聖經網
聖經與文宣 >> 加拉太書:文宣與考據

文宣與考據

 

  蘇東坡(軾)的“刑賞忠厚之至論”,是他考進士的試卷。其中說:“當堯之時,皋陶為士,將殺人。皋陶曰‘殺之’三,堯曰‘宥之’三。故天下畏皋陶執法之堅,而樂堯用刑之寬。”
  帝堯命皋陶作司法官“士”,在書經舜典中有記載。但這裏所說的皋陶與帝堯爭執的事,是東坡杜撰的,於史無考。考官歐陽修取錄東坡之後,東坡去謝師謁見,歐陽修問東坡,此典故出自何書。東坡回答說:“曹操滅袁紹,以紹子袁熙之妻賜其子曹丕。孔融曰:‘昔武王伐紂,以姐己賜周公。’操驚問何經見。融曰:‘以今日之事觀之,意其如此。’堯皋陶之事,某介意其如是。”歐陽修退而大驚曰:“此人可謂善讀書,善用書,他日文章必獨步天下。”
  蘇東坡的詩文,自然是沒有話說。但他對於考據核對的疏忽,是個毛病。例如傳誦久時的 “欲把西湖比西子,淡沫濃妝總相宜。”所指美人西施,並不姓西,也不名西。至於他杜撰堯與皋陶爭執,獵取功名,又以孔融曹操的問答搪塞,實在是比擬不倫。孔融是個誠實人,他明顯是說話諷刺曹操的行事,以今喻古;這事也是操恨孔融,最後藉故殺他的原因之一。但東坡的論文,並無諷刺之意,是假典真用。只怪歐陽修愛其文章,忽略捏造的史事;而且缺乏分析力,讓東坡討了便宜,又不好自己承認錯誤。
  至於“杜撰”一詞的由來,見於野客叢書:“杜默作詩,多不合律,故言事不合格者為杜撰。”不幸的,人為了不同的目的,偽造杜撰的事,可多看哩!一九八四年的大新聞之一,是有人偽造了希特勒日記,並且售賣出版權利給大出版社;經過了查證,終於水落石出,原來是膺品!
  世人的罪性裏,有貪心與虛謊。這二者合在一起,表現於凡有價值的東西,幾乎沒有不被偽造的。福音是有價值的,可以使人得救。難怪,福音也有杜撰的假貨,正像別的文字一樣。因此,我們要謹慎,要作考據的工夫,知道甚麼是“真本”。

  真本的標準(Authority and Authenticity)

  文字的價值,在於真實是某作者的作品。福音的價值,在於福音的“作者”主耶穌基督是永遠救恩的根源,是“為我們信心創始成終的。”(參來五:9 一二:2,KJV譯作“The AUTHOR of eternal salvation”“The AUTHOR and Finisher of our faith”)意思說,我們救恩的福音與信仰,都是從“作者”主耶穌基督來的。保羅寫道:

弟兄們,我告訴你們,我素來所傳的福音,不是出於人的意思。因為我不是從人領受的,也不是人教導我的,乃是從耶穌基督啟示來的。…那把我從母腹裏分別出來,又施恩召我的上帝,…樂意將祂兒子啟示在我心裏,又叫我把祂傳在外邦人中。(加一:11-12,15-16)

可見文字宣道的真正作者(Author)是耶穌基督:祂是啟示的來源,也是啟祂示的對象。因此,祂的啟示是真確可靠的。不但如此,連傳達啟示的人,也是由祂而來,經祂預定和揀選。所以我們真是一切都是從主領受的,一點也沒有可以自誇的。這樣,我們所能作所該作的,只有忠實的傳揚主福音員道,不可有不合格的杜撰虛假。
  你可能有過不愉快的經驗,希望買某種東西,買到手後,才發現是假貨!如果在北京琉璃廠買了假骨董,雖然損失了錢財,但不是存心買來作用的,損失也就算了。如果買用具,買得了假貨,影響就不同了,就難以得到預期的效果。但如果有某種疫症流行,感染的人準會死而無疑,只有一種特效藥可以治得好,也實在有很多的人給治好了。有些人看見了,就摹仿來製造假藥,認為有利可圖;其中有的是有毒的藥物,卻也有的只是無害而治不了病的假藥。結果,都是一樣:吃毒藥的固然死了,即使吃無毒的假藥,不死於毒,卻誤以為是特效藥,安心下來,延誤了救治,終至走上死路。這種人誰能說不該從嚴懲治呢?“世人都犯了罪”就是這種流行病;“罪的工價乃是死”,是必然的結局。只有一種救法,就是主耶穌基督在十字架上代死流血贖罪的救恩。“除祂以外,別無拯救;因為在天下人間,沒有賜下別的名,我們可以靠著得救。”(徒四:12)這是救恩的唯一性,啟示的超然性,此外沒有別的代用品。在此以外沒有福音。那些所謂別的“福音”的,宣稱條條大路通羅馬,但“世俗之城”羅馬終於被毀了;通往永遠的“上帝之城”,只有主耶穌是道路,真理,生命。
  使徒保羅在寫給加拉太教會的書信中,警告他們,那“別的福音”的危險性:

那並不是福音,不過有些人攪擾你們,要把基督的福音更改了。但無論是我們,是天上來的使者,若傳福音給你們,與我們所傳給你們的不同,他就應當被咒詛。我們已經說了,現在又說:若有人傳福音給你們,與你們所領受的不同,他就應當被咒詛。我現在是要得人的心呢,還是要得神的心呢?我豈是討人的喜歡嗎?若仍舊討人的喜歡,我就不是基督的僕人了。(加一:6-10)

  保羅為甚麼說這樣嚴厲的話?似乎是缺乏容忍與愛心,似乎太褊窄了!他的教養與風度那裏去了?因為他知道,在主啟示的救恩福音之外,只有滅亡:“有一條路,人以為正,至終成為死亡之路。”(箴一六:25)正是因為他有愛心,他不願人滅亡,所以迫切的警告。不是他咒詛人,而是那使人絆跌滅亡的,咒詛是他必然的分。保羅是基督的僕人,所以他有從主來的權柄,可以說這話;使者的權柄是從作者來的。

  信仰與態度(Belief and Behavior)

  在看一本書的時候,我們不但要知道他寫的是甚麼,還要知道他為甚麼這樣寫。一個人的立場(Stand),決定他的標準(Standard)。我們考查保羅的信息,要考查他信仰的轉變;是大馬色路上的經歷,使他“傳揚他原先所殘害的真道。”(加一:23)
  一旦尋得了新的信仰,或說那真信仰的創始者主耶穌尋得了他,差遣他,保羅就盡心去傳揚這信仰。不但傳揚,而且見證;從前為祖宗的遺傳“熱心”,逼迫殘害真道,現在轉而以同樣的熱心,轉而維護真道。他見證的態度是沒有妥協的:“因為有偷著引進來的假弟兄,私下窺探我們在基督裏的自由,要叫我們作奴僕;我們就是一刻的工夫,也沒有容讓順服他們,為要叫福音的真理,仍存在你們中間。”(加二:4-5)他與“教會的柱石”雅各,磯法,約翰等在主愛中相交;但在安提阿見磯法與巴拿巴及其餘的猶太人隨夥裝假,與外邦人隔開,保羅“一見他們行的不正,與福音的真理不合”,“因他有可責之處,我就當面抵擋他。”(參加二:9-19)為了基督福音的真理,對仇敵與對朋友同樣的堅定,絕沒有雙重標準。主耶穌基督斥責法利賽人和文士的假冒為善,顯得可怕的嚴厲;但他對於被撒但利用的彼得,也不稍寬假。(參太二三: 一六:21-23)因為主耶穌如果接受了彼得“善意”的體貼人情的勸告,不走上十字架,就沒有救恩可言;其造成的損害,比之法利賽人和文士等仇敵更為厲害。在文宣聖工上,也該效法春秋大義的“誅心”,更要“誅己”,自己舊我也與基督同釘十字架,才能不順自己的意思,只遵神的旨意;以主的道路為道路。
  “文人無行”常為人所詬病。事實上行不顧言,言不顧行,是一般人的流行病。但屬主的人,特別是文宣士,應該效法保羅,以信仰指導行動,以行動證明信仰。王明道之所以為聖徒敬重,因為他注重以行動見證信仰,砥礪品德。求主也憐憫一切事奉祂的人。

  內容與爭持(Content and Contention)

  福音的內容,概括來說,是“義人必因信得生”(加三:11)。神自己作文字工作,“藉天使經中保〔摩西〕之手”,設立了律法:“聖經把眾人都圈在罪裏,使所應許的福,因信耶穌基督,歸給那信的人。”(加三:22)
  福音的內容是神的救恩。神的本性是愛,祂為世人豫備了救恩。但人的本性是敗壞的,不能領會神的愛,卻比較容易領會律法──違背律法就是罪。於是,人因為滿足了某些律法的要求,就自己得意,構成了他的自義驕傲;看見別人犯罪,就論斷,內心深處希望他受刑罰;至於自己犯罪,就儘量加以掩飾,把懼怕深埋在虛假的表面下。
  律法和罪是語文上的依需;罪與刑罰是邏輯的結果。律法是標準,不合標準就是罪;如果從沒有標準,就沒有“不合標準”的思想可以成立。聖經的律法,顯明了一切的人都是不合標準,不合格的,“把眾在都圈在罪裏”。福音是說“因信耶穌基督”的救贖,而算為合格了,稱義了。這是跟人理性的想法違觸的,真是不可思議的。因此,許多人棄絕了救恩,這“所應許的福”,只能“歸給那信的人”。這就是救贖福音的難處:墮落的人,本性是罪惡敗壞,無法瞭解神的本性,就是神的愛;更無法與神相交。正如夏甲的兒子以實瑪利,與撒拉生的以撒,不能同承受應許,從血氣生的與從聖靈生的,是永遠相爭的。但只有從應許生的,才能承受應許。為甚麼人寧肯選擇律法,而不要救恩,原因就是在此。從另一方面說,人又是不合理性的。
  救恩和滅亡,是語文上的依需。不是滅亡,哪需要得救?不是沉溺在禍厄中,哪裏可說福音?但人不反對福音,卻拒絕承認自己是犯罪該滅亡的。看,人的驕傲是何等可怕而又可憐啊!
  近代還有另一種想法,就是心理學的傾向。他們否認人有宇宙性的定義,或理想的標準,而強調人的“不同”。這樣,人有“不同”,人有缺點,人有病,而不必說有罪。人生而有生理上的差別;長於不同的環境,受其影響,自然表現行為不同,何“罪”之有?否定了統一的標準,就消除了“罪”及負罪感。就如廢除了考試,自然沒有“不合格”這回事了。太簡單了!這真是不用功的壞學生的“福音”!本來人就不是為讀書而生嘛!
  但事實又怎麼樣呢?人是為甚麼而生?人生到底需要有個 “為甚麼”?或人生到底有沒有個目的?

  聖果與分別(Divine and Division)

  我們的是要考查目的。無論作甚麼,總有個目的。使徒保羅寫書信給加拉太的教會,目的是要解迷辨惑;因為有一班人傳“別的福音”,他們的目的是要惑人;這些人是從那迷惑人者出來的,是要引人受咒誼沉淪;結果他們自己要受咒誼而沉淪。
  聖徒從聖靈而生,有聖靈內住,“靠看聖靈,憑看信心,等候所盼望的義。”(加五:5)因為神就是愛;所以信徒的信仰,是連於基督,“與神的性情有分”:“在基督耶穌裏,…使人生發仁愛”(加五:6)。
  加拉太書教訓聖徒不靠律法,但不是反律法,反道德 (Anti-nomianism)。誇律法主張律法的人,不能守律法,卻結出敗壞的果子。信徒不用守律法,卻能結出美好的果子,無一違背律法,“沒有律法禁止”。
  主耶穌指示我們辨別假先知的方法,不是看他們外面修飾得整齊的羊皮,而是要謹防他們兇殘的狼質:“憑看他們的果子,就可以認出他們來。荊棘上豈能摘葡萄呢?蒺藜裏豈能摘無花果呢?這樣,凡好樹都結好果子,惟獨壞樹結壞果子。好樹不能結壞果子,壞樹不能結好果子;凡不結好果子的樹,就砍下來,丟在火裏。所以憑看他們的果子,就可以認出他們來。凡稱呼我‘主啊,主啊’的人,不能都進天國;惟獨遵行我天父旨意的人,才能進去。”(太七:15-21)屬情慾的,結出情慾的果子,就是諸般肉體的罪惡;“行這樣事的人,必不能承受上帝的國。”因為他們是那樣的人,所以不可避免的行那樣的事。“凡屬基督耶穌的人,是已經把肉體,連肉體的邪情私慾,同釘在十字架上了。”他們的舊人舊生命已經死了,有新的生命,在聖靈引導之下;“聖靈所結的果子,就是仁愛,喜樂,和平,忍耐,恩慈,良善,信實,溫柔,節制。”(加五:18-24)如果要考查一本地理書的理論真假,要看能不能照它所說的,引到那地方去。如果要考查醫藥書的真假,要看它能不能照所說的,治好某種病症。同樣的,要考驗福音的真假,也要看它能不能使人的生命改變,結出生命的果子。基督的福音,雖使兇殘迫害教會的掃羅,變成滿有愛心的使徒;使敗壞的奧古斯丁,變成聖潔可敬的聖徒;使兇惡吃人的野人,變成可愛有文化的民族。並且有美好的永生盼望。“人種的是甚麼,收的也是甚麼。順著情慾撒種的,必從情慾收敗壞;順看聖靈撒種的,必從聖靈收永生。”(加六:7-8)惟獨救恩的福音,能有這永生的功效。反對誣蔑歸正運動的人,以為“因信稱義”和“豫定論”的信仰,是輕易的救恩,會造成社會道德低落的惡果。事實剛好相反,隨歸正運動而來的,是清教徒的興起,有的社會學家及史家稱為“罪感文化”,標識看重生得救的聖徒,追求聖潔,結出聖靈的果子,是以往在迷信和罪中生活,所從未有的現象。

  見證與印記(Ensign and Endorsement)

  為了防範有人寫冒名的書信,以至混亂福音真道,保羅在信尾加上親筆的附言,以為證記:“請看我親手寫給你們的字,是何等的大呢!”(加六:11)在可能範圍內,總以親筆寫信為好;可以使受信人感到親切,而且可以更加堅定相信,這確是寫信人的本意。如果確有不能克服的困難,像保羅眼睛有毛病(參加四:15),寫字困難,不能寫長信,但最後還是親筆加上幾句。這使一篇冰冷的論道文章,特別是在冷厲的斥責“無知的加拉太人”(見加三:1),顯得和暖起來。聖徒在基督裏,本來同是屬天的子民,不以地域分別稱呼的。哥林多教會在品德上敗壞,有各樣屬肉體的擾亂問題,保羅稱他們“哥林多人哪!”(參見林後六:11)但在這裏更加上了“無知”二字,稱他們為“無知的加拉太人哪!”因為他們從恩典中墜落,情形比哥林多教會的失敗更壞。但這在信末的贅語,顯示了正因為責之切,才顯出是愛之至深(參加四:12-14)。
  屬肉體的人,憑割禮的記號誇口,作為他們優越蒙揀選的記號。但屬主的人,是受了聖靈為印記(參加六:15 弗一:13 三:30),作為“新造的人”的記號。我們蒙救贖屬主的人,“身上帶看耶穌的印記”(加六:17),主認識誰是屬祂的人。正如我們是祂的薦信,主承認我們與祂的關係。我們對於自稱是從主來的,或自稱是得啟示的文字,也該小心察驗。

  考據對於文學,是很重要的一門科學。在十五世紀,衛拉(Lorenzo Valla,Latin Laurentius Vallensis,1407-1457)曾著書考證教廷的康士坦丁皇帝捐獻羅馬敕書,是偽造的。(Declamatio: Treatise of Lorenzo Valla on the Donation of Constantine)他指出,那偽敕書所用粗俗的拉丁文,是出於一個無名者的偽造,因為康士坦丁時代不用那種詞彙。此書的德文譯本,是在一五一七年出版,正是馬丁路德公佈九十五條的同一年,可能幫助一般人對教廷腐敗的了解。
  我們對於聖經是上帝的話,應該用信心接受,全無懷疑。但對於有些人妄稱得了啟示,甚至偽託古人先聖的著作,應該考證,不要像加拉太人的“無知”。愚昧並不是美德。聖經告訴我們應該明辨;要分辨諸靈,才不至被邪靈異端所欺騙。例如:使徒彼得到底有沒有到過羅馬?經過考證,馬丁路德認為彼得根本未到過羅馬,更沒有作首任教皇那回事。使徒們自己帶看妻子一同往來傳福音(參林前九:9),會不會叫“祭司”們守獨身?你有沒見過,託名為漢人所寫的書文,卻使用唐宋以後才有的語詞?當你讀三國志演義熱鬧緊張的描寫,看到在華容道,“一聲砲響”關羽現身了,作何感想?漢代有火砲嗎?
  在達加拉太教會的書信中,聖靈啟示使徒保羅,提醒教會要注意“察驗”自己,也察驗別人,和他們所傳的信息。對於作文宣聖工的人,或讀宣道文字的人,考據是不可忽略的。

 

-- www.AboutBible.net -- .于中旻 著 by JAMES C M YU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