來為名字;但把它當作出版物之一種,就是所謂“學報”的學術性刊物了。至於稱為“Bulletin”的來源是Bulla, 在拉丁文是“印記”的意思,屬於教皇的諭旨稱Bull, 而Bulletin就有公報,邸報,或機關報的意思。Newsletter則是專業人士互通消息的工具,通常稱為“簡訊”,其來源是十七世紀的新聞通信,也是近代報紙的濫觴;近來的用法,則近於學報了。
以上說到的三型出版物既有其不同,編輯者也就自然不同了。編輯既然不能具有所有知識,專業刊物必須有專業編輯。
編輯與編排
有些坊間出版的“編輯學”書籍,實在所講的離不了“編排學”的範圍。當然,這代表一般的看法想法,誤以為“編輯之道無他,編排而已矣”。這影響人的思想,誤導人,自然不在話下。
其實,編排與編輯並不是一回事。編排不過是編輯的一部分,並不是整體;我們可以說,編輯包括編排,但絕不要以為編排包括編輯。編排需要的只是技巧,最多可說藝術;而編輯則需要知識,修養,若在教會裏面,還要加上靈性和智慧的分辨。所以編輯不是學來的。
先說編輯這個職事吧。編是編列次序,輯是集合在一起。實際說來,不負責任的編輯人員,也就是如此湊足篇幅交帳了事。但他還應該有主要的功能,就是審查,核校,修正,刪削等,更得把守信仰的門,不能散播錯誤的思想。
對於複合性的刊物,如報章雜志,編是很重要的。在看電視新聞的時候,比較容易覺察。那個好的播報員,把世界上一天所發生的事,加以剪裁,拼接;在那些本來不相關聯的個別事件中,能夠找出一合邏輯的次序,仿佛是脈絡暗通的整體。較差的手筆,把次序顛倒一下,語句稍有出入,會使你感覺不對勁,就失去那種複合有機體的感覺。報章雜志的編輯高手,也能達到這種境界。專業性學術性的刊物,雖不能那麼明顯,也不能背乎這個原則,至於專論,專書的作者,自己該顧到這布局結構的問題;而編輯也有從旁建議提示的責任。
出版機構裏的編輯人員,編列集輯的工作比較少,審校等工作相對的增加了,所以有的叫“編審”或“編修”。不管名稱如何,他是作品的第一個讀者,也是評論者。當然,評論不是一定絕對正確,但忠誠負責的態度是重要的,該值得尊敬。如果沒有這些嚴格不苟的人物,有些名著就不會出現,或另是一種面目。
英國名詩人濟慈(John Keats, 1795-1821)的作品生動,富想像力和情感;但其拼字很不高明,至少是粗心大意。他特別喜歡漏掉“r”:手稿中常見到affod, expession, poof, sping; preach變成peach, shot原來是short…是經過了編輯人員的修飾手術,才成今天的面目。黑奴籲天錄(Uncle Tom’s Cabin)的作者司陶夫人(Harriet Elizabeth Stowe, 1811-1896),初在華盛頓的National Era連載,後印成書,引起美國全國反奴役的情緒,導致南北戰爭。書的作者成了名,不免有些自我神化的傾向,竟說其作品是神啟示藉她的手寫成的。編者說,她的原稿上滿是紅筆鉤乙,如果沒有經過醫治妙手,幾乎到不堪卒讀。難道編輯有更高的啟示?那就太利害了!
我們該記得謝謝編者負責的工作。這樣看來,用今天的話來說,編輯工作就有些像文工的“品質管制”了。
前面既然說到,像大詩人,大作家,手稿也難免有錯,看來我們如果寫幾個別字,把歷史故實張冠李戴,也沒有甚麼大不了,該可以自慰了。但請注意,那是說手稿,不是說出版。今天華人的出版物中,常是錯訛連篇,有時候我們可以原諒作者,但編者不得辭其咎。這種情形,在基督教出版界中也是常有的。我們不該忽略。在事奉主的工作上,要求得更嚴,水準要更高。舉例來說,我們常用的字,“託付”竟屢見有人寫成“托負”;人自己的“抱負”,神“付託”的使命,豈可混而不分?又如“氣概”,本是氣質節概的意思,但不少文書中印成了“氣慨”,這怎麼使得?哪能不叫人氣結,憤慨?還有一次,偶然翻檢一冊頗有名氣的時人文集,其中有句“粗糲的石牆”!“粗糲”是說食物,而竟然要以石牆為食,駭人之至!這不似是手民排錯,責在編者。至於哪些字容易出錯?原因何在?編校該如何留意?現在還不談,只說
編輯的難處
除了編數理的專刊之外,大部分編者,以詩文為對象的居多,這本來就是難有絕對標準的東西。以著名的例子“推敲”來說。唐朝的賈島晉京赴試,得句:“鳥宿池邊樹,僧推月下門”;又覺得“僧敲月下門”的為好。於是,一邊走路,一邊思索,加上用手比擬。韓愈那時署京兆尹,騎馬從街上經過,看到賈島手舞足蹈的情形,叫人去問是甚麼原因;得知他不是發瘋,而是為詩顛倒。韓文公馬上作了斷語:“敲字是矣!”韓愈文章好,名氣大,還有官位,自然有很多人信服。“敲”字聲音響亮,朗誦比“推”字好聽,是不錯的。但二字的意義情境都不相同。訪客要來敲門;歸人則該推門而入。在月夜,鳥已經暮棲,境是靜謐的;不管他是出去幹甚麼,歸僧推門就宿,何等自然!在這樣的情境,用不響的字音也更好。靜夜敲門,不但殺風景,也會驚得宿鳥飛起。所以我以為“推”字較為適情,也更合理。二者不可得兼,我寧可投“推”一票。看來這“推敲”二字,近一千二百年論尚難定,是因為不易有客觀標準。至於講到構局,立點,背景,剪裁,敘述,不同的意見更多,也就更纏訟不休。作編輯的比不上韓愈的太多了,豈不更為難?
更難的是文人每喜堅持自己主觀的見解。所謂“文章是自己的好”。你要對文不對人,但遇到作者勇於護己之短,甚至有“聞過則怒”的習慣,那就頭痛了。太多人自命“天才”,以自己的作品為“啟示”,像聖經一樣,不能易一字。西方有些洋編輯,卻硬要作者刪削,改寫;連名作家寫出來的書,有的編者強要給改書名,因此,從前有同一本書,在美國和歐洲同時出版,卻會有兩個不同的書名,原因在此。不過,有時編者看準了書會暢銷,就得遷就作者的條件。雖然如此,作者最好的朋友還是編者;雖然有時他們在某些意見不相同的時候,卻更像是敵人,但這種“相契如金,攻錯若石”的情形,才是真朋友啊!
編輯的條件
我們生活在這個世界,甚麼都是不理想的,要找個好的理想編輯人員,談何容易!編輯最好具有所有作者條件的總和,如果難得,至少有幾個比較重要的條件,概括起來說,就是:博,慎,勤,真。
博是淹博。一個人不能兼精世界上的每一種學問,但大致上應該博通文史哲學的常識,才不至鬧出大笑話。比如:馬丁路德(Martin Luther)同伊拉斯謨(Erasmus)的關係如何?加爾文(John Calvin)與達爾文(Charles Robert Darwin)是否相識?馬克吐溫(Mark Twain)到底姓馬還是姓吐溫?聖經中的所多瑪和蛾摩拉是夫婦嗎?這些應該不是問題,編輯知識當超過這些。
慎是小心。不問你怎樣博學,總有個限制。遇到有問題的字句和典故,不可掉以輕心,需要仔細思考推論,運用邏輯能力,看這篇文章的立論是否可靠,那首詩的思想是否與聖經信仰抵觸。
勤是治事殷勤,不可懶惰。遇到了問題,不是馬虎了事,要勤思勤手,考查求證。通常要查查辭源,辭海,或百科全書(Encyclopaedia)之類的書,不僅要備,還要常用;年鑑等類的史料,也有參考價值,不能輕易放過。而芝加哥寫作格式手冊(The Chicago Manual of Style)該列為編者必備。平常勤讀勤記,不只限於辦公時間,可作以後用時的資料。遇到疑難時勤於查證,是好習慣,可以避免不必要的錯誤。
真是誠實負責。一本書,一篇文的刊布,該當有個價值標準,或是激勵,或是指示,或是提供資料,或能啟發意見,或是教育,或為娛樂,連一張小紙,印或寫上文字,也要有個交代:為甚麼,說甚麼,或盼望讀者作甚麼,否則就是浪費。我且用基督徒的說法,稱之為文字的靈,魂,體。
詩文也可以像人一樣的有靈,魂,體嗎?是的。出於人的創作,怎會不像人一樣!
靈是上面來的信息,可以甦醒人,使人得生命;魂是卓異的思想,啟發人,能使人性情超升,進步;體是可頌可引的詞句,給人較低程度的美感,如:“暗牖懸蛛網,空樑落燕泥”極寫冷落,對仗工整,傳為了千古名句,但也止於此。不過,就詩論詩,仍然有其文學上的價值。
編者的真,包括對神對人誠實,有原則,不妥協,不為任何壓力而屈服,也不為人利誘收買。這是文人志士的氣節。文天祥“正氣歌”所推崇的“在晉董狐筆”,就是保持真實不屈的表現。各代各地想使編者歸附自己歪曲真理的,實在不少。
總之,編者在作者與讀者之間,地位重要,影響大,責任也大,卻往往兩面不討好;要求很高,卻很少受人注意。所以作編輯的人,必須肯作無名英雄,肯犧牲自己才行。編輯的功能,正是在消極方面“防腐”,保持出版的水準;在積極方面“調味”,把好的提升出來;而自己則是隱藏的。這也該就是基督徒作“世上的鹽”吧?
附錄:編輯的故事
美國的獨立宣言,誰都知道是傑弗生(Thomas Jefferson, 1743-1826)執筆;但實際上是經過委員會修改的。當時,那位三十三歲的作者,是個少年氣盛的律師,不免也有“文章是自己的好”的通病,心中很不舒服。年長的富蘭克林(Benjamin Franklin)見他不快,就說個故事安慰他。
富蘭克林說,他年輕的時候,有個作製帽學徒的朋友,以後自己開店。在準備開業時,很想作一個出色的招牌,以引人注意。擬定寫:“製帽者約翰 . 湯謨生,製造售賣各種帽子,現金交易,歡迎光顧。”然後徵求朋友們的高見。
有一個朋友說,“製帽者”是多餘的,因為“製造售賣各種帽子”,已經足以說明營業的性質。
第二位朋友說,“製造”可以取銷;因為顧客不會注意帽子是不是你作的。
另一個說,不必寫“現金交易”,因為當地不流行賒帳,只寫:“約翰 . 湯謨生售賣帽子”已足。
又一個朋友說:“誰在等你免費奉送帽子?又何必寫‘售賣’?”
最後,有人說:連“各種帽子”字樣也不需要,因為招牌上已經畫了帽子;“歡迎光顧”還用說得?
結果,招牌上只寫著:“約翰 . 湯謨生”,下面畫著一頂帽子。
傑弗生聽過故事後,覺得好過多了。
一般認為經過委員會的潤飾修正,對獨立宣言的文字有些改進。
如何作好教會期刊
現在電腦大為普遍,中文軟件也進步了,桌上排版印刷已不再是甚麼難事。因此,教會的期刊也多了起來。一般說來,這是好事。不過,可以作是一回事,作得好是另一回事:資源有了,技術也有了,還要作得好,才不至於浪費主的恩典,能夠榮耀主的名,也收到傳播效果,使人得到益處。
近幾年來,另一項事實,是彩色印刷漸漸普及,教會也採用來印周刊或敬拜程序。顯然的,是鮮艷醒目了。可惜,不是都普遍得到彩色的益處。在這裏,談到幾個簡單的問題,可以稱為“編排五戒”。
一. 艷。顏色是好的,但要用得合宜。如果太過分得濃抹艷裝,就顯得俗氣;不僅女性化,而且村姑形象。要加避免。
二. 滿。空白是美,就像音樂中的休止,能使人有清新的感覺。一般初作文字事工的人,往往難抗拒擠滿紙上的誘惑,而使人看了透不過氣來。編輯要力加刪節,使疏密得益。
三. 亂。亂是缺乏秩序。宇宙萬物,從大到小,都有一定的秩序,不是亂堆在一起。刊物更是這樣,該考慮孰先孰後,放在一起,會表現有機體的感覺。
四. 板。呆板不靈活的版面,使人未讀而先厭倦,所以要活潑;有長,也間插有短;有時不妨加小插圖,小幽默。
五. 儉。儉是美德。但不要趨於吝嗇,給人以不歡迎的印象。如果有必要,周刊不必限於一張,加頁不會有問題。還可考慮買印好的彩色秩序單(海天出版的頗可觀),華人教會會眾過千人的不多,所費到底有限,何必太省!如果自己印,必須要買雷射彩色印刷機;因為inkjet 印出來的怕潮濕,而且很重要的一點:其印墨雖然便宜,但只能夠印約三百張就完了;雷射的則可用到五千張,長久算來,反倒便宜得多。
還要知道,經濟的意義,不是費用少,而是效益大。何況我們所服事的是主,凡事要從這方面著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