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柏克萊(Berkeley)這個大學城,有人說是反叛的營寨,有人說是時代的先導,這要看你是跟甚麼人談。
在街頭漫步,總會見到離經叛道的怪人異行;心理上有了準備,也就見怪不怪了。
但有一天,走到一間店,其招牌仍然使我覺得怪;稍微想一想,不是怪,倒是怪有意思的:招牌上的字赫然寫的竟然是Paper Tiger (紙老虎)!賣甚麼呢?原來是間書店。
記得,在許多年前,有一陣子流行稱美國是“紙老虎”,表明當然是輕視的意思:虛有其表,不足為懼。現在這名詞已經相當不合時了。卻也有人說:“不過這紙老虎有核子牙呢!”真的,這核子牙足以吞噬全世界人類而有餘。這是另一方面的看法。
現在我們說起“紙老虎”,有兩個不同的可能含義:一是物質方面,老虎是紙作的;一是從超物質方面看,紙的製品卻能有老虎的威力。用來作書店之名,是巧思,也是深思。這自然不免也引起我的深思。
華人有句話說:“百無一用是書生”,書,不是紙老虎又是甚麼?不但煮文不足以療飢,即使一紙博士文憑,如果讀的是文科,也沒有多大分量。更不用說辛苦攪腦汁寫出來的作品了;活該,出版店的老板可以拒絕,出版了,讀的人可以輕蔑置之不顧,玩槍桿子的獨裁者可以暴力禁止或扼殺,可以談虎而色不變。先知耶利米領受了耶和華的啟示,用許多嚴厲的話警告犯罪的人民,文士巴錄奉命寫在書上;但這對於猶大王約雅敬起不了甚作用,他“用文士的刀,將書卷割破,扔在火盆中,直到全卷在火中燒盡。王和聽見這一切話的臣僕,都不懼怕,也不撕裂衣服。”(參耶三六:23,24)佢小獨裁者看神的話不過是紙老虎,怕它作甚?可以向它挑戰,可以作打虎英雄!這不也是今天人們對宣道文字的輕視,對文宣士加以忽略的態度嗎?但結果呢?神的刑罰終於臨到那惡王和國民,紙老虎把他們吞噬了。
書刊真如同紙老虎,看來無爪牙之利,似乎不足以傷人。但在另一方面,其威力足以改變人心,改變世界。
但看人類歷史,近五百年來,有這麼大的變動,不難發現實在都是活字印刷風行以後的事情。
有人認為是影響人思想的書,改變了近代的歷史。大家所熟知的有:
謀奇維利(Nicolo Machiavelli, 1469-1527):君主論
哥白尼(Nicolaus Copernicus, 1473-1543):天體運轉
馬丁路德(Martin Luther, 1483-1546):論贖罪券功能的九十五條
貝肯(Francis Bacon, 1561-1626):學術進步論
笛卡兒(Rene Descartes, 1596-1650):方法論,沈思錄
牛頓(Isaac Newton, 1642-1727):自然科學的數學原理
盧騷(Jean Jacques Rousseau, 1712-1778):民約論
達爾文(Charles Darwin, 1809-1882):物種原始
司徒夫人(Harriet Elizabeth Beecher Stowe, 1811-1869):黑奴籲天錄
馬克思(Karl Marx, 1818-1883):資本論
弗洛伊德(Sigmund Freud, 1856-1939):精神分析
愛因斯坦(Albert Einstein, 1879-1955):相對論
希特勒(Adolf Hitler, 1889-1845):我的奮鬥
這些書,不管其好或壞,立論不一定正確善良,文理不一定優美,甚至不都是被正確了解和運用,卻都影響着人類歷史進行的方向,發揮了“紙老虎”的威力。我們可以假想,沒有這些著作問世,今天的世界將是甚麼樣子。如果問:中文書對世界有甚麼影響呢?除了中國文化對人類社會整體有一定貢獻之外,具體的例子,是孫子兵法的現代應用,使“萬骨枯”而沒有一將功成,打敗了從未有戰敗記錄的美國:是“紙”老虎,打敗了“紙老虎”!
當然,最大的文字威力,還是來自神所啟示的聖經。當然,不是吞吃殺害,使人失去生命,而是使人得生命。有多少的人,因聖經的真理,生命得以改變,也進而改變了人類歷史和文化,真可說是不可勝紀。即使不充分了解聖經的話,也能收到一定限度的功效。
哥倫布(Cristobal Colon, or Columbus, 1451-1506)寫信給當時西班牙的統治者男王女王,說到他的發現新大陸:“不是靠理智,數學,海圖也無用,是靠先知以賽亞的話成功。”是指以賽亞書第十一章10至12節,和偽經“以斯得拉”書。不過,當然哥倫布是個太不準確的解經人,只是為了適合他自己的意想。像在中國的洪秀全等,也是以類似的方法利用聖經,興起太平天國革命,幾乎推翻滿清。
惟有正確的使用聖經,使人得新生命,功能無可比擬。願聖靈感動聖徒,追求明白主的話,靠主發揮文宣的無限威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