聖經與文宣 >> 腓立比書:苦中樂![]() |
|
苦中樂
在生命的旅程中,有時出了差錯,人總是容易怨天尤人。 處逆境時,有多少人不曾問過:為甚麼這事臨到我身上? 過去的準備如果人生活在織錦似的環境中,茫然無知的忽然墜入痛苦的現實,那才是最大痛苦。據說,有人建造懸橋,計算好了足夠的負荷力,建造完成了。那知車輛行在上面的時候,雖遠低於負荷重量的極限,卻造成了橋斷車墜的悲劇。原來他計算的只是靜態的荷重量;但車行的衝力造成震顫,受力擴張了六倍,結果橋就斷了。 在人生的道路上,也是如此。在懵懂無備的狀態,忽然受到痛苦的衝擊,使人承受不了。 但全知全能的主,早已在心靈上裝備了保羅。在大馬色路上蒙光照悔改的時候,主早就啟示亞拿尼亞:“他〔保羅〕是我所揀選的器皿,要在外邦人和君王並以色列人面前,宣揚我的名。我也要指示他,為我的名必須受許多的苦難。”(徒九:15-16)有主給他的指示,他就會臨難不憂不懼了。他充滿信心,堅定的說:
保羅為主受苦,不是忽然的意外,因為他知道這些患難是主命定的(參帖前三:3 徒一四:22);也不是徒然的,因為他看見了受苦的果效,向不信的人作了美好的見證,使信的人越發堅固剛強。當然,這更不是保羅自己蓄意找苦吃,而是“為基督的緣故”,就是為教會,要在“肉身上補滿基督患難的缺欠。”(西一:24)他也能提醒教會:“因為你們蒙恩,不但得以信服基督,並要為祂受苦。你們的爭戰,就是你們在我身上從前所看見,現在所聽見的一樣。”(腓一:29-30)先知耶利米早年蒙召的時候,主對他說:“看哪!我今日使你成為堅城,鐵柱,銅牆,與全地和猶大的君王,首領,祭司,並地上的眾民反對。他們要攻擊你,卻不能勝你;因為我與你同在,要拯救你。這是耶和華說的。”(耶一:18-19)因此,耶利米作了受苦的先知,傳的信息,得罪所有的人,沒有一個人歡迎。主耶穌要跟從祂的人,切不要存錯誤虛空的幻想,要腳踏實地冷靜思想。建樓的要先坐下計算花費,作戰的要坐下酌量戰力;同樣的,信徒要先決定能付的代價(參路一四:26-33)。作文宣聖工是如此,作別的聖工也如此,不要走錯了路頭,想寫“暢銷書”,想作人人愛。主要我們作一台戲,給世人和天使觀看(林前四:9);卻不是作可有可無討人歡喜的丑角。主耶穌說:“人都說你們好的時候,你們就有禍了;因為他們的祖宗待假先知也是這樣。”(路六:26)寧可少一個作文字聖工的人,不要多一個假先知的子孫。預期要受苦,不打算受人歡迎,是個好的準備。有基督受苦的心志“作為兵器”(參彼前四:1),到苦難包圍你的時侯,就不會以為遭遇非常的事,就可以得勝環境,征服環境,雖在苦中猶能喜樂了。 現在的轉移 主耶穌說:“你的財寶在哪裏,你的心也在那裏。”(太六:21)在另一方面,越注意憂慮衣食,憂慮越重。身上受些創痛,越去想它,以為不得了,心在那裏,也越加痛。有的人怕老,耽心生病早死,無事也去求醫,搜筋剔骨的找病,老病就來得更快;關懷別人,以天下為重,以自己失財失業為輕,不知老之將至,老也不至,反而活得長久,活得健康而有意義。心理學家認為轉移注意別人,是快樂之道。
這簡直是到了無己的極致。他好像作父母的,不是以兒女能光宗耀祖為喜樂,卻以他們能長成光耀基督為喜樂。保羅願意犧牲自己,點燃起聖徒信心的燔祭;他們若能完全的奉獻自己,蒙神悅納,保羅情願作為陪獻澆在壇上的奠祭。這是何等無己無私和偉大心願啊! 更高的價值還有一個喜樂的秘訣,就是建立新的價值觀念。歸信基督,就是價值觀念的轉變。保羅說得很清楚:
保羅既然能以失為得,視益為損,自然也不難以辱為榮,以苦為樂。他說:“我為基督的緣故,就以軟弱,凌辱,急難,逼迫,困苦,為可喜樂的。”(林後一二:10)一個人能以“艱難當餅,困苦當水”(參賽三○:20),這就是可以駕馭環境,使用環境了。如同雄鷹可以逆風展翼上騰,患難就不能害他。但這是“為基督的緣故”。若不是為基督的緣故,這就是反常的,是愚人;但為了基督,就是超常的,似愚人而實是超人。 保羅甘願如此作,知道他是和基督“一同受苦,效法他的死”(腓三:10)。接著,他以運動場上的競賽為喻:“我只有一件事,就是:忘記背後努力面前的,向著標竿直跑,為要得上帝在基督耶穌裏從上面召我來得的獎賞。”(腓三:13-14)我們看見運動健將爭勝的情形,他們不在乎疲倦,不覺得負傷疼痛,只是勇往直前;只記得“一件事”,就是得勝的榮耀冠冕(參林前九:25)。保羅因了這更高的價值觀念,就能在獄中快樂。這樣,他見了馬其頓的異象,把福音帶到了歐洲,在腓立比建立歐洲的第一所教會;卻發現神的引導帶他進了監獄,受了棍打。保羅和西拉夜間歌唱,以至地大震動(參徒一六:22-34)。腓立比福音喜樂的延長,仍然在這書信中,震動許多人的心。 將來的盼望“只在今生有指望”的人,“專以地上的事為念”(腓三:19 參林前一五:19);所以他們的情緒,也受地上的事物所支配。
想到將來“極重無比的榮耀”,這今世所受的苦楚,就成為至暫至輕,不足介意了(林後四:17)。保羅遙想將來見主的時候,他所帶領歸主建立的人,就是他喜樂的冠冕。因此,使徒有難以掩飾的喜樂心情說:“你們要靠主常常喜樂;我再說,你們要喜樂。當叫眾人知道你們謙讓的心。主已經近了!”(腓四:4-5)世上還有甚麼事物,足以與這榮耀的盼望相比呢?但丁(Dante Alighieri, 1265-1321)在他的神曲中,描述在地獄門上寫著:“此是引到禍苦之道…到此之人放棄一切盼望!”(The Inferno, Canto III)他說的不錯。地獄裏面最缺乏的是盼望;天堂的盼望,使監獄變為天堂。 在文學的領域中,成功的悲劇比喜劇多。這個已經夠悲慘的世界,多麼需要傳遞喜樂的作品呢!連莎士比亞的喜劇作品,也比其偉大的悲劇遜色。其餘別人的作品,是以諷刺,諧謔,鬧劇(Farce)為多,真成功者實不多見。有誰拿喜樂的涼水,如甘露滋潤那些枯焦的舌頭呢?願在文宣聖工的作品中,有成功的作品出現,散佈喜樂的亮光。這要有像保羅一樣的人,由喜樂的心湧出美辭開始。
|
|
-- www.AboutBible.net -- | .于中旻 著 by JAMES C M YU.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