使命的實際

   

  使命的重要,在於授命者;使命的價值,在於其内涵—誰差你去的;叫你去作些甚麽。

   主耶穌照神的旨意,在十字架上流血完成救贖。“受害之後,用許多的憑據,將自己活活的顯給使徒看,四十天之久,向他們顯現,講說神國的事。”(徒一:3)這是概略的日程記載。不過,並不是集中培訓,更沒有學分。

   按照福音書的敘述—

   主受害三天之後,在主日清早復活,先向抹大拉等婦女顯現,因他們先去探墓,預備香膏膏主。(約二0:1-18)

   以後,向以馬忤斯的革流巴等兩個門徒顯現,並在他們家中,主持復活後第一次的聖餐。(路二四:13-31)

   同日晚間,耶穌向在耶路撒冷集結的門徒們顯現—

 門徒...因怕猶太人,門都關了。耶穌來站在當中,對他們說:“願你們平安!”說了這話,就把手和肋旁指給他們看。門徒看見主,就喜樂了。耶穌又對他們說:“願你們平安!父怎樣差遣了我,我也照樣差遣你們。”說了這話,就向他們吹一口氣,說:“你們受聖靈!你們赦免誰的罪,誰的罪就赦免了;你們留下誰的罪,誰的罪就留下了。” (約二0:19-23)

  這次聚會,多馬不在場。“過了八日,門徒又在屋裏,多馬也和他們同在。”(約二0:26)復活的主第二次顯現。

   提比哩亞海邊早餐,“耶穌從死裏復活以後,向門徒顯現,這是第三次。”(二一:14)是在第三個主日。

   在此以後,剩下二十多天時間—想是主從加利利,行進到耶路撒冷的橄欖山升天;不在一地,不拘形式,耶穌為門徒“講説神國的事”,直到祂被接上升的日子。

所行所言

   依據福音書記載,主從死裏復活以後,向探墓的婦女們顯現,要他們傳遞信息給門徒們—

 耶穌對他們說:“不要害怕,你們去告訴我的弟兄,叫他們往加利利去,在那裏必見我。”(太二八:10)

  如此,逾越節期過完,羔羊被殺,以復活結束。婦女先去行門徒傳達命令,門徒踏上歸家路程。耶穌叫他們先行,相約在加利利門徒再見。

   門徒領命囘加利利,兩天後到達;等了三天,照規矩守安息日;安息日過了,日落開始七日第一日,在彼得領袖下,出去打魚,整夜徒勞無功。

   風景幽美的湖畔,在青山綠水之間,門徒安詳的用夫子預備的屬天早餐。歷史的場景,自然而頗為戲劇化。

   耶穌並未依一向的習慣主持,沒有擘餅祝謝,連就座都沒有。這表徵甚麽?教會的團契開始了。主並不需要肉身的飲食,也不經常具形的出現,但供應教會的需用。事實上復活的主,未再與門徒同席飲食,直到天國的日子。

   主與門徒相聚,門徒不用再打魚了,幹些啥?耶穌復活後,在世四十天的時間,一半已經過去了。現在該是講解聖經的培訓了。

   現在繼續說—

 十一個門徒往加利利去,到了耶穌約定的山上。他們見了耶穌,就拜祂;然而還有人疑惑。耶穌進前來,對他們說:“天上地下所有的權柄,都賜給我了。所以你們要去...”(太二八:16-19)

  若不忽略語意的連貫,應該注意:“然而還有人疑惑”— 疑惑,並不是接受使命的必需條件,或說並不適合;半生不熟的人,若貿然賦予使命,哪能期望效果?所需要的,是先給充分教導,訓練,造就,叫他們明白聖經,“講説天國的事”。(徒一:3)從語緒來說,這是自然的。

   既然如此,雖然傳統稱是“大使命”,但耶穌並未如此說,經文也未如此說。這不是臨別託付使命,不妨從另個角度看,是否有些像是訓練班的開學致辭要點?

   在此,賦予使命,必須從三方面思考—

   時間:不是在主復活後四十天的中間,該在結束時;

   地點:不是在加利利,該在耶路撒冷;

   人選:不是疑惑的人,應是堅信的使徒。

   若覺得必須有正式給予使命,那個佈達式,是耶穌在橄欖山升天前的話,是四十天末後,培訓結業的事—

 不要離開耶路撒冷,要等候父所應許的,就是你們聽見我說過的... 聖靈降臨在你們身上,你們就必得着能力;並要在耶路撒冷,猶太全地,和撒瑪利亞,直到地極,作我的見證。(徒一:4,8)

  門徒聚集禱告,等候了十天—五旬節到了!聖靈降臨,彼得為教會作開幕講道,奉主的旨意,頒佈了大使命。這似乎更為順理成章。(徒二:32-36)從此展開十字架得勝的旌旗,踏上教會歷史的征途。

作主門徒

   我們可以這樣結論:訓練的目的,是為有效的達成使命。現在先看其内涵。所以教導與使命,可兼蓄並容。

   基督學坊不同於象牙之塔的學院,倒有些像是拿撒勒的木匠工藝訓練,所學得的,就要付之實習。作門徒的目的,就要使萬民作主的門徒。受洗表明歸於父,子,聖靈名下,是新生的開始。

   這裏所用的“名”是單數—可以證實“三位一體”的教義,是基督徒信仰的根基。(太二八:19)

   學些甚麽課目呢?

   在此並沒有分別列舉,只是概約指示:“凡我所吩咐你們的都教訓他們遵守。”(二八:20) 耶穌的教訓,都是可以落實的,也都與倫理有關。

   主自己如此説—

 我的教訓不是我自己的,乃是那差我來者的。人若立志遵着祂的旨意行,就必曉得這教訓,或是出於神,或是我憑着自己說的。(約七:16,17)

  行,是不可缺少的要件。遵行主所吩咐的,就是行父神的旨意。

 我還與你們同在的時候,已將這些話對你們說了。但保惠師,就是父因我的名所要差來的聖靈,祂要將一切的事指教你們,並且要叫你們想起我對你們所說的一切話。(約一四:25,26)

  這並不用誰在旁邊一直監控督導,而是仰賴聖靈保惠師,引導進入真理,並想起主所說的話。

門徒應許

   遠超越任何導師,耶穌應許“我就常與你們同在,直到世界的末了。”(太二八:20)

   主的同在,是奇妙的,是必要的。在許多事上,我們都可以經歷,有“力不從心”的困境,因人的能力常有不足。這就得仰賴“從上頭來的能力”。(路二四:49)

   主的同在,超越人的能力。人需要謹慎的,是靠血氣之勇,作主的事工;犯這樣錯誤,是忘記主的同在。

 有耶和華幫助我,我必不懼怕,
人能把我怎麽樣呢?(詩一一八:6)

   主的同在,基本上就是報賞,是遵行神旨意的明證,是得勝的確據。

   主耶穌能如此說—

 那差我來的,是與我同在;祂沒有撇下我獨自在這裏,因爲我常作祂所喜悅的事。(約八:29)

  主耶穌將有離世,往父那裏去,給門徒確定的應許:

 有了我的命令又遵守的,這人就是愛我的;愛我的必蒙我父愛他,我也要愛他,並且我們要到他那裏去,與他同住。(約一四:23)

  你遵行主的命令嗎?你愛主嗎?

乙巳新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