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們需要紀律
凡事都要規規矩矩的按着次序行。(林前一四:40)
有如此一個教會,蒙神的恩惠,“在祂裏面凡事富足,口才知識都全備,基督的見證... 在你們心裏得以堅固;以至你們在恩賜上沒有一樣不及人的;等候我們的主耶穌基督的顯現。”(林前一:5-7)
這是哥林多教會。我們對使徒保羅作的介紹,必須相信不疑。如此應該算是“夢想教會”了嗎?或許他們可以喊口號:“哥林多第一!”還不至於那麽無知的地步,知道謙卑是品德。實在說,還沒有完全。缺少些甚麽?
紀律!
個人的紀律
談紀律,我們常想到群體,表現整齊劃一,顯然是訓練的成效。看在盛典中的演出,和諧的交響樂演奏,用人排列出字或圖案,甚至高空作畫,都能博得人群讚賞。但基本上是個人練出來的成績。
使徒保羅説到他們的共同點:“人若在場上比武,非按規矩,就不能得冠冕。”(提後二:5)
整體的紀律,是對個人的節制,不能以散漫為自由。不過,群體還是以個體組合而成的。規矩,是約束,叫人不能我行我素。
保羅就地取材,舉地峽運動會(Isthmian Games)以為例,是哥林多本地人熟知的。參與競賽的人,不僅要鍛練技藝項目,還需要在生活作息上,都聽從教練的規矩,不能隨己意行事,才可獲得樹枝編織的桂冠—並不能耐久,很快就凋謝了。
聖徒所得的,是不能壞的永遠榮耀冠冕,更應該節制自己,為唯一的目標,攻克己身,就是抗拒肉體的傾向,惟求主的喜悅。
豈不知在場上賽跑的都跑,但得獎賞的只有一人?你們也當這樣跑,好叫你們得着獎賞。凡較力爭勝的,諸事都有節制;他們不過是要得能壞的冠冕,我們卻是得不能壞的冠冕。所以我奔跑,不像無定向的;我鬥拳,不像打空氣的—我是攻克己身,叫身服我;恐怕我傳福音給別人,自己反被棄絕了。 (林前九:24-27)
這裏談到競賽,但要避免陷入個人英雄主義。使徒念念不忘的使命:“凡我所行的,都是為福音的緣故,為要與人同得這福音的好處。”(林前九:23) 基督徒所必須有的旗徽正是“與人同”。為了這個緣故,要節制自己。
節制,是服從。節制,也是軍語。
軍隊的紀律
以色列人出埃及,作“耶和華的軍隊”(出一二:41),脫離一切負埃及奴軛的習慣;在曠野的路程中,學習適應新生活,服從主的紀律,到渡過約但河,進入迦南地,仍然繼續訓練的節目。
及至主差遣先知撒母耳,膏立合祂心意的君王,也是要經過組訓,才可成爲有紀律的武力。
大衛起初跟從的基幹,其組成分子,是“受宭迫的,欠債的,心裏苦惱的”(撒上二二:2),從寬來說,也並不能算怎麽優秀。可是後來經過訓練,據亞比該僕人報告反映,紀律已經很好,晝夜作人民保障。(二五:15,16)
後來不得已投奔迦特王亞吉,得頗好考評,並倚為心腹,任為護衛。(二九:3-6)但亞吉的嫡系幹部,對大衛的小隊伍排擠;亞吉把他們安置在洗革拉。
就在大衛和部屬離開的時間,亞瑪力人乘虛而入,擄掠去他們的家屬和財物。等他們回到防地,人財全失!是紀律維繫,哀兵才沒造反,跟隨大衛追趕敵人,信靠耶和華,反攻得到勝利,還頗有所獲。(三0:6-20)
新問題來了。一小群的“暴發戶”,為戰後分配勝利果實起了爭議,幾乎釀成内戰—那時的運動戰,各人靠的是兩條腿,疲乏的人留守;參戰的人不想讓他們染指所得的戰利品。還是有賴紀律。身爲領袖,大衛作出判決—
弟兄們!耶和華所賜給我們的,不可不分給他們;因爲祂保佑我們,將那攻擊我們的敵軍交在我們手裏。這事誰肯依從你們呢?上陣的得多少,看守器具的也得多少,應當大家平分。(撒上三0:23,24)
因有紀律,全體接受判決,和談立時結束。“大衛定此為以色列的律例典章,從那日直到今日。”(撒上三0:25)
可見紀律是少不得的凝聚力。
教會的紀律
軍隊有劍,可以維護紀律。教會有愛—愛不可反用為分散力。古時的教會,是愛的團契,關心所有的肢體。有人就利用別人的愛心,自己散漫懶惰,不守紀律。
這就是“害群之馬”的意思。使徒吩咐:“要警戒不守規矩的人。”(帖前五:14)
要受紀律的約束,就像不習慣受羈的馬,要它就範,不是那麽容易的事。首先是隨便説話,得像“把嚼環放在馬嘴裏”(雅三:3),可真是十分困難,經過許多掙扎,才可調動它的全身。
還有人閑懶不盡本分,只想吃閑飯,那別人就得多貢獻力量,作額外的工作—初期教會就有如此的人,這利用別人“愛心”的異端,同樣的妨害教會的合一。
我們在你們那裏的時候,曾吩咐你們說:若有人不作工就不可吃飯。因我聽説,在你們中間有人不按規矩而行,甚麽工都不作反倒專管閑事。我們靠主耶穌基督吩咐勸誡這樣的人,要安靜作工吃自己的飯。弟兄們!你們行善不可喪志。(帖後三:10-13)
在談各樣恩賜之先,“安靜”是無形的貢獻。
至高的紀律—愛
教會紀律最大的妨礙,是“能說”(林前一三:1,2)。可惜,今天的教會,“能說”的人出風頭,卻對於團契沒有多大的造就。
儘管你七頭十角,戴許多冠冕,真箇能顯示“頭角崢嶸”—“算不得甚麽”,只因“沒有愛”(一三:2)!
哥林多前書第十三章,是愛的頌歌。無論信與不信的人,總沒有誰會反對愛。基督徒的愛,必須表現於行動,出之於信,而堅持於盼望—“凡事包容,凡事相信,凡事盼望,凡事忍耐,愛是永不止息... 如今長存的有信,有望,有愛;這三樣,其中最大的是愛。”(一三:7-8,13)
愛是至高的紀律,約制人不作不應該作的事,作應作的事,是行不完的本分,行不止的目的。
凡事都不可虧欠人,惟有—彼此相愛,要常以爲虧欠... 愛是不加害於人的,所以愛就完全了律法。(羅一三:10)
這是最美好的見證。這是愛的紀律。在追求自我放縱的時代,紀律極為不受歡迎。惟有愛的紀律,是黑暗中的光,是我們的盼望。
我們需要紀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