基督教教育與家學
早晨送孩子去學校,晚上不定能見到他回家。這是美國教育的悲哀。
西方的教育系統,本來就是基督教會掌握。現在仍然流行的學院學袍,畢業稱爲“始業”(Commencement),都是源於教會;因爲那是服事教會的開始。
英國清教徒移民美洲殖民地,抵達後,立即建立敬拜的建築,是教堂,也是學堂;教學分開,以至禁止祈禱,是衰落的開始—幸而他們不能把神逐出教育。
中國古來有學校教育制度—
設有庠序學校以教之—庠者養也;校者教也;序者射也。夏曰校,殷曰序,周曰庠,皆以明人倫也。人倫明於上,小民親於下... (孟子“滕文公”上)
教育使人明人倫,是高尚的目的—有教,有養,有序,古時的射,不是軍訓,是禮訓,所以稱爲“序”,是自古相傳的“三育”社區教育。可惜,雖不限於上層社會,顯然未能普及於平民;有親睦的社會,但不能達於明倫教義,那有賴更高級的教育和考試。
羅馬的世家,有管家及師傅,負責教養孩童;有些是奴隸(拉四:2),卻無礙於其為頗有名的哲學家。因此,能培植品德,增進修養。
猶太人的教育,由祭司及分散於社區的利未人負責。被擄歸回後,興起了會堂制度,有助於教學。因此,猶太人普遍識字。拉比學校是為明經,可算爲高級教育。
家庭學校及時起
美國的教育建構,既然是由教會發展的,後來卻致力於人性退化,自拆根基。其實,即使在學校教育健全的情況下,家庭教育也是極其需要的。
現在說的,不是“自學”成功,也不是在家的教導;而是說家庭基督化學校教育,簡稱“家學”。
現在的公立學校,教師欠規定穿防彈衣,孩子更應該戴“防毒面具”上課。有的性教育課程,在傳習演練同性戀,說是甚麽“自由”。
基督教有些保守宗派,如門諾會,公誼會(貴格會),有他們傳統信仰的中等以上學院;有的設有私校,則收費較爲高昂,形成商業化趨勢,品質不見得高明;對於普及教育,則力有未至。幸而家長還有可保守未成年子女信仰的自由,於是有家庭學校運動的興起。
許多國家地區,如美國,及其他國家,實施對幼童的全面强制教育;有的甚至管制課綱,形成洗腦機制。家學屬於例外,但不是“法外”,要符合一定的條件。
家學的需要,及如何滿足子女需要,並不限於偏遠地區,也不是專為體能限制的兒童;是出於自由選擇。
家學要有完整的教育計畫,能達到政府要求的水平。
課程方面,要有一定的授課時間和進度。
父或母爲教師,必須有適任的學歷(不僅學力)資格。
課程要有詳確的計畫,並按序實施,作成紀錄。
孩子的教育背景,心身狀況。
授課到課的紀錄,不得長期無正式課時。
學制為1至12年級,要有年度測試。
家庭學校的學生,是自己的孩子,受父母的關愛,合於人類社會的自然發展。家長有正確價值觀念,不是把孩子推給學校就忘記,以爲卸卻負擔,全力賺錢;學生大都成績優異。他們有良好品德,不自居孤傲清流,不合人群,自會傳揚福音;至於課外活動,因父母是納稅人,所以可有充分權利,使用公校及社區設施;又與同屬家學流系的學生交契,身心靈得均衡發展,將會成爲社會的貞幹。
真理傳到第三代
使徒保羅諄囑門徒提摩太,要“按着正意分解真理的道”(提後二:15)。對教會延續至第三代以下至關重要。
曾見一本歷史書,描繪中世紀教會的狀況。圖畫參孫夜半拆下城門,扛到希伯崙的山頂上(士一六:1-3)。文字標明“預表基督復活,打開死亡的門。”獨不想參孫是在哪裏睡的!這是跡近褻瀆的事。把參孫演義成英雄人物,引人興趣,那不是正確的教導。可見中世紀信仰敗壞的致因。這些資料,教會歷史多諱而不言。
神只是藉某些人施行拯救,但他們有行爲錯誤,並不是典型,更勿曲解,尤不可加以盲目崇拜。
説到士師記的教讀,聖經是叫我們知所警戒,不可效法,為的要砥礪品德。
其中渾人基甸,强人(盜匪)耶弗他,暴人參孫,都有嚴重的品德缺失。*
富農基甸,有七十一個兒子!如何?發明金以弗得偶像,成爲以色列家的網羅。豈容忽略?(士八:27,30-31)可是有誰聽過評隲其陰暗面的教導?
耶弗他是妓女的兒子,責在父親;他勇冠三軍,勇則勇矣,怎能掩殺無辜女兒為祭的過失?(一一:29-39)而因一言不合,屠殺四萬多以法蓮人,豈非賊性?(一二:1-6)
至於參孫,只有一次正式婚姻,是個利士人女子;並淫亂無度,最後遇上大利拉,被賣慘遭剜眼,為以色列國恥。留給猶太人的是畸型“同歸於盡”(Samson Complex)情結,至今影響後人。(一六:22-30)
很奇怪的是,仁人士師以笏,也是功績最大的士師,給以色列八十年太平!因敘述較簡略平淡,變成知名度較低,少被提起,似乎是被遺忘的“矮士師”!(三:12-30)
還有勇人士師俄陀聶,首開得勝史(一:12-15三:9-11);智人士師底波拉和巴拉,能識天時,地利,人和,全勝强敵(四:1-五:31)。這些正面教材,竟然少人提及!
當然,不止士師記如此,教會失去“以史爲鑑”,就失去教訓。主日學在講故事,成人聚會搞“成人笑話”,引人哄堂大笑,鼓掌叫好。
聖經記載倫理意義的教導(羅一五:4林前一0:11), 我們沒有任意忽略的自由,必須真誠相信,付之實行。希望基督教教育的專家,多留點兒意。
美國政治領袖中,最少受正式教育的是林肯總統,進學校的門,不過二年。不過,他有一位敬虔的母親。林肯從小坐在母親膝上,領受聖經的教訓,終其一生,不曾忘記;並且勤奮自學。
林肯所有讀的書,不超過現在一個中學生,但他受益於聖經,寫出所有美國人,啓示文學外最好的文學作品,至今為世人欽仰並得益。可見基督教教育的重要。
基督教教育,不但是教會的脊梁,更是國家社會的靈魂。“家學淵源”是中國傳統稱譽的褒詞;藉以祝家學昌發,振奮教會靈魂,神國復興。阿們。
*附記:
案中國話,“渾人”是有好心,沒頭腦的人,如水滸傳中的李逵。“强人”是强盜,與壯士不同;更不可以“女强人”稱人,那是水滸傳中的顧大嫂,孫二娘,扈三娘的黨類,叫人臉紅。“暴人”古籍是沒有原則,凶惡殘酷,品格低下的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