禁食是否過時
過時不食,或有意識的維持長時間不食,稱爲“禁食”。
禁食當然過時,哪用說得!不過,實在的意義是說,禁食是否不再流行,或不宜再行禁食—是另一回事。
禁食,是一樣的方式,時下為健康節飲食,或定期,以至長期不食,那是另一回事,不在此討論。這裏說的限於宗教性的禁食,也有其不同的意義。
悲哀禁食
從悲哀吃不下食物,到不進飲食致哀,這是自然發展的過程。
本雅憫支派的人,曾發生反常性行爲案件,族人包庇護短,導致嚴重的以色列内戰。十一支派聯軍,以爲是進行懲惡的“義戰”,竟然連遭挫敗,才想到神!“以色列衆人就上到伯特利,坐在耶和華面前哭號,當日禁食直到晚上,又在耶和華面前獻燔祭和平安祭。”(士二0:26)結果是打了勝仗,折了兄弟。
後來以色列繼續犯罪,導致士師以利二子被非利士人所殺,老以利暴亡,示羅的會幕毀壞,成爲極大的國恥。到神興起撒母耳為士師—
[會衆]聚集在米斯巴,打水澆在耶和華面前,當日禁食說:“我們得罪了耶和華!”於是,撒母耳在米斯巴審判以色列人。(撒上七:6)
禁食,認罪,對付罪,才是復興的開始。
後來猶大繼續行惡得罪神,導致巴比倫王來攻;西底家王十一年(587 BC)五月(王下二五:1耶五二:12),耶路撒冷陷落;七月間,巴比倫王所立的猶大宗室,省長基大利被殺(王下二五:25),猶大正式亡國,人民被擄分散。
此後,他們於每年的五月,七月,禁食悲哀,悼念國恥。(亞七:1-6)惟缺乏真誠悔改。
先知耶利米預言的七十年滿(606-538 BC),神興起古列王,准許遺民返回家園(538 BC)。猶大成為波斯國的一省,但非獨立王國—只是還鄉,不是復國。
敬虔禁食
到了羅馬帝國統治時期。施洗約翰出身祭司世系。照先知預言,為耶穌預備道路,在曠野居無定所,“身穿駱駝毛的衣服,腰束皮帶,吃的是蝗蟲野蜜”(太三:1-5),他仿佛不食人間煙火,過苦行派的生活。行爲特異,在意禁食和品德。
約翰的門徒來見耶穌說:“我們和法利賽人常常禁食,你的門徒倒不禁食,是為甚麽呢?”耶穌對他們說:“新郎和陪伴之人同在的時候,陪伴之人豈能哀慟呢?但日子將到,新郎要離開他們,那時候他們就要禁食。”(太九:14,15)
耶穌説明不定期禁食,非認爲禁食過時,更不廢止禁食。
耶穌講一個比喻,叫人不可以自負自義,看不起別的人,而是應該謙卑,也是禁食的正確態度。有一個法利賽人,進殿禱告,鄙視旁邊悔改的稅吏。他自恃所得獻上十分之一,並說:“我一個禮拜禁食兩次。”(路一八:12)
主並不是說禁食和奉獻不好,而是說,人靠行律法和禁食不夠—不足以稱義。主耶穌說:“你們的義,若不勝於文士和法利賽人的義,斷不能進天國。”(太五:20)明顯是指,稱義是在另一個標準。
約翰.衛斯理(John Wesley,1703-1791)早年在牛津大學,發展“聖社”運動,提倡其成員每週禁食兩次。那是英國“工業革命”時期,忽視靈命和品德;如此作法,顯然重要。對於耶穌的話,“勝過文士和法利賽人,作了字面的理解。
主耶穌“山上訓衆”對禁食如此指示—
你們禁食的時候,不可像那假冒爲善的人,臉上帶着愁容;因爲他們把臉弄得難看,故意叫人看出他們是禁食。我實在告訴你們,他們已經得了他們的賞賜。你們禁食的時候要梳頭洗臉,不叫人看出你禁食來,只叫你暗中的父看見;你父在暗中察看,必然報答你。(太六:16-18)
這裏證實主耶穌贊成禁食,作爲操練敬虔,並加肯定,可得天父的報賞;惟獨禁食的態度得正確—宗教行爲不是表演,真實的敬虔,無論作甚麽,是為上面的父作的。
假冒爲善的人,正如那字的來源,是希臘劇中人戴面具,不以真面目示人。
先知以賽亞諷刺得淋漓盡致,刻畫錯誤的禁食—
看哪!你們禁食的日子,仍求利益,勒逼人為你們作苦工。你們禁食,卻互相爭競,以凶惡的拳頭打人。你們今日禁食,不得使你們的聲音聽聞於上。這樣禁食,豈是我所揀選使人刻苦己心的日子嗎?豈是叫人垂頭像葦子用麻布和爐灰舖在他以下嗎?你這可稱爲禁食為耶和華所悅納的日子嗎?我所揀選的禁食,不是要鬆開凶惡的繩,解下軛上的索,使被欺壓的得自由,折斷一切的軛嗎?不是要把你 的餅分給飢餓的人,將飄流的窮人接到你家中,見赤身的,給他衣服遮體,顧卹自己的骨肉而不掩藏嗎?這樣,你的光就必發現...(賽五八:3-8)
這段長的信息,生動的揭露宗教人的兩面生活。主絕不欣賞人“垂頭像葦子”,貌似敬虔;卻轉身使棍子,暴虐不仁。有的政客,更口唱“人權”,實施霸權,不接納貧窮的鄰舍,惟知自己擴張,欺壓剝削,所有都是假冒為善,絕非神所揀選。
禱告禁食
主耶穌帶三個門徒登山變相,仿佛預嘗天國。當囘到下面的世界,卻似再見地獄。看見害癲癇病的孩子,被鬼所附,甚是痛苦;留守的門徒們,竟然不能趕出鬼去,還是得找耶穌。“耶穌斥責那鬼,鬼就出來,從此孩子就痊愈了。”(太一七:18)
門徒感覺羞愧,不好明説,“暗暗的到耶穌跟前”,問夫子為甚麽自己不能—或許期望主加給他們權柄,可以更能有用。(一七:19)耶穌另有解釋—
是因爲你們的信心小;我實在告訴你們:你們若有信心像一粒芥菜種,就是對這座山說:“你從這裏挪到那裏!”它也必挪去;並且你們沒有一件不能作的事了。至於這一類的鬼,若不禱告禁食,它就不出來。(太一七:20,21)
耶穌說:“因爲你們的信心小!”不意外。耶穌說得對。不過,我們來看這話的意思—“你們若有信心像一粒芥菜種”!還能小過芥菜種嗎?但種在地裏,就能發長成如樹之大!(太一三:31,32)
怎知道?不能沒有“說”—不能欠缺發話,使信心發出能力。小題可以大作。愛能引發能力。
如此落實—耶穌繼續說:這類惡鬼,要禱告禁食;否則它就不會出來。(太一七:21)“禱告禁食”,是持續的禱告,以至廢餐忘食。這是為鄰舍及遠來旅人的需要,甘心捨己,“情詞迫切的直求”,直到蒙主應允,趕出鬼,成自由人。(路一一:8)
禁食並不過時。
新郎(基督)還沒有回來迎娶新婦(教會);世界像鬼轄制的孩子,領袖也如此。此其時也,在等候自由解放—
今時禁食宜及時。阿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