教會管理
一件使人不能不相信神的事,就是祂創造的宇宙。幾乎可說至大無垠的宇宙,卻是那樣的有序有理,沒有絲毫差錯。聖經說:“神造萬物,各按其時,成為美好;又將永生安置在世人心裏。”(傳三:11)
神子耶穌基督在世,所表現的也是有秩序的神。祂在變化有限的餅和魚給四千,五千男人外加婦女孩子們吃飽,在分送以前,要先叫他們五十一排,一百一排的坐 下,不是任人混亂無序的搶食;在大家吃飽以後,吩咐門徒把剩下的零碎收拾起來,免得有糟蹋的。偉大的救主何必這樣“量米而舂,數米而炊”?因為祂是有次序 的神。(太一五:34-38 約六:5-15)眾人看出祂不僅能夠解決經濟問題,又善於管理,有作王資格。
聖靈保惠師在教會中,像風自由運行,“不是叫人混亂,乃是叫人安靜”(林前一四:33)。所以聖靈把所有的肢體安排配搭得恰當,不是互相爭攘排斥,相咬相吞。因此,聖經說:“凡事都要規規矩矩的按著次序行。”(林前一四:40)
管理是三一真神的工作。教會善於管理,表現出對神的虔誠敬畏認真,給世人好的見證。可惜,教會在這方面,未能作到無可指責;華人教會尤其不以管理有方見長。
忠心的管家,應該對神負責,把神交託的一切,作最有效的運用:在時間,資財,恩賜(Time, Treasure, Talent)方面,盡心盡性盡意盡力,作到完全,榮耀神。
時間的支配
一般說來,不是華人的特長。常見華人的宴會,在預定的時間過了一小時才開始,為的是等幾個人,而且以為越到的遲,越是重要的人物。 有的人把這種壞習慣,也帶到教會中。教會聚會不準時,拖拖拉拉弄得長而無章,使人怕或厭惡參加。有的人往魔鬼身上推,未始不是全無道理。因主耶穌說:“盜 賊來,無非要偷竊,殺害,毀壞;我來了,是要叫羊得生命,並且得的更豐盛。”(約一○:10)
盜賊是偷竊錢財。我們都聽說過:“時間就是金錢。”現代社會的時間,都是以金錢計算:工作要算時間,交通的時間也計算在內;罷工損失的時間以金額計算。但 一個二百人的聚會,如果浪費上六分鐘,合起來就無緣無故損失了二十小時;明顯的,半小時的浪費,總合就是一百小時,是何等昂貴的損失!所以不守時間就是偷 竊。
我們很容易了解,老人家慨嘆“時不我與”的心情。生命是以時間計算。殺人是罪,因為縮短了別人生存的時間,不論其人老或病,所存在世的時間多短。這樣,浪費人的時間,豈不就是“分期殺人”?
大家約會共訂的時間,是一項規律,應該共同遵守;而共訂敬拜神更是如此。所以,如果有人自以為虔誠,而不守時,那人的虔誠是虛假的。不僅如此,盜賊是毀壞公眾秩序和規律的,所以算為違法。不守時間,就是毀壞規律的盜賊。
有人把約翰福音第十章10節的經文,意譯作:“我來了是要叫羊存活,並且活得更有意義。”雖則太自由了些,不算正確;但無意義的浪費生命,確是行同盜賊。 聖經說:“要愛惜光陰,因為現今的世代邪惡。”(弗五:16)是提醒聖徒善用在世的時間。成功的人,無不是善於管理時間的人。
神給人在世生活的時間有限,我們該作好管家。
資財的分配
主耶穌所講的三十七個比喻中,至少有十六個有關金錢。所以金錢不是壞的東西,只要善於管理運用。
華人教會的資源,在現今說來,大部分都不缺乏,也不應該缺乏;只是恐怕未盡合宜運用。
首先,教會不是沒有原則的要錢。不清潔的錢財,教會不能接受。保羅說到馬其頓的教會,“照神的旨意,先把自己獻給主,又歸附了我們。”(林後八:5)而且 奉獻錢財的,不能在教會中保持“財主”的身分;既然奉獻了,就不能再作主。撒瑪利亞的名人西門,想拿錢來買聖靈的恩賜,受到使徒嚴厲的責備(見徒 八:18-23),留下“西門作風”(simony)的惡名,我們該引為儆戒。
教會在錢財上面,應該作忠心的管家;不可任意濫用,更不可為私用,同時不要該用不用。我們知道:經濟不是廉價,便宜也不一定是錢的數額少。要憑主引導,以愛心合宜運用。
愛心的簡單原則,是多想到別的人。作生意的,如果管理費用多於營業費用,必然不能持久;在教會事工上,也應該保持福音宣道的費用,高於管理用人的費用,才可以擴展神的國度,廣傳福音。
恩賜的調配
今天的教會,常談“人才”的問題。
我們在觀念上必須要澄清:“人才”是人的才幹或才能,是天然的;恩賜是從聖靈來的,是屬靈的。用人才來處理天國的事,結果不會理想,更不會合神的心意。因此,聖經不是講人才,而是講恩賜。
神把屬靈的恩賜給教會,就是把不同的肢體,配搭在身體上,為的是造就教會(林前一二:1-30),建立基督的身體。聖經又說:“我們各人蒙恩,都是照基督 所量給各人的恩賜。”(弗四:7-13)這是說,在我們得救信主的時候,神就有一個教會的藍圖,預先計畫量好,我們該有甚麼樣的恩賜,放在那個位置,“被 建造成為靈宮”(彼二:5)。教會的領袖,要留意按聖徒的恩賜,訓練造就使用,讓他們發展長成。
在所謂保羅的“教牧書信”中,使徒諄諄囑咐提摩太,提多,如何安排教會的領袖,善用人力資源,是我們當留意的。
求主聖靈引導教會,有健全的管理,對主忠心,才可有效的建立聖徒,有好的見證,並興旺神的國度。
關懷邊際人
新約教會在聖靈降臨的時候建立,靠聖靈的能力發展。在一切都順利的時候,內部出了問題,是個不嚴重的問題;但教會看每個問題都是重要的。
第一個問題,是假冒為善:亞拿尼亞和撒非喇夫婦結夥欺騙聖靈性(徒五:1-11)。第二個問題,是出在廚房裏:“那時,門徒增多。有說希利尼話的猶太人,向希伯來人發怨言;因為在天天的供給上,忽略了他們的寡婦。”(徒六:1)那是文化的問題。
有的希臘化猶太教的人,進入了教會,他們很敏感,覺得被當作二等公民;他們的寡婦,被忽略了。你不能說:“為廚房而爭論,是不屬靈的,要多追求,多禱告。”但種族差別,實在可以造成教會的裂痕。
今天,不同文化種族,圍著同一聖餐桌子的情形很普遍。這樣,我們應該注意到少數人的感受。
早在1920年代,有個美國青年詩人,在他所寫一首題為“傳統”(Heritage)的詩中,道出他內心的彷徨。他深覺在此地而不 屬於此國。從小被收養在紐約哈林區一個教會牧師的家中。他沒有見過非洲的土地,那塊稱為“祖國”或根本所寄的大陸。這樣,他成為一個文化間隙中的人。
他問:“非洲與我有何關涉?”一方面覺得:“我是被重價所贖,/歸屬於耶穌基督,/那位謙卑的傳道者,/外邦虛無的神與我無干。”但是,在這個社會裏,他並不完全被接受。他感到被撕裂成兩爿的痛苦:
每到你光輝的祭壇,
我的心就變得困萎而遲疑不前,
惟願我事奉的祂有黑的皮膚,
祂就可以先經痛苦,
我想,祂就不會欠缺經驗,
遭受人任意的嘲弄輕賤。…
許多年前,有人畫一個黑皮的耶穌,被釘在十字架上,就是表現這樣的心情。
這個青年詩人是柯倫(Countee Cullen),對他的養父,撒冷衛理公會的牧師,保持敬愛;對他們共同信仰的宗教,也大致忠誠。不過,詩人的心靈是敏感的,不能對環境無所感受,也不能任由物質生活來麻醉他,而寫出他的心聲。
今天,有色人種在美國所受的待遇,已經大為改善。但物質生活的進步,並不能減除心靈上的苦悶。有一個英國人說:“支那人是沒有靈魂的。”當然這不是絕對真實的,是一種侮辱輕蔑。這種輕蔑來之有由,我們確有值得反省的招侮之因。
許多年前,把黑白混血的孩子叫“莫賴託”(Mulatto),是個頗有侮辱性的字。現在,混血兒已經普遍了;在除非是只知唯物的存在,文化上的“莫賴託”,還是感到難堪。
“哀莫大於心死”。其實,那只是說別人以為可哀;至於“心死”的人,自己是無所謂哀不哀了。他會安於現實,俯首認命,像以薩迦一樣,“以安靜為佳,以肥地 為美,便低背負重”(創四九:14),甘心過起驢子式生活。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後,中國詩人曾今可,一言成名的句子是:“國家事,管他娘,打打馬將!”正 是這種頹廢消沉心情的寫照。
柯倫生值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後,是美國黑人開始覺醒的時期。那時,黑人中的少數,在社會的階梯上,爬得到中上層,可算是有些建樹。同時,有幾種黑人刊物,可 以發表他們的意見。而且有的第一流出版公司,出版發行黑作家的作品,並且頗得評論家的稱許。但“莫賴託”情結仍然存在。
“莫賴託”的生產過程是這樣的。他們的母親,是被強迫移民來的,是奴隸,是貨品,他們的價值,在於其屬物質的身體。白主人在黑奴隸身上發洩情欲,其副產品 是“莫賴託”。他們也許可以承受父親的姓氏,可是,這不過像牛馬身上的烙印,用以記認牧場主人,並不等於法律上的地位,及社會上的承認和尊重,只有加深心 靈上的傷痕。以後,那個生過他的母親,會被賣給另外的主人,到另一個地方。“莫賴託”成為沒來頭,被懸在空中,也可能被出賣流落無所根寄。有一個黑女人 Madam Walker,了解這種恨不生而白皮的心理,而加以利用,作了一項鬈髮變直的生意,結果很成功,弄了不少錢。
歷史不會重複;但能以不同形式上演。今天的華人,也有不少有這種心理:盡力往上爬,錢往腰包裏塞。不過,因為各樣條件限制,不能暢其所願,只有到教會來; 結果縱橫辟闔,爭攘不息,以生活豪奢而自豪,對於主工,則以錢在權在為原則,弄得麻煩層出不窮。解決之道,當然是要禱告,教導;也不可忽略教牧的輔導,心 理的醫治,使其成為正常的基督徒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