聖經網
聖經與文宣 >> 俄巴底亞書:兄弟的看守者

兄弟的看守者


  在語文的體裁上來講,一句或一段中,可包括一個或幾個單元;選擇不同的用法,可以給人不同的印象。我們從聖經中看幾個例子:

一.
耶穌說:“我就是道路,真理,生命;若不藉著我沒有人能到父那裏去。”(約一四:6 )
除祂 (主耶穌基督)以外,別無拯救;因為在天下人間,沒有賜下別的名,我們可以靠著得救。(徒四:12)

  這是表明,只有藉著主耶穌,祂是唯一通天的道路,祂是唯一的拯救。這是表示真實,權威的語法。

二.
耶穌說:“這樣,該撒的物當歸給該撒,上帝的物當歸給上帝。”(太二二:21)
他回答說:“你要盡心,盡性,盡力,盡意,愛主你的上帝;又要愛鄰舍如同自己。”(路七:27)
你們聽見有吩咐古人的話說:“不可殺人”,又說:“凡殺人的難免受審判”;只是我告訴你們:凡向弟兄動怒的,難免受審判。(太五:21-22)

  這種型式的句法,是表明對比:“該撒”或 “上帝”;是表明二分:愛神,愛人;是顯示不同層次的比較:“古人的話”,和“我告訴你們”。這種語法使用的很多,如:“是就說‘是’;不是就說‘不是’。”(太五:37)“聰明人”和“無知的人”的兩種根基(參太七:24-27)。又如:“耶和華說:我的意念,非同你們的意念;我的道路,非同你們的道路。天怎樣高過地,照樣我的道路,高過你們的道路;我的意念,高過你們的意念。”(賽五五:8-9)這是新舊二約聖經中,基本的思想架構,表明信的與不信的,神與人,兩種不同的文化,不同的價值觀念,我們該特別注意。

三.
耶穌回答說:“也不是這人犯了罪,也不是他父母犯了罪,是要在他身上顯出上帝的作為來。”(約九:3)

  門徒說:“主啊,他若睡了,就必好了。”耶穌說這話,是指著他死說的;他們卻以為是說照常睡了。耶穌就明明的告訴他們說:“拉撒路死了。我沒有在那裏就歡喜,這是為你們的緣故,好叫你們相信。”(約一一:12-15)
  這種三元式的語法,是表明客觀,或有時會給人客觀的印象。不但本人或父母犯罪,會叫人眼瞎,還有第三可能,是神特別要得榮耀。後一個例子,是說拉撒路在病好了,病死了之外,第三路線是復活,顯明全知全能的主,在人的思想之外,也在人的道路之上。太主觀的人,就不能領悟得到。

四.
誰能使我們與基督的愛隔絕呢?難道是患難嗎?是困苦嗎?是逼迫嗎?是飢餓嗎?是赤身露體嗎?是危險嗎?是刀劍嗎?…然而靠著愛我們的主,在這一切的事上,已經得勝有餘了。(羅八:35-37)

  我們有這寶貝放在瓦器裏,要顯明這莫大的能力,是出於上帝,不是出於我們。我們四面受敵,卻不被困住;心裏作難,卻不至失望;遭逼迫,卻不被丟棄;打倒了,卻不至死亡;身上常帶著耶穌的死,使耶穌的生,也顯明在我們身上。(林後四:7-10)
  如果語句中含有四個或多個單元,是表明豐富,列舉周遍,思想詳盡,更可用以加強語氣。在保羅之後一千五百多年,英國伊利莎白女王(EIizabethI,1533-1603)於面臨西班牙進侵的威脅時,於梯柏銳(Tilbury)向戰士訓話激勵士氣,即是師承了這種語意。更在伊利莎白之後逾三個世紀,邱吉爾(Sir Winston Churchill,1874-1965)就任英國首相後,於一九四○年五月十三日,向下議院發表第一次演說:“我沒有別的可以貢獻,只有血液,勞苦,汗水和眼淚。”以後,在英國本土面臨德國侵略時,邱吉爾更廣播他那著名的演說:“我們要在灘頭上戰鬥,在山嶺上戰鬥,在街巷間戰鬥,在房屋間戰鬥;我們絕不投降!”這都顯示多元語句的範例,構成無比的力量,使人激動。這也都是受聖經文學的影響。俄巴底亞書是舊約聖經最短的一卷,但裏面有密集的多元語句,多次簡短的重複,使信息沉重而清楚。我們現在先來看,

    八“不當”的例子

  這裏描繪一個弟兄,沒有盡到作看守者的責任,反而增加弟兄的痛苦。本來“弟兄為患難而生”(箴一七:17);現在竟成了因為弟兄而生患難!這八“不當”不是並列的,是逐步加深的,逐步遠離責任和道德標準,顯示愛心的逐漸冷淡和墜落的情形:

  你兄弟遭難的日子,你不當瞪眼看看;
  猶大人被滅的日子,你不當因此歡樂;
  他們遭難的日子,你不當說狂傲的話;
  我民遭災的日子,你不當進他們的城門;
  他們遭災的日子,你不當瞪眼看看他們受苦;
  他們遭災的日子,你不當伸手搶他們的財物;
  你不當站在岔路口,剪除他們中間逃脫的;
  他們遭難的日子,你不當將他們剩下的人交付仇敵。
  (俄:12-14)

  起初看看弟兄受難,採取隔岸觀火的態度;進一步是更幸災樂禍,看見別人受苦而歡喜;繼而說,他受苦是因為作惡受報,或是白己愚昧的結果,我今天的昌盛發達,證明我比他好;跟著,進入他的城門,要來與敵人一起,看看熱鬧了;接著,是袖手旁觀,眼見弟兄受苦而沒有憐憫的心;進而趁火打劫,也來伸手搶一份,反正也是要歸別人;更殘忍的是不但不救助逃脫的餘民,剪除他們;然後,終於把剩下的難民,交付仇敵的手,不去作存亡繼絕的工作。這是吹滅將殘的燈火,折斷壓傷的蘆葦;與慈愛憐憫的主有何等的差別啊!
  正如好生命是會長大的;敗壞剛硬的心,也是越變越惡,一步一步遠離真理,走向下坡。起初是冷漠不關心,不同情;終於轉而同情敵人,轉變成敵人。這是仇敵魔鬼的工作。它不是要你直接與弟兄作仇敵;是逐步試探,以至你完全站在它一邊。以東的八“不當”,說明了這墜落的程序。讀者對這個弟兄的看守者,該有怎樣的想法?
  另一方面,在這短短一卷書裏面,七百四十二個字(中文,照和合譯本),竟連用了

    二十一個“必”字

單是這個數字,就足以說明神的話是多麼堅定了。神的應許可靠;祂有權能和信實,保證祂的話成就。

  耶和華確定的話,默示以東雖如大鷹高飛,至終必被神拉下;又說到萬國也必受罰。最後一段,說到以色列的復興,在一百七十四個字中,竟使用了十四個“必”字,幾乎在每十二個字中就有一個“必” :

  在錫安山必有逃脫的人,
   那山也必成聖;
  雅各家必得原有的產業。
  雅各家必成為大火,
   約瑟家為火燄;
  以掃家必如碎,
   火必將他燒著吞滅;
  以掃家必無餘剩的。這是耶和華說的。
  南地的人,必得以掃山,
   高原的人,必得非利士地,也得以法蓮地和撒瑪利亞地;
   便雅憫人必得基列。
  在迦南人中被擄的以色列眾人,必得地直到撒勒法;
  在西法拉中被擄的耶路撒冷人,必得南地的城邑。
  必有拯救者上到錫安山,審判以掃山,
   國度就歸耶和華了。(俄:17-21)

這許多疊用的“必”字,自然增加了人對神的話堅確的感覺。以東的狂傲,是虛假的安全感,自以為“住在山穴中,居所在高處”,十分堅穩可靠了;但雅各的錫安山,耶和華的居所,才是真的堅穩。以色列進入以掃家,如火燒碎,撩原之勢,頃刻成為灰燼,一切可誇的榮華,就要過去了。神的國度,是安定直到永遠的。

  這裏的例子,使我們看見,文章的體裁,本身就是信息;不同的信息,應該用不同的體裁表現,才是最合宜的,而且可以加強信息的力量。

 

-- www.AboutBible.net -- .于中旻 著 by JAMES C M YU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