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們需要知識
初信主的人,可能聽到過如此的話:“知識是叫人自高自大,惟有愛心能造就人。”(林前八:1)不幸,這是最不造就人的話—因爲是斷章取義,違背原意。
使徒保羅為何說那話呢?
那段話的意思,看上下文就知道,是勉勵聖徒,自己有了屬靈的知識,還得顧念別的軟弱肢體,免得人跌倒。
知識是屬靈的恩賜之一,信徒應該愛慕追求的。
因此,祂已將又寶貴,又極大的應許賜給我們,叫我們既脫離世上從情慾來的敗壞,就得與神的性情有分。正因這緣故,你們要分外的殷勤—有了信心又要加上德行;有了德行又要加上知識;有了知識又要加上節制;有了節制又要加上忍耐;有了忍耐又要加上虔敬;有了虔敬又要加上愛弟兄的心;有了愛弟兄的心又要加上愛衆人的心。你們若充充足足的有這幾樣,就必使你們在認識我們的主耶穌基督上,不至於閑懶不結果子了。(彼後一:4-8)
以上使徒彼得的話,是告訴聖徒,“與神的性情有分”,是生命的開始,必須得要追求進步,知識是其中不可缺少的一項。無知絕不能算是品德,更不是神的性情有分。反知識不僅危險,更是罪惡。
反智是愚民
在歐洲,十八世紀是所謂啓蒙運動時代,其代表人物禍爾泰(Voltaire, François Marie Arouet,1694-1778),是當時最有名的懷疑論者,但才思銳敏。他以爲人都是好的,惟有懶惰是惡。禍爾泰反對教會,有如此名句—
我們的教職人非如愚民思忖,他們所學的不過是我們輕信。
Our priests are not what simple folks suppose,
Their learning is but our credulity.
尼采(Friedrich Wilhelm Nietzsche,1844-190)給禍爾泰的雅號“笑面的獅子”—嬉笑可“啃骨銘心”,效果並不比怒駡減少;只是外人對教會缺少愛心,是不能免的。
反對者的話,常值得我們反省。自以爲屬靈的人,鄙薄知識的原因,正是由於懶惰。
反無知智者
伊拉斯謨(Desiderius Erasmus,c.1466-1536),毫不留情的譏諷當時宗教人的無知。他自己出身修士,大致是出於善意,而且在學術上極有貢獻。伊拉斯謨1516年出版的修訂希臘新約,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,於1517年提出;還有其他對於改革意見,也隱約可以聽到伊拉斯謨的聲音。也許,可以相信,他有多少眼淚和在墨水中。
有人稱宗教改革,是馬丁路德菢伊拉斯謨生的蛋。無論如何强調啓示,難以否認這話所含的真實。
無知趨淫邪
先知何西阿,痛苦的家庭生活,對於他的事奉,有深切的關係。神藉此使他感受,缺乏真理知識,會使人在信仰上趨於淫邪。
淫婦的問題,常是沒有真理知識,以爲甚麽都好,就不難被引誘,走上歧途了。他以此訓誡宗教人—
我的民因無知識而滅亡,
你棄掉知識,我也必棄掉你,
使你不再給我作祭司。
你既忘了你神的律法,
我也必忘了你的兒女。(何四:6)
先知因爲有知識,知道甚麽是錯誤;又有愛心,不願看見兒女步入歧途,以至無知識而滅亡,内心何等痛苦!
聖徒學與教
我們再來看古時的大教育家—
子貢問於孔子曰:“夫子聖矣乎?”
孔子曰:“聖,則吾不能。我學不厭,而教不倦也。”
子貢曰:“學不厭,智也;教不倦,仁也。仁且智,夫子既聖矣!”(孟子“公孫丑”上)
子貢對於孔子,認識甚深;敬愛恩師,過於其他的門徒。
他知道孔子有許多品德,像溫良恭儉讓等;加上行道,而以力學與善教,是“聖”者必不可缺的證明。
我們無權頒授特殊啓示的學位,基本上必須堅持—知才可教,是愛心於人有益處的事,不是誤人子弟。
邏輯的錯誤
天下本無事。邏輯的錯誤,不是必要的,是應該避免的。說來可笑,這裏說的是知識與愛心—
二者並不是選項。絕不可想,有愛心不能有知識,有知識會妨礙愛心。
二者非因果關係。不要以爲禁制知識,就自然產生愛心。其實應該明白,沒有知識,就不能有愛心。
使徒保羅如此說—
弟兄們!我心裏所願的,向神所求的,是要以色列人得救。我可以證明,他們向神有熱心,但不是按着真知識。(羅一0:1,2)
看見嗎?這不僅是可悲,更是可怕—有熱心,卻是缺乏真知識,就不能得救,要愛主,更無從談起。
子貢的邏輯很嚴正:孔子先“學不厭”,既有了真知識;才可以行仁愛,“誨不倦”,正確的教導人。
增添許多師傅,絕非好事—應該謹慎:“不要多人作師傅,因爲曉得要受更重的判斷。”(雅三:1提後四:3)
可是,有些沒有知識的人,偏愛作師傅,那就只有一個不可避免的必然結果,若不防患於未然,必成爲“人之患在好為人師”(孟子“離婁”上)。那又是證明,必得先有知識,才可分辨,可防備了。
說來這“人之患”,或教會之患,是必須避免的—至少要自己謹誡,不為患。
宣教的使命
因此,我們信,就是證明知識的重要,必須謹記,時常誦讀復活主耶穌基督的“大使命”—
天上地下所有的權柄都賜給我了。所以你們要去,使萬民作我的門徒,奉父,子,聖靈的名,給他們施洗;凡我所吩咐你們的,都教訓他們遵守;我就常與你們同在,知道世界的末了。(太二八:18-20)
此基督之所以為“教”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