聖經網
聖經與文宣 >> 民數記:沙中的珍寶

沙中的珍寶      
──乏趣味的文字與數字


  讀民數記,使我們知道以色列人如何經過荒涼枯燥的曠野,使我們可以覺得曠野般的枯燥──其中有些重複的數字,人名和地名等無趣味的文字。不知道是不是屬於定例,我覺得喜歡文學的人,往往對數理之類的東西缺乏興趣──但也不是沒有例外。但聖經文字中,為甚麼神啟示會有這些記載?

    人丁的數目(民一:至四: 二六:)

  統計數字是缺乏趣味性的文字之一種。我們想到“一將功成萬骨枯”,就懶得去想去推究,那些築成寶座的“枯骨”小原子是誰,反正是一群卒子就是了。其實,連是不是“萬骨”也不覺得重要。另外一個叫人對統計失去興趣的原因,是各式各樣的宣傳花樣。為了使人相信是事實,就弄出許多類似“統計”的數字。就如在戰爭中,可以宣稱雖然是迅速而英勇的光榮“轉進”,安全的躲到山洞裏,還是打死了敵軍千千萬萬;如果有人認真把這些官方公佈的數字累積起來,敵人已經連下代的人都借來死光了。這種超想像的作品,使人不再對數字感到興趣。但神的計數全然是另一回事。
  在民數記記載著:耶和華曉諭摩西:“你要按以色列全會眾的家室,宗族,人名的數目,計算所有的男丁。凡以色列中,從二十歲以外,能出去打仗的,你和亞倫要照他們的軍隊數點。”(民一:2-3)
  神,真是看得起屬祂的人。一群剛從埃及出來的奴隸,神竟承認他們為公民;實在是烏合之眾,為軍隊!同樣的,我們信主重生得救的人,不論你出身如何,只要蒙羔羊寶血救贖出了埃及,就是天國的公民,也就是基督的精兵。我們唯一的目標,就是要討那召我們的元帥喜悅,行我們先鋒主耶穌基督所行的路。(參提後二:3-4來二:10,六:20)那麼,我們該怎樣重視自己的地位,“行事為人就當與蒙召的恩相稱。”(弗四:1)我們不只是一堆數字,是一個個被記念的個人。
  神認識屬祂的人,知道他們的數目,也要他們有規律,有秩序。神並不反對人有組織;而是不喜悅用人意和人的方法組織。有人把“配搭”“安排”的名詞,代替了組織,其實只是換名,不換湯約。我們信主彼此作肢體,卻同是一個身體,恩賜不同,生命則一。“配搭”不是人去作的,是神已經安排好了,作好了。人所能作也是需要作的,是順服,讓肢體們發展長大。這自然就是教會的增長。但按著次序行止,有紀律,才是神軍隊的見證。(參民二:)
  另外,我們看到一個真理,神不但重視品質,也重視數量。在以色列眾支派中,神特別“揀選了利未人,代替以色列人一切頭生的;利未人要歸我。…他們定要屬我。我是耶和華。”(民三:11-13)所以利未人要另外數計,不列在以色列的人數中。這個原則是:雖然信徒都是祭司,不論平信徒全體總動員作得多麼徹底;全時間事奉的人保持一定的比例,仍然是教會成長的必需要件──雖然不是充份條件。如果我們接受這個原則:以色列十二支派中有一個利未支派專作會幕的工作,那麼今天的教會中,專職事奉的人也該接近這十二對一的比率。利未人中只有少數人是作祭司的;同樣的,在教會全職事奉的人,也不是每個人都作講道牧師。哥轄的子孫們管理至聖所和祭壇;革順的子孫們管理會幕幔帷和蓋;米拉利的子孫們則管理帳幕的板,柱子及外院等物件。同樣的,教會中有的人專以祈禱傳道為事,有的人管理事物及教導,當然也有人作宣教士,其中也包括文字宣教士。
  “以色列人中頭生的男子比利未人多二百七十三個,…摩西從那被利未人所贖以外的人,取了贖銀。”(參民三:44-51)這原則是說,如果有的教會所差遣分別出來事奉的人,低於該有的比例,也就是說,沒有足夠奉差的人;他們該交出銀錢來,支持主的聖工。這不是僱傭代替;而是“贖銀”──表示虧欠,盼望以後會有人出去。
  還有很重要的一點:神要的是頭生的,是最好的。據幾年前的統計,在最優秀的知識分子中,百分之七十五選擇從事理工醫學方面,所餘下的百分之二十五,分散到政治,法律,商業,社會,藝文等。而奉獻於教會事工的,少之又少!“奉獻”的意義,是出於愛與敬畏,如果不是最好的,根本就談不到奉獻;如此,“你獻給你的省長,他豈喜悅你,豈能看你的情面嗎?:(參瑪一:8-9)求主憐憫我們!
  但那些“跟著摩西從埃及出來的眾人”(來三:16),多是不信不敬畏神的;四十年之久,在曠野飄流,竟不得進入神所應許的安息之地。等到以色列人進到約但河邊耶和哥對面的平原,耶和華吩咐摩西再行計算他們的數目。這次總計二十歲以上的男丁共有六十萬零一千七百三十名,比初出埃及時的總數六十萬零三千五百五十名,少了一千八百二十人。人數相差倒還不大,但已換了新生及在曠野長成的一代,因為他們發怨言得罪神。(參民二六:)

耶和華對摩西,亞倫說:“這惡會眾向我發怨言,我忍耐他們要到幾時呢?以色列人向我所發的怨言,我都聽見了。你們告訴他們,耶和華說:我指著我的永生起誓,我必要照你們達到我耳中的話待你們。你們的屍首必倒在這曠野,並且你們中間凡被數點,從二十歲以外向我發怨言的,必不得進我起誓應許叫你們住的那地,惟有耶孚尼的兒子迦勒和嫩的兒子約書亞,才能進去。但你們的婦人孩子,就是你們所說要被擄掠的,我必把他們領進去,他們就得知你們所厭棄的那地。…”(民一四:26-37)

因此,第二次“被數的人中,沒有一個是摩西和祭司亞倫從前在西乃的曠野所數的以色列人。因為耶和華論到他們說,他們必要死在曠野,所以除了耶孚尼的兒子迦勒,和嫩的兒子約書亞以外,連一個人也沒有存留。”(民二六:64-65)神是可畏的,也是信實的,凡祂所說的,必然都成就。只有相信祂的話,另有一個心志,堅心跟從祂的,像迦勒和約書亞,才能得到神美好的應許。而且越是婦人孩子,不倚恃自己的力量,人看是無可誇口的(參林前一:26-31),越能得著主的恩典;主的名也就可以得著完全的榮耀。
  主要以色列人紀念祂救贖的恩典,在被計數的時候,“各人要為自己的生命,把贖價奉給耶和華,免得數的時候,在他們中間有災殃。”(參出三○:11-16)當記得你和你所有的,都是主買贖來的,不可以自己誇口。
  但是,人的軟弱是在蒙恩成長剛強之後,就以為是自己的成就。連合神心意的王大衛,也難免陷入這樣的錯誤,在王國興盛安定之後,下令數點百姓,好誇耀自己的國富民強。(參撒下二四:1-17;代上二一:1-17)但這件事是得罪耶和華的,以至神降瘟疫與以色列人。所以當記得,一切都是恩典。主按名召祂的百姓,都是屬祂的。

   物資的帳目(民七:三一:)

  我們覺得很奇怪,神會在聖經裏面列舉很多的枯燥流水帳。民數記第七章記載的,是各支派的首領奉獻的供物,而且數額相同;聖經不是說“各支派相同”一筆帶過,卻是逐項記詳。我們知道神是無限的豐富;“無限”不是一個極大的數字,而是超乎一切數字觀念所能表達想像的極限。但神似乎對有限的數字關心,他們所奉獻的金銀器物和牛羊祭牲,都一絲不苟的記下。
  在第三十一章是記載戰爭得勝取得的戰利品,如何分配的詳細記錄。
  神所著重的,不是物質。因為基本上得貨財的力量是主所賜的(參申八:18),得勝也是由於耶和華。但神願人有感恩的心,在遵行祂的命令上忠心。就如在曠野中,主耶穌雖有能力行神蹟,以五餅二魚給萬眾吃飽,卻要門徒收拾剩下的零碎保存。(參可六:30-44)
  今天,我們是生活在一個崇拜數字的時代。人對自己的價值和成就,失去了信心,就用力竭智的增大數字,以圖證明自己的成功。但在另一方面,對神的奉獻卻相對的減少。要知道,我們在這短暫的世間,所“有”的,不過是神所交託給我們,要看我們在受託的事上面是否忠心。如果我們在小事上不能作忠心的管家,神也不把更大的託付我們。
  另一方面,聖徒在財物方面,也該照這個榜樣,記錄得清清白白。很可惜,有自命屬靈的人,以為他們只向神負責,結果把人奉獻給主的侵吞搶奪,中飽私囊,或任意浪費,或私相授受。有的人則以為談到帳目,就有損清高;這多半是由於中國文人的傳統,把經營管理列為次等聖工。也有人著心財物,刻意聚斂,作為得利的門路。但無論如何,人要在主面交帳。不過,在今世先要向人交帳。保羅身為使徒,屬靈還用得說!為眾教會的事務罣心,忙碌自然是有的;但他帶信徒的樂捐往耶路撒冷,躬親為之,他說:“等我辦完了這事,把這善果向他們交付明白。”(參羅一五:28)這筆錢可能為數不小,腓力斯巡撫聽了動念,“指望保羅送他銀錢”(參徒二四:26),但使徒拒絕行賄,“不肯苟且得釋放”(參來一一:35),因為在主所託財物上忠心。“我們留心行光明的事,不但在主面前,在人面前也是這樣。”(林後八:21)

    地理的節目(民三三:三四:)

  “節目”這名詞,有雙重意義。一是說如同竹竿有節目,我們也可把整個的時間或工作,分成若千段節,以按次序進行。一是說,木中有節目, 結堅硬,不易破開。禮學記:“善問者如攻堅木,先其易者,後其節目。”這是說,作學問要循序漸進,時會遇到難處,留待以後處理。
  以色列人蒙神引導出埃及,經過曠野,有許多的站,許多的經歷,這是神為他們安排的“節目”,不是偶然的;而這些艱難的“節目”,都留下了記載(參民三三:)。這是為了訓練祂的兒女,使他們得益處。
  這段路程,共有四十年,由在埃及為奴之地蘭塞開始,至過約但河,進入迦南。對信徒來說,這是救恩的全部路程。耶和華在何烈山荊棘火焰中,向摩西顯現,啟示祂的旨意:“我下來是要救他們脫離埃及人的手,領他們出了那地,到美好寬闊流奶與蜜之地。”(出三:8)這是說到“救”的意義,就是“領出”與“進入”。(參申八:2-10)我們不是靠自力得救。正如以色列人不是靠弓靠刀,發難革命,一鼓作氣,衝殺出埃及;也不是自己籌備軍需,供應糧秣,作曠野四十年的需要。有人說,以色列人過紅海固然是極大的神蹟,神使海水分開,立起成壘,使祂的子民從乾地經過,這是人無論如何,無法作到的;但在曠野四十年供應餵養約三百萬的人民,則顯然是更大的神蹟。同樣的,基督徒神蹟的見證,不止於奇妙的悔改得救;那不過是一個開始──神引導我們一生成聖的道路,每一步都是奇妙無比的恩典。在遇艱難的“節目”中,更看見神的大能和妙愛。
  第三十四章記載的,是神給以色列人選定的地理界線。我們當與大衛一同說:

  耶和華是我的產業,是我杯中的分;
  我所得的你為我持守。
  用繩量給我的地界,
  座落在佳美之處。
  我的產業實在美好。(詩一六:5-6)

神要祂的子民分別為聖,持守自己的地界;既不隨便失去產業,也不與外邦混雜相合,效法他們的邪淫文化。神“從埃及挪出的葡萄樹”,絕不應該“發出枝子,長到大海;發出蔓子,延到大河。”(參詩八○:8-11)我們也必須謹記,效法使徒保羅,“照神所量給我們的界限,…並非過了自己的界限,好像彀不到。”(參林後一○:13-14)
  這個屬靈的“地理知識”,對於基督徒是非常重要的。屬靈的“歷史知識”,使我們知道屬靈生命的來源,知道違背上帝的鑑戒;屬靈的“地理知識”,使我們知道自己的地位,持守自己的地界。
  中國人常有只顧大綱原則,不計細節。陳平不知錢穀之數,曰:“有主其事者。”但有一個陳平宰相是可以的,每個人都如此,那就不得了了。“差不多先生”的毛病,只是不夠認真;但另一個偉大人物是“武斷判官”。他常常講“絕對”“一定”;但合宜的字句該是“或許”,“可能”,至多是“很可能”。他慣用“大多數”,“大半”;但卻不能提出作這種斷語的統計資料。結果,中國人聞名的只有估計,沒有精確嚴密的統計,凡事糊塗帳一筆,歷史可能欠準確度,地理上也會把大好江山界畫不清,經濟上的爛帳,那就更不必說了。民數記裏面這些看來似乎乏味的記載,確可給我們基督徒立下榜樣,立言處事,都該謹細精嚴,絲毫不苟。作為文宣士,更是必須如此。不要忘記去查查參考資料。讀出時要究詰其是否可靠。要養成好習慣,避免虛浮誇大看似動人的武斷詞語,使用一個精確的數字,比較更有持久的說服力。如果役法得到正確數字,要表明“大概”“約”等字樣。如果是重要的事,更要說明根據,注明時間地點來源等。除非是人人皆知的事實。我們說話為文,都該根據事實。(參申三二:19)靠聖靈的指示啟導,真可以在沙中榨出油來,滿有意義。數字和地名好像是“沙中的珍寶”。
  主耶穌是“道路,真理,生命”(約一四:6)。在祂沒有虛謊。直到祂榮耀再臨時,祂顯現為"誠信真實,祂審判爭戰都按著公義。"(啟一九:11)

 

-- www.AboutBible.net -- .于中旻 著 by JAMES C M YU.