如何向神禱告
如果誰不是昨夜才生的,基督徒總是受到勉勵,要多多禱告。籠統言之,並不深究其意。也有人講:“禱告是向神説話。”到底說甚麽話?如何說?又不知如何作答了。
曾有一位在日本住過多年的傳道人說:“我知道如何講道,只是不會禱告!”言下難形於色,表露很是為難。
怎會那樣呢?因爲日人禱告,要用許多“敬語”,就像向君王説話一樣。今天的信徒,在禱告時並不一定要這樣;有些人沒受過如此教育,反倒覺得受拘束,不能暢所欲言;但對於有這樣教養的,別的人總得尊重,接受。
這就對了!
敬虔
舊約時代,要守許多潔净的禮儀。今天的信徒,還有的習慣於洗手讀經,整潔衣冠,都不算錯;但内心敬畏,潔净,是更重要的。人晤見神的時候,要加以注意—
你在神面前不可冒失開口,也不可心急發言;
因爲神在天上你在地上,所以你的言語要寡少。
事務多,就令人作夢;
言語多,就顯出愚昧。(傳五:2,3)
多言多語,重複不休,表演虔誠,主耶穌說,那是“像外邦人”,那是拜偶像的套虛,要予以約制;因爲全知全在的神,知道你的需要(太六:7,8)。有些人作哀呼,有的人愛大喊,更有些有口無心的套話,公禱時都要免除。
認罪
神是聖潔公義的,人到神面前,必須先從心裏知罪,認罪。猶太人看不起稅吏;耶穌設一個比喻,説明自卑認罪的稅吏,在神的面前倒算為義,勝過表演宗教,假冒爲善的法利賽人。(路一八:13,14)
在聖經中如但以理的禱告(但九:1-27),和尼希米的禱告(尼一:4-11),都是以認罪開始。不能有自義,也不可出於盲目的愛國;因惟有罪蒙赦免,才可與神相交—
“我們若認自己的罪,神是信實的,是公義的,必要赦免我們的罪,洗净我們一切的不義。”(約壹一:9)先與神團契,和聖徒間有團契,由此開始。
許願
舊約有許多許願的記載。特別嚴謹的,是作“拿細耳人”的願,有的是終身,有的是時間性的。
你向神許願,償還不可遲延,
因爲祂不喜悅愚昧人。
你許願不還,不如不許。(傳五:4,5)
新約仍然有許願的紀錄。保羅“因爲許過願,就在堅革哩剪了頭髮。”(徒一八:18)就似是這樣的願。 還有別的猶太人信徒,也“有願在身”。(二一:23,24參民六:18)
今天的基督徒,有“奉獻”的事,與世俗“委身”觀念不同,是在壇上獻祭的意象(羅一二:1);雖未必有公開的儀式規範,但通常以禱告開始。
感謝
聖徒應時常向神存感恩的心,這是生活的基本。不知感恩,是諸惡之源—“不感謝祂,他們的思念變爲虛妄,無知的心就昏暗了。”(羅一:21)
感恩常以禱告的形式表示;但禱告不限於感謝。
注意:聖經從來沒有用餐,或愛筵“禱告”這回事,都是祝謝,單純向神謝恩。用餐時把祝謝化爲禱告,是新英格蘭公理會的發明,給衆人有禱告的機會。據説,有人就把向神感謝,以供應滿足肚腹的人當神;或藉機會使所不喜歡的人不再出現。禱告就變成“藝術”了!
我照英國聖公會用餐的祝謝,譯爲中文—
衆人勞苦遠近運送 使我們得飲食供應
預備桌上為我享用 真誠感謝主恩豐盛 阿們Over land and sea they fared
Brought us bounty to our board
For this table so prepared
Make us truly thankful LORD Amen
有人把中文譯詞用來歌唱,調寄“三一頌”。建議採用。
祝謝是真誠簡單,聖經中未記錄文辭。猶太人至今用餐時:“感謝創造萬物的上主,賜我飲食。阿們。”當然他們不“奉主耶穌的名”。基督徒由衷感恩,也沒有必要“奉主的名”,因那是為祈求,感謝必須所發由心。
頌讚
頌讚多是為集體的行動,當然個人也可頌讚。詩篇有許多實例—
我必用詩歌頌讚祂。(詩二八:7)
我的嘴脣要頌讚你。(詩六三:3)
有個失常的現象—
我們用舌頭頌讚那為主為父的,又用舌頭咒詛那照着神形像造的人—頌讚和咒詛從一個口裏出來,我的弟兄們,這是不應當的。(雅三:9,10)
因此,我們應有協和的頌讚,是很可貴的。
我們應當靠着耶穌,常常以頌讚為祭,獻給神,這就是那承認主名之人嘴脣的果子。(來一三:15)
頌讚的祭,隨時可獻,不需要祭司經手—“我因你公義的典章,一天七次讚美你。”(詩一一九:164)
有多少人因主的話讚美祂呢?得享甘美應該感謝主。
祈求
禱告的一部分是祈求,但不要把祈求當作禱告的全部内容。如果孩子“要”的時候,才與父母談話,那會使長輩失望,至少該說不是孝親之道。
要常常喜樂;不住的禱告;凡事謝恩。因爲這是神在基督耶穌裏向你們所定的旨意。(帖前五:16-18)
若不是基督耶穌,人同神談不上話;照神的旨意,人得稱義,罪被潔净,作神的兒女,有覲見宇宙君王的權利,祈求不是唯一的事,有求必應,才是至高的特權。耶穌說—
你們奉我的名,無論求甚麽,我必成就,叫父因兒子得榮耀。你們若奉我的名求甚麽,我必成就。 (約一四:13,14)
何爲奉主的名
有些聖經言詞,已經成爲習語:“他真是個約伯!”或“我們當中有約拿!”有一句真誠稱讚的話:“他們的友誼,如同約拿單和大衛!”
有些用之自然,忘記其出自聖經。
不過,這就像是作翻譯,必須知道其文化背景。
不算新聞。有一個丈夫,對妻子說:“我奉主的名打你,教訓你順服丈夫!”沒有證據是牧師幹的。只是說隨便妄稱主的名,定能使禱告不得悅納。
奉主的名,或說“在主的名裏面”;簡單說,是代表主,也就是主代表我們。這不是空白支票,你可以隨便寫數額,是主耶穌用寶血簽了名,你我只要附署—唯一的條件,是照主的旨意。使徒約翰如此寫道—
我將這些話寫給你們信奉神兒子之名的人,要叫你們知道自己有永生。我們若照祂的旨意求甚麽,祂就賜給我們,這是我們向祂所存坦然無懼的心。既然知道祂聽我們一切所求的,就知道我們所求於祂的無不得着。(約壹五:13-15)
怎麽知道神的旨意呢?答:從聖經神的話尋求!這樣似嫌簡略,有最明顯的教導。
耶穌教導門徒禱告(路一一:1-4),接着,講了一個實例—“你們中間誰有一個朋友... ”這個反語,是肯定的表示:“不能說不”—
你們中間誰有一個朋友,半夜到他那裏去說:“朋友!請借給我三個餅;因爲我有一個朋友行路,來到我這裏,我沒有甚麽給他擺上。”那人在裏面回答說:“不要攪擾我... ”我告訴你們,雖不因他是朋友起來給他,但因他情詞迫切的直求,就必起來照他所需用的給他。(路一一:5-8)
極有意義的,這裏有兩處關鍵字,經文所無,理所必有,能融化拒絕者的心,因他—
情詞迫切的[為朋友]直求;
起來,照他[那朋友]所需要的給他。
這是說,為了別人。怎麽知道這顯示主的旨意呢?使徒保羅如此說—
各人不要單顧自己的事,也要顧別人的事—你們當以基督耶穌的心為心。祂本有神的形像,不以自己與神同等為強奪的,反倒虛己...(腓二:4-7)
這段熟悉的經文,是行神旨意的最高榜樣—顧別人的事,捨己為人。
耶穌對門徒說:“若有人要跟從我,就當捨己,背起他的十字架,來跟從我。”(太一六:24)
神子道成肉身,有了身體,就是要獻身體在祭壇上,在十字架上捨身流血,為世人成爲贖罪祭。
所以基督到世上來的時候,就說:“神啊!祭物和禮物,是你不願意的,你曾給我預備了身體;燔祭和贖罪祭,是你不喜歡的。那時,我說:神啊!我來了,是要照你的旨意行,我的事,在經卷上已經記載了。”(來一0:5-7)
基督耶穌顯示了如何行神的旨意,成爲聖徒的典型,叫人知道何為神的旨意,如何照神的旨意祈求。必然得成就。
要禱告,不要灰心。阿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