聖經網
聖經與文宣 >> 何西阿書:破鏡重圓記

破鏡重圓記


  有人以為思有經驗,能使事物變為真實。因此,要寫出好文章,必須有豐富的人生經驗。但我們隨時可以找到例外的,如:王勃以十多歲的年紀,可以寫出“滕王閣序”;詩人雪萊的妻子瑪麗.雪萊(Mary Wollstonecraft Shelley,1797-1851),寫她的名著弗蘭金斯坦Frankenstein)時,還不足二十歲。這類例外,似乎還有很多。
  但在屬靈方面,經歷確很有幫助。雖然有時是痛苦的經歷,卻能成為別人的福份與安慰(參林後一:4)。先知何西阿所經歷的慘痛婚姻挫折,就是這樣。他娶了歌蔑為妻;家庭問題似乎發生在第二個孩子的時候:給她起名叫“羅路哈瑪”(就是“不蒙憐憫”的意思);第三個孩子起名叫“羅阿米”(就是“非我民”的意思)。(參何一:)可能是歌蔑從別人懷孕生的,卻養在何西阿的家裏。以後,歌蔑隨從她所愛的人離去,終於被棄,淪為妾婢;還是先知用“銀子十五舍客勒,大麥一賀梅耳半”──以一個奴婢的代價,把她再買贖回來(參何三),雖然末再和她同居。這是超乎律法的愛(參耶三:1);表明人在不配蒙愛,不應蒙愛的情形之下,得到憐憫,稱為神的子民。

  墮落的經過

  歌蔑象徵以色列的墜落,像離家的浪子(參路一五:12-16),一步一步的走下坡。這也是一般信徒失敗的過程。
一.反知識:我們不能過份高舉知識。聖經說:”知識是叫人自高自大”(林前八:l)。但使用這半節聖經的人,常常斷章取義,忘記了整體的意義。保羅寫這段話的時候,是勉勵人要有愛心,要顧念別人的軟弱;不可倚恃自己有知識可以分辨是非,而成為別人的絆腳石,所以要加上愛心造就人。就在同一卷書,他說到聖靈賜人”知識的言語”(林前一二:8),可見知識是聖靈的恩賜之一。而在彼得後書,使徒更勸勉聖徒,要殷勤追求知識(參彼後一:5)。
  有些人,在看到屬靈書刊的時候說:“喚,這些不過是知識!”這是一個靈性危機的警號,表明退化懶惰,不肯追求,正陷在自大自是的網羅裏。不久就可看到他們失敗的情形,比那些過份注重知識的人更低落,更荒涼。聖經說:

我的民因無知識而滅亡。你棄掉知識,我也必棄掉你,使你不再給我作祭司;你既忘了你上帝的律法,我也必忘記你的兒女。祭司越發增多,就越發得罪我;我必使他們的榮耀變為羞辱。他們吃我民的贖罪祭,心願意我民犯罪。將來民如何,祭司也必如何,我必因他們所行的懲罰他們,照他們所作的報應他們。(何四:6-9)

  從來沒有人可以證明,反知識是敬虔的必要途徑;卻有數不盡的悲慘事實,指出迷信誤信都是因缺乏正確的知識。在宗教改革前,中世紀被稱為黑暗時代,教會不注重知識,祭司階級用迷信欺騙恫嚇人民,有些羅馬教僧侶甚至是文盲;靈命低沉到最可憐的地步。十八世紀的英國,教職人員的無知,把教會帶到可恥的荒涼;衛斯理兄弟奉神的差遣,把英國帶上復興的道路。約翰衛斯理曾警告聖徒,勿輕妄的反對知識。反對知識的祭司,是要叫人不明白真理,叫人犯罪,然後他們可以揮動虛儀的戲法,暴虐人的靈魂。
  現今的教會仍然面臨反知識的危機。沒有屬靈道德標準指導的知識,誠然給人類帶來很多不幸;但那不應該由真理的知識來代負罪責。
二.反律法:以色列的另一個問題是在宗教上表示熱心,但卻不遵行真理,認為行動是全不重要的。雅各指責這種態度,是“鬼魔的信心”,全然與行動不相稱,有時甚且反對(參雅一:23-25,二:18-19,26)。這就是今代教會的趨向:教堂增加了,人們在宗教上熱心了,但道德卻低落了。
  以法蓮增添祭壇取罪,因此,祭壇使他犯罪。我為他寫了律法萬條,他卻以為與他毫無關涉。至於獻給我的祭物,他們自食其肉,耶和華卻不悅納他們;現在必記念他們的罪孽,追討他們的罪惡。(何:l1-13)
  我喜愛良善〔或作“憐恤”〕不喜愛祭祀;喜愛認識上帝,勝於燔祭。(何六:6)
  今天的宗教人們,豈不也是以為讀經是“與他毫無關涉”嗎?他們以為是為別人讀經,批評別人;如果你也指出真理的標準,就令被指為“律法主義”。
  三.反敬虔:反律法的進一步發展,就是反敬虔主義。人以為自己的才能,自己的努力,知識的長進,可以代替屬靈與敬虔的追求。現今教會中,也有不少用專業化代替屬靈化呢!
  以法蓮是商人,手裏有詭詐的天平,愛行欺騙。以法蓮說,我果然成了富足,得了財寶;我勞碌所得來的,人必不見有甚麼不義,可算為罪的。(何一二:7-8)

自從你出埃及地以來,我就是耶和華你的上帝,在我以外,你不可認識別神,除我以外並沒有救主。…以色列啊!你與我反對,就是反對幫助你的,自取敗壞。你曾求我說:“給我立王和首領!”現在你的王在那裏呢?…(何一三:4,9-12)

  在神以外用自己的方法和組織,必然導致宗教的唯物主義;初則不冷不熱,終至離神而獨立,要自己立王,像外邦一樣,效法外邦人所行的;甘效法世界,不以作神的兒女為尊貴,反而自卑,是墜落的極致。結果是與世界站在一邊,與幫助拯救我們的神反對!這是多麼可恥可悲的事呀!

    回轉的契機

  人雖然敗壞墮落,但在神仍然有希望。因為
神有永遠的愛。耶和華曉諭何西阿:“你再去愛一個淫婦,就是她情人所愛的。好像以色列人,雖然偏向別神,喜愛葡萄餅,耶和華還是愛他們。”(何三:1)
  我們很難想像,一個人如何肯接納行淫離開他的妻子。但主不止是要先知何西阿收納歸回的淫婦,還要“再去愛”她。這是表明神向以色列人不變的愛。不是因為我們人可愛,而是因為神照祂的定旨先見,有不變的愛。
  先知何西阿知道他的妻子作淫婦離去的情形,受過那難忍的羞辱;在他的感情上,是愛憂與義怒的交織。這就是人犯罪所給神的痛苦。神知道人的情形。“你再去愛”是一個命令,是要人去遵行的;人接受與不接受,都是一項意志的行動。我們不是從神接受一個期望,盼望我們到生命成長時,會自然去愛;而是接受一個命令:“去愛”!在另一方面,
人的回轉尋求。耶和華說:

“我要回到原處,等他們自覺有罪,尋求我面。他們在急難的時候,必切切尋求我。”   來吧!我們歸向耶和華!他撕裂我們,也必醫治;他打傷我們,也必纏裹。過兩天祂必便我們甦醒,第三天祂必使我們興起,我們就在他面前得以存活。我們務要認識耶和華,竭力追求認識祂。祂出現確如晨光,祂必臨到我們像甘雨,像滋潤田地的春雨。(何五:15-六:3)

  赫柏特(George Herbert, 1593-1633)在一首詩“絞車”(“The Pulley”)中說,“如果好境不能引人到主懷中,憂勞會把人引到主前。”在歌篾的境遇中是這樣,在以色列的歷史中是這樣,在信徒的經歷中也是這樣。環境改變了,痛苦來了,催逼人更趨近神。如此,憂患試煉的火焰,會再度燃起人已成寒灰的心靈。
  遍地的饑荒,使以色列家缺糧,才是進入約瑟的豐富的道路(參創四二:)。“在急難的時候”,人才會切切的尋求主,而得恩典。

    將來的盼望

  何西阿經歷破碎的婚姻,破碎的家庭;他以一顆破碎的心,寫出破碎悲咽的信息。但從開始時,就指向美好的盼望,以色列的悔改蒙恩。

耶和華說:“那日你必稱呼我‘伊施’〔‘丈夫’的意思〕。”…耶和華說:“那日我必應允,我必應允天,天必應允地,地必應允五穀,新酒,和油,這些必應允耶斯列民〔‘神栽種’意思〕。我必將他種在這地;素不蒙憐憫的,我必憐憫;本非我民的,我必對他說:。‘你是我的民’,他必說:‘你是我的神’。”(何二:16,21-23)

  這段信息,像繪出一幅美滿的圖畫,是末後的大團圓的家庭。信眾都成為“神栽種”的,教會成為羔羊的新婦,由背逆行淫的敗壞境地,復興而歸回:“我必聘你永遠歸我為妻,以仁義,公平,慈愛,憐憫,聘你歸我;也必以誠實聘你歸我,你就必認識我耶和華。”(何二:20)“不蒙憐憫”的以色列民,要蒙神的憐憫;。“非我民”的外邦人,也因信稱義,得為神的子民(參羅九:25-26)。這就是主耶穌基督榮耀再臨時的景象,以色列與外邦一同讚美他的名。那時,真是萬物復興,宇宙恢復協和,滿溢著“應允”的回響,得到完全。主應許說:

“我必醫治他們背道的病,甘心愛他們,因為我的怒氣向他們轉消。我必向以色列如甘露;他必如百合花開放,如利巴嫩的樹木扎根,他的枝條必延長,他的榮華如橄欖樹,他的香氣如利巴嫩的香柏樹。曾住在他蔭下的必歸回。…"(何一四:4-7)

  從何西阿書,我們看到分離到團圓的過程,由悲劇而達到喜劇的高峰。宣道的文字,豈不是都該指引到這個方向嗎?

 

-- www.AboutBible.net -- .于中旻 著 by JAMES C M YU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