同工分勞的再思

  

因爲我們是與神同工的—你們是神所耕種的田地,所建造的房屋。(林前三:9)

  有誰見過,神在耕田,建屋?使徒保羅如此說。

   基督教常用“同工”一詞,似乎成爲專業的術語。其實原是教會“團契”意義包涵的一部分,“同心合意,興旺福音”(腓一:5,27)。

   曾有一個宣教組織,申請工作人員,稱爲“同工”,直譯填入表格。管移民的機構,復令依技術勞工辦理,因爲他們弄不懂那語詞,多了一重麻煩。

同工的意義

   説到“同工”我們會有原始的印象,如同耕作時“同負一軛”;今天的人會想到在同一流水綫上,並肩勞苦。

   其實,那是把同工同勞混合了—神與人不可能發生那樣情況。人那麽微小,短命,無能,那種合作不可想像。

   使徒說的比論,僅限於農作和建築。

   種田的農夫,知道神與人同工的重要。

   先知以賽亞把以色列比作葡萄園—

我所親愛的有葡萄園,在肥美的山岡上。
他刨掘園子,撿去石頭,
栽種上等的葡萄樹,
在園中蓋了一座樓,又鑿出壓酒池;
指望結好葡萄,反倒結了野葡萄...
我必撤去籬笆,使它被吞滅;
拆毀牆垣,使它被踐踏;
我必使它荒廢,不再修理,
不再鋤刨,荊棘蒺藜倒要生長。
我也必命雲不降雨在其上。(賽五:1-2,5,6)   

  我們不能等神給你撿石頭,要自己殷勤不可懶惰;人有工作要作—“除去一切的詭詐,惡毒... ”(彼前二:1,2)一類的石頭;但聚雲降雨,人沒有辦法作得到,卻是不可缺的,必須仰望神的恩典。這是與神同工的道路。

農夫忍耐等候地裏寶貴的出產,直到得了秋雨,春雨。(雅五:7)

  農夫忍耐等候出產,不是自己不動一指頭,靜坐在那裏乾耗時間等—日夜不合眼都沒用,注視不出結果。

   農夫要先盡力預備土地,除去地面的蕪雜,翻出土下的石頭,種植適合的農作物... 認真作完一切人所應分作的事,才可有權休息,交託,等候。稱爲智慧也好,絕非不合宜的事。

  說到建造房屋,是需要多人合力同心的工程,各盡所能。更重要的是應知道,人的力量,是由神來的。   

若不是耶和華建造房屋,
建造的人就枉然勞力;
若不是耶和華看守城池,
看守的人就枉然儆醒。
你們清晨早起,夜晚安歇,
吃勞碌得來的飯,本是枉然;
惟有耶和華所喜愛的,
必叫他安然睡覺。(詩一二七:1,2)   

  房屋建造完成,還需要城池完整,環繞保護,才可以不受盜賊仇敵侵入劫奪擄掠。眷顧保守的是神—祂不會打盹,也無需睡覺。人的工作,不但勞力建造,還得潔净所有罪惡,才可得神喜愛,有聖潔的神同住,才有安全。

耶和華的使者,在敬畏祂的人四圍安營,
搭救他們。(詩三四:7)

  這是真正屋頂在頭上面的意義,能夠睡得神清夢穩—從憑自己勞力的“枉然”,到有神同在的“安然”。

   神的慈愛覆庇,是神的同工。

同工的阻力

   接受同工,是接受“非己”的藝術。

了不起—以爲自己最重要。

   有話説:“以自己是世上不可少的人,墳墓裏面多的是。”因此,人不能凡事“我”說了算。

   秦亡後的楚漢之爭,漢王劉邦,出身地頭蛇流氓,只有自己幫派。得了張良,學習“言聽計從”,關鍵成功。

看不起—看別人可有可無。

   領袖的藝術,首先得容納被領的人。沒有群衆,沒有可領的人,作甚麽領袖!自己孤立,拆毀了根基。

   美國的副總統,看不起“鄉農”(Peasant) —近代領袖犯同樣錯誤第二人。幾十年前,晏陽初(Jimmy Yen)曾對同類人說:“你不在意農民,將失去中國!”果然,其人再沒見所看不起的那些人。

輸不起—不承認自己錯失。

   有此三起,項羽遭受垓下重創,就一蹶不起。張良設下四面楚歌,“淮海戰役”崩潰,霸王夢碎,惟有死路。

   其實,他背叛懷王之約,否認“先入咸陽者王”,自立為“西楚霸王”;後又殺義帝,自絕於天下,引起各路討伐。日暮途窮,自刎烏江,一路鋪成滅亡。

   李清照“夏日絕句”—

生當作人傑,死亦爲鬼雄。
至今思項羽,不肯過江東。   

  憑武力逞雄的軍閥,哪堪上比屈原清高忠貞的“鬼雄”?

  杜牧“題烏江亭”—

勝敗兵家事不期,包羞忍恥是男兒。
江東子弟多才俊,捲土重來未可知。

  寄望如此人物東渡反攻成功?荒唐!

   暴秦既滅,義帝是共主。軍閥敗者下野,不是亡國大事,只要承認勝者組織政府。舊軍閥有忠義觀念典型,是吳佩孚上將軍,中外共尊為“武聖”的原因。

同工的效力

   保羅是幹甚麽的?照他自己說,是基督的重要幹部,得神的啓示。有人稱他是“野傳道的”,沒有現在所説座堂,“駐點”。還有個銜稱是“義工”—是頗欠雅的“義務工作”簡稱,給想到影射其餘的人像假先知巴蘭,“不義之工”(彼後二:15);叫“兼工”(Part-timer)好些。

   保羅用農耕比論,以使徒作傳道栽種,亞波羅繼續澆灌,這是同工分勞,造就教會;但降雨滋潤,是人不能代替的,屬於神的同工—“惟有神叫它生長。”(林前三:6)

   宗教改革時期,加爾文(John Calvin)在日内瓦設立分工的規制,教會尊者是Doctor,就是“教師”—教材是document,教導是docile,教義是doctrine。這是系列相關的;其下有不同職任,各就恩賜分勞。

   使徒保羅說自己是“聰明的工頭”(三:10) —古時沒有建築師,由工頭測量繪圖設計,領工人們動手進行,協力完成建造房屋;有時加上城郭,碉樓,維護社區安全。這要大家同心合作,不能偷工減料;要盡心竭力,奉獻寶貴的建築物資。但更重要的是仰賴上主同工,聖靈感動和睦同居,聯絡整齊,沒有缺口。

你們既然接受了主基督耶穌,就當遵祂而行;在祂裏面生根建造,信心堅固,正如你們所領的教訓,感謝的心也更增長了。(西二:7)

  教會不是某個人的事業,是要同心合作;有生命的聖徒,如農作物在真理上生根,長大結果;又像建築物有好的根基,聯絡成爲華美的靈宮。   

  今天的文化,雖然是個人主義,更顯明合作的重要,同工分勞。很多人沒聽過“半導體”是甚麽,更少人見過這不起眼的小東西,卻是AI的靈魂。

   成功在於合作—同工分勞:“我們是與神同工的”。不是說同等,更非出於驕傲。要再思如何同工分勞。

+aB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