聖經網
聖經與文宣 >> 約拿書:逃兵懺悔錄

逃兵懺悔錄

 

  “Confessions”這個字,在中文譯為“懺悔錄”;但原意不只狹隘的懺悔而已,也有“承認”的意思,有時並包括讚美歌頌。在奧古斯丁(St. Augustine, 354-430)的懺悔錄,所見的就是這種崇高的文體。至於盧騷(Jean-Jacques Rousseau, l712-1778)的懺悔錄,則似乎只是情感上的發洩:

不論甚麼時候,讓審判大日的號筒吹響,我要站在至高的審判者面前,手中拿著這本書。我要坦然的說:“這是我所作所為,我這樣思想過,我就是這樣。我訴說了好的壞的,同樣的坦白。我不曾隱瞞任何壞事,也不曾追加任何好事。…”

  不過盧騷的文字技巧方面,還是很高的。至於近年的所謂“懺悔派文學”(Confession Literature),則流於只是無恥的暴露,以吸引人注意的自白;有時這種“自白”,且是虛構的情節,出於幻想,更加沒有價值。
  在聖經中的約拿書,就是類似自傳式的敘述;不過不是照一般的方式用第一人稱,而是用第三人稱寫的。其實自傳也不是不可以用第三人稱來寫,就是我們講話時,也有時會這樣。但以理書的前一半,是用第三人稱敘述,後一半則用第一人稱敘述;而在第四章34至37節,是夾入的懺悔見證,由尼布甲尼撒王自己說話。這樣的變換,不會使人有不協調的感覺,反顯得自然而真實。
  如果我們把約拿書當作先知的自白來看,只需把“約拿”和“他”字換成“我”字,或在“約拿”前加“我”字,讀起了就像是獨白了。在這卷書中,我們可以看見寫此類文字的幾個要件。

    不遮掩自己的缺失

  約拿書中坦白述先知的缺點,其坦白的程度甚至會使我們驚異,以為神所使用的僕人為甚麼會這樣;有時會覺得他簡直是小孩子在鬧脾氣。特別是華人,讀中國古時賢臣良將的故事,都是十全的聖人,像是不食人間煙火;但缺乏真實感。聖經是神真理的話,顯示約拿像以利亞和別的先知聖徒一樣,“與我們是一樣性情的人”(參雅五:17),如此,就越加生動,可親,有立體感;使我們覺得,如果在轉過街角時碰到他,也不會出於意外;而且他也可能就站在你教會的主日講台上。耶和華的話臨到約拿,叫他去向尼尼微的居民,宣告神的信息。他卻不向東走,而向西行;不走陸地,而走水路;不去梯山,反要航海。這顯明完全與神的旨意是相對的。他付船價,得艙位,都沒有經過困難;那知卻不是始終一帆風順。海中起了風暴。本來是水天相接碧波無堤,現在天空和海面,都成了沉鬱的鉛色。
  至於約拿,他根本就無心去欣賞海天風光;他的心本來就是沉重的。他既不是存心去旅行,也無意與同舟共濟的乘客們寒暄。他們一定惑覺這個人孤獨冷寞的可怪。他全不關心別人的存在,一上了船,就走到底艙去躺臥沉睡。這種行徑,即使沒有多少刑事偵察常識,也會懷疑到他是個逃犯,才這樣躲避不敢跟人照面。因此,在船遇到風浪時,自然就想到了他。這人的回答,果然跟他們的猜測差不多,不過還更嚴重些。船上的眾人盤問他:“請你告訴我們,這災臨到我們是因誰的緣故?你以何事為業?你從那裏來?你是那一國,屬那一族的人?”他說:

“我是希伯來人;我敬畏那創造滄海旱地之天上的上帝!…”
他們就大大懼怕,對他說:“你作的是甚麼事呢?”他們已經知道他躲避耶和華,因為他告訴了他們。(參拿一:1-10)

  相信約拿在搜索記憶,寫這自白的時候,仍然是十分痛苦的。就像我們讀奧古斯丁的,懺悔錄,可以感受到他深沉的痛苦;絕不是輕易的,更沒有那種嬉笑的態度。但約拿在水手和乘客面前,公開宣佈他是個逃跑的先知,他所行的跟所信的違背,背逆所事奉的神;這是多麼不容易的一件事!何況那些水手們,可能大部份是腓尼基人。
  結果,約拿為自己定了案,判決他該被沉海底。何等倔強的一個人!寧願沉埋於海底,而不肯回頭。如果當時他公開承認願意回頭時,也許船就得以順利回駛攏岸了(參路一九:22;羅一○:10)。
  約拿的倔強,以至看自己的面子比生命還重要。海上遇風浪,他是至死不回頭;看到尼尼微全城悔改了,沒有照他所宣告的滅亡,他向耶和華發怒抗議,因為不曾取他們的性命,“現在求你取我的命吧,因為我死了比活著還好。”及至為他遮蔭的蓖麻死了,炎日暴曬和酷熱,使他發昏,他又為自己求死說:“我死了比活著還好!”(參拿四:)可見事無大小,不符合他的願望,他就寧可死去。多麼活生生的一個人!
  在約拿書中,沒有外加的斷語。要“逃往他施去,躲避耶和華”(拿一:3),這一項行動,已經可以說明要說的事實。如果換一個庸手劣筆,可能在這裏大作文章:“約拿知道尼尼微侵我疆土的史實,本漢賊不兩立之義,寧為玉碎,不為瓦全,至死不屈,大義凜然!”如果這一套作料照加如儀,保證變為乏味倒胃不堪。而且這樣作變成了託詞,所加的解釋,似乎成了掩飾,違背了文字經濟的原則,帶來更多需要解釋之點。就是在被掣籤尋出,臨危之時,他也不為自己的行為辯解。
  約拿書自然是說到他的缺點;但在這些缺點中,他沒有再加上虛偽,他不會奉行故事,委蛇應付,行而不力。他是血性中人,要不作就不作,要作就作,就完全擺上。這是約拿。

  不誇伐自己的成功

  第三章是約拿書中最短的一章,以寥寥數語,敘述佈道史上最偉大的事蹟。如果叫今人寫一篇“尼尼微宣道紀”,或“我改變了尼尼微”,不知該作多少渲染,搜集多少形容詞,來歌頌自己。這短短的幾句話,大題小作,只有約拿會這樣寫法。我們稱約拿書為小先知書,但不是說約拿是小先知。其實約拿是最大的先知。首先,約拿是唯一豫表主耶穌死而復活的人,這是說他的事奉意義大。主耶穌說:

“一個邪惡淫亂的世代,求看神蹟!除了先知約拿的神蹟以外,再沒有神蹟給他們看。約拿三日三夜在大魚肚腹中;人子也要這樣三日三夜在地裏頭。當審判的時候,尼尼徵人要起來定這世代的罪;因為尼尼徵人聽了約拿所傳的,就悔改了。看哪,在這裏有一人比約拿更大!”(太一二:39-41)

  原來照神的定旨和先見,約拿從魚腹中被吐出來,這件超然的神蹟,是豫表主耶穌從死亡中回來,是人類歷史中前所未有的事。可見他的地位有多麼重要呢!
  而且他的能力大,工作效果大。約拿悔改之後,主的話第二次臨到他。

約拿便照耶和華的話起來,往尼尼微去。這尼尼微是極大的城,有三日的路程。約拿進城走了一日,宣告說:“再等四十日,尼尼微必傾覆了。”(拿三:1-3)

  聖經又說:“這尼尼微大城,其中不能分辨左右手的有十二萬多人。”(拿四:11)其規模之大,可想而知。但約拿宣告主震怒將臨的消息,只走了一日,竟使自尼尼微王以下,舉國悔改,改變了整個世代。這是何等大的能力!而且這個由死亡中回來的先知,必然是以最激切的態度,宣佈這急迫的驚人消息;他視死如歸,向罪惡挑戰,斥責人的過犯。只有這樣的工作,才會有這樣的效果,真是盡上最大的努力。尼尼微王的悔改,帶來政治與道德上的更新,延遲了對以色列的侵略;使以色列國得以有迴光返照的復甦,更顯明神的忍耐與寬容(參王下一四:24-27)。從人的方面看來,這位偉大的先知,也間接的作了以色列的救星。
  但這一切的成功,在約拿書中儘量的避免多說,顯明一切的恩典都是領受的,看自己不過是“無用的僕人,所作的本是我們應份作的。”(參林前四:7,路一七:10)這才是真先知的態度,也是寫懺悔錄自白的態度。

    榮耀要歸於神

  約拿書第二章,是全書最榮美的一章,有信心的禱告,而用頌讚結束。在魚腹中的禱告,只有禱告者自己和接受禱告的上帝能夠聽到;當然大魚也可以聽到,但它不能領會,也不會表達。這懺悔的禱告記錄在聖經中,是從神來的。
  約拿的特點,是他知道神是神,而且他知道自己與神親密相交的關係。
“我遭遇患難,求告耶和華,你就應允我。”他有禱告蒙允的經驗;在一開始禱告的時候,他就相信神會垂聽。“我從你眼前雖被驅逐,我仍要仰望你的聖殿。”逃避耶和華的結果,是被逐與神遠離;但他仍仰望主。“耶和華我的上帝啊!你卻將我的性命從坑中救出來。”在至卑下的地步,仍相信神的拯救;用信心的眼睛仰望主,如同已經歷神的拯救。
  “但我必用感謝的聲音獻祭與你;我所許的願,我必償還。”祈禱的最高峰是頌讚,因盼望已看見了神的恩典,這也就是“懺悔錄”的最高室。
  從更深的層面看,約拿在魚腹的經歷,是像表人予在地的腹中,在陰間的深處,被死亡的波浪洪濤環繞衝擊;但祂不能永遠被死拘禁。上帝救祂脫離死亡的坑(參詩一六:10),從死裏復活;不但祂得著拯救,更為世人成就了救恩。這是何等榮耀的事!

  在舊約聖經中,約拿逃避神使命的地方約帕,成為使徒彼得在新約時代,把福音宣揚到外邦的起始地方(參徒一○:)。那位“創造滄海旱地之上帝”(拿一:9),原來從起初就不曾棄絕外邦人。約拿終於明白了祂是隨自己的旨意行事;彼得也見證上帝“眷顧外邦人,從他們中間選取百姓歸於自己的名下。”(徒一五:14)神藉著主耶穌基督在十字架上的死,“拆毀了中間隔斷的牆,”使我們“藉著祂被一個聖靈所感,得以進到父面前。”(參弗二:12-19)我們也該像約拿單一樣,寫出那樣的見證文字,頌讚神的救恩。因此,我們該除去種族成見,愛與我們意見不同的人,在政治經利益上與我們有衝突的人,甚至愛反對迫害我們的敵人。一句話,凡是把我們自己放在神旨意之上的,都是罪,都該悔改。願文宣士都像約拿一樣的誠實,言行一致。

 

-- www.AboutBible.net -- .于中旻 著 by JAMES C M YU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