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言興邦—因信稱義
宗教改革紀念日有感
好君主期望得國家興盛的要訣。魯定公問孔子:“一言而興邦有諸?”孔子回答:“未至那地步,不過也相近—為君難,為臣不易。知道為君不易,夙興夜寐,差不多就可以興邦了。”
一位“德操纯固,克綏邦家”的君主,總想國家人民的利益;他也想該如何避免窳政,免於亡國。
定公又問:“一言而喪邦有諸?”孔子回答:“未至那地步,不過也相近—若君主想,我作領袖有啥好,不就是講話無人敢不聽嗎?領袖行善無人不聽從,自然是好;領袖行惡無人不聽從,那就是喪邦亡國之路了!”
領袖不要想作流氓頭子,甚麽都是自己說了算。古今多少王朝,就是如此從歷史上消失。
孔子論邦國興衰之道,雖然看來簡單,但絕不過時,而且似可放之四海而皆準。(論語“子路”)
一言喪邦
所羅門作王晚年,智慧人作糊塗事,崇拜偶像。耶和華定意使以色列在他兒子時分裂。
羅波安是合法的繼位者,群衆在示劍要舉行膏立。搞工運的領袖耶羅波安也在群衆裏—主藉先知示瑪雅預告,將使以色列國分裂,讓耶羅波安作北國十支派的王。
耶羅波安受衆人推為談判代表,向王情願—
你父親使我們負重軛,作苦工;現在求你使我們作的苦工,負的重軛輕鬆些,我們就事奉你。 (王上一一:4)
羅波安要百姓三天後來,聽他的決定回話。一班智慧的老年顧問,要他聽從人民的聲音,節約徭役,謙卑服事。一班少年人卻建議他,顯足王的架勢,作威作福,才是享王者之樂。
那是自由固執行惡的主意。第三天人民聽回話來。
[王]對民說:“我父親使你們負重軛,我要使你們負更重的軛!我父親用鞭子責打你們,我要用蠍子鞭責打你們!”(王上一二:14)
這仿佛說:“你們跟我,莫指望有好日子過!”裝威風十足,卻應許人民受苦,人民必須服從!
羅波安“為淵驅魚”的策略成功了。他王國的疆域和人民,急劇的減少,以法蓮和九個支派,分裂出去自立門戶,稱爲“以色列”,直至被亞述帝國滅亡擄掠的日子。
信而稱義
二千多年以後,弗洛棱薩的麥迪奇家族,富逾邦國,絕不難搞到了手教皇的高位,是為利奧十世(Leo X)。他高傲恣肆,豪奢無比,儼然行事如同君王,羅馬皇帝也得聽任他擺佈。
他的前任早就誇耀:“我們現在再不必說:金銀我都沒有了!”可是也失去了屬靈的能力。
教皇要擴展建造,高大輝煌。因此,總是需要更多的錢,慾壑難填,就推銷售賣“贖罪券”的騙局斂財。
教皇看定了人類的罪疚心理,以爲是可以榨取的無窮財源;而且沒有人要求兌現脫離“煉獄”的支票。
馬丁路德(Martin Luther,1483-1546)一名礦工的兒子,雖出身不同階級,也長久為罪疚困擾。他發願進入聖奧古斯丁修院,得了神學學位,在新建立的威登堡大學教授聖經,還是為如何是“神的義”掙扎;他覺得人負罪的重軛,已經夠苦了,為甚麽神還要審判?
路德在私室裏時常祈求,過了很久的時間,直至有一天,這福音的信息,向他發出亮光—
這福音本是神的大能,要救一切相信的... 因爲神 的義正在這福音上顯明出來—這義是本於信以至於信。如經上所記:義人必因信得生。(羅一:16,17)
從罪人如何得稱為義中得解放,路德回頭看群衆—羅馬教廷集團,製造出不存在的恐懼“煉獄”,榨取人民刻苦得來的金錢,填充祭司階級奢侈的私欲,無饜無足!
因爲世人都犯了罪,虧缺了神的榮耀;如今,卻蒙神的恩典,因基督耶穌的救贖,就白白的稱義。(羅三:23,24)
照真理來說,稱義的恩典,是基督耶穌在十字架上成就了救贖,信者可以白白得的—真稱義白白可得,虛假的贖罪券,要花重價去買,何等不義的大騙局!而且若建堂需要用錢,教皇的家族可以出得起,何必欺騙貧苦大衆!
1517年十月三十一日,衆聖節前夕,馬丁路德博士,把英國贖罪券的辯論,列出九十五條,釘在威登堡教堂大門上;依當時學術討論的方式,邀約學者辯論。
辯論並未實現;但那時活字印刷,已經傳到歐洲。古騰堡(Johannes Gutenberg,1397-1468)在美因兹(Maintz)萊茵河畔開張,於1450年,印出42行精美的聖經。後來也接印製“贖罪券”的生意。後來的同行也印刷馬丁路德的“九十五條論文”,有助於傳播。
馬丁路德的德文新約聖經譯本,由威登堡印刷商洛扶特(Hans Lufft,1495-1584)於1522年印刷出版;後並在1534年,完成出版新舊約全書。
宗教改革衍生的果子,是各國聖經方言譯本繁興。不到半世紀,宗教改革運動風起雲湧,改變了世界和文化。
法國文學家雨果(Victor Hugo,1802-1885)説出卓見的名言:“英國有兩本書:聖經和莎士比亞—英國產生了莎士比亞,但聖經產生了英國。”
莎士比亞使用的,是當時最流行的日内瓦聖經;在他的作品中,流露聖經精義的香氣。
宗教改革的中心,是“因信稱義”。
因信稱義,不是說因人相信得神稱爲義—而是以基督為絕對完全的中心;因此,
惟獨恩典(Sola Gratia)—“得救是本乎恩”(弗二:5)。
惟獨信心(Sola Fide)—“我們藉着祂,因信進入現在所站的這恩典中,並且歡歡喜喜盼望神的榮耀。”(羅五:2)
惟獨基督(Solus Christus)—“你們在一切不得稱義的事上,信靠這人[基督]就都得稱義了。”(徒一三:39)
惟獨聖經(Sola Scriptura)—福音是基督“照聖經所說,為我們的罪死了,而且埋葬了;又照聖經所說,第三天復活了... ”(林前一五:3,4)
惟獨榮耀歸神(Soli Deo Gloria)—“願榮耀因耶穌基督歸於獨一全智的神,直到永遠。”(羅一六:27)
對於罪人,救恩是個人的—
耶穌被交給人,是為我們的過犯;復活,是為叫我們稱義。(羅四:25)
何等美好的信息—基督在十字架受死代贖,從死復活,都是“為我們”!
人心裏相信就可以稱義;口裏承認就可以得救。(羅一0:10)
何以為義
到中文聖經和合譯本問世,從事譯經的先賢們,文學造詣精深。近人卻有對昧於經義的半文盲,自作聰明,妄圖篡改一兩個字,以適合自己的想法。
惟有精研經文,兼通中文的寇世遠監督先生,懂得譯文的精妙。有一次,講道後,會後聽衆有人請問:“為何中文聖經譯作:‘因信稱義’?”
寇先生釋示—
新約聖經希臘文主要用Hamartia講罪,意為“射不中的”。韓愈“原道”:“行而宜之之謂義”,就是“合宜”。
問者心悅誠服,頷首稱是。這説明了聖經的中心—射及中心,才是合宜。一個字關係救恩,實在不可忽略。
一字之師
朝鮮的領導人金正恩,一向缺乏歌功頌德的口碑,最近卻贏得部分美國人的稱頌,事出偶言口惠,特別意外,因跟他學了英文;也許還得了別的教益。怎回事?
金正恩說了一句:“Donald is a dotard.”人或以爲近似戲謔:“川普有智障(retard)。”因爲有許多美國孩子不識“dotard”這字,或敬重金在瑞士受教育,查考字典,得知其意為“老朽昏庸”,簡單說是“老糊塗”!字源與dotage有關,是行事愚昧。
金正恩幼年在瑞士受教育,肯定讀過聖經,是日内瓦聖經或英雅各王欽定本:“A sword is vpon the liars, and they shall dote.”(耶50:36)“liars”或作“diviners”。
或許金也想到了莎劇中的李爾王(King Lear),高齡低智,還教訓人要説話合宜。
特別是美國青少年群衆,相信朝鮮的少年領袖比本國的領導人英文好,覺得診評公正,到底還知恥;經互聯網互傳,越來越多人斷定舛普不適任領袖國家。
有風雲人物接近科技達人,可以理解:植入AI並需維護,或許作遙控和充電。
如果國人因此而有普遍正確認識,未始不是正恩開金口,施恩惠;雖未必全是出於好心,在無意之間作了惠及衆人的好事。
這裏說“一言為師”,也可解說為“興師不動衆”的師。當然還不能征服能詐騙斂財,又販賣武器的頭子,但不失可為重要的教訓。
美國的宗教人,應該特別思省。
值此宗教改革的日子,我們應該思想語文的重要—一言興邦,一言喪邦,至少近似如此。
要謹慎言語,先視察内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