五世紀再度握手
— 稱義及其目的
代表英國教會的英王查理三世,與羅馬天主教教皇良十四世(利奧)握手了。這是英國與羅馬分手近五個世紀後的歷史性事件。看英國王室,品德敗壞,已經不能成家,自己都看不過去;國家教會,選出了女坎特伯里大主教,是史所未有的事。或許英王以爲必要謙虛遠道請教。
現在這事件沒有引起多大注意,連英國人也如此。可若在早年上場,卻是驚天動地。
因信稱義
你們得救是本乎恩,這不是出於自己,乃是神所賜 的;也因着信,不是出於行爲,免得有人自誇。我們原是祂的工作,在基督耶穌裏造成的,為要叫我們行善,就是神所預備叫我們行的。(弗二:8-10)
先請留意:這段經文排列次序,從AB-AB,轉為AA-BB比;並節去一個“也”字,為了較和合譯本的原排列清晰。
源於十六世紀宗教改革。1517年諸聖節前夕,馬丁路德把討論贖罪券的九十五條,釘在威登堡教堂門上,邀約人參與論辯。因此引起軒然大波,成爲宗教改革。
1521年事情鬧大了。英王亨利八世撰文反改革,獲教皇授予“信仰護衛者”(Defender of Faith) 榮銜。
可是亨利八世婚後多年無子,請求教皇准以“婚姻無效”離異再婚。照說英王跟教皇一樣,都不缺情婦;但教皇情婦生子,得以“父不詳”湔升主教,選爲教皇;王室則不能嗣位。更重要的是,英王后出身西班牙王室;西班牙王可能被選為皇帝,大得罪不得,因此教廷礙難照准。
英王等得不耐煩。於是接受建議,宣佈英國獨立,英王為英國國教元首;御用大主教宣告王“婚姻無效”,得再婚生子嗣位。同時獲得教廷在國境内原有許多教產,也免再向教廷上繳奉獻。
1534年,教廷諭旨,英王正式除教。
英國脫離羅馬天主教,不必再服教廷每周五禁食肉,只能吃魚的規例;導致大批漁民失業,卻因而獲得附帶的福益—他們的出路,是運載香料之外,發展成爲海軍兼業海盜,劫奪“敵國”新大陸的金銀海運;並於1588年,擊潰西班牙“無敵艦隊”,成爲海上之雄!
英國盛世有許多海外殖民地,稱爲“日不落帝國”。
勿忘目的
不要忘記:神叫人人蒙恩得救,因信稱義,是有祂的目的—“為要叫我們行善”,就是順從聖靈的生活。
你們當順着聖靈而行,就不放縱肉體的情慾了 ... 你們若被聖靈引導,就不在律法以下... 聖靈所結的果子,就是仁愛,喜樂,和平,忍耐,恩慈,良善,信實,溫柔,節制。這樣的事沒有律法禁止。 (加五:16,18,22-23)
改革宗的信徒,不乏行善的典型,結出聖靈的果子;但從羅馬分離出來的國家,卻使虎狼顯得良善些。十九世紀的國家主義,成爲侵害的帝國主義,而不是上帝國主義。
至二十世紀,為爭奪市場和殖民地,釀成慘不堪言的兩次世界大戰,帝國主義的老大哥英國,急劇衰落。降及二十一世紀,連作美國馬前走卒,都得費力巴結。
毫無疑問,今天的王查理,遠不及他的先人的品德,女王伊麗莎白一世,穎睿敏學,忠勤愛國,通古希臘文。查理總該會看得懂歐文(John Owen, 1616-1683)等人的作品,至少知道十六世紀宗教改革意義,和“五個惟獨”—即惟獨聖經,惟獨恩典,惟獨信心,惟獨基督,惟獨榮神(Sola Scriptura, Sola Gratia, Sola Fide, Solus Christus, Solis Deo Gloria),如果他還知道信仰和尊嚴,“條條大路通羅馬”,就會礙難行之。
英王依法不能涉及實際政治,大家都知道,所以不大會作國是訪問;但也不能否認,王室也同樣有靈魂,因此不無可能是在屬靈方面領教請益。
舉目四顧,大國領袖中,清白沒有犯罪紀錄的人,不一定是救主;但卑鄙邪惡,詐欺虛謊的,一定不是救主!因此,英王查理三世,顯然不是歷史上的查理四世,“走卡奴薩之路”(The Road to Cannosa)。
查理夫婦上梵蒂岡—不止一次,是二度朝聖,應該想到具有象徵意義。
2025年四月,英王查理三世離婚後,與也離過婚的王后再婚,時為二十周年特往梵蒂岡朝見。雖未大宣告,仍然可讀出其意義重大。其時方濟各教皇已染病深重;據説,特地摘下供氧氣的鼻管,為他們祝福後,四月二十一日離世。五月十八日,繼任的良十四教皇接過牧杖。
時隔半年,十月間,查理夫婦再去朝見。私下談話,別人不好追問;局外看,似求“合一”(Oecumenism)—羅馬習稱:“亡羊歸牢”,是如查理喜“重拾舊歡”?或是教廷真撤除所有的道德藩籬?
妥協的代價幾何,且待下回分曉。
需要引導
處女哪!你當為自己設立指路牌,
竪起引路柱。
你要留心向大路,
就是你所去的原路—
你當回轉,回轉到你這些城邑。(耶三一:21)
先知耶利米,預言猶大遺民歸回。
實在所有時代,信徒必須有信仰,隨從聖靈的引導,行義路。
簡單說,“因信稱義”的真理,導致改革宗與羅馬教廷分離,也被斷章取義,成爲“反律主義”;隨新環境另作嫁接,散枝發葉,結出不同的果子。
美洲殖民地發展成獨立的美國,反律主義未被接受;但“反律”精神,接枝到錯誤的民主,自由思想,或稱爲極端個人主義,不難想像,弱勢人民成爲受害者。原住民瀕臨滅絕,進口的奴隸,僅在理論上得解放,至今遭受各樣的歧視,成爲不言的事實。
今天末世的朕兆,恰像是挪亞洪水快到,所多瑪天火將降。世人在吃喝宴樂罪惡滿盈。二十世紀的商業文化,消費刺激生產,欠債改稱“信用卡”流行—先享受,後付款,造成繁榮假象。
政府採取同樣不負責任的政策,度支變成有支無度,美國形似富强,實則財政近於破產,國債竟然高達三十八萬億。更可悲的是,道德已經破產,國家形同無舵之舟,在海上飄蕩,失去方向,卻不圖自救,到處惹事;殺人劫財,與海盜無異。
現在的政權,雖然高喊人權,只以自己當人,實則施行霸權。近來更毀滅在公海上航行的船隻,指為販毒!既未達到海岸,也未進入他的海域;就未經起訴,更不需要查證,也未經審判,就連船帶人,予以毀滅,十分像是海盜在殺人滅口!這不像基督教行徑,也違背人道;弱鄰小國,空存美洲組織,敢怒不敢言。美國教會,竟如無事。
如此領袖,還要得諾貝爾獎,天理何存!
更爲可憂的,據説,他們在建立一個價值系統,是否認客觀真理的存在,各行其是。
這也包括盲目反對科學證據,不認天時變化;濫施化學物品,不加控制;詆毀聯合國組織,恣肆謊言。凡此違情悖理的事件,難以盡數;似在促請神的震怒臨到。
想到廷道勒(William Tyndale,c.1494-1536),在就刑之前(1536年十月六日),為英王的祈禱—這也應是為所有基督教國家領袖的祈禱:“主啊!求你開英王的眼睛。”阿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