旱災

 

 因此甘霖停止,春雨不降;
你還是有娼妓之臉,不顧羞恥(耶三:3)。   

  我們可能都未經驗過旱災。我們見過庭院植物乾了,盆栽缺乏澆水。最多是有片草地變成乾黃,澆點水,或等雨水來,就恢復了青綠。那不是旱災。你沒見過旱災更好。

   大地乾旱成災,是很嚴重的事。常會描述為“赤地千里”,廬舍空虛,人民流離。如此廣大災區,會造成難民逃荒,甚至許多人餓死。

   中國近代最嚴重的災荒,發生在清光緒初,就是所謂“丁戊奇荒”(1876-79,即光緒二至五年)最嚴重在丁丑與戊寅(77,78)年,故有此稱。據中外估計,死亡人數約高達950萬至1500萬;更有說可能為2000萬人。受災地區為華北五省—陝西,山西,河南,直隸,山東,其中山西受乾旱災害最重。另有蘇北是傳統災區,也受到影響。

   在這次空前奇荒中,清政府固然積極賑濟,但民間的義賑,發生了重大作用。

   李金鏞(1835-1890)是常州士紳,率同鄉人,籌集龐大資金,賑濟蘇北難民;以後更到山東,直隸等地,救活百十萬人口。

   李提摩太(Timothy Richard,1845-1919),是英國宣教士,極力募集賑濟,超過十二萬兩銀子,並自己參與義賑行動數年。在盲目“仇洋”排外惡風中,其義行啓發清廷理性,獲得珍視,特予最高褒獎。李提摩太名言:要救人進將來的天堂,也救人脫今世的地獄。爲福音派基督徒的佳箴。

  中國更近的一次災荒,是1959至1961年“三年災害”。那次的旱災,按干支排列歲序,或可稱爲“己庚奇荒”。死亡的人數不比“丁戊”為少,或有過之。

   每遇災變,總是少不得指出人為錯失。“丁戊奇荒”有人以爲是種植鴉片,造成農田減損;交通基本建設缺乏等問題。少人憬悟,是違背神的審判。“己庚”災害亦復如此。

   抗美援朝,“雄赳赳,氣昂昂,跨過鴨綠江... 打敗美帝野心狼”,付出沉重代價,卻慘勝猶榮!至少中國百年來首次洗雪常敗紀錄;看來短期間就可“超英趕美”!

   於是“人定勝天”的口號,被當作是真實,以至甚麽都信,都敢講,成爲狂妄的無神文化,招致公義天刑。這乾旱天災臨到,叫人謙卑學習敬畏神。   

  先知耶利米,奉神的啓示,指出以色列和猶大背道,淫行玷污了全地,“因此甘霖停止,春雨不降;你還是有娼妓之臉,不顧羞恥”(耶三:3)。

   秋雨,滋潤土地,播下種子,可以發苗生長,稱爲早雨;到次年春天三四月間,需要降雨,使麥子秀實長成,預備收割,稱爲晚雨。乾旱無雨,收成的指望失去,會造成農業社會的災難。罪,使人失去神的恩典。

   先知耶利米預言旱災的可怕—   

 猶大悲哀,城門衰敗,
衆人披上黑衣坐在地上;
耶路撒冷的哀聲上達。
他們的貴胄打發家僮打水,
他們來到水池,見沒有水,
就拿着空器皿蒙羞慚愧,抱頭而囘。
耕地的也蒙羞抱頭,
因爲無雨降在地上,地都乾裂。
田野的母鹿生下小鹿,
就撇棄,因爲無草。
野驢站在净光的高處,喘氣好像野狗,
因爲無草,眼目失明。(耶一四:2-6)   

  這是旱象的實際描述—沒有水,就沒有生產,甚至人彼此相食。至於心靈的乾渴,可以驅使人如何墮落敗壞,更難以想像。   

  北國以色列的時代,有個亞哈王,娶了西頓王的女兒耶洗別為后;崇奉巴力和亞舎拉,相信是農產和生產的主神。

   耶和華神興起先知以利亞,藉着禱告,顯明主是神—

 以利亞與我們是一樣性情的人,他懇切禱告,求不要下雨,雨就三年零六個月,不下在地上。他又禱告,天就降下雨來,地也生出土產。(雅五:17,18)

  “以利亞與我們”=我們與以利亞,是一樣性情的人。意思是,要説明一項必須的認識:在人只有軟弱;“義人祈禱所發的力量,是大有功效的”。(雅五:16)

   以利亞在迦密山著名的禱告,是怎麽說來着?

 亞伯拉罕,以撒,以色列的神,耶和華啊!求你今日使人知道,你是以色列的神,也知道,我是你的僕人,又是奉你的名行這一切的事。耶和華啊!求你應允我,應允我!使這民知道,你耶和華是神,又知道,是你叫這民的心回轉。(王上一八:36,37)

  先知以利亞不會花言巧語,也不用大喊大叫,更絕不用甚手段妙術。神的僕人只有信神,靠神,為神。

   我們與他一樣性情,也該與他一樣心志:為榮耀神,為叫人的心回轉—悔改,復興!

 外邦人虛無的神中,有能降雨的嗎?
天能自降甘霖嗎?
耶和華我們的神啊!能如此的不是你嗎?
所以,我們仍要等候你,
因爲這一切都是你所造的。(耶一四:22)

 

附記:

  旱災的大受害者,是非洲撒哈拉沙漠地區;歷時已久,似被遺忘了。

   1993年,蘇丹(聖經稱“古實”)大饑荒,當時有記者卡特(Kevin Carter,1960-1994)受聯合國“蘇丹生命線”邀請作報導。見一名瘦弱的孩子,爬向約一公里外的聯合國救濟食物站;在那孩子後面,有一隻大兀鷹,等候孩子作它的食物。卡特以爲那是個女孩子,攝取那幅生動寫真,發表在紐約時報(March 26,1993)。於1994年,贏得普利兹(Pulitzer)攝影獎,此事喚起全世界的關注。

   卡特因得獎而有名了,引致許多人寫信時報,追問:

  “那孩子後來怎樣了?”

  “他為甚麽不管她?”

   幾個月後,卡特因情緒低落自殺了。

   在他的日記上,發現如此一段記載—

親愛的神,我應許絕不浪費我的食物,不論其味道如何惡劣,或我如何飽足。我祈求,你保守這小男孩,引導拯救他脫離這悲劇。我祈求,我們對周圍的人更加關懷,不因自私自利而盲目。我希望這照相時常提醒我們,不論如何幸福,切莫以爲是理所當然的。

+aB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