宣道的聖經基礎

 

宣道不是近代人的感動,也不是西方的發明,而是有其聖經的基礎。

宣道或差傳,在拉丁文為missio,原是“差遣”的意思,是由希臘文apostole, apostolos翻譯而來。奉差者稱之為“使者”。所以主耶穌自己是神的“使者”(來三:1)。

主耶穌在走上十字架之前,向天父的禱告說:

“你怎樣差我到世上,我也照樣差他們到世上…也為那些因他們的話信我的人祈求,使他們都合而為一…叫世人可以信你差了我來。”(約一七:18-21)。

主復活後,向祂的門徒說:“父怎樣差遣了我,我也照樣差遣你們。”(約二○:21)這是說,天父的使命,因主耶穌在十字架的受死復活而延伸,門徒也成為受神差遣的福音使者。

教會是因為神差祂的兒子降世而生,並成為祂的器皿,差到世上傳揚福音,作神的見證人(Missio Dei),使福音臨到世上所有的人。

神藉舊約的先知,預言到彌賽亞的工作:“使你作眾民的約[或‘中保’],作外邦人的光。”(賽四二:6)又說:“我還要使你作外邦人的光,叫你施行我的救恩,直到地極。”使徒保羅引這經文,解釋新約的使命(賽四九:6 徒一三:47,48)。

保羅向信徒說明這福音使命的傳承:

一切都是出於神,祂藉著基督使我們與祂和好,又將勸人與祂和好的職分賜給我們。這就是神在基督裏,叫世人與自己和好,不將他們的過犯歸到他們身上,並且將這和好的道理託付了我們。所以,我們作基督的使者…我們求你們與神和好。(林後五:18-20)

在舊約,神藉祂所揀選的人:亞伯拉罕,摩西,大衛,約拿,作祂的使者;在新約時代,神先差遣祂的兒子耶穌基督,再藉著使徒們和保羅,作這宣揚的工作。而且這工作,不因使徒中最後一人離開世界而中止,因為那是主給所有信徒的“大使命”。復活的主吩咐門徒:

“天上地下所有的權柄都賜給我了。所以,你們要去,使萬民作我的門徒,奉父子聖靈的名,給他們施洗;凡我所吩咐你們的都教訓他們遵守。我就常與你們同在,直到世界的末了。”(太二八:18-20)

教會歷史中古往今來的信徒和宣教士,都是主耶穌在地上的使者,繼續進行這使命,直到完成。

隨著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結束,基督教會越來越清楚看見,並且了解,宣教士不是西方人的“專業”,也紛紛投入宣教的事工。雖然,在宣教士的人數上面,還遠落在美國後面;但現在的基督徒,在拉丁美洲,非洲,亞洲和太平洋地區的,已經比所謂“基督教世界”的數目更多。

願華人教會覺醒,及時行動,投入宣道事工。

 

 

總體宣道

 

近年來,華人教會興起宣教運動,這自然是好事。但是仍然有的教會遲遲其行。眼看得比腳行得遠,有時口舌更是快。有的人會問:宣教有甚麼聖經根據?或說,聖經沒有甚麼對短宣的教導。

    使命與方略

復活的主耶穌對門徒說:

“天上地下所有的權柄都賜給我了。所以你們要去,使萬民作我的門徒,奉父子聖靈的名,給他們施洗;凡我所吩咐你們的,都教訓他們遵守,我就常與你們同在,直到世界的末了。”(太二八:18-20)

因為世人都犯了罪,罪的結局是滅亡;主耶穌的福音是唯一的救法。所以已經得救的信徒,必須傳揚福音,使人得救。至於傳揚的方法呢?聖經說:

我們傳揚祂,是用諸般的智慧,勸戒各人教導各人,要把各人在基督裏,完完全全的引到神面前。我也為此勞苦,照著祂在我裏面運行的大能盡心竭力。(西一:28)

這樣說來,傳揚主的道,是照聖靈所引導的,用一切的智慧和合理方法,並不受甚麼地區,時間的限制。

    短宣與長宣

在主的“大使命”裏,並沒有說到“去”的時期長或短,只是要奉主的命令,有主賜的權柄,去宣道,去教導,去使人作主的門徒。要完成傳福音給萬民的目標,自然包括短期宣道在內。初期教會的急速增長,實在是每個聖徒靠聖靈能力宣道的成果。

短宣與長宣的界定,並不是像我們隨便應用那麼簡單。我們現在的說法,是基於教會的傳統,宣教士們往遠方去,交通不便,一期是六年或四年;短於這期間的,就是“短期”。

不過,時間的長短是相對的;而且環境也有所不同。

在一個多世紀前,由美國去中國要半年多,回來也要半年多,加上學習語言,文化和環境的適應,就算沒有意外,所剩下的時間也夠短了。而在今天,乘飛機到中國大部分地區,一天可以到達;回程因為有時差,更是不費時間。當然,今天世界上仍然有僻遠地區。如果以宣道目標地區的時間長短來說,使徒保羅一生作的是“短宣”工作:聖經記載,他工作最久是在以弗所,也不過是“三年之久”(見徒二○:31); 其次,是在哥林多“住了一年零六個月”(徒一八:11), 那是他有名的織帳棚帶職事奉。至於在帖撒羅尼迦,只住了三個安息日,也就是十五至二十七天(徒一七:2)。但看看他工作效果的長短!他在那裏遇到嚴重的反對,但是,以後那裏的教會是很成熟的教會(見帖前一:2-10)。 如果以宣教工作時間的長短來說,那就更難說了。短宣的預定工作時期固然是短,但如果宣教機構有計畫的相續派人繼進,加在一起,豈不就長了?何況預定是長宣的宣教士,實際任期也不一定是長,有的抵達後不久就去世了,也有的轉去,有的到不了宣道地區,現在更有遭受當地政府迫逐的事,有比短宣更短的可能。

    短宣的效果

宣教的效果,並不在乎時間的長短。短期宣教士,因為所受的限制少,可以參與的人數多,效果可以發揮到極大。不過因為不是長期駐在,對有系統的進深造就上,可能受到限制;但在宣教士缺乏,宣教地域廣大,而且要在最快時間內有效的宣道,短宣是可行之道。雖然如此,宣教士不分長短,都應該有充分的造就裝備,才可收到更大的效果。但不同的短期宣教士,到了同一工場,不是要互相競爭,正是互相配搭恩賜交流的好機會。同時,動員短期宣教士,是對差遣教會有好處的,可以由此而注重裝備訓練信徒,注意到世界廣大的工場,而不自私的只注視自己,可以提高代禱關懷的興趣,增加對宣教的支持。至於參加短宣的個人,他們所得靈裏的進益,屬靈眼光的擴大,以至影響其以後的生活及事奉,是無可限量的,只有參與的人可以體驗。整個的效果呢?只有莊稼的主能知道。

不過,一項有目共睹的事實:摩門教是推行短宣最早,最普遍的,每個青年人,要參加兩年的義務短宣事工;雖然是異端教派,不幸他們很熱心,發展也極快。我們怎不思想?

當然,任何事工都會有人反對,忌評;而且也有似可成立的理由。反對短宣的人說,短宣不過是觀光游埠的借口,是財源的鉅大浪費。(反對“浪費”的人,常不反對入我囊中。) 平心而論,參與的人既然多,這種情形是難免有的。但作長宣的人,有的作了海外寓公;蠻荒佈道的,有的人竟儼然成為“土王”;而且在任何教會事工上,都不免有人“以敬虔為得利門路”,甚至假借名目,作不法的事。但我們不能因噎廢食,不作任何事工。割頭醫頭痛,或提倡“死人無病”,正是很大的毛病呢!

    長宣短宣文宣

無論短期或長期宣道,都應該以文宣為輔助。成功的例子很多,最早最成功的,還是使徒保羅。他在帖撒羅尼迦停留的時間那麼短,教會怎能增長得那麼好呢?他在離開後,寫信給他們說:“你們要站立得穩,凡所領受的教訓,不拘是我們口傳的,是信上寫的,都要堅守。”(帖後二:15) 事實上,新約聖經絕大部分是書信;而全部聖經都是文字宣道。

作宣道工作,不論是長宣或短宣,本地宣道或遠方宣道,都應該充分準備宣道文字,和有系統的栽培材料;與所接觸的人,有書信文字的來往,作為宣道的延長;更可以把宣道的經歷和收穫,寫成文字的見證,鼓勵別人去作宣道事工,以推廣宣道。

    千年樹文

管子“權修”篇說:“一年之計,莫如樹穀;十年之計,莫如樹木;終身之計,莫如樹人。”這就是“百年樹人”說法的來源。我們不妨加上“千年樹文”。當然,這說的是載道的文。我們今天可以看到銘世的文字,如重要的碑記,包括有名的“大秦景教流行中國碑”,可作為考古的證據,對傳播文化思想有相當的貢獻,;不過,最重要的,還是載道的文字。

主耶穌離世以前,對門徒講論“真葡萄樹”,說“我父是栽培的人”(約一五:1-8)。栽培自然是建樹的意思。祂又應許聖靈是澆灌滋潤的汁漿,使葡萄樹,就是教會,能多結果子。主也說到聖靈保惠師的功能,是“叫你們想起我對你們所說的一切話”(約一四:26), 這顯然是指聖靈感動使徒寫出聖經的工作,是關乎教會最重要的工作,是文字的工作。以後至今,有聖靈感動人寫出造就教會的文字。

事實上,你我都沒有見過在肉身的基督,都沒有聽過使徒們的講論;連對歷代聖徒的教訓,也都是由文字記載傳下的。教會差遣宣教士出去,是差遣一位或多位宣教士;差遣文字宣道出去,是差遣“一份”,或“多件”宣教士出去,聖靈動工的時候,都可以結出美好的果子。聖徒個人與教會,都應當認識文宣事工是宣道的一部分,是不可分的;也要知道,文字的道,文字宣道可以存到久遠,是真正的長宣。

    諸般的智慧

人類的智慧是神的賜予。基督徒有充分的權利,可用以作宣道榮神救人的聖工。長宣,短宣,文宣,和一切想得出,作得到的方略,都應該為此榮耀的事工而奉獻。換句話說,是總體的,綜合性的宣道事工。當然,電子傳播,包括網路或廣播電視的方式,都應該予以有效的使用,完全不必顧慮魔鬼的建議,把一隻手綁在背後不用。

教會應該儘量注重宣道,差遣長期宣教士出去;如果沒有長宣,可以由短宣開始;有了短宣,還要更進到長宣;同時更要支持文宣,和電宣,以期達到每一個需要救恩,需要真理知識的人。這才是以“諸般的智慧”,這才是“作神百般恩賜的好管家”(彼前四:10)。

主耶穌所作的一切,都要遵行父的旨意。祂說:“父怎樣差遣了我,我也照樣差遣你們。”(約二○:21) 可見宣道是最合神心意的事;主在復活以後,就這樣吩咐門徒,可見是應該最優先去作的事。

基督徒是宣道的果子;基督徒也要作常結果子的宣道士—每個基督徒都是宣道士:V.D.M. = Verbi Dei Minister (Minister of the Word of God)。

-- www.AboutBible.net --
.于中旻 著 by JAMES C M YU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