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們需要批評

   

  在一次文藝座談會中,討論到“文藝批評”。忽然聽到異議的聲音:“耶穌說,不可批評!”

   學術性,或近學術性的會中,常是沒有人講話,多半是出於謙卑和禮貌。居然有如此出聲,又有啥好說的!

   主耶穌的話是權威,想不到竟被如此解釋!   

批評的意義

   批評的意思,是作出判斷。正確了解經文的意義,就是基本的判斷,也是最重要的,可以避免受欺騙,以致陷入異端。

   不過,耶穌在此所說的“論斷”,是另類批評—不是出之於愛心,仿佛是義務裁判,未經專業訓練和授權,就作出眼科的診斷,並且貿然涉及視野矯正,怎會有良好效果?豈不是過於勇敢!所以耶穌說—  

 你們不要論斷人,免得你們被論斷。(太七:1)

  但主被不是禁止批評的言論,而是說,要有積極的動意和效果;因此,得先看這段話的結語—

 你這假冒爲善的人!先去掉自己眼中的梁木,然後才能看得清楚,去掉你弟兄眼中的刺。(太七:5)   

  耶穌說他們的執業方式,有很大問題,是假冒爲善。

   因此,這不是說不要批評。耶穌形象化的比論後面,說的是正確的批評藝術,以達到積極性進德之道—“去掉你弟兄眼中的刺”。要下預備的工夫,先正己而後正人。

   “論斷”是判斷(judge)的一種,沒有積極作用,只是消極的管閑事,講閑話,論人是非。人自己眼中有的是棟梁之材,卻忙碌挑別人的屑末小刺,那是何等的諷刺!

成熟的功能

   孩子會受欺騙,是因爲不能分辨。天真誠實是好事,但被人騙,絕算不得美德。 

 凡只能吃奶的,都不熟練仁義的道理,因爲他是嬰孩。惟獨長大成人的,才能吃乾糧,他的心竅習練得通達,就能分辨好歹了。(來五:13,14)

  不是不可以批判,要在先有基本條件,在靈命上要長進成熟,明白真理。孩子心智未充分發育,不能分辨是非;單有威嚴的法衣,也不能算數;要經過教育訓練,才可勝任審判的職任。 

教會的審判

   團契需要真實的愛心,但不要誤以爲是專講愛心的地方,可以佔人的便宜;因此得弄清楚,團契是“在光明中相交”(約壹一:7)。如果不講求真理,會暴露更多問題;常是要爭訟,在外邦人面前打官司。

 豈不知你們要審判天使嗎?何況今生的事呢?既是這樣,你們若有今生的事當審判,是派教會所輕看的人審判嗎?我說這話,是要叫你們羞恥。難道你們中間沒有一個智慧人,能審判弟兄的事嗎? (林前六:3-5)

  教會的功能之一,就是施行審判,解決自己的爭議。福音書中,記載耶穌提及“教會”唯一經文(太一八:15-20),是裁定内部爭議。

   今天的信徒之間,常吵到聚訟公堂,牽纏到不休止的打官司,以至使主名蒙羞,就是因教會未能“審判弟兄的事”,證明教會找不到智慧,忽略真理,是極大的悲哀。

謙卑受批評

   在另一方面,人拒絕接受批評,就無以檢討自己,不能謙卑受監督,更不能進步,過健全的團契生活。這必須算爲大缺陷。

   使徒彼得作爲門徒的學長,是沒有疑問的。福音書記載他所說的話,比其他所有門徒的話加在一起還多。但他也説錯話不少,受耶穌的責備。

   保羅(掃羅)在大馬色蒙召歸主,及後,往耶路撒冷去教會,是經過巴拿巴引介,才見上使徒彼得;又是巴拿巴到大數找他,去安提阿同工作教師。保羅如此記載—

 後來磯法(彼得)到了安提阿,因他有可責之處,我就當面抵擋他—從雅各那裏來的人未到以先,他和外邦人一同吃飯;及至他們來到,他因怕受割禮的人,就退去,與外邦人隔開了。其餘的猶太人,也都隨着他裝假,甚至連巴拿巴也隨夥裝假。但我一看見他們所行的不正,與福音的真理不合,就在衆人面前對磯法說:你既是猶太人...(加二:11-14)   

  在會衆聚集愛筵的時候,後進的保羅,當衆站起來,忽然聲色俱厲,責備大使徒,和巴拿巴並一群猶太人,該是何等勇氣,受者何等難堪!彼得沒吵起來,謙卑接受糾正。

   在致教會的公開信中,後來彼得提及保羅— 

 我們所親愛的兄弟保羅,照着所賜給他的智慧,寫了信給你們;他一切的信上,也都講論這事,信中有些難明白的,那無學問不堅固的人強解,如強解別的經書一樣,就自取沉淪。(彼後三:15,16)

  彼得的態度,顯示深切的尊敬;所指的,是保羅論及“神的日子”末世的事(彼後三:11-14);不僅過去的芥蒂,全然如水過無痕,推重保羅所得的啓示,與聖經等量齊觀。可見彼得的氣度和雅量。

   這位首座使徒,真有些像孔門弟子子路。

   儒家的亞聖孟子,自幼受賢母的教導,以能夠肯改過遷善知名。孟子如此曰:“子路人告之以有過,則喜。禹聞善言則拜。”(孟子“公孫丑”上)把子路同禹並列。

   寫得再好的文章,也要經過編輯的手,問世是才可以成爲傑作。

   聖徒的屬靈造詣,與哲人的學養進步,都在於肯接受批評。批評是好事。不必過分保護自己的尊嚴,必須要謙卑受教,才可以明白。

   祝主施恩憐憫,使祂的兒女們,服在祂大能的手下,蒙受活水的澆灌,增長結果。我們需要批評。阿們。

乙巳新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